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南下
雖然不願意承認,徐晃的確是對這個問題很好奇。
因為說實在的,從常理來看,丁繇不過是才加入泰山軍數月而已,甚至此前就是縱橫淮水上的水匪。
隨著泰山軍越來越強,虎吞天下已不在話下。所以不斷有人要搭上泰山軍這艘大船,想要在這最後的一餐中吃個飽。
這種心態徐晃當然清楚,甚至如軍中的梅乾他們都是這樣的想法。
每個人加入泰山軍都是有他的原因的,以前徐晃是不太關心的,因為這些都太過於陰私了,他徐晃不屑去了解。
可在丁繇身上,徐晃卻有著巨大的疑問和好奇,那就是別人都是圖功名利祿要加入泰山軍,可這丁繇又是要什麼呢?
有什麼東西要拿自己的命去拼的呢?
此刻,徐晃分外想知道這個答案。
丁繇笑了笑,正要說話,忽然一口血就噴在了徐晃的胸口上。
兩人都呆住了。
尤其是徐晃,此刻像一個做錯的孩子,忙要喊外面的醫匠進來。
可他卻被丁繇制止了,這個強橫的漢子此刻竟然哭了。
他哭著對徐晃道:
「徐……帥,不用再喊了……,讓……我說完,說完……這話,不然我死得……不甘。」
聽著這話,徐晃不動了,整個人僵硬在那,等著丁繇說話。
可過了好一會,丁繇都不說話,似乎剛剛那一番話已經用盡了他全部氣力。
可徐晃依舊站著沒動,他知道丁繇這樣要強的漢子,他是一定不會帶著不甘下去的。
果然,再一次開口,丁繇彷佛恢復了生命一樣,口齒清晰的說道:
「我丁繇不算是窮人,也沒過什麼苦日子。我丁繇也不是什麼好人,當年縱橫淮上的時候,什麼人沒殺過?但那種感覺大帥懂嗎?就那種這日子多過一日,少過一日,似乎對於我丁繇來說也無所謂。」
「後面我稍微懂了,我丁繇不把別人命當命,是因為我自己就沒把自己的命當回事,就沒活明白。」
「可是在泰山軍的這些日子,我卻總盼著這日子能過得慢一點,能和大夥呆得久一點。」
「我在軍中老聽一些大道理,說實話,我老丁都聽得煩。但你要說真自己那麼想想吧,好像又只覺得宣慰們說的又是對的。大帥,你說我彆扭不彆扭。」
徐晃沒有回應,只是抓住丁繇的手,感受他手裡最後的氣力。
之後,丁繇說的話越來越快,也越來越顛三倒四,他彷佛已經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經要走到盡頭了。
忽然,丁繇將徐晃的手捏住,眼裡帶著畏懼,又帶著憧憬,問著徐晃:
「大帥,你說像我這樣的惡人也能進黃天嗎?」
徐晃愣住了,頭下意識的點了點。
看見徐晃的樣子,丁繇慘笑了一下,然後搖頭道:
「其實咱也知道怕是不能的。但如果能為弟兄們做到這些,能幫助咱們泰山軍早一日收復天下,讓天下人都能過得明白,上不了黃天就上不了吧。」
徐晃要解釋,但丁繇壓根不給徐晃說話的機會,繼續開口:
「咱這一個月真是沒白活啊。」
說完,丁繇又不說話了。
徐晃還站著等著,只是這一次他等了許久都沒有等到這位沛國勇士再說一句話。
良久,徐晃嘆了一口氣,背了過去。
漸漸的,肩膀在微抖,抽噎一陣陣的從徐晃的嘴裡傳出。
最後,徐晃到底還是沒能忍住,哭了。
他很少有這樣的情緒,也不明白丁繇到底是哪句話觸動了自己,他只是覺得這世間啊,真的好難好難。
徐晃抹掉了眼淚,將布蓋在了丁繇的臉上,隨後走出了帳外。
外面高敖、徐商、黃蓋這些軍將都在,他們其實都聽到了裡面的抽噎聲,只是誰都沒有提這個。
見徐晃出來后,幾人嘆了口氣,臉上嚴肅。
這場戰事打得太久太久了。
從徐晃南下算,是打了兩個月。
從張衝出泰山算,是打了六年。
而從第一個反抗壓迫者,為了尊嚴和自由來算,又是打了千年。
終於終於,那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了。
這一次,他們不會輸了!
