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宋室封爵

第361章 宋室封爵

諸葛亮在疑惑之中很快被尚宮局的宮女帶到了垂拱殿。

燈火通明的宮殿內,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龍榻上的那個孤獨的高大身影。

天子如今已過不惑之年,但身形依舊高大。

宋制的袞服,以硃紅色錦繡製成,在邊緣處綉以金線玄鳥,衣寬袖廣,飄逸如神仙。

在這寬廣的服飾穿在當今天子身上,顯得其格外的高大雄奇,壯氣凜然。

正當壯年的天子權威,也是當今天下任何人都不敢挑釁的。

開元十一年以來,天子屠戮的異族、鎮壓的叛亂、清理的列侯、公卿不計其數。

凡是與天子為敵的對手,無不身死族滅,明正典刑。

包括宗室中被封為廣博候的孫暠,這是吳興王孫靜之子。

宋室建號,天子登基之後,乃追封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

按宋官制度,武烈皇帝兄弟能封諸侯王,其兄弟之子就只能封諸侯。

就像當今太子若將來即位,其兄弟亦必然都已被封為諸侯王。外界皆傳孫策刻薄寡恩,但再刻薄,也不能連自己的親兒子都不封王,而封諸侯。

但這些封王的兒子們,如果沒能繼承大統,他們生的兒子則都是封爵列侯。

再往下重孫就只能封鄉侯了,最後孫策見都見不到的第五世只能封亭侯。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等大宋的第六位天子登基,他怎麼可能跟出了五服的一個陌生人還有什麼親情。

他怕是恨不得把所有列侯以下的宗室全部一舉肅清,給帝國節省財政。

數以千計的親戚,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他一生中都沒見過一面,卻年年發財政養著,就可知他是什麼態度。

所以現在是孫策幫子孫後代們把罵名背了,後代則省了沉重的宗室壓力,可以更容易的改革中興。

不過因此則導致,許多宗室對孫策十分不滿。

孫暠封爵之前,一直以為自己有功於社稷,能封諸侯王,結果封爵的露布一公布,他才封縣侯。

自是充滿了怨懟,在封地常出言不遜,甚至密謀造反。

但謀事不密,他要造反的消息,在建康已經幾乎是公開的秘密了。

提前兩年,朝廷就知道了這個事情,只是孫策不想計較,讓御史台派了兩名御史前去督訓他。

結果他非但不收斂,反而惶恐以為事情暴露,直接起事。

於是被將軍董襲一舉擊破,押回建康,明正典刑。

其實他死不死,孫策一點都不在意。

但孫策怒的是他死的時候,都沒有人為他求情,讓自己坐實了刻薄之名。

包括他的父親吳興王孫靜。

孫靜向來明哲保身,出現這種事,他完全恨不得與孫暠撇清關係。

其他人則因孫暠跋扈桀驁,與其素不親善,根本不願冒死為其求情。

所以孫策壓了這個案子整整兩年,才不得不在一片要求明正典刑的聲音中,蓋印通過,將其處死。

這使得當今朝臣愈發敬畏天子的威刑。

諸葛亮見到天子也是立即恭敬的行禮:「拜見陛下,恭問聖安。」

「朕安,免禮。給武鄉侯賜座。」

待諸葛亮入座之後,孫策說道:「朕召卿來覲見,卿可知何事?」

諸葛亮也沒有裝糊塗,躬身回道:「臣乃武官,故必與征戰相關,以臣所想,應是遼東之事。」

孫策微微頷首,說道:「不錯,朝廷紛紛嚷嚷已經有數月之久,孤打算一舉結束此議。由卿率軍前往遼東,解決遼東之患。」

率軍前往遼東,諸葛亮是並無懼意的。

他只是擔憂的問道:「如今朝中物議紛紛,且遼東正當強盛,陛下已經決斷乾坤?」

作為將領其實不怕打仗。

尤其是名將,率軍遠征,哪怕經雪山,歷高原,越荒漠,綿延數千里,也能咬牙堅持,一舉滅國。

作為統帥,他最怕的是朝廷戰和不定,催迫他更改作戰部署。

且朝廷當中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從遼西出兵往遼東,兩千里沼澤之地,稍有不慎,的確會損失慘重。

