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小酌與音樂
第425章小酌與音樂
「周叔好啊。」王旭笑眯眯的和已經在包廂落座的周峰父親打了個招呼。
「小王二哥好。」周叔同樣笑眯眯的,認識好幾年了,周叔的氣色卻越發的好了。
笑容滿面,春風得意,志得意滿,老懷大慰,大概就是這麼個形容吧。
這個稱呼現在是那些不是很熟的長輩的稱呼,甚至連隔壁李叔都曾經改過這個口,後來在王旭和他媽媽的強烈反對下又改回了二子的稱呼。
後來認識的也就罷了,從小看著長大的再這麼叫就真的彆扭了。
周叔這幾年和王旭他們走的挺勤的,差不多每年都會見上幾面。
生意上的事情且不說,僅僅是文化上都是如此。他現在已經在水木的音樂愛好者協會「荷塘會」里掛了個理事的名字。
結果就是,不期而遇,閆教授也在,而且正在討論工作的洛教授也被拉了來,他們都是「荷塘會」的元老。
再加上王霏和王旭本來就是協會的榮譽理事,結果這個小聚倒成了音樂愛好者們的一次內部聚會了。
都是喜歡音樂的,聊天的話題自然也很快就被引導到了協會和音樂上面,聊的內容也不由的正經了幾分。
「荷塘會」這個協會現在已經不僅僅是水木大學的民間音樂愛好者組織了,在玉卓師兄的攛掇和閆教授的運作下。這個協會,除了保留了「荷塘會」這個水木味道十足的名字之外,和水木已經沒太大關係了。
現在的「荷塘會」已經是一個全國級的音樂愛好者協會,正經註冊了的那種。通過推薦制吸收來自於全國的會員,主要成員都是具備一定鑒賞能力的音樂愛好者。
現在甚至已經開設了自己的音樂網站和論壇,分享各種音樂心得之類的文章。為此,會員的要求也進一步下降,只要能夠回答一些基礎音樂問題就可以加入。
但作為小眾愛好者協會,這個協會依舊保留了一定的門檻,王旭曾經還和閆教授他們聊過這個話題,玉卓師兄主張只要喜歡聽音樂就可以加入。
但閆教授和其他的理事卻不同意,畢竟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門檻,那麼誰都可以加入,那就不是協會了,協會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王旭也認同了這一觀點,協會多少是帶有一些專業性的,所有人其實和沒有人沒啥區別,這是全集和子集的概念,如果是全集,你還成立協會幹嘛。
而且,任何協會都不可能脫離了運作經費,無論是贊助還是會費方式,都必然會導致無法服務太多的人群,那還不如開始的時候就設立門檻。
反正,現在協會已經正式運轉了起來,會員也分了等級,依舊延續著邀請和推薦的方式,這也是大部分愛好者協會採用的方法。
好多人都說協會這種東西是西來的,因為國外比較多,國內比較少。但王旭感覺卻不一定,其實這東西在很早以前就有,且不說專業的行會之類的,那是商業組織,即便是愛好者的組織也不少。
各地的詩會,歌會,其實大多是有固定組織的,也不是誰都能參加的,定期舉辦各種活動,找人贊助,大家參與的模式都差不了太多。
現在西方比較多,純粹是因為他們發達的較早,有閑錢干感興趣的事情的人比較多罷了。
作為國內著名品牌「圓周」音響的董事,現在的周叔可以算得上是骨灰級發燒友,別的不說,在器材這一方面,他的收藏可能是全華夏最全的。
他在姑蘇甚至建立了一個音響器材的博物館,專門展覽音響器材的發展歷史。
他雖然是為了掙錢才和王旭聯繫上,但真正進入音樂愛好者的圈子,還是被閆教授帶的。
幾年前和閆教授的交往過程中,跟著他欣賞各種各樣的音樂類型,他就從一個簡單而純粹的音響器材商人,真真正正的轉變為了音樂愛好者。
雖然,他很早就慷慨的把自己的聽音室分享了出來,讓協會能夠有活動的場所,但那時候,協會卻並沒有吸收他加入,因為他只是個賣音響的,懂個屁的音樂。
一直到發現他真正沉迷於音樂之中,而不是單純的為了做生意之後,閆教授才代表協會向他發出邀請,正式邀請他加入了協會。
為此,周叔可是好好請了一回客,高興地不醉不歸。
協會這種東西吧,開始的時候,往往很純粹,一群有共同愛好,共同理想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商量一下也就成立了。
但時間長了以後,人心總是會變的,這種東西,其實大家都明白,至少現在還玩的很開心不是嗎。
這可能是華夏最早玩音響的人了,音樂愛好者嘛,大多沒有什麼具體的音樂技能,能唱個卡拉OK就算不得了了,但很多人的欣賞水平卻頗為不俗。
基本的入門門檻大概就是能從立體聲中,聽得出樂器的位置了,別奇怪,好多人都做不到,這還是純粹技術型的那種。