……
淮南的捷報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傳到中軍大營。
此刻,張沖的主力大軍已經行進到了東平國一帶的無鹽附近,並陸續接收了原魯中南地區的行政和人事任命。
對於關羽的最新任命已經悄然一變,從原先的持節而變成了單純的方面帥臣,不再對地方有節度的許可權。
此外,原先隸屬在泰山、河濟、魯國等地的根據地也在行營停駐到無鹽后開始直發行營。
也正是隨著張沖行營抵達無鹽后,整個青徐戰場的形勢就全展露在張沖的面前了。
之前張沖一直坐鎮京都,對東方的戰事只能依靠軍報文書來了解,很多東西都是隔了一層。
也就是回到東平國后,張沖陸續接見了當地的官吏們才陸續把關羽大敗的原因了解清楚。
說起來,關羽這一次於濟南大敗,多少還和他張沖有點關係呢。
原來此前張沖為了征伐平州、遼東等地時,樞密院從各根據地都調集了一批兵馬北上支援。
之後這批兵馬就沒有再被發回去。
而當時佔據青徐戰場優勢的關羽軍團,就將自己的一個精銳軍,合計萬人派遣到了北面支援。
他的兒子關平和游奕大將太史慈就是在這個時期北上的。
從青徐上來的這萬人軍,後面被整編了兩個軍,還是由張南和郭默統領,就隸屬在張沖的行營下。
這兩人原先就是關羽麾下的大將,此前關羽數次上書樞密院,想要將這兩人再要回來,但樞密院都沒肯放人。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相當簡單,無論泰山軍的性質到底如何改變,作為下屬、人臣的普遍都是為上所急。
當時王上正要攻略京都呢,無論是張南還是郭默都是大將之才,如何可能放回去給關羽呢?
最後不得以,關羽為了填補兵力的空缺,就只能下令收縮防線。
此前,憑藉著魯中南老區的經營以及關羽的四處出擊,泰山軍的勢力已經擴張到了琅琊、彭城一帶,甚至泗水下游的下邳都有泰山軍的小根據地。
但現在關羽只能將這些地區的根據地的兵力都抽調回來,畢竟老區才是核心。
可關羽這麼一抽調,泰山軍原先布置在青徐後方的勢力就前功盡棄了,本來有這些小根據地在,關羽總能聊敵於先。但現在兵力一抽,原先建立的根據地被當地的土豪又給奪回去了,不僅關羽丟了眼線,就連整個對外戰略,都從進取轉入了內線防禦。
不然就算是曹操針對性的設計關羽,關羽還真不一定就會中計。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張沖這才明白了關羽的難處。
而另外發生的一件事,又讓張沖對關羽的戒心釋然了不少。
那就是當張沖的行營抵達無鹽沒多久,還在奉高的關羽就星夜飛馳到無鹽,求見了張沖。
有時候一些誤會不是原則性的,只要說開了就好了。
對於關羽的忠誠,張沖是信任的,他之所以對關羽的不滿,主要還是集中在關羽在魯中南地區實行了二次分田造成的。
因為這件事是關羽沒有和門下稟告就直接在地方推動的,不僅創傷了老區的情感也造成了地方上的混亂。
這個責任,關羽必須要負主要責任。
不過這事到底是集中在民政上的,在張沖將關羽的民事權都剝奪后,這個方面的矛盾也就沒了。
所以,張沖在和關羽聊了一夜后,就給他第一個任務,那就是帶其部運動到北海一帶,他要在那裡截擊曹操可能後撤的軍隊。
原來就在這個春天,以丁盛、董訪兩個軍團為主的北地軍團,合兵四萬已經渡過大河,深入到了平原南部。
丁、董二軍的北地軍團戰力非常兇悍,軍團中都是以幽、平、遼為主的精銳營頭,憑青州軍在平原的力量,不可能阻擋的了他們。
所以為了防止青州軍放棄青州北部,撤往北海一帶與徐州軍一起建立防線,張沖就需要關羽帶著所部中原軍團移動到北海,堵住曹操的歸路。
這就是張沖對現在整個戰略的規劃。
