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新聞 天氣預報
看著天幕上一年十二個月,足足五個月發地震的預報,唐德宗之前的唐朝皇帝們也坐不住了。
「怎麼會如此頻繁?!」
李世民大為震驚。
大唐自建國以來,目前也就武德二年和七年震過一回,且一次的京師一次是雋州,而李世民自己是還沒遇到地震的。
面對地震,他其實也沒什麼應對的經驗。聽說後世子孫在位期間一年這麼多地震,哪怕之前已經知道世界上沒有神仙了,也忍不住去想是不是得罪了哪路大仙,或者帝王不賢明。
畢竟這個地震實在是太頻繁了!
尤其是對方的廟號居然是德宗,代表著帝王曾因為戰亂出逃過,不是什麼好廟號。
會這麼想的大有人在,畢竟古人對於神仙一事的認知根深蒂固,不是幾天幾個月就能扭轉的。
唐德宗本人這會兒可沒空去計較廟號的事情,他焦頭爛額地想著該怎麼平息地震預警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就在這個時候,天幕補充了一句:
【後世推測唐德宗時期與唐文宗時期乃地殼運動活躍期,故而地震頻發。初八自然頻道將有地震形成原因講解及相關逃生方式、災后應對策略教學。】
唐朝天子們紛紛鬆了一口氣。
不過唐文宗又是哪個倒霉鬼啊,怎麼他在位的時候也地震頻頻?
唐文宗李昂:……
李昂懷疑自己就是那個倒霉的唐文宗,並且掌握了證據。
先說高祖父德宗,對方的位面此刻似乎是貞元四年,但是按照他看過的史書記載,貞元九年、十年、十三年還有地震,其中只有九年那次不是在京師震的。
後來幾個皇帝就不說了,地震次數相對較少。
到了他自己這裡,好傢夥,太和年間三次地震,開成年間三次地震。雖然比起高祖父是小巫見大巫,但比起其他大唐天子來說已經很頻繁了。
可惜天幕怎麼不早點出現呢?這樣他就可以少下幾回罪己詔了。
李昂嘆了口氣,回頭吩咐道:
「初八有地震講解,記得到時候提醒一下朕。」
左右應是。
第二條預報:
【東漢靈帝位面,中平二年春一月,大疫。】
靈帝時期群臣聽完播報,竟然一點都不意外呢。
疫病隔三差五發一回,他們早就習慣了。
「可惜了《傷寒雜病論》此時還未成書,否則疫病應能少死一些平民百姓了。」
有心懷悲憫的人感嘆道。
「不知道天幕能不能直接將《傷寒雜病論》的內容公布在其中?就像之前公布養蜂之術一般。」
「這倒是可行,就是不知天幕背後之人是否願意。」
中平年間的百姓們聽著播報心裡一片愁苦,怎麼又有大疫呢?每次疫病都要死很多人,他們已經失去許多親人了。
就在這個時候,張仲景情緒激烈,在天幕前慷慨陳詞,強烈要求公開《傷寒雜病論》的內容。
他寫這本書就是為了減少傷寒疫病,如今又哪裡能坐視不理呢?他不介意之前提到的什麼專利問題,只想此書能廣泛流傳,多救一個是一個。
222迅速接收到了對方的意見,並及時修改了天氣預報的播報。
【神醫張仲景選擇公開《傷寒雜病論》全書內容,稍後將存儲至天幕「醫書」專區,供所有人查閱。】
中平年間的百姓們雙眼猛地一亮,對著天幕狠狠磕頭。
他們不是在磕頭感謝什麼救苦救難的神仙,而是感謝另一個世界醫者仁心的神醫。神仙救不了他們,但是神醫可以。
「我認識張神醫!」
有個百姓磕完頭之後就手舞足蹈地跑出了房門,在村子里大喊大叫。
其他人聽到動靜紛紛走出來,探頭張望。
「鄉親們還記得嗎?之前村子里來過一位疾醫,自稱張機張仲景,他肯定就是那位張神醫!」
他一提,其他人也紛紛想起來了。
張疾醫這些年一直在各地遊走醫治病人,雖然如今的他還比較年輕,沒有後頭那麼老練。可對於缺醫少葯的百姓們來說,已經是難得的好大夫了。
「張神醫如今去了何處?」
「張神醫還會回來嗎?」
「好想再見張神醫一面啊……」
數十裡外的一個村子,在這裡暫居的年輕張仲景一臉無奈地被村民們從屋子裡揪出來,紛紛要給他磕頭下跪。
「別別別,那書是未來的我寫的,現在的我哪裡能受你們這一拜?」
村民們振振有詞:
「那個世界的張神醫我們拜不到,當然只能拜您了!」
之前聽說醫書問世村民們還沒什麼感覺,書籍離他們實在是太遠了。可現在切實受到瘟疫的威脅之後,眾人才紛紛意識到這本書有多珍貴。
所以他們才會不管不顧,哪怕大半夜叨擾神醫也要過來磕頭。
張機手忙腳亂地攙了這個攙那個,忙得不行。
其實剛開始張機還有點懷疑那個張仲景會不會是和自己重名,但是剛剛研究了一下天幕里公布的醫書之後,他就確定這是自己的著作了。
他並不為未來自己的成就而自傲,只是欣喜於此書可以提前問世。
雖然這個世界的他失去了著書的機會,但他可以靠著這本書更快地掌握許多醫治手段。以他的天賦,應當可以更上一層樓,或許還能再寫出第二本更加完善的醫書。
出於這一點,張機十分感激天幕。天幕為他節省了幾十年的時間,他必不能辜負這番際遇。
漢獻帝位面。
「所以查到張仲景神醫所在之地了嗎?」
曹操問道。
其他人:……
「主公,您才吩咐去查不過一刻鐘有餘。」
哪有那麼快能出結果啊,你清醒一點!
