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自由後輩頂梁人
()當副部長大人心滿意足了的時候,三角翼緩緩降落在了正陽門前。停穩以後,張澤羽關掉控制板,解開安全帶,轉過身來看看那位副部長大人還健在否。
後座上有人,沒跳下去,也沒有想象中的大小便失禁【注1】。最主要的是,活的!張澤羽看他的時候,他也面帶笑容的看著張澤羽。張澤羽被他看的有些發憷。感覺他這眼神,怎麼看怎麼帶著一股子「欣賞」的意思。
男人欣賞男人,這事倒是也可以理解,但是被一個鬚髮皆白一臉皺紋的老頭子以類似欣賞異xìng的那種眼光看著你,而且你還是一個xìng取向正常的男人的話,你會有什麼感覺?
張澤羽依舊是他那套禮節,大拇指向上,雙手前搭,躬身行禮「大人請略作活動,否則易感風寒。」他這麼說沒錯,從醫理上來說是行得通的。但是最主要的意思是:「老頭兒,你別賴著不下來了行不?」
「老夫無礙,不過有一事想問你。你可曾婚配?」副部長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句。
張澤羽的第一反應是,不好,他要收我當女婿。可想了想又不對,他都快七十了,要收也應該是收孫女婿吧。
「回大人,尚未。」副部長一聽笑的更燦爛了,剛要說話,就讓張澤羽給堵回去了:「只因家父有言,國一rì不強,澤羽一rì不娶。若國三五十載不強,則我張家寧願無後,也不再讓子孫做飽受欺凌之民。」
原本笑容滿面的副部長聽他這麼一說,喜笑逐漸變成了苦笑。「好一個『寧願無後,也不再讓子孫做飽受欺凌之民』啊。你可知方才老夫為何以死相逼,以乘心愿?」
「回大人,弱國無外交。議和條約非是大人想簽,乃是不得不簽。細數簽訂合約之人,慶親王貴為親王,這大清的興衰除了當今聖上,和他們這些親王貝勒是最有關係的。他想簽這議和條約?他想從自己家中討取銀錢給洋人?已故李中堂,興洋務、辦西學、建海軍,圖強革新,為我中華之崛起而含辛茹苦殫jīng竭力,幾十年來,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甲午之戰,說是以一己之力戰倭寇全國也不為過,他想割地賠款送銀子給倭寇?抑或是想送銀子給西洋人?在下斗膽猜測,中堂大人應是抱憾而終。至於大人您,晚輩斗膽猜測,談判的時候,大人可曾有寧戰死而不和談的想法?」
「罷了,罷了啊,老夫是真的沒想到,沒想到啊。沒想到你的見識如此過人。老中堂嘗言己,不過為一裱糊匠爾。今rì得見於你,老夫九泉之下也有言以慰了。」說到這,副部長大人略作了一下思考,「對,我就對老中堂說『縱是破屋偏逢雨,自有後輩頂梁人!』此生無憾矣。老夫年事已高,不rì必會上書朝廷告老還鄉。不過你放心,老夫為官多年,哪怕顏面盡失,也會保得你有施展抱負之機遇。」說完,自己解下了安全帶的扣子和扎官服的帶子,信步走向他的轎子,腿腳那叫一個清爽和麻溜啊,就跟吃了新蓋中蓋似的。
兩人的對話雖然是在三角翼邊上完成的,可離得近的肯定是有人能聽見的。剛才那兩位京片子的五品郎中雖然離的稍遠,但是藉助開過光似的耳朵,還是把兩人的對話聽了個明白。
「聽見咱聯大人說什麼了么?」
「聽見了,看這意思,咱聯大人這是想最後提攜張澤羽一下啊。」
「順水人情誰不會啊,用他提攜啊?禿子頭上的虱子,這不明擺著的么。他張澤羽入朝為官肯定是定下來的事了,而且看目前這架勢,還得是重用,就看上邊給個什麼缺了。」
「你估計能給個什麼缺?員外郎?」這兩位外務部的郎中,開始客串起了編外吏部尚書的活了。
