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轉移矛盾

第三百五十八章:轉移矛盾

戰爭是誰挑起的並不重要,誰能贏得戰爭才重要。

「不開第一槍」從來不是評判「正義」與否的標準,只有勝利者才能對「第一槍」做出定義。

就像西方頻頻發動戰爭,然後把自己的侵略行徑包裝成為正義之拳一般,只是因為他們打贏了。

而扶桑同樣發動戰爭,最後卻成了天龍人的一條狗,只能通過隱晦的描述「歷史正文記載的失落一百年」來追憶自己曾經的輝煌,就是因為他們打輸了。

所以,晁蓋對庫蠻部落聯盟不宣而戰沒有絲毫心理負擔。畢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統一就是我們華夏的昭昭天命啊。

庫蠻部落聯盟,並非單一民族,而是由欽察人、哈薩克人、烏古斯人、韃靼人聯合起來結成的突厥游牧同盟,游牧範圍延伸至現今的哈薩克、裏海西部、烏克蘭、摩爾多瓦南部和瓦拉幾亞西部,他們縱橫在草原之上,邊界模糊。他們既不是國家,也不是帝國,不同的部落有獨立的統治者,自己單獨或聯合採取行動,入侵周邊拜占庭、日耳曼、羅斯諸國。有時他們內部也發生兼并內鬥。

北庭都護府建立之初,花榮就對庫蠻聯盟進行過幾次圍剿,大部分被驅逐出了東歐草原。一部分西遷進入匈牙利平原和日耳曼黑森林,一部分南下分佈在黑海沿岸。

這次安西都護府遷都,便是準備把裏海西部與高加索山脈之間的這些部落剿滅。

這一部分庫蠻人身材高大、白皮、金或紅色頭髮、藍眼睛和突出的大鼻子,曾是拜占庭帝國的忠實盟友,是威脅塞爾柱帝國北部邊疆的重要的力量。卻在十字軍東征時信奉了義大利聖主基教,而非拜占庭的聖主正教。這讓拜占庭一度很惱火,甚至威脅斷絕向庫蠻聯盟提供鐵質兵器。

庫曼戰士自童年起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習慣馬背上的生活,擁有出色而靈活的機動性,可以熟練地使用弓箭和其他武器在馬背上作戰。

這些戰鬥力讓他們與塞爾柱、日耳曼、羅斯諸國戰鬥時佔盡上風,並以強悍的戰鬥能力而聞名四方,也成為各方拉攏的目標。

直到後來遇到蒙古西征,被徹底擊潰,庫蠻聯盟死的死,降的降。有一小部分成員逃出金帳汗國的統治範圍,在大草原上流浪,自稱「哥薩克」,意為不願屈服的「自由人」,這便是后話了,暫且不提。

十二月十日。

韓世忠鎮西軍北上攻克高加索山脈西南側城邦亞美尼亞。

十二月十四日。

呼延灼龍驤軍北上攻克高加索山脈東南側城邦亞塞拜然。

十二月十五日。

武松虎賁軍、曲端神策軍越過伏爾加河,抵達裏海西岸,先到克里木島上拜見晁蓋之後,與羽林軍一同,三軍齊頭並進,從北向南一路掃蕩。

晁沖、晁鋒隨軍出征,各自指揮一營士兵作戰,表現突出。

十二月十八日。

韓世忠自亞美尼亞北上,攻破喬治亞。沿山脈西側與黑海交匯的索契沿海通道進軍。

十二月二十二日。

呼延灼龍驤軍自亞塞拜然向東,攻破裏海與高加索山脈東側交匯處的印古什國沿海城市巴庫。沿山脈東側與裏海交匯處進軍。

十二月二十九日。

五支軍團在斯塔夫平原剿滅了最後一支庫蠻聯盟部落。成功將高加索山脈南北貫通起來。

經過這次征伐,華夏攻破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印古什四邦國,還有庫蠻聯盟三十多個部落,牛羊騾馬不計其數,抓獲俘虜八萬餘人。

用來擴建克里木島城池、新建安西城的運輸騾馬和勞動力都有了。

華夏的攻城掠地,讓中冬諸國驚懼,害怕五年過去,這位宗主已經不滿現在的貢品,想要提高價碼。

十字軍諸國恐懼,害怕這位攻破聖城的「祭祀王約翰」對他們再下毒手。

拜占庭帝國皇帝約翰二世如今也在犯愁,看著克里木總督布魯托帶回的書信陷入沉思。

他的拜占庭帝國雖然一直聲稱自己是羅馬帝國正統繼承者,但其實已經完全希臘化,與西歐老家區別越來越大。這次十字軍東征,看似是東羅馬與西歐老家的親密合作,其實進一步暴露了雙方的不合。

