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漢文帝 李商隱你在誹謗我
唐朝初期,宦官還只能算是奴隸。
李世民憤怒地說:「朕曾經下令,不得設置三品以上的宦官,一個宦官最多只能到四品。未來的人把祖宗之法全部都忘掉了嗎?真是孝順啊!」
房玄齡安慰道:「陛下,王朝末年,可能未來的皇帝也有難言之隱,不得不變更祖宗之法。」
李世民毫不留情地罵:「有什麼難言之隱?簡直是廢物一個!」
「把家奴養得如此膽大包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僅害了後世子孫,還留下千古罵名!」
「朝廷已經這麼亂,底下是什麼樣還用多說嗎?」
「定是水深火熱、民不聊生。」
向來愛民如子的他一想到那個場景,就感覺到深深的痛苦。
他恨不得把那些違背自己的後代抓到自己面前,拿鞭子狠狠抽打,生死不論。
李世民說著說著,眼前浮現水霧,眼淚都落下來了。
曾經和李世民打天下的臣子死後,李世民當場哭泣。未來魏徵死後,他也當場落淚。
他雖然是九五之尊,卻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普通人面對王朝落幕尚且悲傷,更何況吃瓜吃到自家。
笑是會傳染的,哭也是會傳染的。文武百官被他所感染,也情不自禁哽咽。
日月輪轉,時光流逝,長安還在,他們不在,大唐也不在了。
泱泱大唐落幕的樣子和史書中的朝代,都是一樣的難看。不對,好像更難看一點。
甘露之變簡直讓皇權跌穿地心。
李世民見文武百官都如此情態,吸吸鼻子,決定振作起來。
他做了個深呼吸,稍稍平定好心情,冷聲說道:「以史為鑒,尚且可以知興替,更不用說,這未來比史書還有用。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在他統治期間,宦官別想出頭。同時,他也要設一個嚴苛的祖宗之法,嚴格限制宦官的權利,讓子孫後代不可輕易動之。
再加上天幕的警醒作用,肯定能減緩宦官登上舞台的速度了
另一個大唐的世界里,武則天已經堂而皇之登基為帝,改國號為周,成為大權在握的女皇,好不威風。
這個時候,程朱理學還沒有出世,底層百姓沒有被過多洗腦,對女皇的出現,倒也不算抗拒。
畢竟皇帝換了一百個也不重要,他們只關心田裡能不能多收點糧食,好讓家裡都吃上飽飯。
另一些底層百姓提起女皇的時候,面上會露出一種柔軟又好奇的神色。普羅大眾往往嫉妒又厭惡紙醉金迷、大腹便便的國王。女皇繼位卻天然會讓人想到母性和慈愛。
華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女皇時代,政壇底下暗潮湧動,明面上還算和諧。
家宴上,武則天一邊品著美酒,一邊看著天幕,看著看著,酒都喝不下去了,簡直如鯁在喉。
她重重地拍響桌子,簡直難以置信:「怎麼會有人把兵權交給宦官,難道是沒有武將可以用了嗎?」
「婉兒,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離譜的事情?」
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太宗留下來的規定被嚴格落實,宦官也就是看看大門、掃掃地。
讓宦官領兵,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女官上官婉兒若有所思,思索片刻,溫聲說道:「陛下,別把身體氣壞了。」
「臣有一種猜測,未來有武將叛亂,導致皇帝不再相信武將,開始放權給宦官。畢竟宦官是無根之人,只能依附皇帝,誰知道宦官有權了,比武將還可怕?」
武將從邊疆殺到京城還需要時間,宦官半夜就能弄死皇上。
武則天不忍直視。治大國猶如烹小鮮,帝王需要在各方勢力之間端水,比如文官和武官,比如派系和派系,不能讓任何一方做大。
未來的皇帝可好,直接把這個平衡給玩崩了。
武則天:「十常侍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卻有人沒長記性,把宦官當沒野心的狗,簡直笑話。你們說是不是?」
她的兒女們紛紛附和。
十歲的李隆基穿著華麗的袍子,坐在父王旁邊,點頭如搗蒜,一副乖順的模樣。
是啊,皇帝應該像奶奶一樣牢牢把權力抓在手上,怎麼能把權力交給別人?
卧榻之間,豈容他人鼾睡?