孫策看向諸葛亮,凜然說道:「若凡事皆因物議而廢,這天下將無事可成。遼東固然強盛,可公孫氏之流,又如何能與卿等相比。朝廷還沒有虛弱到,連數萬部隊的損失都無法承受。」

「動搖國本之說,只是大臣的危言聳聽。朕就是要讓天下人看的清清楚楚,我大宋就是能摧敵於強盛之際。」

「此乃立威之戰,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我大宋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而說完這氣吞萬里的宣言,孫策凝視著諸葛亮,淡淡的說道:「遼東,早晚要打。我們這一代人不打,就要子孫後代去打。」

「我們這一路從亂世走來,一身血,兩腳泥,還是由我們去打出個百年太平吧。」

諸葛亮作為太子系核心中的核心,聞言立即起身,恭敬的拱手回道:「陛下聖德,臣必效死命,一舉摧破公孫氏。」

孫策點了點頭,說道:「朕會鼎力支持卿前往遼東。」

鼎力支持!

這可不是一句虛言。

所以孫策接下來的話,直接如驚雷般炸響在諸葛亮耳旁:「尚宮令身體不適,需要休養。朕已經令辛才人代其主持尚宮局事宜,右相會全權負責遼東後勤事宜。」

辛才人也就是辛憲英,這位被譽為算無遺策,言必依正,當是列女中第一流人物的才智之婦,今歲剛十七歲,入宮任才人兩年。

才人如今還不是皇帝配偶,只是內宮官爵系統的一級。

宋制,內宮女官與外朝文官有不同的晉陞體系。

才人就是女官中很正經的職位,負責掌管文書,欽御前文書,並在尚書台、三司使、御史台和五軍都督府之間傳遞政令。

辛憲英也跟孫策沒有任何親密關係,就是單純的女官一路今生上來的。

由這樣一位女官代替周貴人掌尚宮局。

是什麼意思已經不言而喻了!

朝廷將一統共識,整個主和派都得被清掃。要麼支持朝廷征討遼東,要麼為主戰派讓路,朝廷需要擰成一股繩,不能有兩個派系互相拉扯。絕不允許前線正在征戰,後方主和派在拉後腿,剋扣糧草等等。

主戰派的宰相現在主持朝政,主戰派的官員將立即把控朝廷中對外戰事的關鍵位置。

這種局面至少持續到對遼東戰事的大獲全勝,或者主戰派的戰事遭遇挫折。

眼下尚宮令周貴人都因此而讓出了權柄,主戰派立即掌握了對外征戰的權力。

隨後太子系立即開始調兵遣將,安排人才,全力發起動員。

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太子系東宮的將領就全部抵達遼西的盧龍塞。

出征的主將是諸葛亮,還有將軍于禁、張飛、韓當、朱桓、魏延、徐盛、凌統等人。

此戰共出兵玄甲、輕騎兵等兩萬餘,徒卒三萬餘,合計精兵六萬人。

另外還配備大車一萬五千輛,戰船、漕船八百餘艘。

僅這騾馬、錙車所攜帶的糧草,就足夠六萬大軍食用接近一個月。

而太子府詹事顧雍親自坐鎮在幽州漁陽,統籌幽州、青州、冀州三州之地,為大軍提供糧草。

只用了百餘天的時間,顧雍就動員了近十一萬六千名徭役,全程為大軍提供糧草。

三月末,諸葛亮以天子所言「遼東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為由,正式出兵討伐遼東。

當然,這是孫策的口述,發兵之際,朝廷還是正式發布了一篇討賊檄文。

「宋受天命,統馭萬方,撫輯庶類,凡四夷僻遠,靡不從化。獨遼東殘孽,處於荒裔,肆逞凶暴,屢遣使申諭,輙拘留殺之。乃者,其人鈔邊,邊將獲之,再遣使護還,使者復被拘殺。恩既數背,德豈可懷?

況豺狼野心,貪悍猾賊,虐噬其眾,引領徯蘇。稽於天道,則其運已絕。驗於人事,則彼眾皆離。朕今親遣六師往征之,肅振武威,用彰天討。

且宋必勝之道有五:以大擊小,以順取逆,以治攻亂,以逸代勞,以悅吊怨,鮮不殘滅。盪除有罪,掃清遼東,撫綏顛連。將疆場乂安,人民無轉輸之苦,將士無戰鬥之虞,可以解甲而高枕矣。

布告中外,咸使聞知」

這篇討賊詔書可謂是將霸道展示的淋漓盡致。

你胡虜不服王化,不奉天朝上國節制,那我就要肅振武威,討平叛逆!

