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瀛洲人的漢語水平問題的故事

關於瀛洲人的漢語水平問題的故事

文中提到的住吉明神的故事是這樣的:白居易坐船駛近大阪,停在住吉明神的神社前。白居易此次是奉唐朝皇帝之命前來測試瀛洲的詩歌創作技巧,唐朝的宮廷認為瀛洲人的詩歌藝術水平肯定不高。白居易站在船上,不願屈尊上岸,並向他見到的第一個瀛洲人發起了挑戰,要與他賽詩。因為那人是個漁夫,這個舉動有失公允。但實際上,漁夫就是住吉明神,他創作了一首絕世之作,令白居易驚訝不已,從而捍衛了瀛洲人的榮譽。

我不知道大家看見這個故事感想是怎麼樣的,反正我是覺得很丟人。那什麼三十六歌仙綁到一起,能比得上白居易的腳趾頭?哦,不好意思,三十六歌仙不止三十六人,我知道的就有六組,加起來一共二百一十六人。

對於當時遣唐使的漢語水平,瀛洲人自己也是有記錄的:所有遣唐使都依靠漢字交流,能夠說漢語的只有空海一人——漢語身為表意文字的優點體現無遺。不過我這個人比較心善,給他們補上一個人:阿倍仲麻呂,也就是晁衡。李白他們都管他叫晁卿,也沒什麼隔閡,而且他最後是作為玄宗的近臣去世的,至少這個人不會存在語言不通暢的情況。

不過瀛洲人的自我意識總是過強,在江戶時期有這麼一個故事:遣唐使吉備真備到了大唐,戰勝棋手無數,然後在一個舊閣樓里發現一張棋盤,並且看見了阿倍仲麻呂的鬼魂。交談后他才得知,阿倍仲麻呂因為下棋戰勝大唐國手,所以被貴人關到閣樓里餓死。於是在阿倍仲麻呂的幫助下,吉備真備下贏了大唐國手,得以返回瀛洲——這個故事可以算是棋魂他爹。

但凡熟悉一點唐代歷史的都知道,安史之亂的時候,叛軍頭目安祿山是粟特雜胡,史思明是突厥人;拱衛大唐的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哥舒翰是突厥人——在民族政策方面,沒有比大唐更開放的了……

另外,抗戰時期也有故事:當時的軍部為了做宣傳,向國民政府發出倡議:震旦人要做秦檜,不要做岳飛——這話一出,國民政府就算想當秦檜也沒那個膽子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瀛洲當和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在瀛洲當和尚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瀛洲人的漢語水平問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