如果他做皇帝,他絕對不會幹出這種事!
未來的皇帝真是一群蠢貨!
天寶年間,唐玄宗時期。
中老年李隆基突然感覺手裡的荔枝不香了。
什麼?未來宦官勢力居然那麼大?!
沒來由的,他突然有點心虛,眼光閃爍。
唐太宗把宦官限制得死死的宦官最多只能打雜,李治和武則天時期也牢牢貫徹了這個祖宗之法。
他自己剛剛繼位的時候,銳意進取,學習了很多太宗皇帝的優秀政策,比如廣開言路。
可眼見著開元盛世如此繁華,他感覺自己做的已經夠多了,功績比太宗皇帝還要多,於是想休息休息。
宦官又好用又忠心。他選拔太監很隨意,經常授予三品的左右監門衛將軍,已經違背了太宗的祖宗之法。
逐漸,太宗留下來的規定猶如虛設。
中老年李隆基感覺有點不妙,銳利的目光掃過身旁的兩位心腹宦官。
空氣突然凝滯下來,充滿火.藥味。
宦官高力士看到未來的甘露之變,察覺不妙,立刻跪地,痛哭流涕:「陛下,老奴對陛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
虢國公楊思勖也跪地,哭著求情。
他們戰戰兢兢,感覺自己今天要涼,心中哭天搶地。
真冤啊!他們雖說位高權重,卻真的沒有反心!
陛下可千萬不要因為未來的宦官太混賬而懲罰他們呀!
唐玄宗李隆基冷靜地審視這兩個人,這兩人都是他的心腹宦官,也都是人才。
虢國公楊思勖在誅殺韋皇后的時候一馬當先,為舊主報仇,立下赫赫戰功,為人特別勇猛善戰,根本不像個太監。
李隆基上位之後,非常看重他,突破祖制交給他兵權。楊思勖多次征討安南嶺南等地的叛亂,實打實靠軍功上位。
楊思勖比武將有能力,也不容易反叛,太好用了。
高力士也官至驃騎大將軍,封齊國公,權傾朝野。
太宗之法被高力士兩人的出現衝擊到粉碎!
該不該收回他們的權利?
「唉!朕捨不得你們!」
唐玄宗李隆基想來想去,輕聲嘆息,心頭一軟:「朕知道你和楊思勛都忠誠,都起來吧。」
「朕雖然重用宦官,但任人唯賢,絕對不會用未來那種膽大包天之宦官。想來,還是後人不懂得知人用人。」
「多謝陛下!」
兩位宦官千恩萬謝地站起身來,背後冷汗涔涔,深感自己逃過一劫。
唐玄宗李隆基放空了幾秒,突然說道:「把朕的七弦琴拿過來。」
楊貴妃剛剛怕得不敢說話,如今見李隆基面色和緩,連忙笑著接話:「陛下這是要作曲?」
「嗯。」
「李商隱那首《無題》寫得真不錯,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愛妃之前回娘家的時候,朕也恨不得有青鳥來為我報信。」
楊貴妃含羞帶怯地笑了。
剛剛冰冷的氣氛變得緩和,周圍伺候的人都鬆了口氣,一場□□就這麼消散。
舞姬接著起舞,身姿曼妙,音樂動聽,動人極了。
唐玄宗李隆基拿到自己的七弦琴,輕揉慢捻抹復挑,假裝認真地譜曲。
唐玄宗李隆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最特別的是,他還精通音律。《霓裳羽衣曲》就是他自己編的。
唐玄宗李隆基彈著琴,沉迷在音樂里,心情漸漸好起來,愁緒在琴聲中隨風飄散。
他說服自己,嗯,沒錯,宦官之禍跟他無關,絕對跟他無關。
普通人犯錯都未必能認錯,更不用說富有四海的皇帝了。
他感覺到了可能是自己第一個打開了宦官的潘多拉魔盒,讓後代給他收拾爛攤子,卻不想承認
唐武宗李炎望著天幕,心中又震驚又發苦。
即使這李商隱是他治下的小官,他上榜也讓自己與有榮焉,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唐文宗甘露之變失敗之後被囚禁,不久而死,唐文宗太子被宦官仇士良殺害。
唐武宗李炎被仇士良捧上位。
仇士良在朝,殺二王、一妃、四宰相。
唐武宗李炎表面順從,心裡卻很不滿,堂堂皇帝怎可受制於家奴?
