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被看好的皇孫
朱由校猛地睜開眼睛。
原主人的記憶被全都繼承下來。
我是朱由校,時間是萬曆四十八年七月。
現在自己是大明皇長孫,父親朱常洛是太子,大明皇帝是在位時間最長的萬曆。
萬曆四十八年是事件超級多的一年。
歷史上7月份萬曆病逝,泰昌即位。一個月後泰昌又迅速病逝,天啟即位。
紅丸案、移宮案造成軒然大波,東林黨一躍而起「眾正盈朝」。遼東熊廷弼被彈劾去職,努爾哈赤快笑掉了大牙……
但萬曆四十八年的局勢也不算差。
至少國庫尚有餘力、物價也比較穩定、西北的百姓活得下去、東南悄然資本主義萌芽。
這種局面可以說正適合朱由校大展身手。
前世是個產業規劃師,從事產業升級與規劃前瞻工作。從產業升級角度看,晚明是產業升級的一個黃金機會。
自己還非常熱愛軍事歷史、尤其喜歡戰史和歐陸風雲人物等p社大作。因為跟這位天啟皇帝重名重姓,所以專門關注過這段歷史。
朱由校微微搖了搖頭,確定這一切屬實以後,伸出手指頭算了算時間。
還有一個多月,自己就是大明天啟皇帝了。
還有半年多時間,遼東袁應泰大敗,努爾哈赤打贏遼陽瀋陽之戰,掌握遼東戰略優勢。
情況可以說是很緊急,留給自己的時間可不多,恰恰自己現在是個受冷落的皇長孫。
朱由校的父親朱常洛是宮女所生,被萬曆不喜歡。朝廷發生持續幾十年,被稱作「爭國本」的立太子的朝廷鬥爭,最後萬曆終於立了朱常洛為太子。
可這個過程讓萬曆筋疲力盡、文官也幾次大換人,可以說內耗非常大。
父親朱常洛也因為朱由校母親的原因不喜歡他,所以自幼也備受冷落,沒有被立為皇太孫,也沒有出閣讀書,甚至被一些宮裡人欺負。
10歲就該出閣讀書,自己都15歲了,連一些大臣、太監都不看好他。
正因為沒有出閣讀書,而且喜歡手工活與發明創造,日後甚至被編排說是「文盲皇帝」、「木匠皇帝」。
這當然是有意歪曲。
沒出閣讀書,是指沒專門作為皇子在殿里升座,由文官士大夫專門引經據典教導。
大明皇室在小時候都有宮內的教育,朱由校當然不例外,他不僅識字而且書法不錯,日後還講解《四書》,編纂《三朝會要》時親自寫序。
朱由校自己身邊就有書籍,忽然從右往左、從上往下讀有些不習慣,但確實能看得懂。
翻了翻桌子上,有好幾部醫藥方面的書,窗外依稀有中藥的氣味飄入。
朱由校從慈慶宮的窗戶朝著乾清宮的方向看了看。
那位執掌大明四十八年,飽受爭議的萬曆皇帝已經病重。太子老爹在乾清宮陪著,自己身體原主人正心急地翻越醫藥書籍尋找續命辦法。
不用找啦,還是趕緊想想自己可用的手下吧。
可要真的要做出作為,必須有經濟基礎和兵權。
只不過伸手碰這兩個,輕則群臣勸阻,重則「落水」。
難度很大啊......
忽然慈慶宮的門開了,走進來一位體態寬厚、表情莊重的大太監。
朱由校抬頭一看,認出這個太監是東宮侍讀太監王安。
王安自從父親被立為太子就伴隨在身邊,算是看著自己長大,但他屁股歪,身邊早圍繞了一群文官。
他們就是東林黨,王安不向著皇室,反而更向著東林。
東林雖然支持父親和自己,但與「皇帝大權超過文官」簡直不共戴天。除非自己想當一個文官主導下聽意見的皇帝,否則最好早點把王安之流給換掉。
王安迅速掃了眼桌子上的醫藥書籍。
朱由校則表情不變,像往常一樣詢問:「王大伴,陛下與父親那邊情況如何了?」
「回皇長孫,陛下已經睡下,太子殿下今夜會在乾清宮等待。皇長孫別看醫藥的書了,太醫院自有行家,多抓緊學習儒家經典,爭取給大臣們留下懂禮勤奮的好印象。」
王安的語氣好像就是教你怎麼做事似的。
這也能猜出來原因,王安是父親的侍讀太監,地位和輩分在那裡,未來一定執掌司禮監,還會兼顧對自己教育和指導。
背後還有東林黨。
東林黨的智囊就在他府上當門客聯繫裡外,此時崛起的機會逼近,言談舉止中自然有底氣。
「由校知道了。」
王安交待了之後,派人從宮內帶了些東西,然後又回乾清宮到父親身邊一起等候去了。
在他走後,朱由校微微側頭望向乾清宮,心中一股無名之火已經點燃。
我還沒動你,你就先教我做事了?
別人看我是受冷落的皇孫,不怎麼敬重也就罷了,王安知道父親一定會登基,自己也會是太子,卻依舊如此教做事的態度。還按照文官的建議教我做事,這個立場真是徹底歪了,或者說王安是太監的身子、卻操著東林黨的心。
要我做眾正盈朝的聽話天子?
走著瞧吧!
朱由校看了看桌子上的醫藥書籍,這是身體原主人心繫萬曆,自己也從內書房借來這些書翻看有無治療方法。
麻利地收拾起這些書,抱著它們朝宮裡的內書房走去。
這些日子萬曆病重,朱由校經常在內書房找醫藥書籍,內書房的值守太監見了,當然讓他進去。
「文史典籍的書在哪邊?」
「啊?」聽朱由校這麼一問,書房值守太監微微一愣,然後立刻微笑回應道:「回皇長孫,在左手盡頭。醫藥雜書您給我即可。」
「好,我在書房專門看典籍,就不用打擾我了。」
朱由校把醫藥書籍給他,自己去了左手盡頭一帶,回頭瞥見值守太監放完書以後,就走出了書房。
「嘻~」
走得好,方便我自己找書讀。
走過一座座書架,沒有在傳統儒家經典這裡多做停留,卻看向了灰塵較多的角落。
「這是?」
有一部書上面落了厚厚的灰,卻掩蓋不住書封上專門貼著金紙作出標記。
朱由校走到那本書面前,輕輕一吹灰,金紙上的內容出現在眼前。
「《墨子》……此為外面已失傳的七十一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