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使者
「阿郎,阿郎!」還沒下太行山,狄仁傑聽到自家管事狄春的聲音。
待狄春靠近,狄仁傑接過身邊從人遞來的水壺交給氣喘吁吁地狄春:「何事如此匆忙?」
若非狄春的表現看起來不像壞事,狄仁傑都忍不住懷疑是家中出事了。
狄春接過水壺,喘著粗氣道:「府中有貴客來訪,說是萬年縣閻公的門人,有要事相告。」
「萬年縣閻公?」狄仁傑心頭默念,只稍一愣神,他便明白了自家管事隱喻的說法指的是誰,京中萬年縣,他也只認識一個閻公。
狄仁傑的同僚中也有博聞強記之人,狄仁傑只看了一眼,便知有人猜到此處,遂乾脆地問道:「可是曾經有恩於我的閻公?」
「回阿郎,正是!」狄春答道。
聽聞這話,便有同僚說道:「據某所知,《姓氏錄》第二等有一萬年縣閻氏,懷英的恩公,莫非?」
有《氏族志》演變而來的《姓氏錄》,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姓氏錄》雖被人稱為「勛格」,但其並非發行太久,其中實際反映出的朝中官員格局是實打實的。
「正是馳譽丹青的那位閻公,既是閻公使者,我須得去見一見。」說著,狄仁傑向藺仁基等人解釋道,「昔日我為汴州判佐,受人誣陷,幸而得遇閻公,不僅辨明是非,我還受了閻公的舉薦,才得以在太原與諸君共事。今日閻公有信傳來,我既然知道了,便無心繼續遊玩了,還請諸位同僚見諒。」
「既然是昔日恩人,當然不能拖延。今日山已登過,不如同歸?」藺仁基問道,同行者皆附和,招呼從人收拾離開,藺仁基繼續問狄仁傑,「只是好你個狄懷英,識得這般人物,竟一直瞞著我等,難道怕我等高攀不成?」
藺仁基只是玩笑,眾人自然不會當真,只你一言我一語地調侃起來。
自藺仁基與李孝廉和解以來,并州官場看起來一直這般和睦。
狄仁傑苦笑一聲,能得對方一次舉薦他就已經感恩戴德了,如何還能奢望更多?只希望閻公的門人不會帶來讓他違背原則的要求吧!只是這話如何能在同僚面前分說,只怕真當他得了便宜還賣乖了。
狄春卻猛然呼了口氣,又說:「貴客隨仆一同來了此處,仆打聽到阿郎的消息后,便前來尋大人,此時貴客正在山腳縣城裡的邸店休息。」
竟跟到了這裡,還不願住驛站?
狄仁傑心中不詳的預感更重了。雖說名義上規定沒有公幹官員不能去驛站蹭吃蹭喝,但在實際執行上,各朝各代總是屢禁不止。
狄仁傑已三十有四,年輕時以明經及第進入仕途,此時的科舉以進士為貴,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說。明經出身的狄仁傑起點本就低了些,是以雖年年考功為上等,卻遲遲沒得到升遷。
他倒不是沒想過曾經的恩人會帶給他另一份機遇,可是,憑什麼呢?狄仁傑當初前往西域時就因交通不便與閻立本斷了本就不多的聯繫,只留了一份香火情。歸來后,狄仁傑怕被視作幸進之徒,不敢貿然打擾。
狄仁傑自然不知道自己曾給閻立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還把他的事告訴了子侄。
下了山,狄仁傑與同僚作別,快馬加鞭奔向邸店。
倒也不虞同行者認為他諂媚。要知道如今科舉制才正式確立沒多少年,也就太宗時才開放了考生對於科舉的報名權。科舉的雛形也不是大名鼎鼎的網廟十哲之一的隋煬帝發明的,而是起源於南北朝,由隋文帝正式確立,但此時科舉本質上其實是對察舉制的補充——最典型地,隋煬帝時擴大了科舉的規模,但只有獲得地方大員或朝中高官舉薦的人才能參加,而平民根本沒有考試的資格。
到了本朝,雖然科舉一年一次,但礙於不同分科的錄取人數,還有許多人乃至於在職官員一門心思地撲在最難也最有前途的進士科上,單憑科舉制滿足不了本朝對官員的需求。或者說,新生的科舉制被故意這麼設計,以保證傳統的「恩蔭」和「舉薦」依舊能發揮作用。
在長安,每日宰相們的府邸前都會有一幫文人墨客寄望於投文以獲得宰相青睞。官場上,舉薦之恩可謂重於泰山。
是以,對待有舉薦之恩的恩公,在講究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社會風氣下,若是輕慢反而會惹人鄙夷。
「足下可是狄法曹?」使者正在喝茶,見狄仁傑帶著狄春入內,忙起身叉手示意。
狄仁傑回之以禮,答道:「仁傑外出,讓貴客久等。」
使者鬆了一口氣,不等狄仁傑問起就自我介紹道:「某名閻泰,字玄道,忝為少府丞,某今日所持拜帖源自某之叔父。」
狄仁傑登時就把心揪了起來,他明白能讓一位當朝宰相的侄子親來并州,定不是小事。心中這般想著,他面上卻不動聲色,說道:「仁傑昔日受閻公舉薦,閻公恩德我至今仍銘記在心。閻君且安坐,某本該盡地主之誼,卻不曾想竟使得這般勞累,是我的過錯!」
狄仁傑一進門就觀察到了閻泰衣帽上的灰塵和眉眼間的疲憊。
「是某來的太過突然,怨不得狄公。」閻泰調整坐姿,正色道,「某今日來,乃是有事相詢。」
「閻君但問無妨,我必知無不言。」見閻泰閉口不言,狄仁傑立刻明白,給了狄春一個眼色,後者機靈地帶著僕人離去。
「不知何事竟使得閻君來此甚急?」狄仁傑問道,
「實不相瞞,某家叔父正為聖人所派持節大使代巡劍南,某今日只是借了叔父的名頭一用,唐突之處還請勿怪。」
狄仁傑自是表示無礙,繼續保持著豎耳恭聽的姿態。
「某實則受了東宮所託,出發前,太子殿下曾讓某為狄公帶一句話——『狄公是否願為東宮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