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桃花源
東晉太元年間。
武陵郡,太守府邸。
「哎喲!」
「大人,您大人有大量,饒了我吧,別打了!哎喲!」漁人痛苦殘叫著,生怕多挨幾鞭子。
「呵!老子今天打的就是你,王八崽子的,還敢要到老子我頭上來了,老子是不給錢的人嗎?老子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狗奴才!」
丞尉越想越來氣,拿起鞭子便使勁地打起了漁人,嫌不夠過癮便喊起人來。
「來人,給我繼續狠狠地打!」
「太老爺,這就幫您上刑,您老人家就坐在一旁看就是的了,不要傷了身體!」
幾個奴僕說完,便接過丞尉手中的鞭子,使勁地抽打著漁人。
「哦,哎喲!疼!嗚嗚!」
這幾鞭子下來,漁人疼得差點都快說不出話來。
望著漁人身上一道接著一道的傷疤,丞尉這才較為滿意地叫停了鞭打。
「呵呵,差不多也得了,下人永遠是條魚,腥了一鍋湯。今天,老子我揍了你,是你罪有應得,你滾吧!我不想再看到你出現在我眼前!」
漁人緩慢地撐起身子,艱難地站了起來,輕輕地用斗笠拍打了幾下衣裳上原先沾上的泥沙,崴著腳一步接著一步地向門外離開了。
「你聾子是吧?你!老子明明是叫你滾,你走幹什麼?哈!」
「老而不死,是為賊也。你這漁人多給我積點德行,少作孽!小心老子弄死你!」
丞尉一臉嫌棄地擺了擺手,惡毒地望向了漁人。
「是是是,您說的都對!」漁人回過頭來,連忙作答。
「還不快滾!」
「嗯哼!」
漁人緩緩地縮起了身子,打起滾兒來,就如同在草地上嬉戲的小狗一樣,丞尉的那兩個胖孩子還時不時嘻皮笑臉地上前踢他幾腳,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漁人滾出太守府。
城裡寂寞荒涼,四處長滿了蒿草蒺藜。城裡百餘戶人家,有些人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活著的沒有消息,死了的已化為了灰燼與塵土。留下來的大都是些富豪官吏以及權貴。
家鄉的舊路。出了城門後走了很久只見路不見其人,日色無光,一片蕭條凄慘的景象。只能面對著一隻只豎起毛來向我怒號的野鼠狐狸。四鄰還剩些什麼人呢?只有一兩個老弱病殘和一些宿鳥總是留戀著本枝。
臨近年末,到了寒冬季節,白日變得越來越短促,漫天遍地的大雪,也都在這寒峭的夜晚停止紛飛了。
五更時分,遠處傳來的號角鼓聲使人悲壯不已,天上的星星,倒映在浣水的河流中,倒影搖曳不定。
戰亂消息傳來,四野之內皆可聽到千家萬戶連成一片的哭聲,數處地方,響起了所唱的童謠。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公孫述,最終都會塵歸黃土,因郊遊或者親友們的書信慰藉所引起的寂寥又算得上什麼呢?
