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仁慈』
第30章『仁慈』
自從東寧島現世以來,鹽城就陷入了歡快的海洋之中。先大夫岩死亡、國君滅道這兩大消息所帶來的悲傷直接被沖刷的什麼都不剩下了。
先大夫岩的死亡,固然令人哀傷,國君的滅道令也令人恐慌,可是當下這個時代的人,見慣了生離死別。所以才有了豪傑輕生死的說法,很多人可以為了其他人的一飯之恩直接拿命去報答,也可以因為其他人的一句誇讚、認同,用盡全力去報答。
死亡,並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當東寧島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大多數鹽城的百姓都很是開心,因為他們第一次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活著的希望,不怕死不等於不想活著。
當人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之時,整體生產效率自然也大大提升,大量的老兵回到了軍營之中開始恢復性訓練,要不了多久,最多兩個月這一批老兵就能恢復當初巔峰時的九成戰力。
到那時,便是一萬名身披鐵甲的戰兵。
一想到這樣的未來,看著眼前這校場之上稀稀拉拉的一千多士兵,孫慶就很是不安,不過,些許兵法他也是懂的,如何強兵?如何讓士兵變強?孫慶的理解就是厚賞加土地加女人!
「諸君,國君已經頒布了滅道令,從此刻起,巢國之內的道人皆是反賊,擊殺反賊者算是軍功。」
「隔壁的林鄉,是一家道觀的封地,那位觀主不過是一名領悟了土、水兩行真意的術士而已,麾下也只有十三名弟子算是方士,學徒上百。」
「林鄉有六個村一個鎮,光是耕種好的土地就有十萬畝之多,每千畝地就能營造一個莊園,此次征戰,我將至少賞賜十個莊園!」
戰爭永遠是底層人士出頭的最好機會!
孫慶的話剛說完,就感覺到很多士兵的呼吸都變得急促起來。
很多國人,也就才一個莊園而已。
卿族、大夫的血脈,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稀釋,士人、國人也不例外。大多數世襲超過三代的國人,甚至都沒法覺醒血脈。但國人也是人,也有著一份體面,大夫也不會無故的剝奪國人封地。
可大夫的領地也不是無限的,所以越是傳承久遠的貴族,可以敕封出去的土地也就越少。如今,孫慶一口氣開出了十個莊園的賞格,士兵們的士氣立刻就振奮了起來。
高台之上,孫慶臉上的笑容越發燦爛了:「我宣布,出兵!」
……
林鄉和楊城挺近的,和曲流的封地一樣,都屬於鹽城和貴族們之間的過渡地區,這兒一共有九個鄉,六位領主,其中,兩位領主是士人,四位領主是道人。
林鄉的領主,就是一位道人。
此刻,曲流正在這裡充當說客。
「孫氏少君死於大石關下,屍體還被吊在城牆之上,一點體面都沒有,孫大夫怒而起兵完全可以理解。倒是道兄你,還是速速做出抉擇。如果此刻歸降,尚有一線生機。」
聽到這裡,白髮蒼蒼的老道士認真的道:「歸降之後,封地能保全嗎?」
弟子們坐在蒲團之上,排成兩排,目視前方,齊齊豎起了耳朵,聽著曲流的答覆。曲流微微搖頭:「如果是起兵之前選擇投降,還有希望保留封地,此刻……」
「一個村子都不行?老夫只要一個村子來安置那些通道的教眾們,這也不行?」白鬍子一翹一翹的,顯示了主人激動的心情。
「如果此次來的是其他貴族,尚有可能,但是孫大夫他性情直率,向來是有仇報仇有怨抱怨。而且,不是每一個大夫,都願意和平接納道人。」
「歸降之後,能保留道統嗎?能保證老夫弟子門人的安全嗎?」
聽到這裡,曲流再次沉默了,許久之後,曲流才開口道:「歸降之後,應當沒有性命之憂。大夫仁慈,他表示只要願意交出投名狀,並且以後再也不傳道,就可以保全性命。」
聽到這裡,老道士指了指曲流:「哼!」
「應當?他還真是仁慈啊!」
「如果老夫所料不錯,所謂的投名狀應該是讓老夫帶著徒兒和教眾們一起,充當先鋒,攻打大石關吧?最後,等到老夫的弟子門人死傷過半,甚至死傷一大半的時候,他再假惺惺的出面,然後再『仁慈』的賜予我一個村子養老,而那個時候,老夫又能活多久呢?等到老夫一死,誰還會在乎老夫的弟子能活多久?二三十年之後,這個村子就可以再次回歸到孫氏手中,真是太『仁慈』了!」
「用門人弟子教眾死傷過半為代價,苟延殘喘,換取一個村的封地,這就是所謂的仁慈?」
聽到這裡,曲流就直接皺起了眉頭:「你對於孫大夫的誤會,實在是太深了,大夫他不是這樣的人。」
「林鄉的位置很關鍵,位於大軍後方,如果不先解決林鄉,大軍的後路就不穩,萬一關鍵時刻有一支軍隊從後方殺出,前方甚至有可能全軍覆沒。」
「所以,大夫想要讓你交出投名狀可謂是理所應當,並不是刻意針對。大夫是仁慈的,大夫說如果你不願意交出投名狀也行,只要此刻直接帶著門人弟子離開林鄉,他也刻意大方的裝作看不到你們,放你們離開。」
「大夫為了你們,都願意違逆國君的滅道令了,你怎麼就不能替大夫想一想呢?就是你們這些道人,思想觀念過於狹隘,才有了今日的局面。」
「鹽城是這樣,林鄉也是這樣,你們就不能替國君想想?就不能替巢國想想?」
這一瞬,老道士只覺得曲流瘋了。他下意識的拿起了手裡的如意,弟子們看著這一幕,則是紛紛站了起來,有的拔出了寶劍,有的拿出了盾牌,有的則是拿出了手弩,還有的舉起了印璽類法器,只要老道士一句話,弟子們必然立刻動手。
片刻后,曲流離去。看著他離去的背影,老道士微微搖頭:「立刻收拾收拾,前往大石關。」
「待會兒盡量勸說百姓也跟著一起離開。」
「楊城距離此地不過七十里,大軍快則朝發夕至,慢的話明日也能到,此刻遷徙,百姓們除非立刻扔掉行李,才有機會離開。可是,刀兵未至,就想要讓百姓們放棄一切財富和我們前往大石關……」
「管不了這麼多了,待會兒通知百姓一聲,願意去的,就立即動身,不願意去的,就隨他去吧。」
當老道士做出決定之後,遠在東寧島之上的姜華也第一時間得知此事:又有人的命運,因為姜華而徹底改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