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趣味雜談2
百姓們無法共情詩人們的痛苦,他們只覺得太好玩了。
「這個人病得那麼嚴重,怎麼突然就蹦起來了?」
「哈哈哈哈原來這句話是這個意思,俺看不懂字,光聽先生念,根本聽不明白那句話是啥意思。」
「呸,你識得字你也看不懂。那可是有學問的先生寫的句子,光識字有什麼用?」
「還好有這個戲演給俺們看嘞!」
【這首串燒的詩,來自兩位唐朝詩人的詩作。】
元稹賀知章警覺,幾乎立刻在心裡喊「不要」。他們不想在這個時候暴露姓名,總覺得會很丟人。
然而天幕不聽。
【前半句出自元稹的《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1
【這首詩講的是詩人的好友被貶官,詩人大病之中聽聞這個消息,驚得坐了起來,只覺得寒風吹進來的雨水比往日更加冰冷。】
222解釋得很淺顯易懂,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聽懂。
於是他們明白了,哦,這是詩人在為自己好友的消息而傷心難過,他們兩個感情真好吶。
元稹聽完鬆了口氣,心想還好還好,講解里沒有摻雜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
【後半句則是出自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2
【這首詩因為朗朗上口且易於理解,在後世被列入了學生必學課本之中。因為後世施行義務教育,所有人七歲開始都要上學讀書,所這首詩在後世幾乎人人會背。】
賀知章差點原地表演一個「垂死病中驚坐起」:!!!
什麼?自己隨手寫的詩居然成了後世人人會背的經典?!
賀知章驚喜萬分,幾乎想要衝出去長嘯一聲,發泄自己激動的心情。
做官不能名留青史,可自己的作品能像聖賢典籍一樣人人稱頌也是好的。人生在世總有一樣得出彩,不然豈不是白活?
賀知章興奮極了,要不是現在天色已晚,他定要鋪紙研墨,再寫一篇詩文出來。
「不過那個元稹似乎沒聽說過?難道是後世之人?」
皇帝們的關注重點基本都放在了「後世人人必須上學」之上,能供得起所有人上學的朝代,將是多麼的強大啊。
十四萬萬人呢,全都要上學,光是筆墨紙硯的開銷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其實接受教育的人遠沒有這麼多,義務教育全面普及也是這些年的事情,那些年齡大的人很多還是文盲。
但是古人不知道這件事,他們只覺得吃驚。
有人分析道:
「後世有天幕這樣的東西存在,或許也用不了多少紙筆。能夠人人上學,倒是不難理解。」
雖然分析得有點偏,但是仔細一想還真是這麼回事。把天幕代換成手機電腦,就和現在的情況差不多了。
如今天幕出現,又打算辦教育頻道,那麼古人也能享受「人人上學」的待遇。
這麼一想,百姓們就不羨慕後世之人了。
【除了剛剛那一句串燒外,還有一些非常出名的詩詞串燒。】
【第二句。】
【橫眉冷對千夫指,安能辨我是雄雌。】3
前者是近代的魯迅先生寫的,近代沒有開直播,所以魯迅先生本人是看不到了。不過後半句的原作者還是在的,這會兒正哭笑不得地看著天幕。
【前半句出自近代魯迅先生的《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4
【全詩我就不念了,貼在旁邊大家自己看看。回頭錄播版會出念誦版本和含義講解,同時會搭配真人的演繹,以及詩人寫這首詩的前因後果。】
全詩出現在了旁邊的空白處,不過大部分人看不懂。所以222準備了詳細的講解版本,專門提供給百姓們觀看的。
【後半句詩出自南北朝某位不知名的詩人,原句是《木蘭辭》中的: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5
【在這裡請原作者把署名寫好,不要再發生詩人姓名丟失的情況。《木蘭辭》在後世同樣進入了義務教育的課本,很多人都會背誦,您應該也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夠出現在課本中,被廣大學子得知吧?】
原作者:……
可是,這個署名是否失傳不是他能決定的啊!後世傳著傳著就沒影了,這他也管不著,全詩能一句不丟的流傳下去已經很不容易了!
好消息:詩作進入了課本。
壞消息:沒人知道這詩是我寫的。
原作者:QAQ這麼一看更令人傷心了!
