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大結局

第245章 大結局

第245章大結局

水師的毀滅,不管對大明還是對倭國來說,都是致命的。

如今倭國水師被明國水師擊敗,並且是在江戶海灣,逃都沒地方逃去,幾乎就等於全軍覆沒。

沒有了制海權,明國軍隊就可以在本州島的任何一個地方登陸。恰恰倭國最繁華的城鎮,又都是在沿海地區的。這麼一來,就都處於明國軍隊的攻擊範圍之內。

對於大明軍隊來說,隨時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攻打任何一個倭國的沿海城鎮。光是這個因素,對於勝負就極其重要了。

因此,德川家光能想到,在這樣的背景下求和,那明國皇帝的條件絕對高得離譜。

然而,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明國皇帝壓根就不接受求和,只准無條件投降。

這對德川家光來說,那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大不了魚死網破。幕府軍隊中最精銳的,就是他直轄的軍隊。

於是,德川家光以松平信綱為總大將,叫囂著要把明軍來多少殺多少。

崇禎皇帝當然不會慣著這些倭人,直接放出了建虜為前鋒的大軍,從九州島開始跨海攻打本州島,甚至還分出一路,攻打倭國的京都,也就是天皇所在,攔路截斷本州島西部的倭軍,和直接從九州島進攻的友軍一起,先把倭國南邊的倭軍包了餃子。

這個時候,倭國作為島國的劣勢就展現得淋漓盡致了。沒有足夠的縱深,大明軍隊又可以從任何一個海岸線登陸,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倭國這邊的防守,根本就防不過來的。

最終,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京都以西地區便全部落入明軍之手。大量的倭軍都潰逃到江戶去,包括他們的天皇在內,也不得不逃往江戶。

幾乎可以說,倭國的最後一戰,便是江戶之戰了。

這一次,崇禎皇帝沒有出手,要不然就真的是一人打天下了。各軍依舊以建虜為前鋒,在優勢燧發槍和火炮的輔助下,只是一個衝鋒就擊潰了倭軍,毫無懸念。

雖然說,作為炮灰的建虜死傷比之前任何一次戰事都要多,但是這對明軍來說,壓根就不怎麼在意。

江戶被攻下,松平信綱戰死,德川家光切腹自殺,天皇被俘。

隨後,明軍分成多路,橫掃整個本州島。有一小部分倭人逃往還不屬於倭國的北海道,甚至還有乘船出海,不知去向的。

對於這些,崇禎皇帝都沒操心,此時的北海道還沒開發,先把九州島給安排妥當了再說也不遲。

滅倭國之戰,從釜山渡海開始,只是花了大半年的時間而已。

明軍這邊,傷亡三千多人,建虜傷亡十萬左右。

倭國這邊,傷亡的倭軍軍卒大概是二十萬左右,俘虜的倭軍軍卒也在二十萬左右。

當然了,兩軍的傷亡其實也有非常大的區別,比如說,明軍這邊的傷亡,是以傷為主,而倭軍這邊的傷亡,則以亡為主。

另外一點,建虜的傷亡中,以建州女真為主,朝鮮人次之。

隨後,俘虜的倭軍軍卒就全被押往各個礦山挖礦,其他倭人中的男丁則移民朝鮮和開發遼東平原,朝鮮人則移民倭國,分居各處。

隨著倭國天皇等俘虜被押解回京師,同時還有一道旨意,封代王為九州島藩王,另外也封了幾個藩王到本州和四國。准許他們招募大明百姓移居倭國,自然的,移民費用由各藩王自己承擔,可以給出許諾,給官給土地什麼的都成,這個朝廷不管。

朝廷只管一點,就是原倭國土地上要有朝廷駐軍,駐軍的費用由各藩國分擔。

消息傳開,天下震動!

倭國竟然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被滅掉,並且自己損失還如此之少,簡直是難以想象!

當然了,在大明百姓的眼裡,建虜根本不算人,死了也就死了。準確地說,不算自己人。死倭人死建虜,那是一舉兩得。

倭國是多少個朝代都想滅,但是都滅不掉的。

前元夠強大了吧,結果呢,兩次討伐倭國都是全軍覆沒。從宋元到明,包括朝鮮,一直深受倭寇之患,卻無法根治。

任何人都知道,要想根治,就是滅掉倭國,但是沒誰能滅,包括大明太祖皇帝,也同樣如此!

想當初,大明剛開國之時,太祖皇帝派人出使倭國,卻被倭國所殺,這口氣最終還是咽了下去,不是喜歡被人打臉,而是無能為力。

甚至到了後來,太祖皇帝還把倭國列為不征之國,不是說大明講仁義,而是太祖皇帝認為,征討倭國會重創大明自己。

可如今呢,當今皇帝不但滅了倭國,自身代價還很小。滅掉倭國的開疆拓土之功,在世人眼裡,遠比滅掉洞吾,甚至滅掉西域等國,都要厲害的多!

更不用說,還有收復遼東,把朝鮮都納入版圖之舉了。

因此,在倭國的捷報到達京師,傳遍天下之際,所有人的觀點都變了,當今皇帝之能,甚至超過了太祖皇帝!

