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傳承的丟失

第一百七十九章 傳承的丟失

修鍊無論在哪裡都是個極其艱辛的過程,王明的異界如此,地球同樣如此,艱辛,痛苦,修鍊者必須具備莫大的毅力和決心,只要這樣才可以修鍊成功。

若說悟道難,那轉身更難。君不見歷史上很多祖師悟道了,住茅屋專修十幾年,二三十年的很多,謂悟後起修。若說轉身,那佈道行道更難,什麼是佈道行道?就化身千百億,度千百億眾生,要把正法傳開,建教團,建道場,還要看眾生的根基,因機設教,比轉身更難千百倍。

道家煉精化氣,要潔凈臟腑,真氣清純,遠聲色,薄滋味,才返先天。葷腥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氣濁,經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精氣,皆後天渾垢,不堪採用。其二多食則生痰動火,蒙蔽清竅,使人好生貪慾之心,爭鬥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遠之。

丹經有云:氣滿任督自開。精氣神充足,自然會沖開全身氣脈而得道。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八脈者先天之根,一氣之祖。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

耳泄精,口泄氣,眼泄神,心慮傷血。所以道門有訓:不根植於虛靜,即是邪術。呂洞賓亦詩云:道人先要學痴聾。

故廣成子教導黃帝成道之法為:「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慎內閉外,多知為敗。」王重陽祖師《立教十五論》亦同訓:「凡打坐者,非言形體端然,瞑目合眼,此是假坐也。

真坐者。須十二時辰,行住坐卧,一切動靜中間,心如泰山,不動不搖,把斷四門,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內,但有絲毫動靜思念,即不名靜坐。能如此者。雖身處於塵世,名已列於仙位。不須遠參他人,便是身內聖賢。

百年功滿,脫殼登真,一粒丹成。神遊八表。」馬丹陽真人曾棒喝未成道而思飯食的丘處機真人:「汝豈不聞過去心不可存,現在心不可有。未來心不可起。汝今三心未了。一念不純,焉能悟道?」

正如黃元吉真人直白點破:「泄精一事,不必夫妻交媾,即此一念之動,真精已不守舍,如走丹一般。」

人體的一切機能。都是在靜極狀態下恢復的,萬物也從靜中生長,這就是老子所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但是。要知道靜須在動之後,否則這個靜就不是靜,而是枯、滯、死,也就是老子所言:動者,靜之基。

所以,切不可只打坐而不運動。築基須動靜雙修。動以強體,靜以安禪。只知靜坐修禪,不知習武強身,坐禪既久,體羸病生,病體何能載道,體弱常遭魔侵,此即前人所言「靜坐孤修氣轉枯」。

民國虛雲法師曾出定后大病一場,幾乎喪命。南懷瑾先生談過一位朋友入定後進入中陰險些投胎為豬。這是背了造化爐靜坐枯修的弊端。要知道,動則生陽,不動則氣血凝滯,身體陽氣不足,進入迷定。迷定久住,容易坐化,大家以為證道,實乃陰氣太重,神識已迷,不能歸體而亡。有的在定中能出陰神,因陽氣不足,不能化陰,故而能感陰邪外魔,墮入魔道,有的人在中陰,即刻感緣投胎。

人在迷定之中不能出定,打坐氣血凝固而亡,偶有出定者,也要大病一場。習武乃生陽健體之道,體不健,陽不生,則難入定,偶爾入定,也在迷定,人在迷定,陰氣更濃,離道遠矣。如此,陽氣盛而陰氣化,陰氣得化則禪悅生,元氣長,丹田火熾,萬孔生春,周身陽和,如沐春風,遍體美快,無以言喻。

故王重陽祖師的訓導如下:「凡有動作,不可過努,過勞則損氣,不可不動,不動則氣血凝滯,須要動靜得其中,然後可以守常安分。」呂洞賓祖師也同訓言:「晝動機也,萬物皆動,而我亦動之,夜靜機也,萬物皆靜,而我亦靜之。一動一靜,與物消長,此天地自然之氣機,生生不息之道也。

世人每多俾晝作夜,以夜繼日,是違天地自然之氣機,大悖乎生人之理,自絕乎化育之能矣。故晝而興,夜而寧,固而精,養而神,與物無競,寡慾清心,能知靜攝,可冀長生。」

築基還有一個要點尤其要關注,這就是所謂千古丹經傳丹道不傳的火候。有人長期打坐內視下丹田,結果得了性病,有人長期打坐內視上丹田,後來得了高血壓甚至腦溢血突發死亡,更有人運河車周天走火入魔,這是火候不對所致。

火候就是意念,真火才能用於練功,凡火只會焚燒精血。什麼是真火呢?黃元吉真人直白道出:「迫切之心即屬凡火,不惟無益,且有焚身之患。所謂不疾不徐,勿忘勿助,斯為天然真火。諸子勿求速效。須知急成者非大器,躁進者無大功。故曰:凝其神,柔其意。蓋神不凝,則丹不聚;意不柔,則火不純,火不純,而丹亦難成也。要必本于謙和退讓,稍有自矜自強之心,小則傾丹,大則殞命。

