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搶食
家裡媳婦和小女兒不用楚向前時時操心,楚向前的心思,自然放在了生意上。
從銀行出現擠兌現象,到現在已經有一個星期了。
除了渣打、滙豐和恆生外,其他銀行不論是華資還是國外的資本,基本上都出現了資金短缺的情況。
其中最嚴重的幾家,已經和之前的四家銀行一樣,不得不宣布破產。
這下恐慌的人就更多。
港府也是焦頭爛額,只是想籌集足夠的錢,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
最後只能一邊找倫敦那邊尋求幫助,一邊遊說本地資本站出來穩定市場。
滙豐和渣打倒是願意吞下一些優質資產,但兩家銀行還想再等一等。
等到大家都扛不住了,價格更低,條件也能更豐厚。
楚向前只是出現在了恆生的董事會,打算商量成立證券部門業務的時候,就有好幾個股東圍過來。
試探著楚向前是否有意買下其他銀行。
楚向前可不傻,這時候動手,即便價格極低,也需要擔負一大筆的負債。
而且一些本地資本還保留了一絲希望,和他們談條件,反而會讓對方覺得,自己還有叫價的資本。
一旦不鬆口,那就是給楚向前自己給自己找氣受。
失去客戶和儲蓄的銀行根本不值錢,還不如等對方破產了,買下這些銀行的營業廳,擴大恆生分行的數量。
順帶著,接下這些銀行貸款中,那些還款能力不錯,卻沒到期的合約。
即便大部分營業廳,其實只是租下的門店,在地產跟著下跌的特殊時期,有的是業主肯賣一部分物業,來拯救自己其他生意。
眾人一聽楚向前這話,不由笑著搖搖頭,換成他們自己,也不會在這時候去接納這些銀行的負資產。
更別說楚向前持有恆生34%的股份,渣打那邊也開始在股市上,購入渣打的股份。
已經有兩家銀行的情況下,再購入就是愚蠢了。
換成他們自己也不願意,更別說楚向前了。
不過幫別人的忙,雖然沒幫成,但楚向前提議的擴大恆生分行數量的提議,倒是很快就獲得董事會全票通過。
接下來成立證券部分的提議,有人心裡雖然覺得,這事會引起鬼佬的不滿。
但想想楚向前的人脈和倫敦那邊的關係,加上他做生意沒虧過。
心裡即便遲疑,最後還是再次全票通過。
楚向前開完董事會,就帶著剛剛被董事會,任命為恆生證券部門副主管的黃慧琳,去見了政務司的哈德爾。
等證券部門在黃慧琳手上建立,並且取得一定成績,才會轉正為主管。
而她背後有黃世同這個親爹,和華人股票經紀人的支持,就算什麼都不懂。
也有足夠時間讓她學習。
楚向前也有了,收編黃世同他們的心思。
哈德爾一開始還猶豫,畢竟港島交易所此時還被瑛資全額控股,誰想上市,全看鬼佬的臉色。
而且鬼佬的算盤打的極好,為了獲取穩定的利益。
防備華資崛起,很長一段時間裡,港島交易所一直維持著60家上市公司的規模。
這也是六十年代末,遠東交易所一成立,短短几年內,就有200家公司在他們那邊上市交易。說白了,華資其實已經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勢力,卻一直被壓著。
口子一開,就蜂擁而至。
對楚向前成立證券部門的事,港島交易所的那些鬼佬們,反對的聲音反而不多。
楚向前在時間上,卡的非常好。
即便是置地,這時候也急需資金穩定股價,交易所更是希望穩定每天都在下跌的交易數量。
以楚向前在港島的聲望,多的是本地的資本會跟在他後面,在股市上跟風。
甚至他自己一個人,投入資金進入股市,對恢復港島的經濟都有不小的好處。
但滙豐那邊那是極力反對,甚至公開在報紙上說,楚向前這是擾亂市場。
可惜楚向前幫恆生、渣打穩定股價的行為,在當下,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穩定港島的金融。
也讓很多普通人,一個不用擔心自己的錢,會一夜之間全沒了的避風港。
此時詆毀他,底層民眾根本不信滙豐的話。
楚向前知道,滙豐很可能早就看上了恆生,可惜被自己提前插一腳,現在又掌握了34%、一票否決的權利。
而且恆生這時候的股價,並沒像滙豐期待的一樣暴跌。
想和前世一樣,僅僅用了5千萬港幣,就拿下恆生51%的股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現在恆生又想插手股市交易,一直把港島金融業務,當成自家保留地的滙豐自然不幹了。
楚向前對著黃慧琳擺擺手,示意她出去等著。
黃慧琳一看就知道,自己老闆這是要和哈德爾這鬼佬,談些私下裡的交易。
等黃慧琳一走,哈德爾就笑著說道,「斯塔克,不是我不幫你,而是前幾天滙豐知道你想成立證券部門,就已經提前找了我,還有財政司的人。
這兩天,倫敦那邊都有人給我打電話。
所以你想入局,我這邊不是問題,滙豐才是。」
楚向前倒是相信哈德爾的話,但心裡也知道,這傢伙只是不願意兩邊都得罪,想置身事外。
再不濟,哈德爾也知道自己須要遊說誰,才能壓下滙豐的不滿和阻撓。
果然,一番逼問之下,哈德爾無奈搖搖頭。
想了想后,小聲說道,「我聽到消息,唐寧街那邊討論過,要不要抽調一筆資金援助港島,穩定這邊的市場。
只是你肯定也知道,工黨這兩年在經濟上沒什麼成果,去年更是缺錢到需要找鎂幗人借錢,才能穩定英鎊匯率的地步。
所以你只需要告訴唐寧街,港島本地的資本有能力、有義務幫助港府穩定金融市場。
相信倫敦那邊別說允許恆生開辦證券業務了,就算想成立第二家交易所,也不是沒可能。」
楚向前卻對交易所興趣不大,雖然六、七、八這三十年裡,交易所還是挺賺錢的。
但監管力度也會不斷很大。
還有,未來港府明確了,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持有交易所的股份數量,不得超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