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謝謝大家支持
【宋英宗短暫的皇帝生涯結束,大宋的第六位皇帝趙頊宋神宗上位!】
鑒於宋英宗在位時間真的是太短了,沒什麼好說的,樂瑤就簡單介紹了一下就完事。
重點在後面的雪鄉二聖和完顏構上,把宋朝徹底釘在恥辱柱上的卧龍鳳雛,能治好人低血壓的幾個敗家子。
「宋神宗?神?神??哈哈哈哈!!」趙匡美笑的錘桌子。
上次他還吐槽宋真宗的廟號不該叫真宗,該叫神宗才是,沒想到宋朝還真出了個宋神宗!!
「三叔,你別笑了。」趙德芳小聲道,看他三叔笑氣都喘不過來的樣子,他真怕他三叔笑到桌子底下去。
趙匡美這邊笑的撒歡,但本主宋神宗趙頊這卻笑不出來。
他方才求問半天神跡不理,急的趙頊出了一頭汗,他本身性子就急,即便為帝后這急脾氣也改不了。
沒想到神跡話鋒一轉,直接開始告自己的天命,只是廟號為神?
【宋神宗趙頊】:廟號為神?何意?
神奇皇帝?
【要說宋神宗趙頊是歷史上第一個廟號為神的皇帝,不過「神」字在古代並不是什麼好的寓意,明褒實貶。
民間曰,無能為神,通俗的說就是不知道怎麼說你好就說你這個神人。
如此廟號也可見臣子對他的不滿。】
「你們對朕當真如此不滿?」宋真宗心涼,看向司馬光他們質問道。
站在最後面的蘇軾點點頭。
「蘇軾,你點什麼頭!」宋真宗眼尖,一眼看見探出一個頭的蘇軾。
「變法動宋之根本,壞祖宗之基業,陛下三思。」司馬光比方才更有底氣。
司馬光的發聲轉移了宋神宗的注意力。
古代的皇帝的死後的廟號是由新帝、丞相還有眾官所定,廟號為神,可見新法變革是失敗。
*
元佑八年,宋內殿
聽到神跡所述他父皇的廟號,宋哲宗眼底一抹波動。
當年他年少繼位,根本無權定父皇的廟號,這才讓那些臣子定了一個荒唐的「神」。
「父皇,兒子保證定將你的變法實施到底,完成先祖遺願!」宋哲宗的眼神變的堅定起來。
「官家,太后請官家去內殿。」來報的宦官不敢抬頭,神跡在上豈是他能看的。
「傳朕旨意,上朝。」宋哲宗沒理會向太後傳喚,當下神跡為先。
剛下朝回去的官員們還沒進家門,又被來的聖旨叫了回去。
官家又要作甚呀?被叫回的官員心裡惴惴不安,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誰都不知親政的皇帝到底是何心思。
【宋神宗這個廟號的由來,說白了就是宋朝新政舊政黨派鬥爭后的產物。
反正誰也不服氣誰,最後的罪過自然是始作俑者的皇帝來承擔。
宋朝的三冗的問題沒有得到改變,又多了黨派之爭。】
【趙匡胤】:黨派之爭?以誰為首?
趙匡胤自稱帝以外,吸唐朝之教訓,為避免黨羽之爭採取一系列政策,不想後世仍出現黨派之爭。
*
唐殿
神跡乍現,眾臣請命唐玄宗李隆基封禪泰山,之前眾臣已經請命多次,李隆基心裡雖有想法的但沒有應。
封禪泰山不是兒戲,李隆基雖覺得自己功績卓越,但唐太宗都未封禪…
如今祥瑞神跡出現,乃為上天對自己功績的肯定!
李隆基的激動勁還沒過去,樂瑤上來就開始講宋神宗的事。
宋??
李隆基一愣,後世宋朝??
大唐如此繁盛,如何會滅?
不過,李隆基糾結了一會便好了,朝代的更迭乃是不可避免的,秦二世就滅,還有大漢王朝最後不是也亡了么。
他自己也只能保證自己和下一代是明君,至於孫子輩的,若自己在還好,若已經駕鶴西去,如何管的了。
想開后的李隆基豁然一笑,繼續看向神跡,總之,神跡降於大唐,乃是祥瑞,也是對他為君的肯定。
宋朝的黨派之爭呀,李隆基摸著自己的下巴,他大唐可沒有如此內患。
樂瑤見粉絲問,她就大概說說宋朝的黨派之爭。
【以司馬光、文彥博,韓維以及高太后高滔滔為首的舊黨,維護宋朝的舊制度】
【以王安石、韓絳、楊畏、李清臣等人為首的改革新政黨派。】
【當然還有特例獨行的黨派,比如獨樹一幟的蘇軾。】
殿上的司馬光、王安石被以依次點名。
「臣為大宋社稷,沒有任何黨派。」王安石聽自己被定成黨派紛爭之首大為震驚,他堅持新政,下為百姓,上為大宋,絕無半點私心!
