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彼得的莊園

第11章 彼得的莊園

第11章彼得的莊園

作為經濟的根基,農業是多布羅加的重中之重。彼得自己名下就有大量莊園土地,一部分使用農奴耕種,一部分則租給了佃農。

在彼得之前,北多布羅加的經濟效益一直不好,從羅馬帝國開始,南多布羅加一直是主要開墾地,之後的東羅馬和保加利亞帝國也是如此;直到彼得的到來。

彼得從克里米亞購買了不少奴隸負責開墾,因為購買多,還給了他一些優惠。

對於15世紀到18世紀的東歐人來說,克里米亞汗國的韃靼人就是他們的夢魘,因為這個國家的軍隊劫掠成性,殘暴冷酷,將抓捕和奴役基督徒作為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稱為「草原民族的收成」。

除自用和勒索贖金外,韃靼人俘虜的大部分奴隸都出口到了奧斯曼帝國、中東國家甚至是地中海沿岸的各基督教國家或是城市。在當時,一個成年斯拉夫奴隸的價格在20~50金幣之間,而當時一匹馬才值15個金幣,一隻羊才賣2金幣。賣掉一個奴隸,足夠奴隸主買下一小塊帶有房屋、果樹、農田和樹林的優質土地,因此奴隸貿易極受韃靼人的歡迎。

彼得也進口了一些,一部分作為農奴勞作,另一部分作為建設工人綁定,同時也派商會訓練一批機靈的作為間諜。但數量也不多,大概在500人左右。

在這些人中,不乏一些鐵匠、木匠這些手工藝者,彼得把他們整編起來,並允諾只要為他工作,他們的子女就不會成為奴隸,他們也可以獲得自由身。

奴隸、農奴、自由民、軍隊共同組成彼得的統治對象,為了領主的野心,也為了更多的財富和自由,他們向未開墾的土地發起了挑戰。

彼得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原本在這裡的莊園主開墾的,他們在之前的戰爭中要麼犧牲,要麼逃跑,所以這些土地就成為彼得的私有財產。大約有2000畝左右。

不過,這麼大的土地他不可能忙的過來。所以他讓管家來管理這一大片土地,除了農作物,還有一些加工產品。

在確保糧食的安全后,彼得將目光放在了經濟作物上。葡萄、蔬菜、水果、蜂蜜,他非常明白這些在歐洲都是非常常見的作物,要想打開銷路,就必須拿點不一樣的。

葡萄可以釀酒,蔬菜價格比糧食高一點,蜂蜜和水果可以加工。雖說有了精鹽,但還是需要點別的東西才行。

在地里勞作的農奴看到老爺來了,紛紛跪了下來。彼得揮了揮手,他們又開始了耕作。

彼得對莊園進行了一些改造,除了種植,一些小型作坊也搬到這裡進行加工,這樣還能省運輸費。

「大人」彼得的莊園管家來到他的身邊,當彼得在康斯坦察的時候,他負責莊園里的一切事物。

「這段時間的收益如何?」

彼得這樣問,是因為莊園收入和領地收入是分開的。雖然最後流入的都是彼得的錢包,但還是分開收入最好。因為領地收入的大部分還得去改建領地和招兵買馬,莊園收入則作為私房錢在必要時使用。

(有沒有感覺暈,如果把明朝的戶部和皇莊代入應該很清楚了。)

管家介紹著莊園這半年來的收益情況,葡萄酒、布匹還有蜂蠟是收益的大頭,另外亞麻種植和羊的養殖也有所增長。這都是紡織業的重要原料。

「大人,大部分生產的東西都會有商人上門購買,剩下的會拉到康斯坦察的市場上賣掉。」

「還有您要我們種的東西也已經種上了,馬上就可以收穫了。」

彼得要求莊園種的東西正是糖的原料之一,甜菜。

在公元4世紀時,就已出現白甜菜和紅甜菜。公元8-12世紀,糖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廣為栽培,其栽培品種后又由起源中心地傳入高加索、亞細亞、東部西伯利亞、印度、中國和日本。

甜菜喜溫,但耐寒性較強。這也是適合瓦拉幾亞種植的經濟作物。彼得讓人將這些成熟的甜菜切條,放進大鍋煮。然後進行過濾沉澱晾曬等行為,就可以獲得糖。當然顏色上差點。

「好,另一個呢?」

說到這裡,管家連忙端上一個罐子,裡面是金黃色的濃稠液體,並且還散發出誘人的甜味。

這就是用麥種製作而成的麥芽糖,先將麥種浸泡一晚,然後瀝干水分,放在陰暗通風處等一個星期,等到麥種發芽,再經過一道道繁雜的工序,最終得到麥芽糖。

在中世紀的歐洲,糖這個物資可是硬通貨。它不僅是一種調味品,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甚至在17世紀的時候,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曾經在凡爾賽宮舉辦過一場奢靡之至的皇家盛宴,徹夜通宵的為宴會賓客準備大量甜到發齁的甜食。這次宴會消耗掉數百磅的蔗糖和蜂蜜,在當時只有王室的財力才有能力支撐起這麼大的耗糖量。

而這種風俗在當時十分流行,甚至許多的法蘭西宮廷貴族都以一口爛牙為榮,為貴族身份的象徵。以至於在當時歐洲人把它稱為金子,甚至能當成貨幣進行流通交換,而這與中國的鹽意味相近。

當然了,除了白糖,他們還不知道麥芽糖這種東西。畢竟這個是需要小米和麥芽做的,而小米,應該叫粟,只有東歐才有,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對於這兩個,彼得心裡也沒底,畢竟歐洲都喜歡白砂糖,這樣的糖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喜歡。

「你做的很不錯,我很滿意。」

「大人謬讚了,我只是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

彼得這樣費盡心思,就是為了能夠多一點收入。順便看能不能促進農業生產升級。

對於還處在半開發狀態的瓦拉幾亞來說,培養小農是最好的選擇。在18,19世紀法國的小農經濟還一直占著主導地位。並且自耕農也是兵源的主要提供者。

特別是瓦拉幾亞和烏克蘭,其肥沃的土地非常適合大規模生產。而彼得要做的,就是要擴大生產力,同時培養本國的新興勢力。也就是商人和市民階層,這是壓制土地貴族且不會有大反彈的最好手段。

和西歐比,東歐自然條件更好,不光地形平坦,地域廣闊,而且各種資源非常豐富,自古農業發達,畜牧業也發展不錯,因此,從客觀條件看東歐比西歐更具有發展優勢。

不過,東歐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於伊斯蘭和游牧民族。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加上出海口的缺失。這就導致東歐落後西歐。

還別不信,1911年沙俄統計全帝國的農具,居然有2500萬木犁,400萬金屬犁。都二十世紀了,東歐的木器仍是主流,這也沒誰了。

畢竟,東歐最不缺的就是木頭和草原。至於那些東歐礦產,還在地下埋著呢。

但是現在,一切變得都不太一樣。

在這之後,彼得騎馬巡視了一圈莊園,望著那些勞動的農奴和佃農,他總感覺有種什麼情緒在心中發芽,但他說不出來。

他不是宋仁宗,也不是德拉古。他只是一個想要更多利益的人,僅此而已。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歐的雄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東歐的雄鷹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章 彼得的莊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