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朱高熾的批評
第700章朱高熾的批評
洪熙四年。
七月。
吏部擬出了一批名單,經過內閣的商討,最後呈交到了朱高熾手裡,除了內地的官員升遷與調動外,主要是海外各地的變動。
渤尼都司,呂宋都司等地,因為當地文化落後,充滿了部落的模式,而且從古至今比較封閉,所以非常的落後,這些地區不像中西亞地區。
所以明軍在當地的駐紮,戰爭規模很低,應該算成治安戰,因此沒有施行都督制,最高軍事長官為總兵,渤尼都司有三位總兵。
軍事上的安排主要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文官的選拔以委派巡撫為主,最高為經略。
渤尼經略負責大方向,各地的巡撫負責地方治理,呂宋都司也是如此,如今加上絕島都司,絕島都司隨著今年來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受到朝廷的重視。
然後是北天竺五省。
因為北天竺部分地區並不穩定,所以仍然施行總督與都督制,以軍事為重,包括對底里人的拉攏和打壓,當初投靠大明的馬哈木,隨著勢力的膨脹開始了抵抗大明。
經過任禮的打擊,此人已經死了,當下底里人威望最高的是額爾德尼,比較起馬哈木,此人非常的識趣,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態度。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築。
「隨著我大明疆土的增加,對於邊地和海外的治理仍然是朝廷的頭等大事,常言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難。」朱高熾感嘆道。
雖然沒有打過大的敗仗,甚至多有勝利,可最後明軍還是撤離了交趾。
朱高熾翻閱了名單,看了一些官員的簡歷,基本上都是符合章程,任期內的考核評價多是優。
朱棣收復交趾,軍隊軍紀嚴明,對地方秋毫不犯,屢次下達旨意,而軍隊里桀驁不馴的將領早就在洪武朝被淘汰了,所以明軍在交趾的作戰很順利。
總體而言,因為信仰的崩塌,榮譽感的丟失,地方精英們只想著撈錢謀取私利,大環境下導致的貪婪成風,才有了明初從皇帝到百姓皆恨貪官的原因。
解縉在歷史上已經死了,如今仍然活著,還成為了內閣次輔,位高權重,如今的內閣可不是歷史上明朝的內閣,雖然實權很重,但是級別卻低,名不正言不順。
朱高熾重視官員在基層的經驗和能力,所以無論是內閣還是各部部堂,這些大員們皆需要有地方主政,並且成績優秀的表現。
在地方上撈錢仍然是文官們的主要行為,也是朱元璋為什麼對貪官大殺特殺的原因,不是憑空誕生的。
黃福治理交趾有功,從布政使升任高麗總督,如今回到國內擔任工部尚書,雖然是朝廷大員,但離入閣還差一步。
社會的經濟基礎,即生產關係的總和,決定了社會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這個原理強調了經濟因素在社會發展和變革中的決定性作用。
各部尚書屬於棋子的頭頭,那麼內閣才是舵手。
楊士奇、解縉、黃淮、黃福等人恭敬的等候皇帝陛下的旨意。
歷史上大明的文官以內為重,科舉前幾名才有資格留在翰林院,而只有翰林院出身的學士,才有機會進入內閣,次一等的則留在各部觀政,或者外放或留在京城,最次一等直接外放到縣城或者州府擔任輔官,三條線路的上限有巨大的差別,屬於很明確的升遷線路。
然後是柳東博,字孟卿,如今戶部侍郎,此人也在,名單里,此人將擔任渤尼經略。
除非是專職部門,例如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太僕寺、市舶提舉司、茶馬司、大理寺、都察院這類專務機構,更重本行業的經驗。
可是在後期的治理中,因為文官的不作為,對地方的貪婪,導致地方上的百姓支持了反叛勢力,然後形成了僵局,導致朝廷無法維持在交趾的統治。
不是軍隊不能打,而是文官階層不給力。
首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築是因為生產關係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朱高熾的感嘆也不是憑空而出。
歷史上大明雖然收復了交趾,可最後還是失敗了,軍事上的勝利,政治上卻拖了後腿,文官有很大的責任,哪怕有黃福這樣能幹的官員治理,可擋不住總體素質的不如。
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所結成的經濟關係,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係、產品分配方式等。這些經濟關係直接決定了社會的階級結構和階級鬥爭,從而決定了政治上層建築的性質和形式。
其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築還體現在經濟基礎的變革推動上層建築的變革。
當經濟基礎發生變化時,上層建築也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否則就會阻礙社會的發展。例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關係的變革,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了政治上層建築的變革,即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此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築還表現在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上。
雖然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但它並不是消極被動的。
上層建築可以通過政治、法律等手段來調節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從而推動經濟基礎的發展。然而,這種反作用是在經濟基礎所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的,不能改變經濟基礎的根本性質。
