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章 裁軍和改革
時間到了1946年的下半年,放眼望去全球已經是一片和平,中美蘇英德四國表面上也是開始大規模的裁軍了,不過這看似裁軍的背後,實際上卻是各國對軍事裝備的一個全面更新換代,各國對於各種新式武器的研發和生產並沒有停頓,美國人在1946年的下半年後,已經是服役了超過八千輛的m26坦克,並且新一代噴氣式戰鬥機p84也是開始服役。
蘇俄那邊也是縮減軍人數量、大量t34坦克退居二線的同時,從t44-100發展起來,去年就已經定型並進行測試的t54坦克也在1946年初迫不及待的進行生產並服役,儘管當時而言這個t-54-1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僅僅是最初幾個月的量產期間就陸續發現並解決了高達一千多項的問題,但是面對著中國龐大的t15\18坦克群和美國的m26坦克,蘇俄的老式t34根本法抗衡,而重型坦克的s-2以及s-3因為價格昂貴,產量較少,大規模生產s系列重型坦克用來對抗t15\18以及m26是不顯示的,蘇俄急迫的需要一款可以對抗以上兩種坦克並且足夠廉價可以進行大規模量產的坦克,去年大規模量產並服役的t44-100被證明還法有效對抗t15\18以及m26,由此可見蘇俄對t54坦克的迫切需求了。
英美和蘇俄兩方這樣,減少人員的同時加大先進裝備的研發和裝備,作為對抗一方的中國和德國,自然也是不甘落後。
德國那邊一邊是大規模裁軍,而另外一邊,其在中國的幫助下所研發的e系列主戰坦克也是在1946年開始量產並服役。
德國有感於二戰期間德國的坦克工藝複雜,工時太高,『性』價比低下,同時也是獲得了中國的t15\18主戰坦克的部分技術,而非常重要的是,二戰期間的德國各種稀有金屬資源都非常短缺,導致在製造軍工產品的時候不得不採取諸多得不償失辦法,導致坦克重量增加等等,現在嘛,沒有了這些限制,同時還獲得了中國的坦克專家的一定技術援助,所以他們的『未來主戰坦克計劃』進展比較順利,同時放棄了二戰期間制定的一系列得不償失的坦克研發計劃比如e75,e100之類的,把重點都是放在了e50上,同時參考了t18坦克的諸多設計,基本上是把原有的e50坦克的設計都翻,新弄出來的e50基本上就是t18的德國版本。
火炮上德國人放棄鍾情許久的超長身管火炮,因為在觀看了t18坦克的實『射』擊后,發現t18坦克上的105l50主炮雖然身管不算太長,但是發『射』ps穿甲的時候,卻是輕易擊穿了一輛虎王坦克殘骸車體的正面裝甲時就被驚道了。德國的那些看似彪悍但是成品率低的一塌糊塗的超長身管雖然穿甲能力也不錯,但是他們的成品率太低,工藝複雜,二戰期間德國坦克為什麼產量這麼低,就是因為德國腦子秀逗了,你裝一門88l71主炮所需要的重量完全可以搭載一門105毫米甚至120級別毫米主炮的重量,而且穿甲能力不差,更重要的是工藝簡單,產量足夠大,生產一門88l71甚至88l100所需要的工藝絕對不是105l50可以比較的,兩者的成品率也沒法比,同樣的工時和資源德國人可以生產一門88l71,但在中國就能夠生產五門以上的105l50。
放棄了超長身管火炮后,德國人也是直接上馬了105毫米的主炮,裝甲上由於沒有稀有金屬的現實,德國人也不用那些死重死重的裝甲了,這就直接導致車體重量的下降,不過德國人設計坦克時喜歡高大全的劣根『性』是很難改變的,這個e50坦克取得只有四十噸的t18、t54、m26坦克作戰『性』能的同時卻花了五十噸的重量,儘管『性』價比已經比當初的虎王強的多,不過依舊屬於『性』價比比較低的東西。
不過這對於德國人不存在太大的問題,當初他們連虎王這種中看不中用的貨『色』都打算大規模量產,這e50就更不存在問題了,所以在經過了1945年的緊張設計到了1946年就開始大規模量產,作為豹式坦克甚至虎王坦克的代替者,為了加強火力,德國還從中國大規模進口ps鎢合金穿甲。
而飛機上,戰鬥機中的t183已經大規模服役,至於轟炸機尤其是戰略轟炸機,這對於面臨著沉重防空壓力的德國來說,實在是沒有太多的經歷去搞了。[
此外在輕武器上,由於德國發現自身的各種輕武器已經落後於時代,準備重新設計自動步槍等輕武器,當然以德國的軍事工業能力來說不會向中國進口步槍,但是考慮到中德兩國已經達成了事實上戰略同盟,同時中國在歐洲也有大量駐軍,而同時屬於盟友序列的奧地利。南斯拉夫、土耳其、芬蘭等部隊都是使用中國的制式口徑,也就是在步槍上使用68*50毫米步槍,火炮上使用75毫米,105毫米,155毫米的口徑的火炮。德國在火炮方面還好,基本上口徑一致,多少也能夠做到『葯』通用,但是步槍上就不行了,目前中國和德國之間只有重機槍的792毫米機槍是通用的,其他的都不通用,同時由於新一代的自動步槍都在考慮中間威力『葯』,與其重新設計還不如直接用中國陸軍的65*50步槍呢,因此他們也是設計了一款新的自動步槍裝備在1946年裝備部隊,結束了德軍還在大規模使用栓動步槍的歷史。
盟友德國在進行軍事改革,英美蘇都在進行表面裁軍的同時進行軍事改革,作為全球大佬之一的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巴格達談判剛結束,各國簽訂停戰條約后,中國就是開始了相應的裁軍計劃!
