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少年的記憶23
LQ第一次擺在偉的面前,有點不知所措,沒有過經驗,一切都是新鮮的,跟很多人一樣,花前月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邶風·擊鼓》、「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元好問《摸魚兒二首其一》、「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雲案·元夕》等等,所有學到的,暗地裡諮詢的,只要能用得上的,都淘弄來了,書到用時方恨少,偉的生活主流在不該發生的時候發生了偏轉,全身心的投入到熱L中。
學習本身對於偉來說就是混日子了,學校對於偉來說是一個每天期待的約會場所,早晚上、下學是一天最期待的時刻,因為是一天里相見最長的時間段,似乎有聊不完的情話,可時間如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轉眼間偉就要高考了,ZHB也問偉畢業以後幹什麼,偉說沒想過,因為倆人差了一界,ZHB選的也是文科,但是因為喜歡畫畫,學的美術,當年考藝校文化課分數不高,相對好考,這見事對於偉來說是很麻煩的事,不得不考慮的事,雖然說「情似水,佳期如夢。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秦觀《鵲橋》,但誰能保證人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啊!
這事不能得過且過的,偉很是頭疼,但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法,偉大的人生轉折來臨了,「高考」原於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是隋朝到清代的歷經了一千三百多年,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及後備人員的制度。隋朝以前採用的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的制度導致出身寒門的普通人無法步入仕途,隋朝開始改為科舉制,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成為官吏的機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逐漸僵化,被稱為八股取士,後於20世紀清末初廢除。
當時並不知道一個高考還有這麼大的背景,也不知道什麼是士族和寒門,歷史課上的都是理論,雖然家長們會說高考是多麼的重要,是人生中的重要時刻,能影響一生的命運,但那個年代沒有普及義務教育的時候,小學生升初中就會有10-15%的淘汰率,初中升高中就會有20-30%的淘汰率,能堅持到參加高考的就剩下30%左右,重點高中要好很多80%以上會參加高考,而且升學率也會達到50%,這就是重點和普通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