他比唐文宗懂得忍,平衡多方勢力,團結文武百官,裝成聽話的傀儡皇帝。
終於,他想要的機會來了,仇士良老了,手下的蝦兵小將也不是很聽話。他漸漸架空了仇士良。
不久前,仇士良自請回家養老,最後死於家中。後來他找了個借口除了他的爵位。
唐武宗李炎贏了,但贏得並不爽。
他仰頭看著天幕,情不自禁地想哭,心想:「太宗皇帝,我經常晚上夢到你對我哭。你哭我沒用,可我也沒有辦法。你應該去找玄宗!」
「玄宗破祖宗之法,重用宦官,還導致安祿山等人叛變。後來的皇帝已經無法信任武將了,不得不把兵權交給宦官,結果收回來太難了。」
「我們這些後世子孫都在給他擦屁股!」
「太宗皇帝,你要是有眼,就去奪了玄宗的壽命吧!他活得太久了!」
如果唐玄宗死得早,那麼大唐不會這麼難,開元盛世還能延續很久。
當然,他只敢心裡想想,這話要是說出來,簡直太大逆不道了。
他擦了擦眼角,看向身旁的宰相,提起正事,升起一些愛才之心:「這李商隱在長安嗎?還是在地方當官?」
「這麼一位大才子,名聲應該很好吧,朕怎麼沒聽說過他?」
他透露出來一個信號,他想提拔李商隱。
宰相:「……」
宰相移開目光:「嗯……這個,他現在在長安。可是他的名聲不是特別好。」
唐武宗李炎有些震驚:「如此有才學之人名聲為何不好?」
大唐文風很盛,詩文都被列入科舉內容了。如果寫詩寫得好,大家都會喜歡。
宰相只能如實說道:「大家都說,他是背信棄義之徒,大家都恥於與他為伍!」
唐武宗:「???」
【李商隱送走了自己的恩師,非常悲傷,走的不僅是老師,還是金大腿呀。】
【可事情還沒那麼差,畢竟令狐楚兒子還在呢。李商隱之前跟令狐楚兒子令狐綯一起學習,有同窗情誼,關係還算不錯。】
【李商隱沒考上在家摳腳的這幾年裡面,令狐綯已經在官場混得風生水起。】
【李商隱找好朋友幫幫忙,也能步步高升。】
【可那時候,唐朝最著名的牛李黨爭就發生在這一時期。】
【牛僧孺李德裕兩人位高權重,一派得勢,另一派就失勢。這兩黨鬥爭激烈,不僅在朝堂上斗,還在科舉上斗,所有的新科進士都要站隊。】
【恩師令狐楚屬於牛黨,李商隱是他學生,屬於他的門人,還靠著令狐楚家的人脈考上進士,自然也屬於牛黨。】
【令狐家的人是這麼認為的,官場是這麼認為的,文壇是這麼認為的,可偏偏李商隱不這麼認為。】
【李商隱非常自信:黨爭什麼東西?能吃嗎?我這麼一位人才,在哪都能混得開,為什麼要給別人貼標籤呢?】
【這時,李黨向李商隱遞來了橄欖枝。】
【身為李黨的王茂元:李商隱,你要老婆不要?】
【李商隱於是做了一個讓令狐楚兒子們永生無法原諒的決定——他同意了。】
【令狐綯:我父親屍骨未寒,你就洞房花燭夜去了,從未見過如此卑鄙無恥之徒!】
【李商隱這個人有點像天真的理想主義者,混不來官場。】
【至於黨爭為什麼這麼激烈,原因也非常多。第一,在唐朝晚期,唐太宗留下來的民主制度已經全然崩塌,官僚內部自然而然走向勾心鬥角。】
【其次,皇帝權威消散,宦官掌握權力。宦官集團也爭權奪利,他們會在政治人物背後下注。所以牛李黨爭其實也是宦官權勢之爭的一種表現。】
唐太宗李世民腦子嗡嗡的。
他聽出來天幕在誇他,心裡高興,可又沒完全高興。
他在位期間虛心納諫,風氣民主,百官只是智囊庫,決定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不知道是哪個孝子賢孫讓民主氣氛消散,也把決定權交給了官員。
好的不學,全學壞的!
