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揮使南下,劍指金都
天下大勢已成定局,縱使有不少人因為徽、欽二帝的軟弱無能,而大肆咒罵,但真的知道他們被金軍抓去后,也還是會忍不住悲愴大哭,哀道天地不公。
畢竟二帝的被俘,也就預示著大宋的徹底覆亡,而他們也將成為山河破碎的無家之人,就是死了,也只能成為一縷無所依附的孤魂。
當然,有哀痛徽、欽二帝被俘,就此認命的,同樣,也有人選擇拿起武器,反抗金軍壓迫的。
一時間,中原的局勢變得十分混亂,不僅有金軍在肆虐禍害百姓,還有一些為了生存的惡人,開始肆意張狂,學著金軍燒殺搶掠的,生逢亂世,國破家亡,各種魑魅魍魎的小鬼都蹦了出來,為禍中原。
江南等地,儼然已經成了一片人間煉獄。
而被貶為江西南城,保靜軍節度副使的李綱,見堂堂大宋,竟變成了這幅滿目瘡痍的人間慘象,痛心疾首之餘,也發恨要竭盡所能,拯救大宋的百姓。
他立即聯合各州各城的忠義有志之士,聯名上書送往大燕,奏請燕皇慕容復率兵下江南,鎮壓各地叛亂,救萬民於水火。??.??????????.??????
為今之計,他也只能摒棄家國之念,向大燕求援。
以他們的能力,能守住自身所在的一隅,已經是極限,想要去拯救千里之外的同胞百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比起金人的殘暴不仁,大燕不僅跟大宋淵源頗深,慕容復的仁義之名,也廣為天下人所知,無論是當初的契丹和渤海人,還是如今逃亡燕北的宋人,都能得到棲息之所,並一視同仁。
可見慕容復至少是個體恤百姓的仁君。
加上大燕的皇后、太子妃,皆是趙宋的公主,就算慕容復真的有爭奪天下的野心,那這個皇帝由他來當,也要好過金人百倍。
李綱相信,慕容復一定會比金人的皇帝更加善待大宋的百姓,因此這聯名奏請的上書中,言辭也是極為懇切,表示他們這些州城的守將,願意歸附於大燕,只求大燕能拯救中原的百姓。
慕容復收到李綱等人的上書後,並沒有急著做出回應,而是先喚來慕容承澤、岳飛、趙鼎、祁進、朱敦儒和陳與義等人協商。
他們之中,不少都是心繫大宋之人,慕容復既然想彰顯功德,自然需要在這幾位肱骨大臣面前表現一番了。
其中趙鼎、朱敦儒和陳與義三人自然是站在大宋一方,而慕容承澤、祁進和岳飛則是堅定地站在慕容復一方,由雙方互相商討,傾軋制衡,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
經過六人一天一夜的討論后,最終決定,還是以趙鼎等人出使大宋,慰問安撫為主,而祁進等人,則是主張親率大軍,將金軍和賊兵所佔的州城盡數奪回,至於最後的歸屬,則需要徽、欽二帝的一份手書了。
事到如今,哪怕趙鼎等人再心繫大宋,也不可能把將士們辛辛苦苦奪下的州城再還回去,讓這兩個昏君繼續禍害百姓。
在他們心中,慕容復才是真正的明主,而大燕這些年在民生方面的吏治,三人不僅是有目共睹,還是親身力行的推導者,因此他們也深切地明白,只有大燕成為天下的統治者后,才會迎來真正的盛世。
他們不僅相信慕容復,同樣也相信自己,相信在自己三人的輔佐下,哪怕改朝換代,大宋的百姓也一樣會過得安居樂業,不會像是在徽、欽二帝統治下的一樣民生凋敝,百姓疾苦。
於是,六人幾乎是達成統一意見的表示,接受李綱等人的歸降,揮師南下。
不過為了能使燕軍更加名正言順,趙鼎等人建議,希望慕容復能拿到徽、欽二帝親筆所寫的退位禪讓書,只要能得到這二人的許可,那他們就稱得上是師出有名了。
趙鼎等人知道,徽、欽二帝此時在大金的國都,想要見到他們已是極難,更別說讓他們寫下禪位書了,但三人同樣也清楚,慕容復的手段神鬼莫測,如果是這位陛下的話,或許真的有可能做到。
他們沒有讓慕容復失望,慕容復自然也不會讓他們失望,不過半月的時間,就已經將徽、欽二帝親筆署名的禪位書拿到了手。
以暗影衛的手段,要見到二帝自然不難,至於要他們心甘情願地捨棄皇位,其實也很簡單,以他們在金軍大營所受的苦,二人早就恨不得能有人救他們離開了,比起金人的虐待,慕容復起碼還願意事後給他們封個閑散的逍遙王,能與世無爭的安穩度完此生。
這跟在金軍里遭罪,無疑是做夢般的奢侈場景。
拿到了二帝的手書後,慕容復也算是堂堂正正了,次日便在朝堂上列舉出了大金的數十項罪名,隨後將二帝的禪位求援書公之於眾,打著二人的名號,開始兵分兩路。
一路大軍南下,將那些被金軍或是賊兵佔領的州城奪回,安置飽受戰火摧殘的百姓,讓他們能有一處安身之所;另一路大軍,則是劍指大金的國都,救王接駕。
南路大軍由韓百戰擔任主帥,衛涼城、霍千軍為副帥,幾乎是精銳盡出。
而西路直奔大金國都的大軍,則由漢王岳飛擔任征討大將軍,也無需攻城,只要守在大金的京城外,不讓他們發兵救援即可。
就在岳飛據守金都城外的期間,大金派出了不少戰將與大燕斗將,岳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凡是來將,皆被他斬於馬下,威名之盛,嚇得連續半月都沒有金將敢出門叫陣。
據說為此,金帝完顏阿骨打還被氣得卧病在床,若非身染重疾,恐怕就要親自出城迎戰了。
大金的京畿重地被岳飛圍得水泄不通,而在南方據守州城的金軍,則被韓百戰率領的南路大軍打得節節敗退,哪怕兵分三路,亦是無人可擋。
且不說韓百戰、衛涼城和霍千軍三人皆是能獨當一面的將帥之才,就是他們三人手下的強兵良將,也是數不勝數,折彥質、游坦之、岳老三、韓世忠、牛皋、梁紅玉、方百花、風波惡等人,皆在此戰中履歷戰功,揚名天下。
k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