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唐人

第五章 唐人

從管委會正式『營業』的二月初四開始,整個台南便成了一幅任憑穿越眾們潑墨揮灑的畫卷。

在挖掘機、鏟車、翻斗車等十幾輛現代化工程車輛的日夜趕工之下,僅僅五天時間就讓台南港完成了碼頭、倉庫以及檢疫區和海關的建設。

當然這些設施大多是臨時性質的,率先完工這些設施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明海商,這一點漁船早在二月初三就給出了明確的信息。

那面漁船衛生間的鏡子賣出了500兩的高價,這個價格比其他穿越小說中的價格要低,但出貨地畢竟是大明海貿的核心泉州,而且出貨時間又比較緊,所以價格自然就沒辦法太高。

順利出手鏡子的漁船小隊也在三天時間裡完成了管委會給他們安排的任務,一份大明泉州港的物價單通過無線電先一步傳回了台南管委會,繼而管委會根據這份物價單又讓漁船小隊在泉州採買了一些急需物資。

其中糧食(大米、粟米、小麥)均價是1.5兩白銀每石,而明朝的一石大約是150斤左右,這裡面由於『石』是容積單位,而不是重量單位,所以密度不同的情況下,各種糧食的重量是有區別的。

明朝1斤大約是600克,漁船小隊一口氣買了100石糧食,算起來也不過是9噸左右。

之所以沒有繼續採買糧食,主要原因還是管委會希望採購一批松江棉布、絲綢以及牲畜,這筆500兩的資金足夠將漁船裝滿,所以暫時沒有必要把所有的錢都用在糧食方面。

漁船小隊一邊採購物資,一邊按照管委會的要求在泉州港散播消息,這其中管委會根據手頭掌握的穿越小說為藍本,給管委會和穿越眾編造了一個先唐遺民的身份。

之所以選擇唐朝遺民,而不是宋朝遺民,這其中也是有著一定考量的。

首先宋朝文風鼎盛,不管是遺民也好,海商也罷,沒有繼承宋代文風就很容易讓人懷疑身份。而穿越眾掌握的21世紀版本的知識體系明顯缺少了儒家那股子酸勁兒,所以偽裝起來並不容易。

另外就是宋朝距離明朝的時間太近,尤其是江浙地區還有很多傳承久遠的家族存在,真要是使用宋朝遺民的身份,不管編造出先祖是從哪個港口離開大陸的,都有可能被那些文人通過家譜和縣誌查出端倪。

或許大明的文人和商人不會有這個閑心去調查,但終究算是一個隱患,所以沒必要把時間設定的這麼近。

選擇唐朝遺民身份的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對外態度方面有很多風格是可以傳承的,畢竟華夏對外強硬的朝代以漢、唐為代表。

漢朝太過久遠,唐朝又相對開放、包容,這種身份無論是從認同感方面,還是從文人執劍沖陣方面,都更符合穿越眾的行為風格。

在確定使用唐朝遺民這個身份之後,管委會對外宣傳方面也給出了一個較低姿態的身份,那就是直接公布穿越眾的總人數。

漁船小隊在向泉州商人們散播的消息中明確告知了己方不足千人,先祖為躲避戰亂離開大陸,因海上風浪而遠離大陸。

為返回故鄉,一代代人不斷努力才得以在如今返回,只是海上風浪太大,終究也只有不足千人返回了大陸。

在得知大明已經成為華夏的正統之後,擔心大明不能容納先唐遺民,這才在海島開闢一塊荒地耕種生活,乞求靠近故土能夠和家鄉同胞做些小生意糊口。

姿態擺的低是因為這類說辭能搔到大明文人的癢,那幫腦袋翻上天的士大夫集團就喜歡這個調調,你越是姿態低,他越是會忽視你。

相反要是用國家姿態來找大明貿易,又是華夏後裔,這種身份在大明附近開墾,大明說不定連打建奴這種事都要放一放,先跟你玩命一波都有可能。

華夏傳承最看重正統,一幫子唐朝遺民本身就會讓人家十分反感,第一印象就會警惕你。

所以管委會不認為用國家身份和大明交流會對大家有利,反正大家都是21世紀來的,也沒有誰會在這種虛無縹緲的事情上太過在意麵子,後世老美不要臉的精神多少是影響了大家的,因此要實際利益遠比虛頭巴腦的名義更吸引穿越眾。

放低姿態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容易快速融入大明體系,不足千人的體量在大明官員的眼裡只會當成是個村寨,所以也別提什麼朝貢貿易,你一個村子都是咱大明的同胞,做點小買賣糊口也就沒有那麼多講究了,至少肯定要比西方那些人更有優勢。

