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整頓外貿
南京,長江分支,揚子江,協誠碼頭。
「動作麻利點,快快快。」
碼頭工人忙碌著搬運著貨物。
一旁,管事大聲催促。
「今天,一個時辰內,要是完成這批貨,我做主。
今天晚上,不僅把你們晚餐包了,我還給你們每人包個紅包!」
臨近傍晚,忙碌一天的工人們身心俱疲,動作緩慢。
但是,當管事這一句話響起,頓時,碼頭工人們感覺力量又回來了。
手腳麻利,號子喊起,形形色色。
盯著匯成洪流的碼頭工人們,聽著碼頭工人喊出的整齊的號子聲。
見狀,管理碼頭的幹部們,內心震撼,還有些敬佩。
遞了根煙,管事臉上焦急,沒敢抽。
「劉管事,今天什麼貨?怎麼這麼急啊?」
火柴盒一撥,點燃一根火柴,船長疑惑問道。
「唉!不瞞你說,這批貨是主家緊急吩咐的,說是新加坡那邊急需!
我們今天要是不出發,至少要晚上幾個時辰!」
聞言,幹部深以為然,點了點頭,臉上恍然大悟。
「我說呢,原來是送到新加坡去!」
見到還有小半個山丘貨物堆放,管事把煙一藏。
脫下外套,佩戴上坎肩,衝進碼頭,搬貨去了。
這是發生在南京碼頭上平常稀鬆的一件事情。
~~~~~~~
作為六大區域中心,也是紡織行業重點,南京佔據了大秦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紡織品外貿事宜,還有百分之三十的食品外貿。
當然,之所以紡織行業和食品業如此興盛,這和國內經濟形勢變化以及日益增長的歐洲的外貿需求脫不開聯繫。
隨著國民經濟計劃的部署,大秦的經濟正快速發展。
而經過專家討論,專家一致認為有三駕馬車正在驅動大秦經濟增長。
三駕馬車分別是投資,消費和外貿。
1914年,財政部進行了一次全國規模調查,統計了一份數據。
對於,1914年第一季度,隸屬於財政部的經濟報,發表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名稱:
【推動大秦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迅猛發展。
在1914年,大秦gdp有望實現百分之十的經濟增速。】
無疑,此篇文章一出,整個大都嘩然一片。
畢竟,對於大秦來說,百分之十的增長意味著大秦將要再多兩個成都,亦或是多三個上海,亦或者是多六個武漢。
無疑,如此『狂妄』的猜測引發了人們的討論。
而百分之十的增長要是放在一個具體的領域,這就顯得更加恐怖。
比如,船舶,軍工行業等等。
只是,質疑聲最終還是被文章中詳盡的數據給湮滅了、
文章中舉例了多個城市。
不管是位於內陸的北平和成都,還是位於沿江沿海的南京區域中心城市。
通過合理的推算,這些地方1914年的增速至少不低於百分之十五。
甚至,沿海地區因為地理優勢會實現更大的增長。
某些地區,比如上海,比如蘇州,甚至有望實現翻倍式的經濟增長。
而下面,就從三駕馬車的外貿來分析,為何經濟增長如此之快!
更簡單來說,隨著國民經濟計劃第一階段的開始,隨著歐洲大戰的爆發,國內投資和外貿所佔的國民經濟比例正在逐步攀升。
舉個簡單例子,南京,1914前一個季度,來自歐洲各地的紡織訂單就已經超越了整個1913年的訂單。
當然,值得指出,第一季度還不是紡織品消耗的旺盛季節。
因此,可以預料,1914年底,南京的紡織業產值翻翻,這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歐洲大戰帶來的大秦紡織業的繁榮只是眾多行業縮影之一。
諸如其他輕產業,因為歐洲戰爭,更是蓬勃發展。
有人曾說「干外貿,一月回本,一年翻番。」
1914年,3月底,人民委員會經濟會議。
「值得指出,通過幾個地方的探查,我認為,現在是時候規範外貿經濟產業。
畢竟,就目前來看,南京,上海,以及武漢等地,外貿雖然很繁榮,但是其發展無序且混亂!」
指著大秦地圖,現任財政總長,劉管義一字一句說道。
值得一提,在大秦整合江浙滬地區之時,劉管義前去江浙滬探訪了個把月。
而無疑,江浙滬地區是外貿重點出口區,也是增速最快的地區。
只是,在這個把月的探訪中,劉管義發現了許多問題。
「法律,這是最重要的。」
在劉管義的敘述中,他著重的強調了法律的重要性。
「劉部長說的沒有錯,以往,不論是晚清還是北洋,對於外貿這塊大蛋糕,都是持放任自流的態度。
當然,不是他們不想要,而是因為他們不敢要!」
秦石璜做了個精闢的發言。
聞言,眾位參會人員點了點頭。
正如秦石璜所說的,外貿是最賺錢的,也是最易獲利的。
而也正是因為洋人的鴉片外貿受阻,鴉片戰爭等近代戰爭才發生了。
可以如此說,在大秦沒有完全整合之前,整個中國的外貿事宜都歸一個外國人掌控的部門管轄的。此部門即是廣州十三行。
而每年只能夠從廣州十三行,晚晴和北洋獲取殘羹寡水。
「當然,我們也得認識到,隨著大秦建立,那麼像廣州十三行不正式的,不利於外貿的商行必須被取代。」
聞言,劉管義重重點了點頭,接著補充到。
「據我們初步估計,1913年,整個北洋和同盟會有百分之七十的貨物都是通過廣州十三行,貿易到國外,或者是從國外賣到中國。
但是,可惜的是,廣州十三行做主的卻是洋人管事!」
長久以來,外貿之所以產生不了大利潤,甚至一度成為清朝每年需要補助的部門,就是因為,廣州十三行在中作梗。
大大損害了中國的外貿應得利益。
通過廣州十三行不正當的外貿權利,洋人不僅可以用低廉的價格收購中國的各項原材料,雇傭中國低廉的人力資源。
還通過十三行的免稅政策,將高昂的工業品賣到中國。
簡單對比。
一些中國本土企業生產的產品。
不僅要繳納繁重的賦稅,還要時不時應付地方本地官僚的拿吃卡要。
反觀,洋人企業,商品生產出來,那麼不用交外貿稅,直接賣到中國就行。
正因此,一里一外,民族企業如何能夠辦起來啊!
「是極!廣州十三行,月前已經被取締了。
但是,你們要注意,1914年外貿形勢雖是艱難的,但也是富有成果!」
會議最後,秦石璜著重點出了外貿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