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張偉是我大學的舍友,沒錯,他就叫張偉,和<愛情公寓>里那個倒霉蛋一樣的名字,平平凡凡,毫無亮點。
據不完全統計,就我們那一屆,全校叫張偉的有十多個。他長得也大眾,好聽點說是「長得有親切感」,不好聽講就是一群人在一起走,他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那個。
他平時穿著和我們這些「群眾」差不多,也是怎麼舒服怎麼穿,很多時候我們一屋四個人的衣服都是混著穿的。但我們知道他和我們無論底子和骨子裡都是不一樣的,用他的話說,他就是個「無聊的富二代」,家裡窮得只剩下錢的那種。
窮極和富極都是容易讓人膽大的。
我們一致認為,張偉在校四年的隨性,是和他的家境有關的,所謂「身有退路心不慌」,所以第一年他還和我們在一起學金融,第二年就轉到生物系去了。
他說金融是他老爸強勢代他選的,就是讓他以後繼承家業用的,那不是他要的人生。他說上輩子好不容易拯救了銀河系才投得好胎,老爸把錢都已經賺完了,他再去賺錢,和別人拼死拼活一個盆子里搶錢,那還不如做條鹹魚自在呢。
「有隨性的資本而不隨性,就是犯罪」,這是他的座右銘。全校對他印象深刻自然不是因為這些,而是他是個徹底的「反進化論者」,就是否定人類是從類人猿進化來的。
他們的理據是,如果人類是從類人猿進化來的,為什麼那時的類人猿可以,之後的類人猿就只能是類人猿呢?如果說進化成人的只是其中一個族類,那麼問題來了,同一族群的分佈一般都有固定區域的,而人類卻全球分佈,明顯和族群習性相悖。
再者,為什麼人類比動物更需要鹽份(很多動物有吃鹽鹼土的習慣,有專家說就是為了攝取鹽份,但和人類也不一樣,人類吃的鹽是需要提煉的,要是和動物一樣隨便吃,會要命的),而動物生吃食物也不象人一樣容易得寄生蟲和生病?結論只能是人本來就和動物有別。
至於考古挖出的「類人猿化石」,也不能充分說明人類就是類人猿進化來的,只能說明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某階段和類人猿相象。
結合全球不少的疑似外星遺迹,他們大膽猜測,人類是由地球物種類人猿和外星人基因融合而成的,為了試驗對象容易成活和更好適應地球的生態圈,基因中以類人猿佔大頭,所以開始時更象類人猿,通過一代代的進化,才成了之後的人類。
但因為有外星人基因存在,所以人類和地球本土物種有所不同。他們進而猜測,很多萬年前有外星人意外來到地球,因為各種原因回不去了,而他們本身和地球的生物圈不容,為了族群的延續,便用自身的基因和地球本土物種融合,創造出適應地球環境的各種新生物,然後放在一起,觀察哪一物種更優秀,這樣也就容易解釋為什麼那麼多的上古神話中到處是人身和動物的雜種。畢竟古人想象力有限,若無實據,很難憑空捏造。
最後直立行走的人類更聰明,更接近外星人本體,也更能適應地球環境,所以戰勝了各種雜種,最後成為了地球的主人。(其實這個觀點更象是對進化論的補充說明,過程都是類人猿通過進化,逐漸成為人類,只是原理論是被動進化,而他們強調的是主動進化。)
當然,這只是他們理論的概括,他們自有更詳細的描述,只是不是我要說的重點,也就粗描而過了。
重點是張偉對此堅信不疑,
為了找到更有力的理據,他毅然決然地轉到了生物系。雖然轉了系,但沒換宿舍,一直和我們住在一起。學了一年生物,張偉一句沒意思,轉身就去了考古系。
張偉被全校深知,和他頻繁轉系有關,說起他,往往會加個「轉系狂魔」的定語。雖然張偉轉系象玩似的,但無論學金融,還是生物,還是考古,他的成績一直是班上前十的存在,以致於他每次轉系,都有一堆老師苦苦相勸,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父母基因的強大。
而我們三個苦B,儘管早起晚睡,專心一系,結果還是一直在及格線附近磨蹭,也只有他一個人考研成功,我們三個早早就收了鋪蓋,一頭扎進社會的泥潭裡。
我們三個對人類的起源毫無興趣,不管是來自類人猿,還是來自外星人,都改變不了現實中我們是一群苦B的狀況,但我們還是對張偉的執著予以支持的,誰讓人家有錢可以任性呢。
年輕人嘛,都有些天馬行空的妄想,能夠堅持到底的至少應該給於尊重,畢竟人類的文明大半都依賴於那些敢於妄想的傢伙。
另外兩個是純精神上的支持,而我多少能耍幾下筆桿,就開玩笑地對張偉說以後你如果做出成績了,我來給你寫自傳,必須是我,不能便宜了別人。
「必須的。」張偉堅定地回答,然後叉腰遠望窗外高空。那時天空飄著幾朵零星的灰雲,整個遠望,有種霧濛濛的虛幻感。好一會兒,虛幻中飄起他的聲音:「乾脆你現在開始記錄吧。」
這就算有了約定,也是本書的由來。而我也就成了張偉言行的記錄官,整個大學生涯,就記了十本筆記。不過本書主要寫的是張偉的考古經歷,大學生涯只是偶有插敘。所以雖然書中會出現第一人稱的「我」,但和我關係不大,討厭第一人稱的讀者完全可以把我當成個小透明。之後每次考古回歸,張偉都會和我詳談經過,算是履行約定。
最後說一點,本書之所以用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結合的敘述方式,一是因為自覺這樣比較自由,更方便說出心中所想,二來也算是種嘗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