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宋文王、宋賢王
金都城外攻拒一月有餘,徽、欽二帝則被馬車護送回了龍城。
慕容復給足了派頭,將二人迎進城內。
比起當年的高高在上,已然認命的二人此刻卻顯得有些拘謹,本來他們心中還稍存芥蒂,但看到梧桐苑的眾多女眷后,頓時就化作無盡的感激之情,他們本以為金軍攻破汴京后,後宮的女眷定會遭到金人的凌辱,沒想到慕容復卻保護了她們,並將她們接到龍城來安置。
這一舉動,無疑是保存了他們二人的最後一絲顏面,心中慚愧不已。
慕容復讓二人休整一天後,次日隨他入紫宸殿上朝。
他在朝堂之上,特意放置了兩張御椅給二帝相坐,再次給足了他們尊重和面子。
見慕容復如此,徽、欽二帝就算是再厚的臉皮,也不可能再出爾反爾的討回禪讓書,與其給慕容復日後陷害他們的機會,他們還不如爽快點,主動提出禪讓退位,也好落得一個安生的結局。
於是,徽宗主動當著大燕群臣的面表示,如今大宋氣數已盡,他與欽宗德不配位,識人不明,以致滿朝昏昏,奸佞當道,最終落得一個國破家亡的局面,是他父子二人對不起祖宗基業,更對不對黎民百姓,因此願退位讓賢,懇請燕軍入駐中原,推舉燕皇為天下共主。??.??????????.?????
欽宗畢竟年紀尚輕,一來不如徽宗當了二十餘年的皇帝,看的透徹,放下的洒脫,二來,對自己不到一年的皇帝生涯,也充滿了悔恨和不甘,自己這個亡國之君,末代罪臣的臭名,顯然是無法挽回了。
看著父親如此簡單的就把自己的皇位讓了出去,他心中無奈之餘,也不由得激增出了幾分恨意。
明明是對方的鍋,結果卻在最後蓋到了自己的頭上,讓自己當了這個趙家的罪人,現在他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儘管心中怨念叢生,但見慕容復看來,趙桓還是嚇得渾身一哆嗦,顫顫巍巍的表示,願意退位讓賢,請燕皇統御中原。
慕容復對此淡然一笑,並沒有立馬答應下來,而是前後照例「三辭三讓」后,才勉強答應。
隨後,慕容復便封趙佶為宋文王,封地洛陽,封趙桓為宋賢王,封地杭州,也就是原南宋都城臨安。
慕容復對二人的封號和封地並非無的放矢,洛陽人傑地靈,自古多才子,趙佶擅書畫,好文學,將他安置在洛陽,也算是投其所好,可以漸漸磨平對方的心氣,以免將來生出什麼不該有的心思。
而趙桓年輕氣盛,自然不會心甘情願的捨棄皇位,將來或有反心,也在慕容復的預料之內,之所以封他為賢王,也算是給他一個好名頭,用來警示眾人和警示他自己而已,畢竟以趙桓的德行,如何配得上一個「賢」字?
至於給他的封地在杭州,也是因為距離姑蘇最近,基本上都有他慕容家的暗子潛伏,如果將來趙桓有什麼風吹草動的話,也會第一時間被他知曉,屬於在他的監控範圍之內。
見二人並未察覺到自己的意圖,反而面露欣喜之色時,慕容復也笑著表示,眼下南方的形勢還未徹底穩定下來,等燕軍將叛亂平定后,二人再到封地享福也不遲。
趙佶對於慕容復將他安排在洛陽十分滿意,連連躬身致謝。
慕容復淡淡一笑,眼中大有深意的看著離去的兩人。
至此,他的大業已成,就差最後的臨門一腳了!
……
金都城外。
眼看金軍的作戰士氣急劇下降,百里人屠便不再猶豫,命人拉出了紅衣大炮,直接對著城牆一陣狂轟濫炸。
炮彈打出的威力,宛如來自另一個領域的降維打擊,高聳的城樓在炮火的覆蓋下,頓時成了一片廢墟,堅實的城牆炸裂開來,高大的城門直接被轟成了木屑殘渣,金軍死傷慘重,嚇得全部往城內逃去。
百里人屠控制著炮火的距離,並沒有波及到城中的百姓,只是將城門和城樓摧毀后,就命人停火。
比起在練兵島上訓練的士兵,那些第一次見識到紅衣大炮威力的燕軍,無不震驚到目瞪口呆,心想有這等攻城利器,為何大將軍還要與敵軍拖延一月有餘?
這一輪炮火的轟擊下,恐怕連一座小山都能炸的粉碎,不過區區城牆,如何能抵擋?
隨著燕軍展現出了超出金軍認知的武器后,完顏杲就是再有不甘,也只能向燕軍宣布投降。
因為他如果不投降的話,那些大臣和軍中的將士也會將他押解到燕軍面前投降,畢竟這炮彈的威力實在太駭人了,簡直不是人力所能抵擋,他們雖說不怕死,願意追隨完顏杲跟燕軍戰至最後一滴血流盡,但不是想白痴一樣的衝上去,被炮彈炸得屍骨無存。
百里人屠接受了大金的投降,將大金宗室之人全部關押在了一起,又將城中的百姓按照身份區分開來,並控制了大金的軍隊。
無需慕容復下令,關於大金宗室、官員的一些惡行就被送到了百里人屠等人的手中,在拷問這些人的罪證屬實后,百里人屠便開始公布這些人的罪狀,並開始公開處刑。
到最後,大金宗室所剩者不足十人,而朝中官員更是盡數屠戮,十不存一,只有一些旁氏宗親,因為難以干政,或是所犯罪過較小,才得以倖免。
百里人屠將剩餘的人全部押回了龍城,女真族所建立的大金,也在短短十年左右的時間,就宣布覆滅。
而南方的叛亂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平定。
慕容復沒有領兵入主汴京,將都城遷到此處,而是派漢王岳飛駐守,將汴京城賞賜給他作為封地。
自欽宗退位讓賢,南方平定叛亂后,大燕的旗幟幾乎插遍了中原各州各城,大宋百姓無不為此歡呼擁戴,只要慕容復重新定都稱帝,並確立國號、年號后,便可完成一統中原南北兩地的壯舉,開創出全新的太平盛世出來。
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