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領事館內的早餐
與此同時,公共租界僙浦路,德國駐滬總領事館內。
德國駐滬總領事悌爾今天難得起了個大早,因為他昨天約了一位客人今早共進早餐。
這位神秘的客人不是別人,正是這兩天在仩海灘洋人圈子裡風頭正盛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
悌爾並沒有像其他國家的同儕那樣,參加昨天在工部局舉辦的相對論討論會。
德國國內的反猶運動正進行的如火如荼,他一個地道的正三色旗老日耳曼人,自然也不願意去參與由猶太人主導的討論會,只能提前和愛因斯坦這位大科學家另約了個時間。
其實愛因斯坦現在是瑞士人,只不過如今相對論的聲名鵲起,愛因斯坦又新得了諾貝爾獎,再加上愛因斯坦最近十幾年一直在德國國內工作,這才讓德國又重新把這個人才歸為己有。
關於愛因斯坦的國籍,他自己曾在相對論得到證實后,對《泰晤士報》的記者講了個細品十分心酸的笑話:「如果相對論搞砸了,那麼德國人一定會說自己是瑞士人,而瑞士人則會說自己是猶太人。」
這個早餐吃得很沉悶,主要是因為一個官員一個科學家,實在是很難找到什麼共同話題。
兩個人天南海北交流著無用的信息,直到悌爾也未能免俗,問出了如今很流行的一個謠言:
「博士,在這個世界上,如今真的只有一打(十二個)人懂相對論嗎?,除了您之外,剩下的那十一個人都是誰?」
愛因斯坦笑了笑,道:「這隻不過是人們誇張的說法罷了,實際上,一個人只要有大學水平的數理基礎,就基本上都能看懂相對論里所講的內容。昨天的討論會上,就有一個中囯人也能對相對論侃侃而談,在我看來,他的水平已經很高了。」
「我在今天的《字林西報》也上看到了相關報道,」悌爾指了一下擺在房間角落的報刊架,「上面說你稱讚那個中囯人是物理學的『拉馬努金【1】』,這個人的水平真的有那麼高嗎?」
「其實接受完昨天的採訪之後,我還和這個中囯人聊了一路。晚上回到飯店房間,我又讀了他交給我的一篇論文。
「他的腦袋裡似乎裝滿了新奇點子,我覺得假以時日,他在物理學上能達到的高度,可能比拉馬努金在數學上的更高。
「我打算向普朗克教授推薦這個年輕的中囯人到柏林洪堡大學就讀。
「總領事先生,我想請貴領館幫我發幾封電報,不知道方不方便?」
「博士,十分樂意為你效勞,等早餐之後,請你把電報的地址和內容寫到紙上交給我就好了,我會讓電訊處的人儘快辦妥。」
早餐會結束之後,悌爾沒有食言,讓秘書把愛因斯坦寫好的兩份電報交到了總領事館電訊處。
信息被發報員轉換成電訊號,由仩海發出,經天侓到邶京,繼而跨越蒙估高原,在恰克圖匯入西伯利亞電報線,然後穿越烏拉爾山脈,抵達波德平原後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繼續沿著電纜西進,另一部分則留在當地,滴滴答答地進入柏林電報局。
以光速傳播的電訊號,輕鬆跑贏了地球的自轉,整個歐洲還處在靜謐的黑夜裡,只有從馬賽開來的夜班郵政火車不知疲倦,依舊噴著白氣哐當哐當地疾馳在鐵軌上。
天蒙蒙亮的時候,打著哈欠的郵差蹬著自行車,把一包漂洋過海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投遞到了洪堡大學。
吃過早飯之後,馬克斯·普朗克教授優哉游哉地走進自己的辦公室,雖然美元兌馬克的匯率已經升值到了一兌一萬八,但德高望重的他顯然不需要像郵差那樣,為了今天去哪兒能買到便宜的黑麵包而發愁。
「教授,這些是今天早上收到的信件,世界知名大學和科學院發來的信件被我放在了最上面,」學院秘書給普朗克送來一沓已經整理好了的信封,「另外,這裡還有一封從駐仩海總領事館發來的電報,不知道是不是電報局的人搞錯了。」
秘書嘴上是這麼說,但其實心裡十分好奇,這幫身在遠東的外交官員們,到底發來了什麼信息。
「拆開看看不就知道了?」普朗克也很納悶兒,「哦,原來是阿爾伯特發來的電報,難怪,他現在正是在那邊講學。」
反正領事館發電報,花的又不是自己的錢,於是愛因斯坦就把電報內容寫得很具體,詳細交代了這一兩天之內在仩海發生的事情。
他向普朗克熱情地介紹了一個中囯青年人陳慕武,稱讚他在相對論以及量子學說領域的天賦有多麼高。
還說陳的一篇有關光量子的論文已經提前寄給了《物理學年鑒》,不日即可到達,希望普朗克能夠通過論文查看一下這個年青人的物理水平,並在論文發表上給予一定的幫助。
另外請普朗克教授轉告蓋革和博特二位教授,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設計實驗驗證一下,陳論文中提到的理論是否正確。
最後他希望普朗克能以洪堡大學的名義,邀請這個年青人到柏林留學。
對於中囯人,普朗克沒有什麼偏見,他在十幾年前就有了第一個中囯學生,夏元瑮。
雖然因為清朝滅亡,夏元瑮的官費資助也跟著沒了著落,只能被迫退學回國,但兩人之間的書信往來卻從沒斷絕過。
在普朗克心中,雖然對夏元瑮的物理水平評價不高,可這位學生回國之後,卻能擔任了他們國家最高學府的理科負責人。
不知道這次受到愛因斯坦大加稱讚的另一位中囯人,其物理水平究竟如何?
想到這裡,普朗克很想讀一讀這個中囯人投稿了一篇什麼樣的論文,尤其內容還是關於光量子的,畢竟對於量子物理來說,他可以稱得上是開山祖師了。
於是普朗克抬起頭問仍在辦公室里逡巡的學院秘書:「最近收到給《物理學年鑒》投稿的論文在哪裡?有沒有從遠東寄過來的?」
*****
【1】筆者註:拉馬努金,是英屬印度史上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沉迷數論,尤愛牽涉π、質數等數學常數的求和公式,以及整數分拆。慣以直覺(或稱為數感)導出公式,不喜歡做證明,而他的理論在事後往往被證明是對的。他所留下的尚未被證明的公式,啟發了幾位菲爾茲獎獲得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