【對了,《木蘭辭》寫的是花木蘭的故事,花木蘭大家知道不?不知道也沒關係,回頭看錄播,錄播會詳細介紹。】
【大致就是一個人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感人故事,最後女子領軍打了勝仗,朝廷要給她封官,她沒有接受,而是選擇回鄉侍奉父母。】
【這個故事在後世非常出名,幾乎沒人不知道花木蘭的名字。史學家們一致認為花木蘭應該是有歷史原型的,就是說南北朝時期確實有這麼一個奇女子存在,只是她不一定名叫花木蘭。】
花木蘭故事原型的那位女子聽到熟悉的故事,本來還不敢認。直到天幕里的說書先生講到最後這一段,她才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阿女,這上頭,這上頭說的是不是你啊?」
女子的父母激動得手都在顫抖。
她連忙扶住了父母:
「阿父,阿母,您先別太激動。」
父母老淚縱橫:
「出息了,咱們阿女太有出息了!都有文人先生給你寫詩稱頌哩!」
女子不好意思地抿唇笑了笑。
她因為參軍曬得棕黑粗糙的皮膚在當前的審美看來不算漂亮,卻有一種別樣的風采。兩位老人第一次發現自己的阿女其實也很好看,無關外貌,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吸引人。
【第三句。】
【踏破鐵鞋無覓處,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6
「這不挺順口的?難道原句不是這樣?」
文盲朱元璋聽完表示疑惑。
朱標:……
所以該怎麼委婉地提醒自家爹,您老人家暴露了自己的文化水平?
朱橚傻了吧唧地開口解釋:
「這一句是詩一句是詞,明顯不是原句啊。」
朱元璋死亡凝視:就你懂得多!
朱橚縮了縮脖子,不是您老先問的嗎?他回答還有錯了。
【這句的前半段出自宋人夏元鼎的《絕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是後世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使用頻率極高。】7
【後半句則是出自南宋辛棄疾的一首詞作,《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8
緊接著,天幕中又出現了一行解釋性的文字——
【詞,是宋朝時期十分興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一般會搭配曲子,所以詞其實就是歌詞。《青玉案》是詞牌名,也就是曲子的名字。】
說起來辛棄疾和夏元鼎還是差不多同時期的人物,或者說辛棄疾晚年就和夏元鼎的活躍時期有重合。
所以如今年輕的辛棄疾是沒聽說過這個人和這句詩的,他看著天幕中的詩詞混搭覺得還挺有趣的。
夏元鼎倒是哽住了。
稼軒先生的詞他自然讀過,他完全沒想過自己的詩能和對方的詞串在一起。雖然仔細誦讀時會覺得彆扭,但乍一看,還別說,確實很和諧。
夏元鼎哭笑不得,所以他該榮幸和稼軒先生以另類的方式相提並論了嗎?
【類似這種的搭配還有很多啊,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舉杯消愁愁更愁。】9
說著把原詩貼在旁邊,還貼心地註解了一下詩詞的創作背景。
李煜&李白:……
也、也行吧,拼上去不是很違和。
【再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無人知是荔枝來。】10
李白再次:……
李隆基&楊貴妃:???
迴旋鏢居然還能誤傷旁人的。
看著後半句詩詞旁邊的註解,李隆基頓時覺得這個瓜不香了。
那個杜牧是後世哪個子孫在位時出現的人?居然敢拿他給愛妃送荔枝的事情出來嘲諷他!可惡!
杜牧擦了擦額頭的汗,幸好他不是玄宗時期的人,不然肯定會被打擊報復。
【以及:在天願作比翼鳥,大難臨頭各自飛。】11
白居易:又來?
你們除了長恨歌沒聽過其他詩歌了是嗎?
後世聽過《長恨歌》的文人們都忍不住點頭,覺得這句拼得就很有道理。
帝妃二人的愛情故事有什麼好吹捧的?唐明皇最後還不是把楊貴妃賜死了?這愛情給你要不要啊?
再說了,貴妃當初到底是自願進宮還是被逼入宮的,這還沒個定論呢。
可恨天幕的補充文字里沒詳細寫寫這段「感人愛情」,就該讓玄宗的祖宗們好好看看自家這位兒孫都幹了什麼。
【再有:美人卷珠簾,萬徑人蹤滅。】12
正在喝酒的李白:噗。
這後半句誰寫的?搭配他寫的前半句居然莫名地和諧。
柳宗元的表情漸漸空白。
【和上一句同類型的還有:楊家有女初長成,力拔山兮氣蓋世。】13
白居易:還來???
他的《長恨歌》要被薅禿了!
項羽同樣:???
目前還沒寫出《垓下歌》的項羽看著補充文字里的全詩,感覺到了不妙。
什麼叫「虞兮虞兮奈若何」?孤的虞姬怎麼了?天幕你給孤說清楚!
天幕不理他:
【上述這些畫風還算比較正經,下面給大家看看不太正經的。】
眾人:還有不正經的?