所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政治建築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學原理,它強調了經濟因素在社會發展和變革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並通過改革和創新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政治越開明。
漢唐北宋部分時期的政治開明,比較同時期的周邊勢力是有目共睹的。
而隨著宋朝的消亡,社會經濟的崩潰,政治上也越發的保守,同樣的道理,哪怕是後世也是如此,例如六七十年代以前,半島北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都要比半島南先進。
可隨著經濟的崩潰,半島北越來越保守。
越保守,社會素質越低,貪腐和壓迫等腐敗行為越嚴重。
經濟越發達,交流越頻繁,導致社會更開放,從而社會道德水平越高,其中官員的操守也更高,這些都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現象。
朱高熾看著朝堂里的文官首腦們,總體上給予了肯定,所以對待官員們提交的名單,朱高熾全部通過。
楊士奇等人內心大鬆一口氣。
一個向上的王朝,內部的鬥爭會更平和。
例如明朝,內閣不會直接否定皇帝意見,至少不會明面上發生爭執,皇帝也會顧忌內閣的想法,雙方保持了妥協,這是為穩定的政治格局。
到了內閣與皇帝直接爭執的時候,代表了穩定被打破,隨之而來的就是社會動蕩下滑。
朝廷的穩定與祥和,代表了大明的穩定與繁榮。
很快,新的一批封疆大吏奔赴各地。
隨後大明工局韓奇拜見了皇帝,提交了接下來大明工局龐大的計劃,想要在天竺地區建立商貿站點,為大明工局商貿體系建立新的增長點。
如今的大明工局非常的繁榮昌盛。
報紙上說工人們最幸福。
的確如此。
別看現在是十五世紀,可是又怎麼樣呢,大明沒有外部經濟競爭對手,可以施行寬鬆的內部資源分配體系,工人們活的無比幸福。
環境改變人。
經濟發展改變環境,環境再來改變人。
劣幣驅逐良幣,是環境導致的,同樣好的環境則能保護良幣不受劣幣的影響,保障良幣的持續發展。
商人們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限度的壓榨工人,猶如現代以前的英國,工人們活的極度痛苦,同樣在環境的改變下,商人們也能給予工人最大的福利保障。
因為環境保障了良幣,不允許商人們最大利益的壓榨工人,保障了工人們的權益。
那麼只要是同等的水平下,每名商人都能得到公平。
否則甲在保證工人待遇的情況下,乙卻在最大程度的壓榨工人,對於甲而言就是不公平,因為這會導致甲無法與乙競爭,最後被市場淘汰,環境的影響下,甲也只能像乙一樣的壓榨工人,才能恢復到與乙一樣的水平線。
如今大明工局就是標杆,大明以大明工局為手段進行的社會資源分配體系,杜絕了乙的存在,不允許乙所做的事情,那麼甲就能繼續保證工人們的福利待遇。
簡而言之,乙可以通過最大程度的壓榨,獲得一元錢的利潤,但是大明不允許,只允許甲這樣的商人存在,獲得五毛錢的利益。
把其餘的五毛錢的利益分配給了工人們,而工人們富裕了起來,又促進了更大的消費市場,帶動了商業更發達。
但是這要建立在人均資源豐富的前提下。
耕地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一切資源豐富和發達,所以十五世紀的大明進入工業化社會後,可以做到工人們每天只工作四個時辰,每個月九天的假期。
後世的英國,現代社會裡能做到,也是同樣的原因。
雖然日不落帝國已經衰敗,但是通過政治遺產,各個聯邦國的資源仍然能讓英國可以輕易的使用,這就是間接控制資源。
而美國除了本土人均資源發達外,還通過無數的軍事基地,同樣間接控制海外資源為己所用,才能滿足這些條件。
反觀半島北。
因為北方組織體系的破產和滅亡,無法繼續通過貿易交換外部資源,而內部又沒有健全的工業體系,無法自給自足的生產,特別是無法獲得石油這個「工業血液」,在嚴苛封鎖的外部環境下,只有經濟破產持續衰敗的下場。
韓奇在皇帝陛下面前的壓力很大。
大明工局是眼前的皇帝一手創立的,整個大明的工業化道路也是眼前的皇帝建立的,包括改革后的宗藩體系,海外經濟發展道路等等。
韓奇的確是大明工局的掌舵人,可是在創辦人的面前,韓奇非常的謹慎。
「大明工局近些年的發展很快,有力保障了民生,為百姓們帶來了美好的生活,可是對於民間商業的打壓,有些太過了。」
朱高熾平靜的說道。
韓奇冷汗直流,不敢解釋一句。
高麗地區,乃至大瀛島地區,很不客氣的說,大明工局並沒有開拓之功,或者說功勞不大,最初的發展靠的是民間商行的推動。
韓奇上位后,藉助政治優勢在當地施行壟斷,給予了民間商行沉痛的打擊。
但是哪怕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雖然許多的商行關門了,可也有許多的商行仍然掙扎著活了下來,並沒有投降,沒有直接融入大明工局的貿易體系內,反而去了更遠的地區。
可以說民間商行的大變革,越來越有活力,眼前韓奇是有功的,雖然這個功勞,民間商人們可能並不想要。
在朱高熾的構架里,民間商行是大明工局體系的補充,雙方互相平等競爭,互相促進成長,如今的大明工局的確很繁榮,可是太安逸了。
安逸的下場,歷史已經證明,最後只會被淘汰。
後世有句話,中國的精英對本國的百姓保護的太好了,其實朱高熾看來,美國也是如此。
都說發達國家的百姓在躺平,卻沒有看到人家精英階層的奮鬥和努力。
躺平從來是不存在的。
人活著就沒有躺平的資格,人能安逸的活著,就是因為人類不斷的競爭最後得來的「戰利品」。
大明工局躺平,後果就是兩三代人之後,徹底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成為歷史上的塵埃。
朱高熾劃了一條線。
天竺地區的商業競爭,大明工局不允許違反商業法律,只准在法律的框架內執行,而且不能違規改變法律,簡而言之,只能在大明律的框架內施行手段。
以大明工局的體量,以及工民聯合部的權益保障,大明工局已經佔盡了便宜,要還是利用自身政治手段進行不當競爭打壓民間商行,這對生產力的發展是不利的,並不是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
當消息傳開后,絕島的絕島開發集團從上到下充滿了欣喜。
因為接下來插手天竺地區的商業,同樣是絕島開發集團的方向。
同樣。
大明工局的許多掌柜和管事不開心,認為皇帝偏袒商人們,難道沒有看到,大明工局直接間接養活了幾百萬的工人,受到大明工局影響的人口更多。
這可是大明工局的功勞。
很多人為韓奇抱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