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有一派認為,在蔡倫之前,民間已經有了造紙術的雛形,蔡倫擔任尚方令的時候,在這個基礎上改進了這項技術。尚方就是東漢時期皇宮內的製造機構,專門為皇家製作各種御用器具,集中了全天下的能工巧匠。蔡倫是這個機構的老大,資源眾多,他決心要改進民間已有的造紙術,那相對可比其他人要容易多了。】
隨著幕後音的講解,畫面開始出現了變化。
在形似宮室作坊的庭院內,身穿宦官服飾的男子與匠人們似乎正在查看水池內的物品。在他們的身後,端放著幾十根膏燭的燭台正在熊熊燃燒,將黑夜照得有如白日。
這是路小柒從影視劇中截出來的片段。
......
劉肇的鄧皇后出身太傅之家,是有名的才女,向來聰穎,博覽群書。歷史上的蔡倫想要制出更便宜的紙張,也是存了想要討好她的心思。
鄧皇后拍手一笑:「臣妾看明白了,這畫面顯示的就是蔡倫帶領著大家製紙的情景。」
劉肇在一開始的時候以為是仙宮之景,後來猜測出這路小柒可能是後世之人,對自己的猜測又不自信起來。此時聽鄧皇后這樣一說,這才恍然大悟,笑道:「皇後果真聰慧。」
鄧皇后被他一誇,心中滿是甜蜜與欣喜。
劉肇的心思卻一直放在了仙畫上,他忽道:「這仙畫可是如百戲一般,由伶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東漢和西漢相同,宮廷中自然是以高貴的「雅樂」為主流,但民間流行的卻是更接地氣的百戲,包括和歌舞、雜技和武術表演等等。而其中,又有一種角抵戲,在其中設置了不同的角色,由戲班伶人扮演。劉肇和鄧皇后都是年輕人,自然對這些會感興趣,之前也曾好奇的將戲班叫進宮中表演過。因此,兩人也都能極快的反應過來。
鄧皇後點點頭:「臣妾覺得應該是。」
「那這些伶人可選得過於貌美端正了些。」劉肇笑道,「而且這後面的膏燭如此之多,未免太過奢靡。」
鄧後聽了后也點點頭,臉上閃過心疼之色:「然也。」
劉肇的父皇漢章帝奉行節儉,整個東宮除了正殿在夜晚燃有這樣規模的燭台之外,其餘的宮室最多也就是點幾支燭,更不用說尚方的工坊之內了。
這樣的節儉也被劉肇很好的傳承了下來。在未來,他薨逝之後,身邊的鄧後掌權。鄧後同樣繼承了這個傳統,不僅將宮中的用度縮減了一大半,而且還將皇室園林上林苑、廣成苑中閑置不用的土地賜予貧民開墾耕種,又下令諸封國無需上貢奇珍異物,只需要紙墨即可。
這樣的性格,她對仙畫中呈現出來的「浪費」感到心疼也實屬正常。
他們很難想象,在後世,只是為了更好的拍出一個畫面,可以花費無數根這樣的蠟燭。而像是為了追求自己喜愛的偶像,將牛奶往河裡面倒,則是連用度奢侈的帝王都會為之咋舌。
......
【這一派的證據在於在蔡倫之前的一些西漢時期的典籍里,就曾經出現過關於紙張的記述。比如如《漢書·孝成趙皇後傳》中有一句:「武發篋,中有裹葯二枚赫蹄。」唐代顏師古根據《漢書集解音義》註釋:「赫蹄,薄小紙也。」;還有證據,是西漢的一些墓葬中,有出土過狀若紙張的文物。】
【而另一派呢,則認為,蔡倫就是發明了紙。他們認為所謂「赫蹄」之類,其實和縑帛一樣類似,只是絲織物,並不是後世概念中用植物纖維製造而成的「紙」。而西漢墓葬中所發現的,比如「灞橋紙狀殘片」、「天水放馬灘地圖狀殘片」等等,後續製漿造紙研究所曾對它們在顯微鏡下做了觀察分析,認為這些像紙的薄片物不是人為抄造而成,而是纖維自然堆積而成,所以這些證明西漢有紙的證據並不成立。】
【總之,這兩派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時而東風壓倒西風,時而西風壓倒東風。小柒覺得這兩派聽上去都很有道理,希望史學界後續能發掘出更多的文物,做個定論。】
畫面從遠及近,拉到了一塊黃土荒地上。這塊地被綠色的網包圍了起來,有穿著古怪、髮型也古怪的人在這裡進出。地面上被挖出來的整體坑道清晰的呈現在了仙畫屏幕之上。有人蹲在坑道兩側,正拿小鏟子在地面挖著什麼。
這是典型的現代考古發掘的場景。
然後又閃出了文物殘片的樣子。
經歷過千年黃沙的埋葬后,早已不復當年的精美,只剩下些許殘破模樣依稀可見。
......
古人們炸窩了!
秦始皇嬴政「噹」地一聲拔出了自己的鹿盧劍,將旁邊的花木攔腰削斷。劍氣之鋒銳,可以看出掌劍之人心中的憤怒。
「豎子爾敢!」
帝王之怒,不說伏屍百萬,總之旁邊站著的內侍們是都跪下了,戰戰兢兢。
嬴政怎麼會不生氣呢?這仙畫中的展現的場景結合女聲的講解,明顯就是在盜墓啊!雖然他不知西漢是哪個朝代——應該是秦往後的朝代——但別人的墓被挖,那自己的墓當然也有可能會被挖!而且,這後世之人對於挖墓就這麼不忌諱的嗎?居然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呈現出來!