想到如此漁人越發地覺得悲哀,不知從何處撿來一根樹棍,瘸著腳一步接一步地回家了。
不知走了多久,漁人才回了家。
妻子兒女見其如此狼狽,連忙將其攙扶回家。
…………
漁人妻子從破舊的家中翻了半天才尋到一瓶快要用完的葯,細心地塗抹著他受傷的地方。
「孩子他爹,你被誰打成了這樣?」
「別提了,前些日子我上郡上去賣魚,丞尉爺見我這魚好,便買了幾條,讓我今天去取飯錢,然後就………」
「唉,
別提了,多說無益,畢竟這世道亂了。過幾天,啊不明天,我好些了就繼續去捕魚!」
「你這身子都沒好,你就……」
「就什麼?我是你丈夫,今天是這輩子都是,我看誰敢攔我,我說的!」
…………
第二天。
他沿著溪水划船而行,收穫甚多,幾乎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哎,這下那倆娃一定會很開心的吧!」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兩岸的幾百步之內,中間沒有其它樹木,花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交雜。
漁人對此感到非常詫異。
他繼續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漁人發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子裡面彷彿隱約透著點光亮。
漁人便下了船,從洞口走了進去。
最開始非常狹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過。
又行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明亮開闊了。
漁人眼前這片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
田間小路四通八達,雞鳴狗吠的聲音此起彼伏。
人們在田間來來往往耕種勞動,男女的穿戴全都與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樣。
老年人和小孩兒們,都怡然並自得其樂。
這裡的人看見了漁人,感覺非常驚訝,便問他是從哪裡來的。
漁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這裡的人便邀請他到家中做客,擺了酒、殺了雞用來款待他。
村裡面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先祖是為了躲避秦朝時期的戰亂,率領妻兒鄉鄰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此他們再沒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絕了一切往來。
村裡的人問漁人現如今是什麼朝代,他們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
漁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說了出來,村民們聽了都感嘆惋惜。
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來款待他。
漁人停留了幾日後,就向村裡的人告辭。
村裡的人告訴他:「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之後,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著來時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見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歷。
太守覺得很新奇,便立即派遣人員跟隨他前往,尋找漁人先前作的記號,最終迷路了,後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一個高尚的讀書人,他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愉快地計劃著前往桃花源。
但沒有實現,不久后就病死了,後來就再也沒有探訪桃花源的人了。
………
南朝宋,永初二年。
九江郡,彭澤縣。
「嗯,沒想到這世間,竟有如此美好的地方!多謝仁兄能將此事告知於我。」
「不用客氣!」
「那,在下就先告辭了,有緣再見!」
「嗯,好!元亮,慢走不送!」
那人站起身來,擺了擺?子,便算是行了禮。
其衣衫破舊不堪,長髯飄逸,腰間別一酒葫蘆,雖落魄而不窘迫,不拘於小節。
回到家后,酒興未退,便拿出紙墨,盡興所為,幾筆下來,飄逸且洒脫,且不失優雅,每一步獨屬的節奏。
「嗯哼,桃花源?哦有了!」
幾分鐘下來,便作了一副散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木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嗯,既與桃花源有關,那便叫做《桃花源記》好了!」
「該去睡覺嚕!」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餘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曆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餘樂,於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諄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遊方士,焉測塵囂外?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
未曾被激情燃燒過的歲月,才不會被時間的灰燼湮沒,也因為交往的意猶未盡才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經久不衰的情韻。
同樣,桃花源的故事也充滿了爭議。
後世有北宋東坡居士蘇軾者,曾作有《和桃源詩序》,語云:
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考淵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雲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餘家,飲其水皆壽,或至百二三十歲。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孫者。道極險遠,生不識鹽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龍蛇,飲其水,故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益衰,桃源蓋此比也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常意天地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
大概就是說,世上所傳的桃花源這件事,很多都誇大其詞。考察陶淵明所記載的,只說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戰亂來到這裡,那麼漁人所見的都是避亂人的子孫,不是其人,所以說並非那個秦朝人是不死的。又說殺雞作為食物,哪裡有仙人殺生的?以前說南陽有菊水,水質芳香而香甜,住了三十幾戶人家,喝那裡的水都長壽,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歲。四川青城山那裡有個老人村,據說五世同堂。道路極其危險遙遠,活著的時候不知道鹽和醯(xi,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彎彎曲曲像龍和蛇一樣,喝了那裡的水就會長壽。近些年道路稍微通暢,逐漸能夠接觸到日常的調味品,故而壽命減短,所以這就和外面的人壽命差不多了。當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裡的時候,那裡已經早就成為很多人爭奪的地方。一般來說,天下像這樣的地方很多,不單單是桃花源而已。
夢想是冰冷的槍彈都散落成花瓣紛飛,世界上所有的角落都同時陽光明媚,希望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