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如何學會用《毛選》的視角看問題
先說一下《毛選》,《毛選》是唯物辯證法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而誕生的一部偉大著作,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延續!
學用《毛選》的這幾年,我無法確定的是,《毛選》是否真的能夠解決我們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毛選》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看問題的全新視角,透過這個視角,面對同一個問題,我們往往能打開一個新世界,獲得一個新觀點,啟發一個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所以,毛選學到最後,絕大多數人最大的收穫通常不是賺了多少錢、當了多大的官、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獲得了一種以全新視角看問題的能力。
這裡要首先說明,《毛選》的視角,並非大家一直推崇的「上帝視角」、「穿越者視角」等等神乎其神的東西,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唯物辯證法的視角,具體來講有三個方面:矛盾、透過現象看本質、時間和空間維度。
矛盾的視角
矛盾是什麼?是正面和負面,是共性和個性,是對立和同一。
①任何事物都是正面和負面的統一體。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一分為二」,現實生活中,我們觀察分析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既要考慮積極因素,也要考慮消極因素,「不要看到好的就認為全好,看到壞的就認為全壞。如果別人說全好,那你就問一問:是不是全好?如果別人說全壞,那你就問一問:一點好處沒有嗎?」(教員)
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每個人的一生就像《西遊記》中所描述的那樣,註定充滿了艱難險阻,酸甜苦辣!
所以這個世界上,風險常常與機會相伴,苦難常常與希望相伴,成功常常與隱患相伴,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所倚伏,如是而已。這就是正面和負面的視角。當你凡事能夠「一分為二」去看的時候,辯證法也就入了門了。
②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體。我們認識一個事物,核心的目標其實就是認識事物的共性和個性,《矛盾論》告訴我們,人的正確認識過程是由「個性到共性再到個性」的,如果顛倒了這個順序,或者省略了一些步驟,都是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
如果能夠從共性個性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大概率可以獲得一個全新的視角。但很多人往往就是只注重了共性,最後變成了「教條主義者」,或者只關注「個性」,最後變成了「經驗主義者」。
王明博古為什麼失敗,不就是因為只認識了共性,沒有認識到中國大地不同於蘇聯的特殊情況嗎?
專家、大v們為什麼總是被打臉,不是因為別的,就是因為沒有讀懂矛盾的個性(特殊性),忽視了隔行如隔山的道理,以為不調查研究深入鑽研,憑藉自己了解的一點兒共性常識,就可以在自己不擅長甚至陌生的領域發表觀點,這當然是不現實的。
③任何事物都是對立和同一的統一體。
我一直認為,要想活學活用唯物辯證法,必須首先搞清楚8個字,即「一分為二、對立同一」。
《矛盾論》告訴我們,矛盾雙方不僅僅是相互對立的,在一定條件下,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這就啟發我們,要分析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正面行不通的時候,從對立面入手常常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實就是我在學習群提到過的逆向思維)
比如,要搞好一個團隊的團結,一味地和顏悅色、一團和氣是行不通的,只有利用好批評的手段,把團結和批評相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比如學習,天天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常常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看似與學習矛盾的休閑娛樂,只要把握好了,反而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
比如談戀愛,一味地一廂情願、毫不保留的付出,卻常常換來對方的嫌棄,而保持一點若即若離的距離感,反倒可以使關係更加親密。
教員曾經說過一句話:「為了前進而後退,為了正面而側面,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天下的事,並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你想這樣偏一下子辦不到,等轉一圈回來事情恰又辦成了。」
「凡事必看本質」的視角。
從「現象出發」,還是「從本質出發」,這是看問題的兩個不同視角,也是人和人的最大區別。
不可否認,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看問題,都喜歡從表面現象出發,因為現象是生動的、豐富的、直觀的。
就像有的人看到路上堵車了,就開始抱怨交通有問題;看到什麼東西買不到了,就開始埋怨經濟有問題;看到專家們義正言辭,引經據典,就認為他們講的是真理;看到一個人滿身紋身,言談粗魯,就認為他是壞人,看到一個人文質彬彬,溫文爾雅,就認為他是好人。
他們不知道,現象很多時候也是假象,並且現象是紛繁複雜、不斷變化的,每天都有無數的現象呈現在我們面前,如果被現象牽著鼻子走,遲早要焦頭爛額。
而用《毛選》的視角看問題,最核心的就是要習慣於從事物的本質來分析問題。
什麼是本質?
就是問題的根源,事物運行的規律和底層邏輯,當然也是《實踐論》中的理性認識,《矛盾論》中的主要矛盾!
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但本質卻是穩定的、再現的,也許生活中一千個完全不同的現象,背後的底層邏輯卻是一模一樣的,而一旦我們把握了事物運行的底層邏輯,就可以一通百通,站在更高維度思考和解決問題。
教員反覆提醒大家:「我們看問題必須要看他的實質,而把他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嚮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
當然,「從本質角度看問題」並不容易,它的難度係數決定了這項本領並不會被大多數人掌握!如果真的一看就會,誰不想一眼就看透事物的本質,迅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呢?
教員講:「用直覺一看就看出本質來,還要科學幹什麼?還要研究幹什麼?」
時間和空間的視角。
這個辦法很簡單,但絕對好用。
什麼是時間的視角?就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具體方法是,把時間線拉長,把視線拉遠。
每當面對一個問題毫無思路、一籌莫展的時候,我都會去研究它的歷史,因為事物的現狀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從過去發展而來的。
「我們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教員)
這也是教員一直教導我們的方法:要研究一個事物,必須要從它的全部歷史狀況出發,得出它的特點和規律,然後將該事物的規律和該事物已有的實踐(現狀)結合起來,進行梳理,抓住驅動該事物正反兩方面發展的因素,加以研究,得出該事物接下來的發展和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原則及策略。
什麼是空間的視角?就是全局、整體和系統。具體方法是,把視線抬高,讓更多的東西出現在視野之中。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清一些事情,不是因為水平不夠,而是因為我們的目光被事物本身束縛,如果能夠掙脫這種束縛,從更高更廣的視角去看問題,也許就能夠瞬間豁然開朗。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在東北,林只看到了長春,而教員看到了錦州的根本原因,因為一個是從局部看問題,一個是從全局看問題。
就好比在日常生活中,你開了一個小店,但是生意慘淡,你不斷從經營管理、地理位置、服務水平上反思,但你有沒有從更高維度上思考過,也許你根本選擇了一個夕陽產業;但如果你能夠從更高維度思考,也許根本原因就是當前的大環境本來就是下行的。
歸根結底,任何一個事物都可以被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又有許多具體的事件和人物,包含很多的細節。教員說: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看待這些具體的階段、個別的細節,而是要從全局出發,去研究它的全部,唯有如此,才可能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性。
很多時候,當你能夠從更高的維度去思考問題,困難問題就會變得簡單,甚至連問題本身都有可能消失不見。
這便是《毛選》視角。
2023年已經拉開帷幕,可以確定的是,2023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不過我們堅信,如果大家能用《毛選》的視角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我們陷入思維盲區,進而提高我們的認知,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看到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風景」,更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更客觀、更合理、更智慧地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