他的憤怒,源自於古人對於死亡的看法。在佛教還沒有興起、轉世投胎只說還不存在的時候,古人們認為死後也會在另一個世界里過著永恆不滅的生活。所以,帝王和達官貴人們大修陵墓,還在陵墓里放許多的陪葬品,希望自己在死後世界依然能過著富貴榮華的生活。
戰國時期,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而嬴政更誇張,他在13歲登上秦王位時就已經開始修起了自己的陵寢——求長生和修陵寢這事兒不衝突,該求的求,該修的修。長生實現不了的話,那陵寢就是歸宿。這一修就修了39年,一直到他薨逝都沒有修完。相傳,鼎盛時期,有72萬囚徒一起在修,可見其規模之恢弘。
扯遠了。
總之,現在的始皇非常的憤怒。
李斯和蒙毅在旁邊眼觀鼻鼻觀心,等皇帝的盛怒過了之後才開口。
李斯有點猶豫:「陛下,仙畫所言,竹簡之後就是蔡倫所發明的紙。而剛又言,西漢似乎用的還不是紙.....那......」
他硬著頭皮,在始皇越來越犀利的眼神下,吞吞吐吐,最終還是住嘴了,脖頸處傳來陣陣涼意,竟出了一身大汗。
嬴政自然聽懂了他的意思——大秦和西漢之間,似乎隔得不是很久啊!
他雖然幻想過自己的大秦可以千秋萬代,但知道這終歸是幻想,縱觀之前,朝代更迭似乎也不是什麼罕事。但,嬴政覺得,自己的秦朝,總不該比周朝還要短吧?
他統一了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天下歸秦!
怎麼可能會比周朝還要短?
蒙毅這時候才明白過來,倒抽了一口涼氣。
君臣三人臉色都有些難看。
是四五代?還是三四代?總不可能二世而亡吧?
難道是繼承人的問題?
大秦自秦國以來,都是長子繼承製,歷代的皇位過渡非常的平穩,沒有生過事端。這也讓秦國的發展更加的順利,有了深厚的底蘊。這才有了後來所謂秦朝的誕生是奮六世之餘烈的說法。
但到了嬴政這裡,他不僅沒有立后,更是遲遲未立太子。
嬴政想起了扶蘇,眯起了眼睛。扶蘇與儒生多有親近,性格也相對溫和……
看來,他還是要好好的考察一番……
而且,他要給自己正在建的陵寢里鋪上一層厚厚的水銀!再架上無數的機關陷阱!
寡人要讓那些盜墓者們有去無回!
……
漢朝。
從漢武帝劉徹到下面的大臣,對仙畫中的場景無不是咬牙切齒,橫眉冷對。
盜人墳墓是最被人痛恨也最讓人不恥的罪行之一。所以,「挖人祖墳」這句話才會成為惡毒的詛咒一直沿襲到了現代。盜挖墳墓者,往往被人視為大逆不道,如果被發現那將會被處以酷刑。
「為何這路小柒提到墓葬之事時語氣如此的輕鬆?」衛青很是疑惑,「難道他們不修陵墓,不怕自己的陵墓也會遭此下場嗎?」
他哪想得到,現如今之人,陵墓比房子還貴,以至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把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一了百了呢。
漢武帝意味不明的哂笑一聲,「不僅如此,她提到皇帝的時候同樣語調很輕鬆。」
甚至還帶著調侃意味。
此女是仙人?
不不。
是後世的皇室抑或是貴族?
不管怎麼樣,漢武帝想起了自己正在槐里修建的陵寢,默默的決定把它修得更加隱秘一點。
略過讓人心塞的盜墓細節,在場的大臣們同樣注意這段話里提出的其他信息。
主父偃道:「仙畫中提到東漢有紙,那現在是否就是她口中所言西漢?」
桑弘羊補上:「還有唐代,應該是後世朝代。」
主父偃:「《漢書》為何?似乎是史籍。」
張湯:「我朝並未有孝成趙皇后,當為後世之人,且在公元105年之前。」
他們的情緒比大秦的君臣要更淡定。不管西漢東漢,最起碼,漢家天下是傳承下去了。
太常令奮筆疾書。他對這種新的紀年法非常感興趣,打算把有用的信息都記錄下來,到時候再整理,看看能不能從中發現什麼線索從而推斷出現在的時間點。
唐朝。
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很多類型的紙,李世民前不久就收到了由宣城涇縣進貢而來的紙張,號曰宣紙。這種紙很適合書畫用,他極喜愛。
除去對盜墓的憤怒和其他朝代的人取得空前一致之外,唐朝的君臣們在觀看仙畫的時候相對比較平靜。李世民還玩笑了一句:「沒想到最先聽到的熟悉名字是顏師古。」
顏師古現任弘文館學士,研究古籍是他的本職工作。看來,他的工作做得不錯,李二鳳對此表示滿意。
房玄齡笑道:「師古對於漢代經學的確有深刻見解。」
……
【我們還是回歸到紙的本身。】
【剛才大家也看到了,紙沒有發明之前,用的龜甲、竹簡、縑帛,這些或笨重或貴重,總之都是沒辦法進行大規模推廣的東西,這極大的限制了知識和文化的傳播。大家想想,這樣薄薄一本書的內容,被刻在竹簡上,需要用車來裝。這也是為什麼咱們形容人們學識淵博喜歡用學富五車這個詞。這麼多竹簡,且不說存放的問題,單就刻書來說,整個過程都是很困難的。除了貴族之外,少有人能夠負擔得起這樣的成本,這也限制了當時書籍的數量以及讀書人的數量。知識,只能在一個階級之內小範圍的傳播。】
【而無法傳播,就無法發展,如同一潭死水。】
【但紙張發明了之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
李世民精神一振:「看來,重點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