「員外郎?嘿呦喂,說良心話,給個六品官您不感覺屈才么?我告訴你,郎中都算小的。保不齊下次您見到這就得先行禮口稱『大人』了。」
「能么?我們可是辛勞多年,才……」沒等他說完呢,對面那位馬上把話茬搶過去了,「行了我說我的老哥哥誒,您現在拍拍良心想一想,您現在跟我們聯大人學,辭官回家,您這位置有沒有別人能做?」
「那還不得擠破頭?多少人都盯著咱們這呢,就指望出個缺兒。」
「昭啊,這不就結了,可那邊那位人家會的,別說是跟咱大清了,就是把大不列顛法蘭西德意志美利堅這些個強國湊一起也再也找不出來第二個了。換句話說,人家現在是蠍子屎,那叫獨一份聽。說要撤司建部這事了吧?保不齊,就從那邊那位開始。」
「建部?那尚書可是……」
「沒那麼高,上邊肯定會給派老臣提攜的,畢竟那位還年輕了點。真要是建部的話,我估計也就是在郎中里給個缺。」
兩位編外吏部尚書在這安排職務的時候,從一品回來了,先是打發了其他人繼續回外務部辦公,然後帶著左右侍郎和張澤羽一起進宮面聖。
在路過長安左門的時候,張澤羽特意放慢了速度,仔細觀察著這些後世無法看到的建築,並且想起了這麼一句話:「你認同哪種文化,你就是哪個民族,和血統無關。」後世的中國人,在經歷了旗袍馬褂中山裝西服之後,很多年輕人又開始熱衷於漢服起來,他們為什麼會認為漢服要比別的樣式的衣服更美?就是因為他們認同中華文化,進而認同了這種文化所孕育出來的一切美的東西。張澤羽看到這些斗拱結構的土木建築時,感覺這些建築是異常的美。這種美,是那些向高空發展的鋼筋水泥所無法具備的。這些建築大氣,莊重,卻又親切近人,輕盈平易,富有詩一樣的洋溢而不給人以突兀的感覺,雖然只是無聲無息的屹立在那裡,卻能讓人們感受到文化的積澱,也可以說,這些建築正在用無聲的語言敘述著歷史的發展和變遷。
儘管他刻意的放慢了速度,可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端門,再往前就是紫禁城內城,卡車不能再繼續往裡邊開了。從卡車上卸下打包狀態的三角翼,外務部的兩名行走和張澤羽的倆徒弟抬著,眾人跟隨從一品一起走了大概二十分鐘,來到了養心殿外。張澤羽他們自然是不能直接進去的,就在殿外候著,由從一品進去稟報,不多時,門口有太監高喊,「宣張澤羽覲見!」
張澤羽連忙過去,由一位太監領著,奔了養心殿。這一路上,他想起來,從一品剛才囑咐的一些關於覲見禮節的囑咐。其中就有進宮的時候要跟緊了領路的太監的囑咐。也難怪從一品要特意囑咐一下,只因為這領路的太監走的也太快了,那速度堪比普通人跑的速度。饒是自幼習武的張澤羽不不得不佩服這位太監的功夫——下身疾走如飛,可是人家上身非常穩健,不說腦袋上頂個碗都不會掉下來,但多少有那麼點意思了。張澤羽稍微慢了一點,就被落下很遠。再看那名太監,絲毫沒有要等張澤羽的意思,繼續疾走。
一路小跑到了東暖閣,他見到了傳說中那位世界歷史上唯一一位有勇氣向全世界宣戰的國家領導人。
在行禮的時候,張澤羽依舊是按照他原來那套禮數,拇指向上,雙手前搭「草民張澤羽叩見聖母皇太后。」只是在說完了以後又加了點動作:雙手收回,上半身直立,膝蓋彎曲等到屁股坐到后鞋跟上以後,雙手前伸伏地叩首,左手按在右手之上。「恭祝聖躬安康。」
他的這個姿勢嚴格上來講,並不能算作是跪拜。因為在封建社會,不跪不叫拜。他這膝蓋是懸空的,肯定不能算是跪了,尤其是他的屁股還坐在雙腳的腳後跟上的,更像是漢朝以前的坐姿。
在張澤羽進來之前,養心殿東暖閣裡邊已經有不少人了,外務部侍郎及侍郎以上官員基本到齊,其他各部的滿漢【注2】尚書也都到了。
看來慈喜今天是有什麼事,不然人不能來的這麼齊,平時慈喜理政是只召見幾位軍機大臣的,不會來這麼多人。