「若臣有私心,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斷子絕孫…」王安石當即發誓,恨不得把所有的毒誓都加在自己身上。
「臣也為了大宋江山,絕無私心。」司馬光跟上,誰還不是為了大宋江山呀,就你無私?就你高貴?老臭驢一頭!
「你才是老迂腐,就堪比那茅坑裡的石頭,你是又臭又硬呀!」王安石聽司馬光罵他老臭驢,怒斥之。
朝堂的兩位大員竟然對罵起來,宋神宗倒覺得還挺有意思的,沒勸架的打算。
蘇軾沒想到神跡還單獨把自己給提出來了,獨樹一幟,他十分好奇自己怎麼獨樹一幟了?
【李隆基】:蘇軾如何獨樹一幟!
看後世熱鬧的李隆基問,他覺得後世宋朝很是熱鬧。
【簡單的說,就是在王安石實行新政的時候,蘇軾反對新政,他覺得不能如此魯莽的立馬執行新政,王安石乃是紙上談兵。】
樂瑤這一解釋,焦點又轉移到了蘇軾身上,王安石和司馬光也不吵了,二人一併看向蘇軾。
宋神宗也看向蘇軾。
蘇軾因才學被歐陽修賞識,並大為稱讚,在朝堂也是響噹噹的人物。
聽蘇軾也反對變法,司馬光投以讚賞的眼神,不愧是歐陽修讚賞的才子!
「官家,王安石新法就是紙上談兵,動祖宗基礎業,蘇軾,你說對不對。」司馬光把蘇軾拉上。
「蘇軾,你過來。」宋神宗讓蘇軾到殿前,隔著那麼老遠聽他說話費勁。
「以臣所見,新法操之過急,並沒從實際出發,正如神跡所言,三冗問題還沒有得以解決……」
「新政就是解決三冗之政,你說我紙上談兵,難道就放之任之,眼睜睜的看大宋國滅么!」王安石情緒激動,直接噴了蘇軾一臉唾沫。
蘇軾……
他也沒說不管呀,沒聽他方才說的是操之過急過急么…
蘇軾抬袖,把臉上的唾沫給擦去,未等開口,樂瑤接著講。
【因蘇軾反對新法,王安石頗為憤怒,於是讓御史彈劾蘇軾,蘇軾不用他彈劾,自己請命,既然說不過,他不在京城做官不就行了。】
蘇軾點點頭,不錯,這的確是他的性子,說不過就不說了,能非讓瞎子聾子聽你意見么,再把自己給氣死了,去哪當官不是當呀。
「心胸如此狹隘!為大宋江山?絕無私心,可笑,不過以新法為名,搞黨派之爭,動大宋根基,王安石,你個佞臣!」司馬光痛心疾首,官家怎麼就被這樣一個人給蒙蔽了呀!
【宋神宗】:王安石心胸竟然如此狹隘,難不成真是朕看錯了他?
宋神宗心裡嘀咕的話竟然以彈幕的形式出現在直播間。
樂瑤對王安石的印象還是挺好的,雖然後世把宋朝之滅的原因歸於王安石身上,對於這點樂瑤是不贊成的。
就大慫的德行,沒有變法只能滅的更快。
【王安石就是性格倔強了一些,也不能說一些吧,拗相公,真是連神仙勸也聽的性格,但是不狹隘。】
「犟驢呀。」宋神宗認同,王大人的性格的確如此,有時候連自己的話他都不聽。
【咱們還用蘇軾舉例子。
蘇軾得罪王安石離京后,任湖州知州,例行公事,上任后都得給皇帝書信,表明自己定會好好為官。
官場的客套話,眾官都寫,蘇軾也不能不寫。
於是他給宋真宗上書《湖州謝上表》,在這表裡,蘇大居士嘴賤的毛病又犯了。】
蘇軾訕訕一笑,他嘴賤?
【蘇軾在表裡說,自己老了,迂腐了,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不能跟著宋神宗一起變法。
自己這樣的,也就在小城小鎮的當個小官。
蘇軾這一表一下激怒了當時的新政黨派,這是明目張胆的諷刺他們,罵他們呀!
