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異星港口
如果說人在來到一個全新的,充滿未知的生態環境中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那麼微生物帶來的疾病應該排在第一位。畢竟這裡的生物明顯是接近地球的碳基生物,只要還是血肉之軀,不論什麼猛獸遇上電磁突擊步槍都只有飲恨西北一條路。
不過,楊新星還是決定不返回逃生艇穿戴三防防護服。雖然動力外骨骼的面罩的設計主要是針對毒氣、煙塵進行防護,但還是有一定的過濾微生物的作用。除此之外,他體內的納米機器人也不是吃乾飯的。
步入森林,楊新星觀察起了這些植物。雖然有些植物的外觀和地球的植物品種十分相似,但這畢竟不是地球,不能隨便確定這些植物的價值。總的來說,這片森林與地球的熱帶雨林驚人的相似。
這顆星球上指南針可以正常使用,「太陽」也是東升西落。行進了大概兩公里,新奇的動物植物不少,但沒有發現任何文明的痕迹。楊新星決定原路返回。
他的逃生艇,雖然用的是個「艇」字,但也是相對於當時的人類飛船來說的。由於技術上的限制,空間躍遷儀的體積相當龐大,特殊星體運輸艦半個月球大的船體里,就有三分之一被它所佔據,所以人類文明的飛船隻要裝備了空間躍遷儀,就不可能太小。幾百米長還能空間躍遷的飛船只能在聯盟那些比較強大的文明裡見到。所以,這艘足足四百七十五米長的瓜子型逃生艇確實擔得上「艇」的稱呼。
———
回到逃生艇,在虛擬世界玩過不知道多少次「穿越」劇情的楊新星已經做好了未來的初步規劃。
位於後部的等離子引擎和核聚變反應堆同艇首的小型曲率引擎一起佔據了他的逃生艇近一半的空間,不過它們已經被空間裂縫基本削沒了,還有頂部的360mm雙聯裝電磁炮台去給它們陪葬,只留下了它的彈藥倉在船體內孤獨終老。如果不是四個反重力陣列有三個還能正常運轉的話,楊新星這次恐怕就不是迫降異星,而是直接墜毀了。
不過,位於船體中部的儲存艙和、生活區和製造區,以及飛船中央電腦包括其資料庫都基本完好,這就讓楊新星有了好好活下去的可能。
逃生艇在設計時就考慮到聯邦艦隊無法及時救援的情況,所以逃生艇會配備不少小型工業設備和一些材料,配合3D印表機和飛船資料庫中儲存的大量技術與圖紙,可以生產一些簡單的設備。聯邦在虛擬世界中進行的模擬顯示,在各種資源比較豐富的星球上,一名普通人類憑一艘逃生艇造出早期的大氣層內飛行器並沒有太大困難。
不過現在楊新星對造飛機沒啥興趣。他啟動了飛船的雷達,確定周邊空域沒有疑似人造飛行器后,便放出了三架大氣層內偵查無人機,其中兩架分別向東、西方向,沿海岸線探索,一架一路向北深入森林,命令繪製詳細地圖順便搜索文明的痕迹。
讓無人機去忙碌的同時,他自己也沒閑著。他讓體內的納米機器人脫離自己的身體,並在儲存的金屬材料上進行自我複製。這些及其智能,用處多多的高科技傢伙不是人類能造出來的,它們都是來自三角座聯盟中強大文明的援助。由於它們能自我複製,而且技術含量太高,所以他們沒給人類製造納米機器人的全套技術,而是直接給了成品。
聯邦政府為保證安全,所有人體內的納米機器人其實都被設定為不會再自我複製,而且這些納米機器人會自動拒絕為主人製造一些高危險性武器,
即使楊新星通過大腦中的控制器給它們下達複製命令都不行。但是根據《協議》,楊新星現在的處境符合恢復納米機器人這些功能的要求,然後,他就看到了現在一小撮黑色粉末在蠶食倉儲區里的一塊合金。
而他也深知這些納米機器人的複製速度:這三十克機器人想完成一次倍增大概要一個月。其實不是它們不能更快地複製,而是將它們給予人類的那個文明設下的限制,連聯邦政府也完全無法解除。畢竟這玩意兒如果不加這個限制全速複製的話,是足以作為武器使用的。
接著,他開始控制逃生艇的工業系統製造無線基站的構建等待以後架設。雖然那三架無人機都配備量子通信器,但憑藉逃生艇這閹割版工業體系,他短時間內很難再造出新的量子通信器了,所以後面通過逃生艇製造的設備除非從現有設備上拆量子通信器,否則只能用無線電通訊。而在這異國…啊不,應該是異星他鄉,既沒有衛星,又沒有光纜,那就只能靠基站來擴展通訊範圍了。
就當他在機器人的輔助下造基站造得起勁兒時,向東沿海岸線飛行的無人機突然發出提示,表示其發現了疑似智慧文明的存在的線索。
楊新星立刻直接讓逃生艇把無人機的視頻信號通過腦機介面傳入自己的大腦介面。傳入介面后,電信號自介面傳導至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一帶,在視覺中樞給楊新星呈現出了無人機觀測到的畫面。
雖然沒了納米機器人的協助,呈現在他視覺中樞的畫面有些模糊,讓他有點不太適應。但他已經不在乎這個了。
因為畫面是一個有些原始的港口城市和村莊農田,海上還有幾艘帆船,如果不是城中一座二三十米高的白色高塔,那這就是一副標準的地球中世紀歐洲港口城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