通俗點講,不臣服就是罪。

而以大擊小,以治攻亂,更是強調了己方的碾壓性優勢。弱肉強食,無外乎如此。

這詔書的效果也是極其顯著的,胡虜畏威而不懷德。

跟他們講什麼大義,他們根本就聽不懂。

直接告訴他們,我更強拳頭更大。那他們立即就知道該跪下侍奉天朝了。

所以四月份,諸葛亮大軍出發至遼西郡郡的故郡治陽樂,烏桓、鮮卑、濊貊等胡族部落就紛紛受徵調,派遣了四萬餘胡騎前來助戰。

同時各部落需要送來大量的牛羊,驅趕畜牧為大軍提供後勤補給。

等六軍匯聚,宋軍討伐遼東公孫氏,軍隊規模就已經超過了十萬,同時在大軍身後百餘里處還跟隨了四十多萬頭牛羊,以及十幾萬的徭役。

然後在陽樂的宋軍,正式跨過邊境,一舉攻破了渝水方向的遼東屬國(錦州)。

而從陽樂出兵打下遼東屬國,意味著宋軍南北兩翼再無威脅。

因為陽樂這個故遼西郡的郡治,如今已經是遼西郡的內陸。

他這個故郡治,其實成為郡治的時間不久。

再往前的上一個郡治是平岡縣。

宋軍在覆滅烏桓之後,就重新奪回了平岡城,此地尤在白狼山北面數百里。

已經身處塞外草原,距離幽州邊塞有近五百里的距離。

這座遼西郡將郡治重新遷回平岡,勢力已經深深的嵌入塞外草原之中。

以平岡為核心,宋室統治影響到鮮卑牧場北方數百里。

根本沒有騎兵能從北部威脅宋軍十萬大軍的後路。

宋軍打下了遼東屬國之後,宋室的水軍艦隊可以直抵遼河。

諸葛亮大軍也在五月,進抵遼水以西。

此時五月,大雨磅礴,遼水暴漲,遼東守軍自恃天險,依遼水圍塹20餘里,堅壁高壘,阻擊魏宋軍。

宋軍當中謀士雲集,除了諸葛亮、于禁等將領,還有荀攸、楊修、黃權、陸績、劉曄等多名智謀之士。

面對遼東軍隊的部署,宋軍在遼河之叛迅速商量謀略對策。

雖然大雨導致道路泥濘,進軍不便,不過謀士荀攸卻格外的樂觀。

在聽完斥候的回報之後,他說道:「朝廷詔青、兗、幽、冀四州匯聚海船,並使鴻臚寺聯合慕容鮮卑、高句麗、烏恆等重,由海陸圍攻遼東。此大舉六師,用申九罰,實雷霆之危也。若換其他人,必棄城而逃。公孫康強盛,卻意外的對我等有利。其恃其強盛,自信軍力,欲守城待雪,故不東走。此誠自取滅亡也。」

諸葛亮亦微微頷首,這是大軍出發之前,諸人所預期的最理想情況。

以宋庭之強盛,當然不憂戰場上打不贏遼東軍。

諸葛亮最擔憂的其實是公孫氏棄城而走,然後堅壁清野,率領五萬大軍躲到最南方去。

那宋軍要一路於絕境中行進,就非常艱險了。

可遼東大軍恃險而守,那簡直是自取滅亡。

此戰去百日,回百日,攻戰百日,而六十餘日休整,只要一年就足夠平遼東了。

所以諸葛亮說道:「棄城預走,上計也。據遼水以距大軍,次計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棄,此非公孫氏所及也。今懸軍遠征,耗時不會許久,公孫氏必先距遼水而後守襄平。」

「只要我等能越過襄平,一戰而克定其軍。則遼東須臾可平,速報捷於天子,執公孫度問罪於御前。」

隨後諸葛亮看向諸人,問道:「事關渡過遼水,諸位有何諫言?」

要攻破遼水可絕非易事,遼東軍做堅城高壘,據險而守,如果硬攻的話,怕是至少要戰死幾位將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霸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霸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61章 宋室封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