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火炮和火藥配方

第14章 火炮和火藥配方

第14章火炮和火藥配方

到了冬天,農民都閑了下來。這一年也就過去了。(想的美,怎麼可能閑著)

不少農民來到康斯坦察、圖爾恰、曼加利亞等地來找活干,賺點錢貼補家裡。

多布羅加主也有了不少建設項目,碼頭、城牆、教堂等建築都在進行建設或者擴建。另外軍隊也已經招募完畢,總計七千人的農民被召集起來訓練,他們的家屬也在康斯坦察耕田紡織,這也在無形中提振了康斯坦察的繁榮。

新招募的士兵大都是農奴和山民,雖然沒什麼見識,但卻比較淳樸和聽話。他們內心簡單,心裏面沒有城裡人的小九九,最是容易忽悠。這些人,只要訓練和忽悠好了,絕對是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同時在康斯坦察,彼得還修了幾門岸防炮。炮台一般是石頭修築的,抗鐵球炮彈打擊能力很強。但艦船則不一樣,眼下的艦船,一直到19世紀中期,都是木製的船身。對於鐵球炮彈的抗打擊能力,是很有限的。木頭戰船和石頭堡壘內的岸防炮對轟,鐵定要吃虧的。並且,岸防炮可以造得很大很重,威力十足。而木船上的火炮,往往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弄得太重。否則,小船裝大炮,大炮的后坐力,沒準會把木船弄翻了。

瓦拉幾亞是沒有造炮能力的,也沒有造炮的工匠。眼下還是14世紀末,鑄炮工匠,絕對算是歐洲頂級的人才。即使在那些大國,會鑄炮的工匠,也是高端人才。彼得很難招募到鑄炮工匠。因此,他只能選擇去買炮。

過打聽,彼得得知,神聖羅馬帝國鑄炮水平很一般,只能鑄造小型青銅炮,用於陸戰。這是因為,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陸地為主的國家。而且,帝國南部地區,靠近阿爾卑斯山脈,火炮需要便攜,且能夠翻越阿爾卑斯山。所以,火炮不可能鑄很大。而岸防炮台所需的火炮,必然是重炮。所以,神羅帝國的火炮,明顯不符合要求。

不過,因為還沒有進入航海時代,歐洲人還不太重視艦炮威力。所以,流行這種小威力的青銅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歐洲火炮技術的發展,大約是在16世紀,因為海戰需要,發展出了「紅夷大炮」這樣的重型火炮的。

而且,青銅火炮,根本不能造太大口徑的。因為,青銅有一個重大缺陷——過熱后容易變軟。

口徑小一點的青銅炮還好,大口徑的就不同了。口徑大的火炮,膛壓很高。當炮管過熱后,炮壁變軟。青銅過熱后雖然不如純銅那樣軟,但終究軟化了。小口徑的膛壓還好,大口徑炮因為膛壓很高,很容易在過熱情況下發射時,使得炮管內壁變形。這樣的話,火炮就廢了。

因此,青銅炮是不能鑄太大的,只能鑄造中小型的。想鑄造重炮,只能選擇用鐵鑄造火炮。而且,鑄鐵火炮,比青銅炮成本低太多了。畢竟,在瑞典大銅礦開發和荷蘭人獲得日本銅之前,歐洲銅價還是很貴的。用大量的銅鑄造重炮,成本絕對高昂。

本來彼得覺得火炮還得慢慢來,但是前往金帳汗國的人馬帶回了好消息。

13世紀至14世紀,歐洲同中國的貿易主要是通過金帳汗國進行的。因此,蒙古統治者特別重視商業的發展。拔都汗和別兒哥汗在伏爾加河先後修建了拔都薩萊城和別兒哥薩萊城,後來又修建了烏維克城,在札牙黑河(烏拉爾河)河口修建了薩萊契克城。

而作為東西方貿易的橋樑,金帳汗國自然也有一批南來北往的工匠。其中有一個從河中地區來的工匠,竟然用鐵造出了大炮。

鑄鐵炮的出現還要等到15世紀中期,法國第戎搞出鑄鐵塊后,這項技術,漸漸外傳,並在之後傳到了和法國隔海相望的蘇塞克斯郡的威爾德。於是就有蘇塞克斯郡威爾德的鑄炮工匠,開始嘗試使用鑄鐵來鑄造火炮。因為,鑄鐵比青銅便宜太多了。

這位叫沙夫卡特的撒馬爾罕工匠一支致力於鑄鐵炮的建造,只不過都失敗而已。好不容易造出一門,結果還炸膛了。為了研製這種前裝重型鑄鐵炮,他幾乎耗盡家財。他甚至還考慮過徹底放棄,但從多布羅加地區來的人聽說了他的事後找到他問願不願意去見見他們的領主。