一干眾人沒成想張澤羽行的是這麼個禮法,正常來說如果有人禮數不周是需要人來呵斥的,嚴重的話甚至要以大不敬之罪處置。可是人家頭還在地上貼著呢,誰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好在,禮部倆尚書都在呢,眾人便偷偷把目光集中到兩位禮部尚書的身上。禮部滿尚書容慶【注3】鼻問口,口問心,把頭一低當是什麼也沒看見。他身旁邊的禮部漢尚徐輔【注4】修鍊的比他更入境,面沉似水,臉上一點表情都沒有,就跟眼前的一切都是空氣一樣,眾人見他倆不表態,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也都什麼話也沒說。
張澤羽的上半身擋住了膝蓋,因此,慈喜和他身旁的太監俯視過去是看不到張澤羽的膝蓋是懸空的,還是按照正常的說法回了句:「免禮,起來吧。」
張澤羽起身站好以後,慈喜看了看桌案上放著的《飛行器介紹及發展預測報告》問張澤羽:「條陳我看了,字寫的不錯。引經據典的說的挺明白的,可後邊所言,是不是有些誇大了?」
「回聖母皇太后話,一切只是草民依據未來可能的變化進行的猜想,是否誇大,草民也無法做解,但是草民可以保證,一切猜測皆有據理並非妄言。」
「兵部,條陳你們也都看過了,也都說說吧。」慈喜看了看裕得【注5】和徐會豐【注6】。
老哥倆互相看了看,裕得示意徐會豐先說,徐會豐只好出列說到:「可飛行之機器,rì前舉世皆無,其機理與功用臣等也是剛剛聽說,現在還無法揣測。但海上作戰有一理乃是不變之法。西洋各國每造新艦,其鐵甲與火炮必勝以往所用,求其根本,圖為防護更堅、制敵更遠,彈丸之威力更強。臣觀條陳上所言,以張澤羽目前所制之飛行機器,目前可載炸彈制敵於五百里之外。此西洋各國之巨艦所不能也。若得此類機器十具,便可擊沉一艘鐵甲巨艦,而其成本不足鐵甲巨艦之萬一。縱有損傷,亦可忽略。如有千百具,沿海布防,便可靖我大清萬裏海疆。如果真如此,則西洋之堅船利炮皆不可懼。但是這其中疑問有三。
其一:此類機器如何製得。如簡而易行,西洋列國亦可仿製,其功效必有所減。如造之甚難,不足成軍。縱有利器也只能望洋興嘆。
其二,此物以洋油為飛行之動力,我大清不能自產洋油。如有戰事,洋人只需停止售賣洋油,則我大清固有千百利器,亦不能戰。
其三,此物cāo縱修理之法如何習得。微臣聽聞有『十年陸師,百年水師』之說,不知這飛行之師,須得多少時rì方可cāo訓成軍。
此三點條陳中咸未言明,故而微臣不敢胡言。」
慈喜聽了以後,微微點頭。心中暗想,看來這徐會豐還知道些兵事的。「徐大人說的話,你都聽見了?」慈喜問張澤羽。
yù知張澤羽是如何回答的,且聽下回分解。
【註解1】:並非胡說。第一次乘坐動力三角翼或者其他小型飛行器上天的人中,確實有大小便失禁的。大便失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恐懼,小便失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恐懼,另外一方面是因為高空溫度低,身體遇冷受到刺激的原因。
【註解2】:此時,出傳統六部和外務部,又增加了商部。
【註解3】:榮慶。清末保守派的典型代表,思想迂腐,但是為官清廉。和張百熙一起管理京師大學堂的時候,沒少給張百熙穿小鞋。說他是個極端排斥近代西學之人,雖不中,亦不遠矣。
【註解4】:徐郙。
【註解5】:裕德。
【註解6】:徐會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