這時候如何應對華夏的挑戰,他實在不敢保證那些西歐叛教者會跟自己一條心。

這種分裂,還要從羅馬第一位真正的皇帝戴克里先說起。

公元305年,身為皇帝的戴克里先在五十五歲時選擇了退休,主動讓出皇帝之位回老家種捲心菜。還設置了四帝共治」制度,解決帝國的紛爭。

四帝即:拜占庭東帝奧古斯都、義大利西帝奧古斯都、拜占庭副帝凱撒、義大利副帝凱撒。

然而事與願違,帝國再次陷入混亂,四帝爭位打的不可開交。

公元312年,退休的戴克里先全家被西羅馬凱撒殺死在了捲心菜莊園里。

公元324年,經歷多年內戰,東帝君士坦丁再次統一了羅馬帝國,成為唯一皇帝。帝國統治中心從義大利轉移到了拜占庭,都城也從羅馬城轉移到了新修建的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一世在這裡接受了聖主教洗禮,宣布其成為羅馬國教。聖主教徒便展開了針對羅馬多神教派場所、神殿等財產的破壞運動。塞拉比斯神廟、亞歷山大圖書館等文化遺產被狂信徒們付之一炬。他們完成了從受迫害者,到施加迫害者的完美轉身。至此,聖主教與羅馬帝國的興衰結合到了一起,更是成為拉丁語的掌控者和歷史的記錄者。

君士坦丁一世統一羅馬後,同樣採取了類似於戴克里先的辦法,任命三個兒子各自統治帝國的一部分。結果,等他一死,三子爭位,又爆發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內亂。

公元395年,拜占庭的狄奧多西一世結束了內亂,臨終前,害怕兩個兒子繼續內鬥,便將帝國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由兩個兒子分別繼承。於是,等他一死,羅馬帝國正式分裂成為了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帝國。

之後就發生了匈奴人統一東歐,入侵北歐事件。

後世一部騎士小說《尼伯龍根之歌》,講述的就是匈奴人入侵的背景下,沐浴龍血的男主角被冰島女王刺殺,女主角最後嫁給匈奴王,靠著匈奴人殺光了仇人全族,替男主角完成了復仇。故事跌宕起伏,北歐城邦王子、公主間的愛恨情仇也還原出了那個時代北歐的一些歷史風貌。

北歐的維京人被匈奴人殺戮、奴役后,生活困苦不堪,一些部落不得不南遷躲避。他們分成兩股路線南下,一路走西線,打敗高盧人後進入西班牙,建立了西哥特王國。一路走東線,打敗日耳曼人後進入匈牙利草原,建立了東哥特王國。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將羅馬城劫掠毀滅后離去。西羅馬就此衰落,失去了對北方蠻族的威懾力。

公元440年,上帝之鞭阿提拉出征東羅馬拜占庭,多次索要黃金貢品,更是一度兵圍君士坦丁堡。

公元452年,阿提拉出征西羅馬,兵圍西羅馬新的都城拉文納,皇帝瓦倫丁尼安三世提前逃走。教皇利奧一世,元老院首席議員阿維努斯、禁衛軍統領特里傑久斯等當時羅馬帝國內身份最顯赫的人出城朝拜阿提拉,交納貢品,承諾獻上羅馬公主后,匈奴人撤走。

公元476年,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自立為王,西羅馬帝國覆滅。

奧多亞克自稱義大利王國,向東羅馬名義上稱臣,實際上東征西討,想要重新建立西羅馬鼎盛時的模樣。

公元493年,拜占庭帝國蠱惑東哥特王國誘殺了奧多亞克。

公元527年,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兵西征,消滅了東哥特王國,卻受到已經崛起的法蘭克王國阻力,再也無力收復西羅馬。

羅馬教會卻並沒有因為西羅馬的毀滅而消沉。戰亂不休的混亂局勢,反而讓他們能更好的吸納信徒,從而如火如荼的發展了起來。甚至因為獨立發展,而成為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連西歐的守護者法蘭克國王都需要教皇來加冕才算正統。

公元632年,大食帝國崛起,東羅馬帝國一半國土被大食奪走,拜占庭只能再集中兵力在小亞細亞與大食作戰,拜占庭徹底無力對西方掌控。

拜占庭也放棄了羅馬傳統的拉丁文,新創造出了屬於拜占庭的希臘文作為國家通用文字。使用拉丁文的羅馬教會和使用希臘文的拜占庭教會矛盾越發激烈。

拜占庭教會認為,自己是羅馬帝國正統繼承者,聖主教也是在這裡被確認為國教,是最正統的,所以自稱正教,頭領稱為大牧首;

羅馬教會認為,自己所在的羅馬城才是帝國最初的地盤,是帝國的基石,所以他們才是繼承者,並把教會稱為基教,首領稱為教皇。

公元843年,西方世界的守護者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法蘭西、義大利、日耳曼三個王國。

公元987年,日耳曼德意志領主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甚至狂妄自大的號稱神聖羅馬帝國。