為何張沖將壽春當成了線頭?因為正是意識到壽春的重要性后,他就改變了原先的思路。
此前他是打算直搗彭城,一戰定勝負。
但意識到壽春的存在後,張沖明白這種求成的想法反而是錯誤的。
於是,張沖便決定由自己帶主力軍團布兵泗水一線,持續給予徐州方面壓力,然後就以偏師襲壽春,以關羽、丁盛、董訪三個軍團合圍曹操。
正如當年周人伐商一樣,先翦除羽翼,再一戰而攻成。
所以張沖在見到關羽后,就將堵截曹操歸路的任務交給了關羽。
他相信,關羽一定不會放過復仇的機會。
果然,關羽得令后,當夜就奔回了奉高。
只是一日,關羽就集合了中原軍團的兩萬餘兵馬,然後直奔北海。
……
在張沖主力駐紮東平國,關羽率中原軍團與黑夫的河濟軍團共兩萬人挺近北海時,青州最北部的平原,戰事已經打響了。
去年冬,董訪就帶著代北軍團兩萬人南下到了平原津一帶,與那裡的丁盛的燕遼軍團匯合了。
之後整個冬日,兩個軍團就在平原津彼此磨合,訓練大軍團作戰的經驗。
因此此前丁盛在平原津的奮力抵抗,青州軍一直沒能奪下這個渡口,如此泰山軍這就有了直接渡過大河的基礎。
終於在太武四年,二月,兩軍於北岸誓師,四萬大軍如潮水一樣直壓青州。
可等兩軍抵達南岸后,卻並沒有遭遇到青州軍的抵抗,很顯然敵軍進行了堅壁清野。
甚至為了阻斷泰山軍南下的速度,青州軍還挖斷直道,在漯水、濟水一帶燒毀橋樑。
負責堅壁清野的正是青州軍的大將夏侯淵。
此前曹操在給夏侯淵的軍令中就是這麼一條:
「堅壁清野,節節抵抗。」
夏侯淵完成這個任務非常徹底。
不僅是泰山軍行進路上的亭舍、塢壁全部拆毀,就連直道都給掘掉了。
以泰山軍那樣體量的大軍南下,沒有平整道路行軍的話,後勤供應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正常的車輪在平整道上能走五百里,在顛簸的野路上,可能五十里就要壞。
而且夏侯淵這些人在和對面的泰山軍作戰久了,也學會了一些人海戰術的皮毛。
他大發平原、濟南、樂安三郡的府庫,專門將錢糧發給三郡百姓。
讓他們破壞道路,不僅破壞獲得的土石、轉頭一律可以拿走外,還可以到曹軍那邊收取一份錢糧。
對於夏侯淵來說,反正三郡都保不住,這些錢糧也帶不走,不如用在這上頭呢。
可以說,這種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丁盛、董訪兩個軍團自南下到青州后,可以說寸步難行。
道路既難行,又獲得不了補給,沒奈何只能聚集到一處等待後方的補給送來。
丁、董二人不敢分大軍團分頭出擊,只能以騎軍攜帶乾糧的方式每日游弋。
但問題是,這些騎軍都是北人,對於青州腹地幾乎是兩眼一抹黑,走不了多久就要迷路,最後只能原路返回。
沒辦法,丁、董二人商議了一下,由董訪留在平原一帶建立糧站,然後丁盛先行帶著大軍南下濟南。
只要先南下濟南,泰山軍就能和老泰山地區建立聯繫,到時候就可以直接從魯中南一帶獲得補給。
於是,兩軍商定,就按這麼來。
此後,丁盛率領燕遼軍團兩萬人向著濟南的東平陵進發。
因為軍中有不少張氏族人,他們當然知道回家鄉的路該怎麼走,所以在本地人的導引下,一路南下。
經過多年的錘鍊打磨,丁盛用兵已經是非常謹慎了。
論勇,丁盛可能不是最勇的那個,但論謹慎穩健,他丁盛可以說無人爭鋒。
為了防備青州軍襲擾,丁盛的行軍隊伍非常嚴密。
每個營頭為一個序列,沿著道路兩側步行,中間道路上都是後勤輜重人員。
每日也不多走,走三十里就會就地警戒紮營。
如此,靠著過分的謹慎,丁盛所部步步為營,終於快抵達了東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