不對,上面這些居然還能算是正經的嗎?那不正經的到底有多不正經?
哇!
「不正經?具體能有多不正經?」
曹操下意識問了出來。
在場的謀臣武將們聞言,默默看向自家主公。
曹操乾咳一聲:
「在下只是好奇,好奇而已。」
郭嘉露出一個我懂的表情:
「主公性情中人。」
其他人:……
你倆真是一個賽一個地厚臉皮。
【有一些詩句原本是很正經的,奈何因為後人的不正經運用,它們漸漸也變成不正經起來。】
【例如:醒時同交歡,兒女忽成行。】14
朱厚照忍不住驚呼出聲:
「還能這樣串?妙哇!」
英國公:…………
英國公絕望地閉上了眼,放棄教導陛下了。沒救了,擺爛吧。
又又又一次中槍的李白:我真的會謝。
明明他的原句是很正常的「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怎麼到了後人嘴裡交歡就變成那個「交歡」了?
後世人就不能想點健康的東西嗎???
說書人表示,不能,而且還有更多。
【或許你們聽過:春宵一刻值千金,絕知此事要躬行?】15
前半句的作者蘇軾很迷茫:這句話有什麼問題嗎?
春日短暫又美好,知道這件事之後要好好珍惜,身體力行地利用短暫的時光多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多和諧的搭配啊!
然後蘇軾聽到了後人對「春宵」的歪曲解讀——
【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詩在後世經常被用在新婚洞房的時候,新郎會這麼對新娘說。】
聽懂后的蘇軾:…………
啊!他的詩!他的詩髒了!
【你們以為這就是全部嗎?遠遠不是,還有諸如「朕與將軍解戰袍,芙蓉帳暖度春宵。但使龍城飛將在,從此君王不早朝。」】16
白居易:……累了。
你們隨意吧,愛怎麼用怎麼用。
【哦對了,龍城飛將指的是漢武帝劉徹手下的飛將軍李廣。】
景帝時期。
李廣一聽那詩就驚得跳了起來:
「末將和太子絕對沒有見不得人的關係!末將也是清白的!」
這個「也」字就用得很微妙。
群臣紛紛看向少年太子。
太子劉徹:……
怎麼又來?這個梗過不去了是吧?
而且什麼叫你也是清白的?你清白了那孤呢?孤就活該不清白嗎?
你們清醒一點!他堂堂少年郎,多想不開才會看上大自己那麼多的李將軍啊?動動腦子好不好!
劉徹現在就是後悔,他不該看這個趣味雜談節目的。為什麼這個節目沒有年齡限制呢?是不是針對他?
然而面對羞憤欲死的中年將軍,劉徹又沒辦法指責對方反應過度。
畢竟是未來的他先作風不檢點,被後人各種調侃的。李將軍純屬被牽連,受了無妄之災。
所以劉徹只能憋著氣咬著牙,勉強擠出一抹微笑:
「詩詞串燒不過玩笑話,如何能當真?將軍不必過於敏感,反倒叫人多想。」
言下之意你這樣很像是不打自招,你冷靜一點。
李廣這才恍然醒悟,訕訕地告罪坐下了。
武帝時期。
武帝版劉徹已經徹底麻了。
怎麼講個詩詞還能把他再拎出來鞭屍一回的?後世人是沒有別的皇帝可以調侃是嗎?凈逮著他一個倒霉蛋禍害,連李老將軍都被牽扯進去了,真是過分。
然後他們就聽到了說書人的補充:
【不過也有人認為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畢竟衛青的龍城大捷還是相當有名的,反觀李廣則在龍城一役中則表現欠佳。】
衛青:……
還以為自己這次能躲過去,結果說書人反手又把他拉出來了。
這拉出來的結果就是剛剛的沉悶氣氛一掃而空,大家又重新偷覷起了劉徹的表情。
劉徹:呵呵。
這堆朝臣不能要了,朕得找個機會給他們穿小鞋。
秦朝。
始皇高興地又飲下一杯美酒。
天幕將那個李廣和劉徹的生卒年都寫在了天幕上,大家很快就算出了兩人的年齡差。
看到劉徹居然也和比自己大那麼多歲的老將傳緋聞,始皇只覺得渾身舒泰。
至於什麼龍城飛將可能不是李廣而是衛青,始皇選擇性不聽。只要他不聽,那就依然是李廣,不管不管。
以後這樣的緋聞多來點,只要有更多的帝王被傳出和老將軍的曖昧,後世人就更不會相信關於朕的那些流言蜚語了。
計劃通√
於是,只有劉徹受傷的世界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