這裁軍的大頭,自然是戰爭期間大量膨脹起來的後勤人員,這一部分人員基本上都是在戰爭時期緊急徵召,而且數量非常多,而戰爭結束后,作戰部隊可以不先不裁,但是這些後勤人員、各種輔助人員就得先裁了。
僅僅是第一批裁軍計劃,中國海陸空三軍就是退役了大約三百萬的軍人,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各種後勤、輔助人員,也有少量的作戰部隊。
不過就算裁掉了三百萬,中國海陸空三軍總兵力依舊是非常恐怖並且位居全球之冠的。二戰期間各國除了德國外,英美蘇中四國的軍事力量達到巔峰的時間是在1945年7月份,也就是德國發生軍事政變之前。當時中國三軍中單單是陸軍總兵力就達到了一千二百六十萬,而空軍也有將近三百萬人,海軍那邊包括海軍陸戰隊,也有四百多萬人,加上海岸警備隊里的幾十萬。當初的全軍包括作戰部隊、後勤輔助人員、文職人員,是達到了一千九百多萬。
看到這個一千九百多萬別驚訝,中國1945年可是有六億多人口呢,按照總人口來比的話,軍人佔總人口的比例也就百分之三左右。
而同時期各國呢,蘇俄那邊說了,陸軍比中國都多,不過他們沒海軍,空軍由於沒有大量戰略轟炸機部隊,僅僅是一支由大量戰鬥機和戰術轟炸機組成的戰術『性』空軍而已,人員也就不多,所以蘇俄在1945年現役總兵力還是不如中國海陸軍三軍,甚至都不如美國。不過蘇俄在戰爭期間動員的軍人多,死的更多,如果整個二戰期間的兵力都算不上的話,蘇俄的軍人佔據了蘇俄人口的百分之二十還多。
美國的話,1945年7月時期的陸軍大約在八百萬,而陸軍航空隊有三百四十萬左右,海軍有四百萬,海軍陸戰隊有七十萬左右,還有海岸警衛隊之類的加起來五十來萬,因此這總兵力是達到了一千六百多萬,而當時美國的人口才一億四千多萬,也就是說當時美國的現役軍人佔據總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十一左右。
此外英聯邦部隊也是有著超過千萬的軍隊。
所以這二戰里啊,各國的軍隊都是以千萬來計算的,所以這戰後大傢伙第一件事都是裁軍,甭管以後局勢會怎麼發展,先把軍給裁了再說。
因此在第一批裁軍了三百萬后,中國的軍隊依舊太過龐大,所以在1946年裡又是連續通過了兩次的裁軍計劃,這兩次計劃里是把1945年建立的四十來個步兵師全數裁撤,這些番號從第103師到150師的部隊都是從原來各省守備隊中整編而來,戰鬥力有限的很,所以裁軍的第一刀就是對準了他們,這些部隊也不是說直接遣散,而是縮編,隨後改編為武裝警察部隊並歸屬警察部領導,裝備輕武器以及少量輪式裝甲車輛,主要以維護社會治安,武裝打擊暴力犯罪等。
不過對於十六個裝甲師、番號1到102的這些步兵師以及三個騎兵師,卻是繼續保留,不過依舊遣散了大量後勤人員,部署在國內的部隊也僅僅是保持和平時期的骨幹編製而已。
同時也解散了大量獨立部隊,有些是直接解散,而有些則是編入各大師當中,比如很多獨立坦克營就是被編入了各大機步師當中,使得各大機步師的固定編製坦克營從兩個營增加到三個營。
這些措施做下來,使得中國陸軍到了1946年年底的時候,就是迅速縮減到了只有六百餘萬人,不過由於依舊保持了大量師級部隊的骨幹編製,這一旦打起來仗不用幾個月就能動員出超過千萬的部隊。[
〖∷更新快∷∷純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