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最美古鎮

第530章、最美古鎮

今天的目的地是奧地利的小鎮哈爾斯塔特,距離德國國王湖,有210餘公里。行程不短,馬速再沒有在途中停留。

傍晚時分,穿過一個隧道,馬速來到一湖邊,導航顯示,號稱是世界最美的小鎮哈爾斯塔特已在眼前。

馬速之前在推敲行程時,就從資料中了解到,這座在險峻的斜坡和寶石般翡翠的湖泊間佇立的湖畔小鎮,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之一,位於哈爾斯塔特湖畔,目前僅有923名居民。

周邊海拔3000多米左右的山峰、環繞著一汪清澈透底的湖泊、一排臨湖而建的木屋、依山而建的院落、一座尖塔教堂高聳,成為小鎮的視覺中心點。

夕陽映射,層次豐富的小鎮,湖光山色,頗有一點童話般的清幽。

馬速拿出了純機械相機,雖然這個時代沒有防抖裝置,但他也沒用三腳架,遠超凡人的體格,穩穩地端平相機,「咔咔咔」幾聲脆響,記錄下這些風景。

將車停放在停車場,信步邁入小鎮里。

狹窄的街道兩側,幾乎都是木質構造的小屋。

與中國江南民居有點相似,但牆壁、窗戶、陽台等,都大量採用木頭做為材料。雖沒有江南水鄉的建築那麼精緻,但這種阿爾卑斯木頭房屋,粗獷中,也帶有一絲自然和諧韻味。

有意思的是,這裡的居民,為了不同於別家,每家每戶會在屋形、色彩上來表達自己的品位和風格。

由於大多臨湖而居,冬季又非常寒冷,每戶人家在臨岸的水中,用木樁支撐起來,構建出一間間船屋,專門停靠自家小船或遊艇。這也算是德國、奧地利以及瑞士這一帶濱湖建築的特色。

遊盪在小鎮唯一條街道上,馬速發現許多人家的木門都打開著,展示並出售他們自製的各種手工藝品,如麻線編的裝飾品、民族娃娃、各種陶製品……。

當然,最多也是當地最有特色的,要數各種木雕工藝品了,有可愛的動物卡通造型,也有現代感十足的生活物品,還有名人的雕像等。

馬速挑選了幾個木雕作品,準備拿回去作為禮物。

隨後,馬速繼續遊覽起來。小鎮不大,狹長的街道上,還時不時看到各種各樣的木頭路標。

在一個路口,一塊木牌上刻有三個箭頭,上面寫著路的名稱;一家旅館在附近的牆上掛著一個男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木牌作為路標;一家飯店索性在外牆裝飾著木頭做的魚頭,告訴遊人千萬別錯過美味;而學校、公司等也都有各種木頭標牌。

讓遊客無需指引,便可以輕鬆遊覽。

小鎮居民的生活,完全離不開木頭。這裡冬季取暖,大多依靠柴火,每家每戶門口,都堆著劈好的木條。碼頭、車站也都用木頭建造,教堂雖是石質建築,但也選用了木雕裝飾。

為了發展木製品,這個小鎮還設立了木工學校。

「這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生活方式。」

馬速遊覽一陣之後,也有些感嘆。

這個小鎮在群山之中,依託湖泊作為水道,將山上的木材運回。所以,小鎮的一切建設和生活製品,大多以木質為主。

國內這些年,開啟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建設。讓中國基建狂魔享譽世界。這本是一個人類的奇迹,可10多年後,各個城市都將成為千城一面的鋼筋混凝土森林。

這個時候,有志之士才發現,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建築元素,好像就這麼不小心,丟失在某些角落。

於是,各地又開始重視文化復興,大量建造各種古鎮、古街、文化產業園等。

可一哄而上的結果,就是全國各地突然冒出來大量的新建、粗製濫造的古街、古鎮。人們若多遊覽幾個古鎮后,就會發現,這些新造的古鎮因規劃、設計不用心,建造時用料不夠地道、精細,同樣沒有多少特色。

3年前,馬速在黔省前世老家建造的度假村,就提前考慮到了這一點。

設計上不僅嚴格承襲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宋營造法式,建設中,也是花大價錢請傳統手藝人人工雕琢,並利用斗拱等中國特有的建築結構,且在用材上,至少表層上是全木質雕飾。