啊啊啊啊,他心中有種不祥的預感,重用宦官的子孫和破壞民主的子孫難道是一個人?
他怎麼會有這麼荒唐的子孫!
唐武宗李炎眼中含淚,心中默默想:「唉,去哪裡都容易,可撼動朋黨太難了。李商隱也沒有錯呀,他只是太天真了。」
「太宗的民主制度,這麼稱呼倒也貼切……至於這種制度什麼時候消散……」
「唉,玄宗皇帝,又是你。」
「你晚期沉迷修道,讓楊國忠掌控大權,民主的風氣早就丟乾淨了。」
唐朝的皇帝看著未來的世界,痛苦得心裡發麻。無論是唐玄宗之前的皇帝,還是唐玄宗之後的皇帝,心裡都在辱罵唐玄宗。
他能以一己之力讓盛世大唐變得苟延殘喘,實在是讓後代也無法尊敬。
不光是皇帝,連民間一些有識之士心中也憤憤不平——長壽的玄宗啊,你的壽命要是給太宗皇帝,該有多好。
倘若這個願望成真,他們願意減壽。
不管是喜歡玄宗皇帝的,還是討厭玄宗皇帝的,都希望他早點死。
大唐人民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可笑容是守恆的,只是轉移到了其他朝代的人身上。
漢高祖劉邦舉起酒杯,不厚道地笑了,有點幸災樂禍:「嘖嘖,大唐聽起來那麼繁華,現在看也就那樣嘛,亂得很。連文武大臣都受宦官掌控。」
呂后冷著臉說道:「你以為漢朝就好了?天幕不是說,東漢宦官勢力也很強嗎?」
大哥莫笑二哥!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摸摸鼻子,抱著僥倖心理:「王朝末年都是這個樣子,牛鬼蛇神都跑出來了。宦官再厲害,頂多在內部跳跳。」
「就像唐朝,宦官也只能廢皇帝,難道還能當皇帝不成?外戚都比他們可怕多了。」
呂后眼中閃過寒芒,隱隱感覺自己被內涵到了。外戚說的不就是她家嗎?
她說道:「誰說宦官不能當皇帝?收養子不就成了。」
劉邦笑呵呵:「宦官養子又不能繼承爵位,名聲還那麼臭,那些士大夫怎麼會讓他們騎在自己頭上?他們要是能當皇帝,我把我的頭給他們當尿壺。」
可是未來東漢的皇帝居然會讓宦官收養子,承襲爵位,形成宦官世家。宦官之後曹丕還真的奪了漢朝的江山
【李商隱娶了王茂元的女兒,日子過得蜜裡調油。】
【可是他這種行為,令當時的人非常不恥。吏部給他安排了一個弘農縣尉,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官職很小,地方也非常偏僻,這輩子估計都沒啥希望了。】
【李商隱這才後知後覺地察覺到自己所作所為的不妥以及官場的殘酷。】
【可現在沒辦法挽回了,令狐家兒子恨他恨得要死,名聲也臭了。】
【他只能安慰自己,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的,這份小官他好好乾!】
【他的性格非常仁愛,也非常善良,在當地名聲很好。可是上司並不喜歡他。】
【有一次他替受冤的死刑犯開脫,結果被上司暴打。】
【李商隱委屈極了,什麼話不能好好說?為什麼要打人啊?這是職場霸凌!】
【他於是提出辭職。】
【當地的縣令和百姓挽留他,正好這個打人的上司也調任了,李商隱於是留了下來。】
【不過他很苦悶,他的夢想也不是在這裡當小官,於是乾脆辭職了。】
天幕中,出現新的畫面。
李商隱的演員望天長嘆,這些年宦遊的失敗讓他感到非常煩悶。一步錯,步步錯,已經陷入漩渦,永遠無法脫身。
他這麼一個大才子明珠蒙塵,真讓人委屈!
他憂傷地寫下《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漢文帝求賢若渴,賈誼才氣縱橫,無與倫比。漢文帝召來賈誼,不問天下大事,卻談起了鬼神。】
【中心思想——漢文帝真是個「昏庸皇帝」!】
漢文帝劉恆:「????」
漢文帝劉恆心中委屈又迷茫。
李商隱,你事業不順歸不順,突然罵我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