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表兄弟刺配充軍營 洛懷川吟詩會…
狄青對懷亭的警告置若罔聞,不以為然道:
「表弟,諒他沈家也不敢起那幺蛾子。
你沒見這沈老頭緊著與我二人親近么?只管坐下吃茶。」
就這樣,狄青被沈老爺拖住,沒等到沈麒麟,倒等來了開封府的官差。
這才有了狄夫人與懷月拉著二人,哭天戧地的一幕。
且說二人被帶到開封府,可把程琳忙壞了,心裡尋思這洛家是怎麼了,接連二三的出事。
前腳洛懷川剛走,後腳他大哥與表哥又都進來了。
不過這一切的罪惡之源還不是那個可惡的洛懷澤,當下再次發布海捕文書,
行文各州、各縣全力緝拿洛懷澤、柯孟德及賈清明。
由於狄青與洛懷亭的案子清晰明確,二人也坦然認罪。
故被判註銷戶籍,並於臉上刺字,發配京師騎御馬直充軍。
洛家乍逢大變,只好在孫無擇家暫時棲身。
狄夫人知曉老爺被害身亡,本已承受不住。
如今兒子、侄子又雙雙被刺配從軍,便再也支撐不住,一下子卧病在床。
幸好懷川懂得醫術,為娘親針灸調理,總算助她熬過了這道鬼門關。
不過狄夫人心病難消,整日里便倚在門口的那株老槐樹下,望著洛府的院牆發獃。
沒幾日下來,整個人已然憔悴的不成樣子。
再說蘇覓柔帶著懷澤跑了,卻丟下了洛孟堂。
懷月再恨他爹,也不能將其攆出去流浪。
好在孫家倒不缺棲身之所,不過一家人的生活也由此陷入了困境。
懷川見狀,背著狄夫人與二叔,將懷月、懷婉、無擇聚在一處商討對策。
「這、這幾日我思慮良久,為今之計,我只好走街串巷行醫問卜,料、料也能有幾分收入。」
「表弟,這一大家子人需要養活。
大伯母的身子也需要調理,單靠你一人如何使得?
我與無擇哥哥商議了,實在不行,我二人便去別家酒樓幫傭。
憑我的手藝,賺些銀子養家,理應不在話下。」
懷月自知此事因自己而起,遂滿懷愧疚地主動建議道。
洛懷川此時也實在無法可想,只好皺著眉頭答應了。
「二哥,你們皆有事做,我也不想白吃閑飯,我也要去酒樓做工。」
懷婉見狀,非嚷著也找些事做。
「你、你留在家裡照顧娘親與二叔,這些事你做不來的。」
「二哥,不會才要學嘛。哦,對了,我可以去尋靜貞師太學輞川宴,那時她不是欲收我為徒么?」
「對呀,川子,你看我緣何將這茬忘了。
我娘當的確說過此話,不過我們皆出去做工了,誰領著婉妹妹去好呢?」
孫無擇在一旁插言道。
「你們幾個的話呀,爺爺我皆聽到了,各個都是好樣的。
這人啊,一生會經歷無數大風大浪,不經磨礪,難成大器呀。
你們幾個娃娃能在逆境中不氣餒,爺爺很是欣慰。
實在不行,就由我老人家替你們跑一趟好了。狄夫人有你祖母照看著,不用惦記。」
正當幾人談論著各自的去向時,孫爺爺拿著煙袋出現在幾人視線內。
經過一致決定,懷婉跟著孫爺爺去往梵凈山紅雲金頂去找靜貞師太。懷月與孫無擇同去了白礬樓做工。
洛懷川則用僅有的散碎銀子,重新為自己置辦了一身行頭,裝扮起來。
只見他頭戴雷巾,著青色雲紋上衣下裳,外罩銀灰色寬袍大袖道袍。
一手舉著懸幡,一手搖著老神仙贈與他的那柄龍鱗寶扇。
幡上書有兩行大字:
神卜斷天下疑難
解夢醫人間疾苦
落款「神棍小邵雍」。
待穿戴齊整,洛懷川心裡便開始打起鼓來。
自打穿越以來,除了大相國寺,自己哪都未去過。
總不能去那裡與自己所謂的徒弟謝玄搶生意做吧,算了,我還是撿著人多的地界溜達好了。
就這樣,他一面思索著未來的人生走向,一邊在街上漫無目的溜達。
不知不覺間,便來到了馬道街南口的狀元樓下。
此樓樣式十分新穎,為方形座基,高三層。
第一層樓身下半部做出側腳,當中為一個十字型券門洞。下部台基上有台階可供上下。
第二層為白色直牆,四面各開一扇大窗,上承歇山式樓頂。
窗上有木扁,上書「狀元樓」三個大字。
樓前人來人往,大多是外地進京來趕考的舉子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處高談闊論。
其中一個身穿白色襦衣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只見此人年約五十開外,面容清瘦,背剪雙手,仰望著狀元樓三字口裡吟道:
「黃金榜上。
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
如何向。
未遂風雲便,
爭不恣狂盪。
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
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
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
堪尋訪。
且恁偎紅翠,
風流事、
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
忍把浮名,
換了淺斟低唱。」
「七弟,這首詞還是你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闈應試時所作。
時光荏苒,一晃二十五年過去了。
如今你既與三哥再次來到帝都,何不陪我再搏一次如何?」
「三哥,自打天聖二年(1024年),小弟四番落第后,便徹底死了這份心。
況今日之汴京雖繁花依舊,然故交零落,早已物是人非。
除卻觸景傷情外,實在是了無情趣可言。」
「如此說來,七弟,你是打定主意不再試一試了?
那你為何還望著狀元樓三字發獃,何不去尋你那些舊相好的淺酌低唱去?」
「三哥,小弟我一輩子遍訪花叢,自以為有紅粉知己萬千。
殊不知她們只愛我填的詞,哪裡有什麼真情可言?
如今已到天命之年,方覺人生孤寂呀!」
「七弟,瞧你說的如此傷感,弄得哥哥也跟著惆悵起來。
走,既來了京城,怎麼著也要先上白礬樓坐上一坐。」
洛懷川在一旁靜靜地豎起耳朵聽了大半天,確認此人便是與張先齊名的一代大詞人柳永無疑了。
當下心裡不由得暗喜,隨口吟道: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
苒苒物華休。
唯有長江水,
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
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
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
倚欄杆處,
正恁凝愁。
唉,倒可、可惜了一首好詞呀!」
柳永正欲與他三哥柳三接轉身離去,忽聽有人吟誦自己的詞,
不由得詫異地停下腳步。扭頭一看,卻是一位年輕的小道士。
「這位小道長,你如何吟得出柳七的《八聲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