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十章

王莽一躍而為大司馬,成為主宰朝政的第一號重臣,自然心中暗喜。但他還不滿足,他要追求更高更美的聲譽。因為此前他的叔叔大爺已經有四人做過大司馬,他要全天下人看看,他的這個侄兒大司馬要勝過叔伯大司馬多少!於是勤於政事,終rì不卷。王莽的確也有能力,處事果決利落,敢於拍板,而且很少出差錯,群臣莫不欽佩。天子、太后自然也倍感欣慰,在一塊說:「選王莽,還真是選對了。」

除了勤於政事,王莽還多聘賢良,擢拔名流,士人無不感激。同時,王莽更加註重cao守,一如既往地寒素儉約,天子所賜及封地所收邑錢悉數散給部屬吏士,家中不見余錢。某rì,王莽的母親身體不適,公卿列侯都派自己的夫人去大司馬府問侯,而迎接眾夫人的自然也是王莽的夫人。眾夫人都錦衣羅裙,衣擺飄飄曳地,而王莽夫人只穿著粗布短衣,衣擺剛剛蓋住膝蓋。眾夫人一開始還以為這位來接待她們的婦人是府中奴婢,結果一對話,才知道是大司馬夫人,無不驚訝。公卿列侯聽說,也都欷歔嗟嘆:「這個侄兒大司馬,勝過那些叔伯大司馬多矣!」此時王莽的美名,就像湖水中激起的漣漪,一波一波地往外傳播。但只有少數幾個人,如前將軍何武、司隸校尉鮑宣、后將軍公孫祿等不以為然。他們私下說:「大司馬尚慕虛榮,沽求名譽,其心難測。此人一旦羽翼豐滿,只怕又是一種面目。」

一年多以後,成帝駕崩,王莽主掌喪事調度,各項事務安排得極有條理,太后深喜其能,又不住地暗中讚賞。

當初,成帝無子,便將他的侄子定陶王劉欣立為太子。如今成帝駕崩,劉欣便順理成章地登上帝位,這就是哀帝,而王政君也隨即升格——由皇太后變成了太皇太后。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母親丁姬此時俱在長安,這婆媳倆可不是省油的燈。尤其是傅太后,以前是元帝的昭儀,其受寵程度遠在政君之上,他生的兒子劉康還差點被元帝立為太子。只是先帝爺孝宣皇帝早有遺言要長孫劉驁做太子,這才沒立劉康,為這事傅昭儀還特別不服氣。好在,劉康所生之子劉欣後來被立為成帝的太子,她這個當nainai的才長舒了一口氣。如今自己孫子終於當上了皇帝,她覺得自己這個藩后完全可與王政君並駕齊尊了,於是言談間有意無意地釋放出些意思來,宮中內侍們自然也都領悟。

一rì,宮內張設酒筵,內者令把傅太后與太皇太后的座位並擺一起,以表示傅后已與太皇太后「並尊」。結果被先一步來察看酒筵布置情況的王莽現,厲聲斥責說:「定陶太后雖是帝之祖母,可畢竟是藩國王后,怎能與太皇太后並尊?豈不有違禮數?將座挪開,擺在一旁!」傅太后在半路聞聽,氣得渾身抖,喝令車馬回頭,大罵:「王莽豎子,仗著你姑姑是太皇太后,竟敢如此欺負老身!」又罵王政君:「你這個獨霸宮廷幾十年的老婆子,還要獨尊多久?當年孝元皇帝最看重的是我,你又算老幾?當時是我讓著你,我要跟你爭,哪輪到你做皇后哇?如今讓你侄子當大司馬,竟還這樣欺負我!我孫子現在是皇帝,咱們走著瞧!」一邊大罵一邊氣呼呼地回去了,竟不來參加宴會。

太皇太后聞聽,感到事情嚴重。年輕時覺得傅昭儀還算平和,沒想到老了老了竟是這樣的急脾氣;我要跟她較真吧,可都這麼大歲數了。再說,兩宮爭競,徒增朝廷之亂,朝野吏民聞知也必然恥笑。可是,傅老太如此深恨王莽,叫他如何輔佐天子?兩者間必然心存齟齬,相處尷尬。算了,惹不起躲得起,為朝廷大計,還是讓王莽辭官避之吧。王莽辭官之後,我這個老太婆從此也安享清靜,朝廷大事,任由人家做主去吧。

於是太皇太后乃下詔王莽,令其辭官回家,以避帝之外戚。

其實按王莽的意思,就是怕傅、丁這婆媳倆在朝中得勢後會安排她們兩家的外戚入朝顯貴,進而威脅到自己的權位,才拿太皇太後來壓她們。可誰知太皇太后惹不起人家,竟要自己辭官躲避,這倒有點始料不及。yù待不從吧,這是太皇太后的詔命,無論如何也不能抗拒;從了吧,其實心有不甘。不過王莽也暗暗狠:「既然走著瞧,那就走著瞧,將來有機會再說,看誰能笑到最後!」於是便上書乞骸骨,請求辭官。

王莽辭官,哀帝倒有點過意不去,覺得自己剛當皇帝就把先朝第一重臣給刷下去,面子上不好看。可是看到自己的皇祖母氣成那樣,好像與王莽勢不兩立,他又不好再留王莽。再說,他打心眼裡也想尊顯自己的母親、祖母,有王莽在這兒,這事還真不好辦,他走了其實更好。於是,就拿好話對王莽進行一番安慰,又賜黃金五百斤,並安車駟馬,准其辭官。

王莽罷官,太皇太后養閑,宮廷從此由哀帝及其母親祖母全盤掌控。於是哀帝乃尊祖母為皇太太后,母親為帝太后——因為這時趙飛燕還在世,並被尊為皇太后,所以哀帝只能尊他的母親為帝太后;再加上太皇太后,這時當時漢宮中的四太后。尊罷祖母母親,哀帝又大封外戚,於是傅、丁兩族入朝顯貴者五十餘人——兩族共封侯者八人,大司馬三人,將軍、九卿、二千石十二人,侍中諸曹將及三十人,整個朝廷,完全成了傅、丁兩族的天下了。

但誰也沒想到,哀帝後來竟特寵一個姓董的外姓人,這就是雲陽人董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光武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光武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