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二十四節氣
第855章二十四節氣
後方大屏幕上,宣傳片正在用發語介紹著華夏二十四節氣。
李逸指著宣傳片中的畫面,沖鏡頭解釋:「二十四節氣,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產物,在我國傳統農耕社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它和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星象文化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古代的華夏先民就是在觀象授時的時代,根據斗轉星移來定了歲時。
斗轉星移,指的是北半球最重要的星象,也就是北斗七星。
西漢初年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有云:天維建元,常以寅始起。
這指的是北斗七星在斗轉星移時的斗柄旋轉方位,寅位就在正東偏北,這也是後天八卦里的艮位。
華夏先民將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寅位的時間設為起點,將北斗七星順時針旋轉一周的時間設定為一年。
斗柄依次指向十二辰,是為十二月,歲末指丑方,正月還寅位,由此終而復始、萬象更新。
也是在西漢時期,漢武帝命人採用立桿測影的方法,也就是用土圭插在地上,測量日影,將日影最長,白晝最短的這天定義為冬至日,作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將二十四節氣引入了《太初曆》。
《太初曆》里把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均分為十二等分,稱之為中氣。
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時間等分,稱為節氣,二十四節氣就出現了。
它是華夏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通過觀察天體運行,認知一歲中時候、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也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
正是因為華夏先民對大自然規律的科學總結,才孕育了華夏發達的農耕文化,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締造了璀璨而輝煌的華夏文明。
華夏先民們很善於從大自然中發現食材,豐富餐桌。
而隨著每個節氣的到來,自然界都會有不同的食材成熟,被製作成美味佳肴,滿足華夏人的口腹之慾……」
在李逸講解二十四節氣的同時,展台前的食客們也在看著大屏幕中的介紹視頻,驚嘆連連。
這是華夏人在兩千多年前就發明的天文曆法,而在兩千多年前,很多國家甚至都還處於蠻荒年代。
央視直播間中,觀眾們聽著介紹,也在感慨不已。
「我還是第一次知道二十四節氣的來歷,原來在西漢時期就有了嗎?」
「太牛了,古人的智慧真的不是現代人可以理解的。」
「這就是華夏的觀星術!從絲綢之路傳到西方以後,才開啟了後來的大航海時代!」
「慚愧,原來咱們自己的文化我都沒學好,我只知道冬至要吃餃子…」
將鏡頭引回餐台,李逸指著餐台上的菜品,沖鏡頭介紹:「這裡我們華夏隊一共用到了四個餐台,分別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六道菜,代表六個節氣。
這個餐台是春季餐台,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
第一個節氣是立春,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意味著春季的開始。
自古以來,立春這天華夏人都有咬春的習俗。
所謂咬春,就是吃春盤,春餅,蘿蔔等生菜。
春盤就是春卷的前身,和春餅一樣,都是用面做成薄餅,然後卷菜來吃。
所以,立春節氣我們準備的菜,就是蘿蔔絲粉絲餡兒的油炸春卷,和夾菜的春餅。
春餅的菜我們做了炒合菜,土豆絲,京醬肉絲,酥炸辣椒絲,素炒三絲,嗆拌蘿蔔絲,可以搭配著吃。」
攝像師將鏡頭對準了餐台上的菜,拍攝著特寫。
一道道色澤艷麗的小菜隔著鏡頭都饞得觀眾口水直流。
而現場的食客們已經在大廚的招呼下,品嘗了起來。
一時間,酥脆的炸春卷皮被咬碎的聲音此起彼伏,春餅中嫩菜汁水溢出的咕嘰聲也從食客口中傳來。
跟著,一片驚呼和讚歎就擴散了開來。
看著食客們吃得滿眼驚喜,讚不絕口的樣子,直播間觀眾都要被饞哭了。
「靠!這是在折磨我啊!」
「啊啊啊啊啊啊!好想吃春卷啊!」
「我要被口水嗆死了,可惜我家這邊沒有賣春餅的,我哭死!」
「毫不誇張的說!就這春餅,我能吃二十卷!」
「這個炸春卷絕了!過年我家也炸,我圍著鍋能吃七八個!」
不光觀眾饞得夠嗆,就連鏡頭前的記者也連連吞咽著口水,胃裡都在打鼓了。
要不是職業素養在身,她已經和前面的食客一樣,上前去排隊拿春卷吃了。
李逸看出了她渴望的眼神,笑了笑,就上前拿了個小盤子,盛了一個炸春卷,一個卷了炒合菜的春餅,遞給了她。
「啊?謝謝!」
記者愣了下,隨即驚喜的接到了手裡。
「嘗嘗我們的手藝。」
李逸沖她使了個眼色,隨即就引著攝像機轉向了第二個節氣。
「雨水,是春日第二個節氣。」
雨水位上放著一個砂鍋,前方有一個介紹台卡,李逸指著台卡解釋:「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
立春是春日的開始,但要到雨水過後,國內大部分的地區,溫度才會升到0℃以上。
雨水有三候,一候水獺祭魚,二候鴻雁歸來,三候草木萌動。
鴻雁歸來很好理解,天氣暖和以後,南雁北歸是正常現象。
草木萌動也是氣溫升高之後,自然界的變化。
春雨貴如油,雨水過後,大地陽氣升騰,草木就開始抽出嫩芽了。
而水獺祭魚,很多人應該都沒聽說過。
所謂水獺祭魚,指的是雨水過後,水面冰塊融化,水獺就可以開始捕魚了。
水獺喜歡把魚咬死以後,放在岸邊,依次排列,就像是祭祀一樣,所以才會有水獺祭魚的傳說。
水獺是有口福的,開河的魚,下蛋的雞,肉最香不過了。
開河魚也叫越冬魚,經過一冬天的休眠,魚在水下安然不動,凈化五臟,排解體表,儲存營養,所以肉質格外鮮嫩。
而開河魚里,最有名的就是黃河河曲段的開河鯉魚了。
正所謂開河鯉魚賽人蔘,在古代,開河的黃河鯉魚是貢品,只有皇家才有資格享用。
咱們這個季節是沒有開河鯉魚吃了,不過我們在兩個月前,就通過低溫飼養技術,養了一批鯉魚。
經過低溫飼養,這批鯉魚體內油脂含量降低,肉質變得更加緊實,而且沒有了土腥味。
這些紅燒鯉魚腩,就是用這批鯉魚做出來的。」
李逸說著,就上前一步,掀開了雨水位上砂鍋的蓋子。
頓時,一股鮮香就伴隨著蒸汽,從砂鍋中飄起,擴散了開來。
霎時間,周遭圍著的食客都齊刷刷的看了過來,伸著脖子不住嗅著,滿臉驚奇。
「這是什麼菜?好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