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各個擊破(1)
她找花大娘打聽了一下,這王府里木匠活做得比較好的主要有兩人,還都與她們住在同一個大院中。
一個是住在她們家左手邊的魯大,一個是住在她們家右手邊的陳二。這兩人也都不是王府的家生子,與王府簽的都是活契。
因著自恃有幾分手藝,家境也還不錯,平日里陳二一家在大院中表現得比較倨傲,不太願意和大院里的其他人家打交道。而魯大兩口子性格比較內向,都不是太擅於交往之人,平時在大院中也無甚聲音傳出。
所以一個大院中住了這麼久,向甜甜對這兩家人還幾乎沒什麼印象。
知道這兩戶差點被自己忽略掉的鄰居竟然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向甜甜心中不由一喜,又向花大娘追問這兩人人品及家境各自如何。
花大娘說這陳二家育有兩子一女,陳二是個腦子轉得快,也慣會逢迎的,哄得府中的幾個管事經常給他些小活干,這原本的月錢加上干小活的賞錢已經相當不少,他婆娘也是個精明的,慣會過日子,女兒也在梁王府的東苑找了份當丫環的差事,所以他家的日子過得很是紅火。
而魯大家有四個兒子,魯大相對口咄一些,人也實誠不少,每個月除了工錢外,很少有其它收入,他婆娘生他小兒子時傷了身子,身子一直不好,現在只能在王府做份輕省、拿錢少的活。
他家的四個小子正值長身體的時候,嘴巴也潑,飯量也大。因此,儘管魯大拿的工錢也不算少,日子卻並不好過。
向甜甜想,這陳二腦子靈活,也擅於鑽研,讓他做這木軲轆的話,沒準很快就讓他舉一反三,研究出木軲轆的其它用途。魯大木訥點,可能不會想這麼多。
左右權衡了一番后,向甜甜決定將魯大定為做chuang軲轆之人,將陳二定為打造chuang身之人。
只是,怎樣讓魯大和陳二答應這件事卻還是個問題。
向甜甜分析了一下,她現在才**歲的年紀,即便能和魯大、陳二搭上話,他們也不會將她的話當回事。倒是他們兩家的孩子,年紀與她相仿,從他們身上入手倒還實際一些。
按照花大娘的描述,魯大家境困難,孩子都還只是半大小子,唯一年長一些的大兒子還每天都跟在魯大後面學徒,剩下幾個小的估計用吃食引誘一下還是可以的。
反正她現在在廚房幹活,她們一家三口也沒有特別能吃的,每天分到手的吃食她們一家三口吃不完,分了一些給隔壁的花大娘后,還有一些富裕,與其浪費,還不如拿一部分出來給魯大家的孩子吃,即便之後魯大不領她的情也沒什麼,就當是做了善事。
而陳二家家境寬裕些,這種廚房的剩菜剩飯他們不一定看得上眼,所以得另想辦法,徐徐圖之。
不過,自打將主意打到陳二身上之後,向甜甜便在陳二從王府歸家后,有意無意的帶著向小寶在陳二家附近玩耍,因而聽到過陳二和他婆娘的一些對話。
陳二的言辭中,對有學問之人很是推崇,還為因王府臨街私塾的束修費太高而不能送他的兩個兒子去上學而感到遺憾。向甜甜覺得,有可能這個能作為一個切入點。
作好規劃之後,向甜甜白日里就帶著向小寶在大院中支個桌子用餐,果然將魯大家的孩子引了過來,饞得口水漣漣,因為年紀不大,不知道避開,這三個孩子眼巴巴的瞅著向甜甜和向小寶。
如果說之前向甜甜這樣做,算計的成份居多,但看到這幾個瘦骨嶙嶙的孩子那純真而渴望的眼神之後,向甜甜的心中則不由自主的湧起一陣陣心酸,她和同樣心軟不忍心的向小寶一起,請魯大家的三個孩子一起坐下用飯,還儘可能多將其中少量的葷菜挑出來給他們吃。
接下來幾天的用餐時間,即便魯大家的孩子自己沒有過來,向甜甜也會讓向小寶上門去喊他們,或者給他們端一些飯菜過去。
如此連續好幾天之後,魯大夫婦坐不住了,挑了一天傍晚,拎著半籃子雞蛋上門來向甜甜家道謝。
許雲娘和向甜甜自然都不會收他們的東西,這時向甜甜趁機拿出畫有軲轆的草圖,詢問魯大能不能幫她做幾個。
話語不多卻很憨實的魯大急待給向甜甜做點什麼來感謝她,便二話不說就同意了,倒是許雲娘對向甜甜的請求感到有些奇怪,詢問了幾句,卻被向甜甜搪塞過去。
為了方便及時對軲轆進行改進意見,向甜甜和魯大約好,第二天挑了一個魯大空閑的時間段,去現場看他實時操作。
魯大確實如花大娘所言那般,技術嫻熟、手腳麻利,幾乎沒用向甜甜過多指點什麼,便做出了幾個符合向甜甜要求的圓軲轆來。
向甜甜見了,在心中暗自點頭,她在心中暗自道,若是等到她開始做嬰兒chuang和與軲轆相關的生意時,第一個要找的木匠師傅一定非魯大莫屬。
搞定了魯大之後,向甜甜的第二個目標自然就是陳二。
針對陳二夫婦仰慕讀書人的特點,向甜甜將每日固定教導向小寶學習詩文的地址由家中搬到大院中。
這個大院里除了向甜甜、向小寶、魯大家的三個兒子和陳二家的兩個兒子外,其他人都上工去了。
見了向甜甜授課的舉動后,已經與向甜甜、向小寶混得比較熟稔的魯大家的三個兒子很自然的又圍了過來,之前沒被向甜甜的飯菜引誘住的陳二家的孩子也終於出了屋子,好奇的對著他們這邊觀望。
向甜甜見了,既不邀請,也不阻止,只是善意的對他們笑笑。
就這樣過了兩天之後,陳二家的兩個孩子膽子也漸漸大了,當向甜甜帶著向小寶讀書時,他們和魯大家的孩子一起也跟在後面讀起來,就是向小寶寫字時,他們幾個沒有一點基礎,拿著樹枝,不知道從哪裡下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