最後一點則是法統優勢,因為穿越眾知道歷史,那麼在崇禎上吊之前這24年裡,發展和融合就會讓大明慢慢默認穿越眾是大明的一部分,畢竟大明西南有不少羈縻管理的土司,法理上他們也是大明的一部分。

所以當崇禎上吊,開啟改朝換代的時候,穿越眾代表的利益集團也就有資格合理合法的參與進去,這與提前用國家身份與大明交流,最終演變成外國勢力入侵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後者其實和后金建立滿清是一樣的,從儒家法統的角度來說,明顯前者的認可度要比後者高,比爛的時代稍微有那麼一點優勢也會顯得格外高大。

另外放低姿態還會有很多更方便合理化的地方,比如使用簡體字方面可以說是先祖都是工匠,為了重返家鄉,所以先唐移民更重視工匠傳承,無形間就忽視了正統傳承,這才會讓文字簡體化。

短髮風格也可以解釋成海外條件惡劣,長發容易滋生跳蚤等蟲病害,數代人一心專研造船技術返回故鄉,因而也就慢慢形成了短髮風格。

人就是這樣,只要你把姿態放得低,足夠卑微,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就會變得非常容易解釋。

這就好像一個富人面對一個窮人一樣,前者覺得你為什麼不穿正統衣冠,後者可以理直氣壯的回答,老子飯都吃不起了,哪有錢買那麼多布料。

現代簡約搖身一變就成了窮人的理所當然,別說這是什麼歪理邪說,這玩意符合語境和實際情況的時候就是『真理』。

既然人設是工匠後代,那麼鐵船、武器犀利也就自然而然的合理了,尤其是窮人身份的另外一個好處還可以參考大明朝貢體系內的那些小國。

每年給大明送去一點土特產,然後大明出於天朝上國的面子回贈一大堆高價值產品,一幫小國窮親戚愣是把大明宣揚國威的朝貢貿易玩成了吃大戶,以至於當前這個時代的大明都不敢延續朝貢貿易了,這種操作同樣可以降低對大明的威脅。

說來說去終究還是管委會的『韜光養晦』策略成為了主流思想,這也符合現代人『苟得住』的習慣。

因此漁船小隊在廈門、泉州兩地的行動還是比較順利的,得益於這個時代泉州港有很多奇裝異服的外國人,所以漁船小隊的裝束不會顯得特別怪異,加上現代人更懂得該如何宣傳,所以很快整個泉州港都知道了關於台南來了一批唐朝遺民的事情。

無帆自動的漁船也成為了碼頭上的一景,這一點管委會當初也沒有考慮要不要保密的問題,畢竟當初派出漁船返回大陸的目的是偵查情況,並沒有考慮是否要隱藏的問題。

當然對於管委會來說,這也不算什麼大事。畢竟柴油機這種東西管委會和穿越眾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複製出來,按照穿越眾里的專家估算,全力攻關的狀態下也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

穿越眾的優勢在於技術原理現成,需要攻關的主要方向是工藝和原材料,貨輪攜帶的工具比較齊全,所以能夠少走很多彎路。

而換成是1620年這個時代的人,十年內能夠搞出蒸汽機都是算是不錯的了。

所以管委會在這方面比較大膽,邵威在得到委員們的授權之後,直接就給漁船小隊下達了命令,准許他們在保留足夠返航的燃油前提下,採用收費體驗的方式帶著泉州的商人們感受一下柴油機的好處。

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效仿後世老美的F35運作模式,說白了就是拿個概念先讓你投資,然後等產品出來了再賺你一波。

邵威的想法是讓大明海商體驗柴油機,然後許諾有機會恢復先輩們的技術,只要投資到位,可以在幾年後出售蒸汽機。

這玩意也不是什麼需要保密或者不能拿出來賣的東西,蒸汽機的原理只要稍微了解就能夠弄明白。

實際阻礙實物發展的是密封、工藝和設計。按照管委會內部的推演來計算,在沒有成熟的工業體系和數學概念狀態下,大明這個時代的工匠最多只能在清楚原理的情況下鼓搗出最原始版本的蒸汽機,要是誰能靈光乍現,玩出瓦特改良版的蒸汽機也是有可能的。

可是要想把蒸汽機用作船舶動力,那還是需要老老實實的學好數理化,沒這些理論概念和計算能力,僅憑試錯的方式去打造蒸汽機,其結果只能是和約翰牛一樣,一百年起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900人從1620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900人從1620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章 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