他想與其這樣等待,還不如主動出擊,說不定這個領主眼光挺長遠的。

他想的沒錯,彼得就是目光長遠者。彼得聽到他的作品和經歷后,心裡的想法是:「人才呀,絕不能放過!」

於是當即拍板,聘請這位工匠,並開出了每天1個英國先令的薪水(普通民眾的日收入為3便士)。

至於炸膛問題的困擾,彼得也有解決方案。鑄鐵炮炸膛,不外乎鑄炮用的生鐵,雜質過多,比如硫和磷之類的,導致火炮身管較脆。而且,生鐵含碳量過高,強度雖高,韌性不足,並不太適合鑄炮。真正適合鑄炮的,其實是熟鐵和中低碳鋼。

對於如何鍊鋼,他雖然不專業,但也從很多穿越小說里學到過很多理論。比如,他就知道,英國人早期鐵炮不容易炸膛的一個重要秘密,就是使用了反射爐,對生鐵進行二次精鍊。

所謂反射爐,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熔爐(包含進氣口和出氣口)。將生鐵和廢鐵放入爐中后,爐子內的熱量,因為相對封閉的空間,無法散逸出去,抵達爐頂和爐壁后,又被反射回來,集中精鍊鐵料。經過幾小時的精鍊,加上添加一些造渣劑(最簡單的造渣劑就是生石灰,可用於清除硫和磷)。而後,清理掉廢渣(廢渣因為密度問題,一般是飄在鐵水上面的,撈掉就可以)后,就得到了熟鐵或鋼(需要控制含碳量)。

而大名鼎鼎的鍊鋼平爐,其實就是在反射爐裡面加個蓄熱室而已。

大英帝國在18世紀就完全掌握了反射爐精鍊技術,這也使得,英國人鑄造的鐵炮,質量優良,不容易炸膛。而法國人因為不懂這個技術,直到19世紀早期,艦炮還是很容易炸膛。直到19世紀中期,法國和其他歐洲強國,才初步得知反射爐精鍊技術。但緊接著,平爐出現了,人類進入了平爐鍊鋼時代。而火炮,也從鑄炮,進入了鍛造炮時代。

雖然彼得不是鋼鐵行業的畢業生,但他可以指揮人做。就這個反射爐,結構就很簡單。他完全可以指揮工匠們弄一個,然後弄出高質量的熟鐵和鋼。然後,再用熟鐵或中低碳鋼鑄炮,絕對要好很多,且不容易炸膛。

至於火藥,彼得也有辦法。他想起來以前村裡老人說的一個土辦法:找一塊空地,清理出石頭等雜質,然後挖一系列的坑洞或者乾脆使用地窖,再往裡面倒入水和石灰保持溫度。這樣,土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保溫」后,就成為了硝田。

把收集起來的人和牲畜的尿液倒進去,經過十個月左右時間的作用,坑洞里的土壤就會富含大量的硝。挖出這種富含硝的硝土,然後摻進草木灰進行過濾。之後只要熬煮硝水,就可以得到優質的硝。

有了硝土,製作火藥就可以更加方便。此時歐洲各國所使用的火藥配方為:硝石50%,硫磺25%,木炭25%,較為容易爆炸,屬於爆炸性火器配方。並且這樣製作出來的火藥還是粉末狀,這樣的火藥在使用中會出現許多情況。比如粉末狀的黑火藥在槍管內受力時很容易擠壓在一起,這樣在點火時會因缺氧而無法完全燃燒,這降低了火藥的威力。

粉末火藥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容易受潮。這是因為當時的歐洲人為了增加硝酸鉀的產量往往會在硝田內撒入許多石灰粉,這種操作雖然可以增加硝酸鉀的產量,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其內含的硝酸鈣,而硝酸鈣這種物質具有極強的吸潮性,使得硝很容易潮解,讓火藥無法正常使用,除非使用前先用陽光曝晒一遍。

除此以外,粉末火藥運輸也不方便,因為粉末狀火藥在運輸顛簸的過程中,自身重量不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會相互分離開來,其中密度最大的硝石粉會居於火葯桶的底層,最輕的木炭粉則會處於火葯桶的表層,這必然會使得火藥威力下降,甚至是根本點不著!在使用前,除非將火藥全部倒出重新混合起來才行,但這在戰爭不緊急的時候還有時間操作,一旦發生緊急的戰爭則根本無法迅速取用。

所以,要想最大化火藥威力,其顆粒化火藥製作得開始。

其實顆粒火藥製作也挺簡單,加入麵粉壓實、加水、然後敲碎就行。並且彼得的火藥配方已經接近理想比例(75%的硝、12%的硫、13%的木炭)。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歐的雄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東歐的雄鷹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章 火炮和火藥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