當時,馬速就是想提前給建築行業,塑造一個樣板,隱喻地告訴人們,要麼別建,要麼就要從設計到建造,都要地道、純粹。

可以創新,但要吃透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瑰寶。

事實也是如此,黔省赤水河畔的度假村建造好后,不僅讓來此遊覽的人們極為讚歎,還吸引了不少大學、建築設計機構等行家們,紛紛前來觀摩學習。為此,有大學還邀請馬速去給他們開辦古建築講座。

其實,中國古代每一個朝代,在傳承的基礎上,都在不斷演化,故有眾多風格不一的特色建築樣式。

而且,東西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也都有不同的建築風格,若要認真研究承襲,不難建造出修新如舊,雅俗共賞的古鎮、古街。

可在高速發展及建設中,人們更多追求的是急功近利,不願稍微放緩步伐,稍微認真一點。

故而許多城市,出現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建築,甚至一條街道上不同時間段的建築,還有不同的風格。最終在這條街上,城市景觀出現不協調的怪相。

真的是可嘆可悲。

馬速隨意找了一家臨湖的家庭旅店住下。

收拾一番,這才坐在臨湖的小椅子上。推窗見湖,太陽已落山,天空已呈深藍色,與湖面依稀泛起的薄霧,以及對岸星星點點的燈光相映成輝,十分寧靜。

一夜無話,翌日大早,馬速退了客房,信步來到昨天傍晚沒來得及參觀的教堂。

在小鎮中心廣場附近,有一個公元748年建立的聖米高教堂和1320年建立的耶穌教堂。

其中聖米高教堂內有三個不同時期建造的祭壇,旁邊有一塊30平方米左右的墓地,排列整齊地埋葬著十來位死者。

而在離教堂不遠的山上有一處洞穴,木製的架上也排列整齊地放著1200多個骷髏,骷髏頭骨上寫著死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有的還在骷髏上畫有棕色花紋、綠色花朵、樹枝等裝飾畫。

所以這個教堂又稱之為骸骨教堂。

這種人骨教堂和墓葬風俗,在歐洲許多城市都存在。

例如波蘭克瓦什科縣切姆納鎮的「人骨教堂」、葡萄牙埃武拉市人骨教堂、法魯古城卡爾莫教堂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捷克布拉格往東68公里的庫特納霍拉,也有一座建於14世紀的教堂,內部的頂棚、牆面裝飾,都是用人骨做成。

因此,這裡與其說是教堂,倒不如說是「人骨博物館」。

規模最大的,應該是巴黎位於14區的丹費爾·羅什洛廣場的地下藏骨堂。這裡堆積著600-700萬具屍骨,總長將近300多公里。

因為數量之大根本沒有辦法區分每一個人,只能呈現出頭骨、大腿骨、手骨等等。

有人研究這種現象,比較靠譜的說法,應該是14世紀的歐洲,爆發的那場黑死病,以及15世紀爆發的胡斯宗教戰爭,使波西米亞大地生靈塗炭。

這塊3500平方米的空地上,竟出現了3萬多個墳墓!可謂是墓滿為患。於是在15世紀便建成了一座人骨教堂,用於堆放因為黑死病和戰爭死亡卻無處埋葬的屍體。其他地方的骸骨教堂,也大多如此。

馬速沒有在骸骨教堂多呆,一地一俗,稍事了解即可。

出了小鎮,在停車場取了車,往約10公裡外的滑雪勝地戈韶小鎮而去。

現在不是滑雪季節,但這裡因雪山、險峻林立的石山,以及大片牧場構成了類似義大利北部多羅米蒂山區的優美風光。還是吸引了不少登山和徒步遊客。

馬速行駛在蜿蜒的山路上,來到一片森林,掃描四周無人,停車到路邊,揮手將車收進了空間。

走入森林裡,閃身進入小洞天,易容后,拿出一輛公路摩托,戴上頭盔,消失在茫茫群山之中。

2個小時后,馬速用另外的身份,出現在維也納機場,登機飛往開羅。

又過了約4個小時,馬速出現在開羅機場,入關后,他鑽進機場的衛生間里,進入到小洞天,重新變幻了容貌,穿上了本地常見的寬鬆白袍,頭巾,再戴上墨鏡。

隨著擁擠的人流,出了機場,用標準的阿拉伯語,招呼一輛計程車,進入到開羅市區。

開羅是埃及人口最多的城市,更是旅遊勝地,馬速下車后,便如倦鳥入林,蹤跡全無。

馬速沒有在開羅停留,在一個無人小巷裡,掃描四周無人關注后,拿出一輛越野摩托,查看了一下地圖,往開羅郊外駛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間無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間無為
上一章下一章

第530章、最美古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