故曰:「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學者須知,未得丹時,以虛靜之心恃之;既得丹后,以柔和之意養之——慎勿多思多慮,自大自強。此為要訣中之要訣,學者知之!否則滿腔雜妄,道將何存?如此而煉,是瞎煉也。一片剛強,雖得猶喪;如此而修,是盲修也。」搬運河車走火入魔,就在於心意急切,邪火燒精。《唱道真言》中亦同訓火候:「就是火候,也要平平常常,有心無心,勿忘勿助,聽其自己運用,水到渠成,薪多肉爛。分寸銖兩之說,大足誤人。

此矜誇自玄之輩,作此議論,迷亂學者,以為煉丹乃至難之事。舍我莫知!嗚呼,吾嘗閱丹經圖籍,都說火候必有秘傳,心心相授,孰知至庸且易,平淡無奇者乎?吾以子好道,故以一言點破,傳之世間,命不知學者省卻多少心思!」。

總結而言,築基之真火。關鍵在守竅練功之意念「不疾不徐,勿忘勿助,似守非守,有意無意」。不只是做功夫的心力要淡,做任何事。心力都要淡,要自然。守柔。否則就是「心牽於事,火動其中,必搖其精」,故老君想爾戒中的上品戒行為:「行無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動」,而馬丹陽真人也有訓言:「身中之氣不可散。心中之神不可昧。何由得氣不散?身無為。

何由得神不昧?心無事。道者行往坐卧,不可須臾不在道。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寧神於太虛,坐則調息於綿綿。卧則沉神於幽谷。久久無有間斷,終日如愚。」,其中「心無事」三字,是保持真火的關鍵。真火務必固守謙卑之道,道以柔弱謙下為本,謙德為修士第一功德。水性善下,道在低處,人若不謙,則必有氣浮堵於胸口,故欲從口出,此即禪宗祖師罵人之「空腹高心」,必然火邪,不可用於練功。反之氣沉丹田,自然謙虛寡言,即老子所言「虛心實腹」,此時真火綿綿生神,正是練功的好時機。

一個人能於日常保持真火,即使不用於練功,也有練功一半的效用。之所以說只有一半,正如黃元吉真人所言:「凝其神,柔其意。蓋神不凝,則丹不聚;意不柔,則火不純,火不純,而丹亦難成也。」這裡,除了「神不凝,則丹不聚」,還有一個關鍵,意守下丹田或穴竅,即丹經所言「進火」,而「進火」與「採藥」不可分割,否則就只能「壯旺下元,沖舉腎氣而已」。

採藥並無難處,眼睛微微上視,意到氣到,真氣就已經搬運上去了。注意心意要淡,仍然只是微微上視,否則意重則火邪:「陽生葯產,總以端莊正坐盤膝為主,呼之至上,上則無形,吸之至下,下則無象,以眼微微向上而觀,即採取也。此個採取,不是運行河車,只在一念回光,收歸鼎爐就是。若太為用力,恐動後天凡火,丹又傷矣」。這裡要注意採藥的時機,黃元吉真人明白指出:「可笑世之凡夫,以全未煅煉之神氣,突然打坐,忽見外陽勃舉,便以為陽生葯產。

豈知此是後天之知覺為之、凡火激之而動者,何可入葯?生須知真陽之動,不止一個精生,氣與神皆有焉。必先澄神汰慮,寡慾清心,將口鼻之呼吸一齊屏息,然後真息見焉,胎息生焉,元神出焉,元氣融焉。由此再加進火退符、沐浴溫養之工法,自有先天一點真陽發生,靈光現象,以之為葯,可以驅除一身之邪私,以之為丹,可以成就如來之法相。未到凡息停而胎息見之時,則空安爐鼎,枉用火符,終不能成丹。即說有丹,亦幻丹耳,不但無以通靈,以之卻病延年亦有不能者。

總之,玄牝相交,玄黃相會,無非掃盡陰氣,獨露陽光,猶如青天白日,方是坎離交,真陽現。凡息停而胎息動,真津滿口,即驗元精之產也。」可見,採藥的時機,是在出現胎息的時候,而出現胎息的徵兆是口內出現滿口清甜口水,關於這個甜津,前文已有說明,此處不再累述。本段進火與採藥的內容僅供參考,因為這方面已經有些在理論之外,落於方法之上,故各門各派可能有所不同,仍以參詳實證為主。總而言之,修士先養就胸中一段謙和真火,再行功夫修鍊,則事半功倍。

總的來看,地球的修鍊法則應該要比王明那邊的略有不足,王明那邊的築基還是不用這麼麻煩的,無論是對藥物的運用,還是對肌體大腦的開發,都要比地球這邊要先進很多。

這也不難解釋,為嘛現在地球上修鍊者已經很少了,這都是修鍊法門逐漸落後的緣故。

任何東西都講究進步,還有系統化,王明的世界早已經將修鍊的法門全部系統化了,而這邊卻沒有,這就是癥結所在,沒有系統化,註定不能推廣。

就像現在做生意,或者做研究上課一樣。某一樣新的研究或者產品問世的時候,如果後期的理論和規劃工作沒做好的話,這件滿懷希望的產品或者研究也不會走的很遠,這就是這個道理。

修鍊也一樣,現代國家之所以很少有人相信這些或者進行修鍊,那都是因為沒有將這些晦澀難懂的修鍊法則,系統化,簡單化的緣故,以至於在幾千年的傳承中,逐漸丟失了。(未完待續。。)

下一章:第一百八十章 佛教傳承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鍊氣

超級小混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超級小混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九章 傳承的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