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歸隱
針對東夷三國的戰役完成之後,同時北方蠻夷也有時不時的南下騷擾!但因為此次征討東夷的戰爭並未損兵折將,所以蠻夷不足為慮,但是大商也開始要對付這一顆頑疾之癇,大商便開始休養生息了。
而比干也應為這次戰役名聲大噪,一時間風頭無兩。
帝乙在牧野調研之後,帝乙也認識到生產力的重要性,決定支持比干進行改革,同時根據大商實際情況決定先從局部開始廢除奴隸制度,帶到奴隸制度完全成熟在全面推廣,局部地區為牧野以及東海,由比干總領改革事宜,且有獨斷專行之權利。
吳夏接到了這項任務之後,也是十分感興趣,第一是作為一個遊戲迷對於這種完全真實沉浸式遊戲的沉迷,第二是作為一個擁有超過現在幾千年眼光現代人的吳夏也有想法把先進的理念帶給他們。
在農業上吳夏在井田制的土地國有的基礎上按照現代的土地制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增補,同時施行一稅制度,不在另行苛捐雜稅,同時廢除了奴隸制度解放了生產力,大力鼓勵百姓生育,在教育上,興辦官學實行三年義務教育制度,同時推行科舉制度,打破了貴族階層對知識的壟斷,同時在牧野建立牧下學宮收納天下之英才匯聚及百家學說。軍事上已經完成了對全軍青銅裝備的配備,同時淘汰下來的武器也並未浪費用在治安維護人員的配備,並才嘗試對鐵器的研發,可以說此時大商在軍備方面已經站到了這個時期的頂端。
經過十年的發展,大商也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比干、箕子、微子位列三公,商容、梅伯、費仲負經營東海以及牧野,微子啟、微子衍、膠鬲負責對大商地域推進改革,而武將分別飛廉、惡來分別鎮守一南一北。
而諸侯之間以西伯侯姬昌、九侯姜恆楚、鄂侯鄂崇禹最大同時於大商世代姻親,同時此時帝乙的次子受成年,於三侯相定姻親。
隨著子受長大,按照傳統身為兄長為微子啟理應繼承帝位。但是微子啟因母親地位低賤,不能繼承王位,而辛作為嫡子被立為繼承人。
同時在國內因為改革事宜,也遭到了老舊貴族的多方阻撓,吳夏也經過幾次暗殺。
然而,吳夏並未因此而氣餒。他深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領導能力,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大商國的繁榮做出貢獻。在子羨的支持下,吳夏開始深入研究農業、水利、手工業等領域,力求為國家的發展提供創新思路。
在吳夏的努力下,大商國的農業生產逐漸走向了繁榮。他推廣了輪作制度,使得土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他引進了新的農作物,提高了農業產量;他還鼓勵農民進行土地改良,提高土地的耕作效率。在水利方面,吳夏著手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解決了灌溉問題,使得農田得到了充足的水源。在手工業方面,他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了手工業的生產效率,使得大商國的手工業逐漸走向繁榮。
在吳夏的帶領下,大商國的經濟逐漸走向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的實力也在不斷壯大。而吳夏的名聲也隨之水漲船高,成為了大商國內外皆知的英才。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子羨的年齡漸長,他開始對比乾的成就心生嫉妒。他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開始暗中排擠比干。在辛的挑撥離間下,大商國內部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一時間,朝野內外風聲鶴唳,人心惶惶。吳夏見狀,深感憂慮。
至此吳夏主動提出歸隱牧野做一個逍遙公侯,向子羨提出歸隱的請求,作為君主的帝乙子羨再一次接見了吳夏,這次相見,吳夏發現子羨已經老了很多,以前子羨健碩的身體不在,在此時的你眼前顯得有一些佝僂。
「臣弟,比干,拜見阿兄!」
子羨拉住吳夏即將彎下的腰說到:「比干,我的阿弟!你的梳奏,吾已經看了!如今大商正式需要你這樣的賢才,你怎可說走就走呢?」
「阿兄,這些年來臣弟太過忙於政務,發現這世間其實還有許多美食,許多風景未曾見過,品嘗過,臣弟想去走一走、見一見、品一品!況且如今我大商可謂是人才濟濟,改革之事也已所託有人,只要他們能夠按照我安排的執行下去就會讓大商越來越強大!」
「阿兄,你可還記得幼年之時,我們一起把酒賞月,那時候的誓言?」
子羨眼神有些迷離似在回憶說到:「要讓大商再次輝煌!」
「是啊!阿兄,正是應為這個實驗,這十年來臣弟一直不停的勉勵自己不負初心!如今大商強盛臣弟也想休息休息了!阿兄,你是知道我的,我其實就是一個皮懶性子的人!還請阿兄成全!」
其實還有些話吳夏沒說,但是兩人心裡都明白,隨著子羨的身體每況愈下,以及儲君雖然算得上聰明,但是過於稚嫩,如果比干還一直在位置上的話那麼子受很有可能會成為比乾的傀儡,甚至取而代之,這不是子羨亂想,如果比干只是一個聖人的話那麼子羨絲毫沒有這樣子的擔心,因為聖人本就是一個牢籠,他只會根據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來為帝王服務,他不會跳出聖人這個牢籠變成帝王,而從東海那次之後子羨就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弟弟了!他不是聖人!這就是子羨對比乾的評價!
如今比干來到自己面前歸隱,其實子羨是鬆了一口氣,有高興、有愧疚、還有一些其他的情緒。
子羨緊握著吳夏的手說到:「阿弟!阿兄愧對於你!只是阿兄還有一事相求!阿弟,請一定要答應!」
「阿兄,請說!臣弟辦得到的一定在所不辭!」
「其實為兄也知道,為兄應該撐不多久了,子受雖然聰穎,且略有武力,但是少時吾征戰四方疏於管教,有恐他執政過於稚嫩,吾擔心吾死後無人能管束他,於諸侯衝突,釀成大禍終成夏桀之輩!我欲傳你宗室族長之位!在關鍵時日出面管教子受!可否!」
「臣弟,領命!」
公元前1076年被世人稱為當代聖人賢王的比干向帝乙告辭歸隱,帝乙百般挽留,比干皆拒,后帝乙封比干為賢王領大商宗室族長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