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今日農桑

農業:今日農桑

唐朝。

快要過年了,這些天.朝中上下都很忙碌。哪怕是天幕的事情,也愣是拖了許久才有空召集群臣商討。

雖然被劇透了自己的死亡,但李世民性格豁達,倒也沒怎麼往心裡去。

此刻表情便很放鬆,語氣隨意地問道:

「諸位愛卿對天幕怎麼看?」

杜如晦率先出列:

「天幕自述是後世之人,想來應該不是假話。臣觀其言語,多用『歷史上』『史料記載』等詞,符合後世之人的情況。」

天幕沒有必要在這上面撒謊騙他們,而且看樣子對方對他們並無惡意。哪怕之前出現時只寥寥幾句提到了陛下,從語氣間也能聽出它對陛下的善意。

眾臣紛紛點頭贊同。

「天幕說它還會再次出現,不知這次又會帶來什麼訊息。」

上一次天幕出現,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長壽之法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無價之寶。不說上位的陛下,便是人間百姓,那些家中長者能多活兩年,也能多給兒女教授一些生活經驗。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生活閱歷對每個家庭來講都是很重要的財富。尤其是農耕時代,尤其需要老者指導如何晚輩耕作。

只是天幕實在不可控,他們無法確定對方以後會不會帶來什麼不好的信息。對方是後世之人,恐怕對歷朝歷代的隱秘都如數家珍。

群臣幾乎是同時想到陛下弒兄逼父繼位一事……不會被天幕拎出來當眾批評吧?

正討論著,天幕忽然再度浮現。只是這次不再是天空上巨大的虛擬屏,而是轉變成了眾人的隨身光屏。

「這這這……」

有人失態地後退一步,被嚇到了。

李世民膽子大,驚了一瞬就反應過來,倒是被那位大臣動靜給吸引了過去。他循聲望去,沒瞧見什麼奇怪的東西,心裡便有了猜測。

「看來諸位身前也都出現了小型的天幕,只是我們彼此間看不到對方的天幕。」

群臣也紛紛冷靜下來,左右看看,果真如此。

房玄齡問道:

「不知諸位看見的內容可與在下一致?」

李世民揮揮手,叫人取來筆墨奉給諸位大臣。

有幾人上前將天幕內容謄抄一遍,分發下去。眾人各自對了一遍,確實一模一樣。

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一月上旬節目預告,想來應該還有一月中旬、下旬等,以一旬為一個周期。」

「戌時正至亥時正,這個時刻天色已黑,倒是不耽誤百姓做正事,還能作為睡前消遣。」

「農業、美食等,下官還倒還看得明白,這節目、頻道、財經等詞,又是何意?」

古代沒有無線電調頻,自然理解不了頻道。節目也是現代的引申意思,原本的釋義很難讓人聯想到現代的解釋。

倒是財經、新聞這類的詞語,古人可以稍微分析一二。

「財經應當是生財之經書,新聞則是新生的趣聞,專題或許是專為某一道題進行講解。」

「諸位請看最下方,這上面的時辰會更替,方才是辰時一刻,如今已經到辰時二刻了。有了這個提醒,百姓便能更準確地把握時間。」

「還是不能太依賴天幕,或許天幕哪一年又忽然消失了呢?」

「此言有理!」

百姓們就想不到那麼多了,他們發現可以用天幕看時刻后,就歡呼起來。尋常大家都是靠著經驗判斷時辰的,沒有這麼精確,偶爾會誤事。

如今有了天幕的提醒,大部分人都沒多想,只覺得多了個好用的工具。唯有少數人頭腦靈活,想著可以自己對照著上面的時間在家中做個鐘漏,以後天幕若是消失了,也能看鐘漏計時。

時間便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下,來到了一月初一。

考慮到十個節目頻道全是同一個主持人,會顯得它222很閑且非常沒有牌面。所以222決定給自己調整出十二個不同的外貌音色,假裝它是一個團隊。

這難不倒作為系統的222,所以很快它就變成了淳樸農人老爺爺的形象,並給自己的馬甲一號起名「子鼠」。

老農人來主持農業頻道,會讓百姓們更加信服。

當晚戌時正,也就是晚上八點,天幕上的畫面準時變成一個老農站在田埂邊。

明朝。

大將軍朱厚照愛死了這個晚上放直播的設定,因為這樣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一個人躲在寢殿里看直播,而不用被迫和大臣們一起看。

英國公真的好愛說教,朱厚照痛苦面具。

仗著沒人看到,朱厚照無師自通地躺在被窩裡玩手機的操作,揮退了侍奉的宮女太監,美滋滋地把被子往頭上一蒙,蜷在床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結果剛躺好沒多久,外面就傳來英國公求見天子的消息。

朱厚照:……

放過我吧!