曹操感嘆:
「光有醫書還不保險,還是得請張神醫親至。」
曹洪嘴角一抽:
「主公,您不是去請華佗華神醫了嗎?」
曹操皺眉:
「還在尋呢,不知何時才能尋到。」
曹洪不說話了。
【明朝神宗位面,萬曆三十年春,湖南瀏陽大雪,民僵死。】
萬曆帝朱翊鈞看了一眼,並不在意。
他自萬曆二十四年起,就派遣宦官到各地去任礦監、稅監之類的職務,搜括無度,哪裡是會把百姓放在心上的呢?
春季大雪就大雪吧,與他何干?
朱翊鈞自己不在意,瀏陽的官吏們卻不都是貪官奸臣。頂頭的皇帝指望不上,就只能自己來了。
眼看馬上要春耕,突然來這麼一出,一年的收成都要耽誤了。幸好如今還未開始播種,種子得以倖免,可謂是不幸中的萬幸。
朱元璋等人看得有點揪心,可惜幫不上什麼忙,只能思考以後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安排。
然而不等他們思考多久,天幕再次丟下一個重磅消息。
【明朝思宗位面,崇禎六年,山西大鼠疫。】
聽到這裡的時候,大家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該鼠疫預計於崇禎十四年傳至河北,並隨叛軍四處傳播。傳至北京時,造成北京大批人口死亡。】
明朝皇帝們:!!!
叛軍?什麼叛軍?!還有鼠疫,居然傳到京師了嗎?傷亡到底有多慘重?!
建都南京的朱元璋和朱允炆意識不到北京的重要性,更多關注點放在了叛軍上。
【崇禎十六年,八月至臘月間,保守估計死亡人數會高達北京全城的五分之一。「街坊間小兒為之絕影,有棺、無棺,九門計數已二十餘萬。」】1
崇禎帝朱由檢聽得搖搖欲墜:
「天要亡我大明啊!」
他在位數年來連年天災,如今連如此恐怖的鼠疫都出現了。據說還會全國蔓延,大明還有救嗎?
崇禎一朝的有識之士真是煩死這個皇帝了。
本事沒多少還急躁多疑,反覆更換內閣輔臣,弄得朝野動蕩不堪,遇到問題還愛推卸責任。
但是沒辦法,對比起他爹和他哥,這個皇帝已經算好的了,至少有一顆挽大廈於將傾的心。
於是臣下耐著性子勸道:
「如今事情還未發展到後面那麼嚴重,陛下只需下令儘早防治即可。」
大明還沒完呢,你在這裡哭什麼喪?等亡國了有的是時間哭!
朱由檢一抹眼淚:
「愛卿說的是,依你之見該如何防治鼠疫?」
臣下道:
「可先查看《傷寒雜病論》中是否有相關記載,同時尋其他醫者廣徵良策。鼠疫由來已久,哪怕無法徹底解決,也有應對之策。」
鼠疫最大的問題在於早期的防治,早期沒做好,後頭擴散範圍就難管了。如今只是剛剛開始爆發,還有機會制止。
天幕既然把這件事拎出來說了,必然是不希望再出現這些傷亡。若實在不行,或許能從天幕那邊求得良方。
所幸這一次面對鼠疫,朝中上下比往日團結許多。沒人願意北京像史書記載那樣再次成為一座死城,而且天幕還提到了叛軍。
先把鼠疫解決了,才有空去對付叛軍。否則雙管齊下,誰都撐不住。
更何況,叛軍是否是看中鼠疫肆虐這個天賜良機才選擇了反叛的,也未可知
天幕還在死亡播報。
【崇禎十五年,天津爆發,有朝染夕死者,日每不下數百人。
十六年,北直隸地區病者嘔血,死亡日以萬計。十室九空,戶丁盡絕,無人收斂。
十七年春,轉為肺鼠疫,疫病毒性加劇。
……】2
朱由檢:…………
朱由檢一口氣沒喘上來,直挺挺倒下了,許久才悠悠轉醒。
他還不能倒下!百姓們還在等他下令防疫!
「先令太醫署擬個防治章程來,再叫禁衛去城中連夜尋醫。明日白日廣發求醫令,還有防疫的物資也要準備……」
後續的新聞和天災預警他是沒空去聽了,現在沒有什麼比鼠疫更重要。
朱由檢指了一個心腹專門關注後續節目,自己急匆匆處理政務去了。
天幕中接下來的播報在鼠疫面前簡直就是小打小鬧,被涉及到的帝王臣民紛紛記下,預備為即將到來的天災做準備。
緊張刺激的天災預警之後,跟著的則是天象的預報。
【趙悼襄王位面,趙王偃五年、秦王政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
五月見西方,將軍蒙驁戰死。
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3
趙國人:???
我去!秦國這是倒了什麼血霉?!
秦國人:???
這個彗星怎麼來了就不走了?!
還活著的蒙驁:……
還活著的夏太后:……
該位面被壓著還沒親政的青年嬴政:……
少年李信忍不住嘴賤:
「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他爹李瑤和他爺爺李崇齊聲:
「閉嘴!」
李信乖巧:「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