於是新政之官員集體上書,告蘇軾目中無人,狂妄自大,諷刺朝堂,以下犯上。
宋真宗下令把蘇軾逮捕,入押京城,這就是「烏台詩案」】
蘇軾砸吧砸吧嘴,嘆了一口氣。
「你嘆氣作甚?覺得朕冤枉你了?你是不是諷刺朕吧。」宋神宗問。
「對對對,官家您說什麼都對。」蘇軾不解釋,反正解釋沒用,等他回去就請辭。
看蘇轍這樣子宋神宗就來氣,「你不服氣是吧,蘇軾!」
「臣沒有,臣不敢。」蘇軾雙重否定,雙重否定代表肯定。
【當時已經辭官的王安石還上書為蘇軾說情,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並不是什麼心胸狹窄之人。】
聽王安石還為自己求情,在場的蘇軾大為感動,「王大人。」
「禍自他出,如今又虛情假意求情。」司馬光語氣不屑,覺得王安石沽名釣譽,收攬人心。
【對了,中間還出了一段小插曲。】
樂瑤發了個小動畫,一卡通小人被關在大牢里,抱著一條魚大哭,頭上一行大字,「我不想吃魚!」
「魚多好吃呀?」蘇軾不解,怎麼能有人不喜吃魚。
【原來蘇軾和他的長子約定,送菜就代表沒事,若是送魚就代表他死定了。
一起蘇軾長子有事,又讓人代為送餐,那人一看,蘇軾這伙食也太差了,於是就想著給蘇軾改善一下伙食,就送了一條魚。
蘇軾見到魚,以為自己死定了,於是在牢中揮淚寫詩給他弟弟,讓他弟弟照顧自己家人。】
蘇軾……
「哎呦,蘇大人,以後還吃魚么?」有同僚官員打趣蘇軾。
「吃,如何不吃,魚多好吃。」蘇軾道。
【這真是一場誤會,但是宋神宗已經打算原諒蘇軾了,還衝重啟了他的案子,派人重新審問。
但是吃了魚的蘇軾誤會了,都讓我死了,還弄這些作甚,對對對,他有罪,有罪行了吧!】
蘇軾又笑了,這真是自己能幹出來的事!
【如此新政黨派繼續彈劾蘇軾,好在蘇軾大牢寫的詩救了蘇軾。
宋神宗看蘇軾詩里情真意切的,又想他之前功績,於是原諒了蘇軾,但是蘇軾又被貶了。】
這命…
朝中同僚看向蘇軾,心道,蘇大人,以後還敢不敢嘴賤了!
【話題又點偏,咱們繼續說說蘇軾怎麼特立獨行的。】
【后宋神宗在三十八歲駕崩,王安石變法沒了最大的依靠。
新帝宋哲宗登基,當時宋哲宗只有九歲,朝堂由舊黨司馬光和高太后把持。
司馬光再次為相,支持舊政的蘇軾機會來了,節節高升至禮部貢舉。】
宋神宗聽自己三十八歲就駕崩了,微微一愣,沒想到自己如此年輕就…唉,壯志未酬,壯志未酬呀。
司馬光聽到變法失敗方才心安,王安石之變法動朝之根本,官家從一開始就不該取之。
【舊黨上位后,自然要廢除變法,全部廢除,一條不留。】
「司馬光,你這狹隘心腸。」王安石把剛才司馬光說他的話又還了回去。
「你新法之荒謬,我自然全部廢除。」司馬光不以為然,覺得未來的自己做的一點沒錯。
【這時候,蘇軾又不同意了,其實新法有些政策還挺好的,不該全部廢除。
舊黨如此激進,和之前的新黨又有什麼不一樣,蘇軾反對,於是他又被彈劾。
蘇軾再度要求掉離京城,不幹了不幹了。】
王安石…
司馬光…
宋神宗…
的確,很獨樹一幟。
蘇軾,哈哈哈哈哈,不愧是我呀。
*
秦殿
秦始皇嬴政那正攜眾臣自己皇子聽神跡,秦始皇還讓公子扶蘇他們把自己聽神跡時候的感想全部都記下來,回頭他一個一個檢查。
「新政舊政。」秦始皇嬴政又記重點花畫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於神跡態度,嬴政的兒子們各不相同。
公子扶蘇認真記下來,晚上會找自己夫人仔細的討論,聽夫子的意見。
而公子將閭則認真的記下一字一句,不發表任何言論,不說不錯。
公子高則能記就記,記不下來的地方就直白的寫沒聽懂…
胡亥則什麼不記,總之,父皇說什麼都是對的,他聽父皇的,父皇比神跡厲害!
這些都是趙高教他的,作業又不用做,還能得父皇喜愛,真好呀。
【當然,還有一類人,像是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