「陛下,農桑乃國之根本,此次天幕必然會講許多利國利民的重要事項,自當群臣一起商議。」

英國公苦口婆心地勸道。

朱厚照畢竟也不是什麼昏君,人家皇帝當得還挺不錯。聞言哪怕不情願,還是老老實實讓人去把諸位大臣都請過來,大家一起看天幕。

在家裡美滋滋和妻兒共賞天幕的大臣們:謝謝,並不想進宮去加班開會呢。

三國,蜀漢。

劉阿斗這些天一直在把天幕當稀奇有趣的東西擺弄,結果還真讓他發現了一個功能。

趁著劉備召集群臣一起看天幕的這會兒,阿斗迫不及待地拉了拉諸葛亮的衣袖。

「丞相,這裡有個放大的功能。我試過了,好幾個人一起點擊的話,可以投放出更大的天幕一起看。」

諸葛亮讚許地點點頭:

「殿下有心了。」

於是蜀漢群臣快樂地看起了大屏幕,覺得還是這樣看更有感覺。

【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農業頻道,我是你們的主持人子鼠。本頻道共有兩個節目,分別是今日農桑與養殖妙招。】

畫面右側是時刻表——

今日農桑:戌正至亥初(8點到9點)

養殖妙招:亥初至亥正(9點到10點)

【下面是《今日農桑》欄目,今天,我將會帶大家參觀後世的試驗田,了解最新的農業成果。】

畫面里慈祥和藹一看就種了幾十年地的老爺爺佝僂著背,走進了數據虛擬出來的試驗田。

這些都是222自己用數據構建的,類似於全息網游場景。這樣它就可以把自己想解說的都農業成果都放在一起,挨個說過去了。

老人首先走到了第一塊試驗田,這塊田邊插著一個牌子,上書「雜交水稻:超優千號」。

【這是目前畝產最高的水稻之一「超優千號」,它的平均畝產能夠超過一千斤。】

畝產千斤?!

漢文帝失態地打翻了酒杯。

畫面里沉甸甸的稻穗差點晃花了所有人的眼,大家瞪大雙眼去數一株稻穗上有幾粒果實,卻被那密密麻麻的稻子遮蓋著完全數不清楚。

不少人呼吸都急促了起來,若他們能有如此神稻,何愁吃不飽飯?

【這是袁院士培育出來的雜交水稻品種,何為雜交水稻?就是用不同的水稻培育出同時具有兩種水稻特性的稻子。】

【比如有的稻子高產卻不耐病蟲害,有的稻子不怕生病和蟲子啃食卻產量一般。用兩種稻子互相授粉,有一定的概率結出高產且不怕病蟲害的新品種稻穀。】

【雜交這項技術並不是後世人獨有的,事實上早在東周時期就有人掌握了「雜種優勢利用」,只可惜似乎並沒有推廣開來。】

百姓們聽不太懂別的,他們就知道天幕里這種神稻是後世的人自己種出來的,好像用了什麼厲害的辦法。

讓他們自己去研究,絕大多數人都是做不到的。所以百姓們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天幕,希望天幕能直接賜下種子。

然而222卻沒有這麼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現在雜交的辦法它已經告知出去了,有腦子的皇帝會自己命人去研究。而且它也不可能弄得來足夠所有位面所有農人種地的種子,那個數量太龐大了。

「東周時期就有了雜交技術,這個東周指的是哪朝哪代?」

漢文帝迫不及待地問道。

大漢如今急需休養生息,若能得此稻種,他做夢都能笑醒。

座下大臣猶豫再三,終於有位農事官開了口:

「東周或許便是春秋戰國?農家典籍里彷彿有提到過雜交之法。」

漢文帝一喜,連忙命人將典籍尋出來,好好研究一番。

「光有培育法門也不夠,還得有優秀的種子作為雜交的原料。」

農事官連忙道。

漢文帝當即承諾:

