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諸子見我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這是儒家荀子天論之言,他主張天人相分,進一步則是制天命而用之。
姬詡發此感慨,除了感悟天道之外,卻也有抒心之意。
儒家孔子,倡導仁禮,一生提倡周禮。孟子,宣揚仁政,民本,王道,性善論。荀子,禮法並施,人定勝天,性惡論。到了董仲舒,則以天人合一為基礎,進而提出天人感應,雜以陰陽五行,帝制神學。
崇尚周禮的孔子,卻是成湯後裔,乃殷商王室後代,先祖乃商紂王帝辛之兄,微子啟。當年牧野之戰,周武王姬發,伐紂建周,後來其子周成王姬誦,將微子啟封於商丘,為宋國開國之祖。
荀子的制天之道,此世會如何發展姬詡不得而知。
西遊世界天帝真的存在。
青帝伏羲太昊,帝俊,昊天,帝顓頊帝高陽,黃帝軒轅帝鴻氏,皇天,太一之名仍在流傳。
(此帝俊,太一,非是洪荒流中的妖皇東皇,金烏之類的,而是天帝,神名。)
此方世界,周朝之天,既祭虞舜、夏禹,殷商時已有的昊天上帝,也祭五方上帝,既東方青帝伏羲、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顓頊、中央黃帝軒轅等先祖人皇。
祇們都曾為天帝。
正所謂,有詩為證。
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
姬詡卻也明白此方世界西遊之時,天庭之主是玉帝,玉皇大帝。
或稱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金闕雲宮九穹御歷萬道無為大道明殿昊天金闕至尊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居於昊天金闕彌羅天宮靈霄寶殿,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
總管三界,十方,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之權柄。
此玉帝非後世,所有之,太微玉帝漢武帝,梵天玉帝漢宣帝,華少微玉帝漢哀帝,紫微玉帝漢光武帝。
而是經太上道君點化,自幼修持,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功成超度,始證玉帝。
西遊世界,儒釋道三教本身於太上而言,其實如一,太上開天,於道為道祖,於儒,孔子向其問教,於佛,其化胡為佛。
也有李老君乃開天闢地之祖,佛如來是治世之尊,孔聖人是儒教之尊,之說。
此方西遊世界,儒家雖無仙佛之顯名。
卻不可小視儒家之道。
於天,玉帝高坐其上,其下星君元帥,諸仙。
於人,天子高坐其上,其下文臣武將,群賢。
於地,閻羅高坐其上,其下判官陰帥,眾神。
皆含儒道。
儒者上天可為仙君,人間可為賢臣,地府可為陰神。
道,為造化之本,天地之根,自太上而始。
西遊之時,天庭統領三界。
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
五斗星君等諸部星君。
西天佛老、菩薩、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等五方五老。
皆為蟠桃宴上客。
西遊世界可謂儒釋道三教合流。
在此神話世界,姬詡並無輕視其它學派之心,何況儒佛之道。
如今,姬詡有面臨諸子先賢的機會。
合該論道於諸子,於聖賢相學,磨礪己道。
此時雖未到百家爭鳴之時,但諸子百家之先賢卻已有之。
神話世界的諸子眾賢,姬詡不想錯過。
姬詡想起荀子,除了是對其,禮法並施之道的思考,也是因其,三任祭酒之事。
三任祭酒於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始於齊桓公田午。
此人非是那位太公望後裔,重用管仲,軍政合一、兵民合一。所謂,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路下八邦。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恆公姜小白。
而是田氏代齊之後的齊國君主,也可稱田齊桓公。
此時離稷下學宮之時尚遠。
姬詡決定效仿,提前開創建立學宮,邀請諸子群賢,來此互相論道。
山不見我,我自見山。
姬詡表示我全都要。
我見諸子。
不如。
諸子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