然後是音樂體現的感情,音樂傳達的情緒,最後就是音樂的技法等真正音樂領域事情了。
當然事情無絕對,有些人喜歡玩器材,有些人喜歡純粹欣賞音樂,有些人喜歡聽歌曲,有些人喜歡聽戲劇,這些都是音樂範疇,只要你能對你愛好的東西說出個一二三四五,那基本上就算邁過了門檻,可以加入協會了。
這就是普通人和協會會員的區別,後世很多人說各種協會都是小圈子人自娛自樂,和大眾相距甚遠,無法體現大眾審美。
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公正的評價,因為這東西本來就不是為了大眾建立的。本來就是小圈子的東西,就別冒充大眾。
王旭也一直提醒李叔他們這一點,協會裡的人註定不會和普通民眾愛好相同,別老是一臉指點江山的表情,現在還行,以後沒人搭理伱的,推廣自己的理念需要的是與民同樂,而不是教育民眾說人家啥啥都不懂。
特別是音樂領域,這個方面本來就是非常個人的感受,喜歡王霏的有一大群,不喜歡的也一定有一大群,大家各玩各的,本來相安無事,但你非要強求別人去喜歡王霏,那就是找事。
所有的音樂也好,音樂器材也罷,其他協會同理,都不要陷入宗教式的非此即彼的狂熱之中,那樣其實就背離了協會成立的初衷了。
可能是王旭的提醒起了作用,更可能的是這本來就是閆教授他們本心。「荷塘會」這個明明是一群海外留學經歷的精英分子創立的協會,反而做得頗為親民。
在他們的專屬網站上,可不僅僅有交響樂之類的精英層音樂的介紹與分享,同樣也有各種民樂,流行樂,搖滾樂,甚至民間婚喪音樂的介紹與推介。
「荷塘會」現在在大學圈子裡非常有名,聽音樂是人們富起來之後相對比較便宜的愛好,而且吧,可以追求的方向和內容還特別多,所以,頗得高知人群的喜愛。
起初吧,很多人覺得自己喜歡的東西太小眾,還藏著掖著的,顯得有些忸怩,後來王旭建議他們多多劃分板塊,把很多小眾音樂類型,廉價音響組合搭配與改裝,手工製作自己的音響之類的板塊做起來。
結果,就是大家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所謂的小眾並不小眾,有的時候竟然意外的大眾。
就好比關於入門級音響組合的討論熱情,遠遠的高於頂級音響的討論,對嗩吶熱衷的人也絕對不是一個兩個。
喜歡笛子的其實遠比喜歡簫的多,愛好大鼓的也一點也不比喜歡搖滾的來得少。
這就有意思了,這個協會的會員入門門檻還是挺高的,目前主要成員都是各高校的老師。照說應該受西方影響頗為強烈才對,但事實的結果卻是,喜歡民樂的遠比喜歡交響樂的多得多。+
「這不稀奇啊,窮人肯定比富人多啊,周叔,你是賣音響的,你們賣的最好的是啥?還不是入門級的。
同樣的,交響樂有幾個人聽得起,那東西可沒盜版,一張正版的CD要120,一個禮拜的收入,就買一張CD兩首曲子,有幾個人聽得起。
但是嗩吶可是每次婚喪嫁娶都能聽見,你想學買一隻也就幾十塊,買一架鋼琴多少錢,小提琴多少錢,前些年最流行的樂器甚至都不是吉他,而是口琴,4塊錢一把。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啊。」王旭隨口吐槽著,小聚就是這樣,往往聊的最開。
「確實是,咱們有點兒飄了,咱們幾個家境都很不錯,不能光按照咱們的想法來啊,咱們是不是要重新考慮一下協會的門檻了。」閆教授他們怎麼可能真的想不通這其中的道理,不過是一葉障目罷了,王旭一說,立刻就明白過來了。
「是啊,咱們兩個都是大城市長大,後來又都留過學,這樣的情況其實即便是高校老師這個群體里也是少數派。」洛從文教授也很感慨,他也是留學歸來的,老周是大老闆,身家不菲,別的不說,就他那個音響器材博物館都比很多工廠的價值還高了。
「沒必要瞎改,怎麼改都會有問題的,咱們又不是要一統江湖,只要稍稍把心態放寬點就好,讓大家自己討論就是,咱們能發現這些問題不就是大家自己討論的結果嗎。」老周還是情商更高,對於管理也更有經驗,無論你用什麼樣的門檻都一定會有人不滿的,那又何必非要去適應所有人。
討好所有人其實就等於沒有討好任何人,還不如專心做好自己的這一塊。
「嗯,也對。就好像咱們以前討論的全集還是子集的問題,做個子集就好,咱們有咱們的喜好,只管喜歡自己的就好。」閆教授點點頭表示認同,他是協會的創始人,所以也有點想做大做全的偏激想法。
這是所有領導者特別容易產生的誤解,特別是事業單位的領導,反而是企業的人會更加務實,他們對於能力的邊界的了解遠遠超過了普通人。