西歐這一手操作徹底惹怒了號稱「羅馬正統繼承者」的拜占庭,一個日耳曼人國家,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皇帝!基教的教皇這麼搞就是在胡鬧!正教與基教也因此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公元1054年,正教與基教正式決裂,互相把對方開除教籍。

公元1095年,面對塞爾柱人的威脅,拜占庭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向羅馬教皇請求援軍,抵擋塞爾柱人入侵,自此拉開了十字軍東征的序幕。但在十字軍東征過程中,十字軍在拜占庭領土上,虐殺、掠奪、偷盜罪行不斷,還對君士坦丁堡大牧首職位指手畫腳,雙方間隙越來越大。

如今,距離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過去將近四十年,拜占庭帝國皇帝也從阿萊克修斯一世,變成了約翰二世。

約翰二世·科穆寧,1087年出生,1118年繼位,是一位極富惻隱之心的君主,被稱為「好人約翰」,如今47歲,仍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在他統治的這十五年裡,他放下了羅馬正統繼承者的驕傲,與神聖羅馬帝國締結了同盟,又在巴爾幹擊敗了佩切涅格人、匈牙利人和塞爾維亞人。並且親自指揮龐大的軍隊來對抗小亞細亞的突厥人,光復了大量小亞細亞半島為突厥人所侵佔的拜占庭城鎮城市和堡壘。拜占庭帝國人口重新恢復到了1000萬人左右。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煩惱。

作為拜占庭皇帝,他的身份尊貴,所以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拜占庭與十字軍聯軍的領導者。特別是五年前撒冷聖城丟失后,西歐的神羅、法蘭西、西班牙、不列顛、義大利諸邦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他再次成為聯軍統帥,還從各大行省抽調兵力,組建了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和十字遠征軍一起殺入敘利亞。

但在實際戰鬥中,這些遠征軍卻各行其是,推諉扯皮,使得約翰倍感失望。還沒出小亞細亞,就被土耳其騎兵擊潰,實力大損。

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在羅姆地區建國,勇猛彪悍,採用游牧騷擾、截斷糧草等手段,讓約翰二世和十字軍難受不已。

好不容易穿過小亞細亞,抵達敘利亞。又遭到了新晉崛起的突厥贊吉戰幫的襲擊。

贊吉出身奴隸戰兵,1127年積功成為蘇摩爾總督。後來趁著撒冷王國丟失撒冷城,佔領了阿勒頗、哈蘭、摩蘇爾三個大城,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強大戰幫,甚至準備要建國了。

贊吉率領突厥戰士不斷騷擾、衝擊疲憊不堪的拜占庭和十字軍戰士,導致他們還沒抵達撒冷城下,就陷入了大潰敗。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失敗,約翰二世也收穫了苦澀的敗果。甚至連小亞細亞的幾座城池都丟失了。

直到現在,拜占庭帝國的實力都還沒恢復過來,這時候如何面對華夏挑戰?

約翰二世又看了看手中這張潔白信紙書寫的內容,感嘆著華夏的傲慢。

如此輕薄的白紙也是他第一次見到。

在西方世界,甚至中冬世界,人們書寫用的還是羊皮紙。也就是把小羔羊細嫩的皮鞣製而成的棕色皮革。

正因為書寫材料的稀缺,且裝訂技術未出現,現在書籍基本都是以捲軸形式保存,文字成了教會與宮廷的專利。許多封臣和行省總督都是文盲也一點都不奇怪。

「該是我的日耳曼盟友出力的時候了。」

約翰二世想起了神羅帝國皇帝羅退爾二世。

八年前,神羅皇帝享利五世死了,卻沒留下男性繼承人。於是薩克森公爵羅退爾被選帝侯們推出來繼位。

但是霍享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也想爭位。經過八年大戰仍不分勝負。

於是便一起到義大利找教皇裁決。

就在今年夏天(1133年),羅退爾不但親自為教皇持鞭墜蹬,還發誓,一旦他成為神羅皇帝,就誓死捍衛神聖的教廷,發動神羅諸選帝侯進行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還承認教皇對神羅的宗主權。

教皇英諾森二世大喜,在羅馬親自為羅退爾加冕為帝。腓特烈和康拉德見狀,也只能順服。

剛成為神羅皇帝的羅退爾正急於發動對外戰爭轉移內部矛盾,建立自己的威望。如果自己把華夏的威脅渲染成第二次阿提拉入侵,這位「西方聖教的守護者」應該會有所行動吧。

「上帝之鞭,想想還真是可怕啊。」

約翰二世心中定計,便召來了自己的外交官安德洛尼,讓他親自去一趟薩克森德累斯頓。

信就不寫了,拉丁文現在連紅衣主教都快不認識了,還是口語複述更能表達自己的意思。

下一章:第三百五十九章:羅斯諸國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三百五十七章:安西遷都

天命水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天命水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八章:轉移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