「朕會派人在全國境內搜尋良種!」

222本人對農業的了解比較淺,所以它只能點到即止。

反正隨身天幕會一直存在,節目結束之後把整理好的雜交操作要點存放在天幕裡面,讓他們自己研究去吧,這裡就不贅述了。

【看完了雜交水稻,我們來看看第二塊田。這裡種植的也是水稻,只不過它還有更加獨特的優勢。】

畫面跟隨著老農來到了第二塊田,這塊田邊豎著的牌子是「再生稻」。

再看田中的水稻,乍一看似乎只是一片枯黃的稻梗,顯然是水稻已經被收割了。但是鏡頭推進之後仔細一看,稻梗中發出了新芽。

「這是什麼?雜草嗎?」

種過水稻的農人們大為不解。

眾所周知,水稻都是一年生的植物,每年收割后都要重新播種。這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無論是育種、播種本身,還是把之前遺留下來的稻梗清理掉、再翻地肥田。

可是再生稻的出現卻省去了這些繁瑣的步驟。

【這裡種植的是一種多年生水稻,又叫再生稻。大家可以看到,被收割的水稻已經重新長了出來。】

【這些可不是雜草,是水稻自己發的新秧苗。這種水稻每年兩熟,早稻畝產上千斤,晚稻畝產也有八百斤,產量十分穩定。】

【那麼,這麼厲害的水稻可以種幾年呢?目前這片試驗田的水稻已經是第五年發芽了。】

眾人嘩然:「五年?!」

種一次收穫五年,一年兩次,就是十次。哪怕第六年要重新種了,五年下來也能省農人不少功夫了。

更何況這種水稻的畝產也不低,加起來一年產稻兩千斤呢!

【再生稻的祖先是從野外獲取的,野外本身就存在這種可以重複生長的水稻。農業學家們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將之培育成了現在的樣子,而野生的再生稻畝產則比較低。】

剛開始產量低不要緊,需要二十年慢慢培育成高產水稻也不要緊。農人們根本不在意這個,他們只知道20年是一個他們等得起的年紀。

「二十年後,咱們的兒孫就能吃上這樣的神稻了。」

「要是天幕早點出現,囡囡也不會餓死。」

「朝廷會派人去種這種稻子的吧?我老漢努努力肯定還能再活二十年,我現在每天都跟著天幕說的法子保養身體咧!」

「那是後世人用二十年培育出來的,咱們沒後世人那麼厲害,可能要更長的時間。」

「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四十年,總一天咱們兒孫能吃上的!」

農人們抹了一把眼角,擦去激動之下湧出的淚水。

【其實再生稻在普通農田裡的作用遠不如在山坡梯田上種植的作用大。這些地形的運輸難度更大,減去耕種的環節便可以節省一大半的體力消耗。】

還沒出現梯田的朝代有點懵。

「山坡上也能種稻穀?稻穀不是要種在水田裡嗎?」

哪怕能在山上開墾出田地,沒有水也是白搭,只能種種陸生植物。

但天幕都說了山坡上可以開墾梯田,就證明這是可行的。

不過大部分地區其實還用不上梯田,許多朝代原本的耕地就足夠用了,還有大量荒地等待開墾。

而且與其費勁地開出水田來,直接在山坡上種植小麥等不需要那麼多水的作物豈不是更方便?

在山中耕田的山民自古以來都有,倒也算不上特別稀奇。

眾人的焦點還是放在再生稻上,想著該去哪裡找到野生的稻種。

有了這兩種神奇水稻的衝擊,接下來的稻田就顯得沒那麼吸睛了。大多是一些擁有特殊性狀的水稻,比如口感更軟糯、耐寒耐旱能力更強之類的。

優秀稻種的培育方式基本都大同小異,一通百通。

222覺得自己給出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方法已經夠多了,剩下的只需要農事官自己埋頭苦幹就行。

正好時間也差不多,於是便結束了第一個節目。

【接下來將為您播出的是第二個節目《養殖妙招》。】

老農走到了一片花田前,指著前方忙忙碌碌飛來飛去的蜜蜂,露出了淳樸的微笑。

養蜜蜂嗎?會蜇人的那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給秦皇漢武直播長壽秘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給秦皇漢武直播長壽秘訣
上一章下一章

農業:今日農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