第1章 那年秋天
天蒙蒙亮,清晨的空氣中含有一絲涼意,休息了一晚的莊家漢老李,起床后打了盆井水,匆匆的洗了把臉,來驅趕下讓人回味的睡意。自己洗漱完后便在院子里沖著屋裡喊到,「起床了,趁早晨涼快趕快多干會活,爭取中秋節前把玉米都掰完拉回家」。聽到老李的喊聲后,他兒子迷迷糊糊的應了一聲,「這就起來了」,老李的兒子李強這幾天可是累壞了,他媳婦馬上就要生了,算著日子就中秋節這兩天,這段時間他媳婦挺著大肚子晚上休息不好,連帶著他也沒休息好,加上這幾天忙活秋收,出了不少力氣,這一天下來也是身體乏透了。這時李強也是強打起精神穿起來衣服。到院子後用剛才從井裡打上來的半桶水也是胡亂的摸了把臉,伸手夠著了搭在院里拉起鐵絲繩上的毛巾象徵性的擦了擦臉。走到西屋外取下掛在牆上的鐮刀就和老李一起下地割玉米去了。
自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幾年來,農民也習慣了在自家一畝三分地上大顯身手,在北方玉米、小麥、棉花、紅薯幾乎成了當地的必選農作物,雖然品種單一些,可在莊稼漢門精心照顧下每年都會有一個不錯的收成,這個時代雖然已經有下海經商的路子,但是當地人還是很保守,不願離開家鄉,像出去打工的人都少的可憐。幾乎每家人都會把一身力氣用在了自己田地里。
老李這一家子都是本分的莊稼漢,在他們身上充分提現了中國幾千年來,那種能夠吃苦耐勞,有著堅韌不拔,又默默承受這日復一年勞作方式的農民本性。老李爺倆一人六壟,玉米桿在鐮刀的揮舞下一根根的被放到,隨著太陽緩緩升起,加上勞作,也漸漸的熱了起來,早晨留在草葉和玉米葉上的許些露水也漸漸消失。看看太陽高度也約莫著該回去吃早飯了,這種先幹活在吃早飯的習慣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但這種習慣卻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行了延續。李強捶了捶自己的腰,叫上他爸一起往家走去。距離村莊近的時候看到自家煙囪還在冒煙,想著回去后應該就能直接開飯了。
早晨在他們爺倆下地后,沒一會老李媳婦就起床了,先是把家裡的臟衣服洗了洗,晾在了院子里。接著就開始擇菜、洗菜、給家裡準備早飯、本地飲食風格很簡單,菜也是簡單的烹飪,不會有那麼多工序,也不會有各種各樣的佐料。「柴米油鹽醬醋茶」、簡直是這個廚房的標配和全部。為了節省早晨做飯的時間,一般都是麵條、或者疙瘩湯、在配一個炒菜、一份鹹菜。可不像如今的生活。做一個面就能有配幾十種鹵子做法,那時候只是切一些蔥花,加一些鹽,醬油、偶爾會滴兩滴香油,再倒一些煮好麵條的湯,這樣鹵子就有了,往每一碗面上一澆,一碗蔥花面就好了。
那時的疙瘩湯可能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沒喝過的做法,半碗白面配上水攪拌,直接下在開水鍋里,至於疙瘩大小完全看水平了,你可能還想著後面會加什麼佐料,沒了,對,就是沒了,再煮兩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對於那個年代農民生活就是這麼「不精緻」。
李強他們進院后問了句:「做好飯沒有」。李強媳婦回應著「好了」,她雖然拖著笨重的身子,可也在幫忙放桌子拿板凳。這爺倆洗完手后也就坐在飯桌前等著開飯了,老李媳婦把飯菜端到桌上后,已經餓的倆人也不等了其他人有沒有坐下來,就開啟了乾飯模式,他們也不在意是面還是湯,也不在意是不是自己喜歡的菜,先填飽自己的肚子再說。
即使這樣對他們來說吃飯也是享受時刻,飽腹感對他們來說就是幸福指數。李強邊吃邊問道他媳婦:「有啥感覺沒」,李強媳婦道「現在還沒有」。之前醫生推算的日子就在這兩天,家人們也是很期待這個孩子的到來。李強他媽這時也說到,該準備的東西都準備好了,臉盆、飯盒、小做飯鍋,雞蛋,小褥子、尿布等等這些生產用到的東西都準備齊全了,等到臨盆的時候直接去醫院就行了。大家在討論孩子的事情上結束了這一頓早飯,隨後李強和他爸帶上一壺熱水就下地了,在孩子還沒動靜前儘可能的把農活往前趕一趕。李強他媽也是抓緊收拾碗筷,還得幫忙帶自己的大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