「不過,王旭啊,你可好久沒出新碟片了,上次的吉他曲還是很精彩的,能不能出張民樂的,我聽你的《大敦煌》裡面好多的民樂呢。」周叔其實還是更喜歡民樂,對於王旭一直光出洋玩意很不滿。
「確實可以做一張,我自己還真挺喜歡民樂的,雖然我並不是很喜歡民樂團,但民樂獨奏還是很給力的,一直沒弄主要還是這東西得排練,特別麻煩,配樂啥的也很麻煩,回頭我琢磨琢磨吧。」王旭其實一直也有這方面的想法,只不過一直沒騰出手來做罷了。
「我也覺得該做幾張了,你的嗩吶吹得真的好聽,上次你們作家論壇,你吹的那段《喜》真的好聽。」王霏也不由感慨了一句,這個男人時不時的就會給人一個驚喜,這都認識六年了,卻依舊感覺驚喜不斷。
王霏雖然並不會演奏,但她可是一直製作自己的唱片的,雖然最近進度有所放緩,但卻也一直有所產出。她的進步是全方位的,對於音樂的理解也逐漸跳出了前世的窠臼,她最近做的音樂明顯多元了許多。
自從在敦煌聽了王旭的演唱之後,她突然就get了民樂愛好技能,好吧,雖然有些突兀,她只是突然理解了所謂的土與洋並沒有什麼分界線,有的只是好聽與不好聽。
當你徹底放開心靈去擁抱音樂本身之後,音樂就回歸了它的本質,這時候的王霏就不再糾結於這是西方的,那是華夏的,她的音樂靈性被徹底激發。
最近她甚至迷上了嶺西的大山歌,她嘗試著用一種非常獨特的迷幻唱法唱劉三姐,居然別有味道,讓王旭大呼過癮。
最近的她真心的是在玩音樂了,時不時的就做一些小眾音樂,根本就不是為了發行,只是自己做著玩,王旭把她做的這些音樂也都集結做成了小唱片,然後也不上市,而是刻了一些到處送人。
很多海內外的音樂朋友都對這些小眾歌曲特別有興趣,其中各種嘗試非常的新穎有趣,然後就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分享自己的各種音樂,然後就是網路應用,然後就是音樂社區。
好吧,包括「荷塘會」的音樂網站在內,都是王旭大文化平台的一部分。
音樂的版權是一個特別複雜的東西,很多有趣的旋律其實都是有版權的,這也就是後世很多人的歌曲被爆各種抄襲。
王旭自然不可能去挑戰所有音樂人的底線,那是他們吃飯的傢伙,王旭也沒打算斷所有人的財路,但他確實可以搞一下旋律的版權快速銷售。
這是一個頗為複雜且龐大的計劃,其前提當然是必須有一個囊括儘可能多的音樂的音樂庫,然後把各種旋律、和弦、節奏之類的抽離出來,形成四個小節為基礎的音樂單元,形成各種各樣的音樂庫。
再和開源版的音樂處理程序進行綁定,這樣你就可以自由選擇和使用音樂庫中的音樂片段了,當然這只是使用,使用本身是免費的,但如果進行商業發布,就會按照銷量進行提成,最高不超過10%的售價。
其實,後世的音樂銷售本身就是非常混亂的,這也是由於版權保護本身的局限性造成的,你保護的如果是整首歌曲,那麼改掉多少就不能算抄了。
這東西就好像華夏說的國際先進水平一樣,根本沒有個統一的標準,司法實踐中既有兩個小節的雷同就判定抄襲了的,也有一大堆雷同卻不認定抄襲的。
其實這也是難為法官,他又不懂音樂,還不是只能靠音樂人判斷,但問題是音樂人又不懂法律,這東西也沒有嚴格的法律界定。
結果自然就是一筆糊塗賬,不僅僅是華夏,而是全世界都有這樣的問題。只不過這東西對於國計民生影響很小,所以鮮少報道罷了。
王旭也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算清楚這個,這就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或者說科學問題,音樂的相似性其實是一種感覺,有時候甚至毫無邏輯可言。
但不管怎麼樣,如果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音樂庫,你連比對的可能都沒有。所以,王旭就想自己去做這個庫,這東西說難也難,說簡單卻也簡單,無非就是發布傭兵任務罷了。
首先針對的就是那些版權已經過期了的音樂作品,或者自願放棄版權的作品,別奇怪,有的是人這麼干。
畢竟有著反正都掙不到錢,還不如扔出去看樂子的想法的人大有人在。
所以,王旭一直有一個長期任務掛著,那就是收集全世界各地出版的唱片,為此他還專門搭建了一個網站,用以查詢某一唱片是否已被收錄。
——
(隨機更新中,兩地分居的工作真麻煩,很多事情都還沒理順,工作地距離蘇州的家,如果坐地鐵需要四個多小時,坐高鐵加地鐵要三個半小時,開車兩小時,一切都還需要探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