崇禎二十五年初夏,崇禎皇帝班師回京。

不過大部分軍隊都還駐紮在朝鮮和倭國兩處地方,但是各路總兵全都有封賞。沒有爵位的,基本上都封三等伯爵或以上。已有爵位的,大部分都是升遷一等,如果戰功多的,可能更多一等。

總之,收復遼東,納朝鮮為版圖一部分,滅倭國,軍中的賞賜都不少。

對於朝廷來說,多了幾十萬非常合適的免費礦工。省下一大筆錢的同時,又讓大明朝的煤、鐵等的產量大增。

對於文武官員來說,一下開疆拓土那麼大,由此產生的官位不知道有多少,免去了大明朝幾百年積累下來的冗官,都能安排去處了。

這不,崇禎皇帝宣布,重新設置奴兒干都司,不過都司所在改為瀋陽了。管轄範圍是整個遼東,一直到海邊,另外還包括整個朝鮮。

之所以如此,是這些地方的人口太少,交通不便,設軍事單位來管轄更為方便。

另外,隨著建虜的投降,草原上早已人心惶惶,也根本沒有具備實力的部族。就在崇禎皇帝回到京師前後,就有部族陸續向大明表達了歸順之意。

因此,崇禎皇帝又宣布,在歸化城設蒙古都司,管轄整個蒙古草原,包括漠北。

所有歸順大明朝的部族,都可以到歸化城互市,當然,這是要交稅的。還沒歸順大明朝的部族,不但不能互市,朝廷還準備發兵剿滅。

這個政策一出,正處於極端艱苦環境的蒙古部族,包括漠北三族,都是第一時間歸順了大明朝。

要是在原本的歷史上,他們是被逼無奈搶東部蒙古部族的,引發多爾袞派兵鎮壓。可如今,只要歸順大明朝就能和大明做買賣,換到他們的生存物資,又迫於大明的軍威,自然是老實聽話了。

崇禎皇帝在回到京師之後,基本上把國事依舊丟給太子處理,反正太子當了好多年的監國,基本上也是熟練了。

至於崇禎皇帝自己,則又一心撲到了技術革新方面。

蒸汽機在軍事製造方面,已經是普遍應用了。在崇禎皇帝的推動之下,蒸汽機開始用於其他方面,比如礦井的礦物運輸和輪船上。

人力把礦背出來的效率,自然遠低於用蒸汽機為動力的運送上,這能再次極大地提高礦產開採效率;

蒸汽機裝在輪船上,改造成明輪蒸汽船,是改動最小,同樣也是可以大規模推廣的做法。雖然蒸汽明輪船隻不適合在大海上航行,但是在內河卻是很合適的,特別是在長江逆流而上。

一時之間,大型的福船,很多都有改造成蒸汽明輪船的需求,終於讓蒸汽機的製造,開始步入商用了。

崇禎二十六年二月初,長江上,已經不時能見到噴著煙霧的蒸汽明輪船。在其中一艘逆流而上的蒸汽明輪船的甲板上,一名頭髮花白的老人坐在一把太師椅上,看著江面上的蒸汽輪船,很是感慨地說道:「陛下曾說過,大明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真的沒想到,我終於是看到了!」

聽到她的話,就站他身邊的一個年輕人連忙說道:「奶奶,這還差遠了,陛下說過的變化,遠遠不止這些的。」

這人是馬萬年,老人自然是秦良玉了。

在崇禎皇帝收復遼東之後,秦良玉去了一趟遼東,親自到了渾河邊祭拜了自己的兄長,然後又去京師見了一次皇帝之後,便坐船從京杭運河到揚州,再換乘蒸汽輪船沿長江逆流而上回石柱老家。

此時,秦良玉聽了孫子的話,卻是微微搖頭,感慨地說道:「如今的改變,已經是夠大了。只是這蒸汽船,燒燒火就能讓船開動起來,甚至逆流而上。你要知道,以前的船逆流而上有多不容易?」

馬萬年聽了,正想分辨一下時,又聽秦良玉在那說道:「要換了以前,這蒸汽輪船有了,那長江上的縴夫就會餓死。可是,如今卻是不會,他們能去洞吾,也能去遼東,朝鮮,甚至是倭國,只要肯干,都能過得很好。這種事兒,和以前相比,也真是天翻地覆的。」

聽到這話,馬萬年有點聽出來了。

他奶奶的意思,可不止說是出現了新的蒸汽輪船,而是朝廷對待百姓的態度,能讓他們都有好日子過,而不是朝廷一個政策之下,總有一批人遭殃。

這麼一想,他頓時就想起了西南土司制度被當今皇帝終結。這可是差不多有上千年存在的東西,也是這麼沒了。土司領地內的那些人,說句實話,日子確實也都比以前好過了,這也是沒法否認的事情。

聽說當今皇帝說要把礦井裡運送礦物的那套東西,好像叫做什麼蒸汽火車的東西,也要在官道上鋪開,估計那樣一來,比起眼前這個蒸汽輪船要更能稱得上翻天覆地這四個字吧?

還有,朝廷的稅收,似乎也在往商稅上傾斜了。鼓勵做買賣,但是卻要收稅,這和以前也不一樣。

田賦上的賦稅,只要地方有災情,都會減免,和商稅上是完全相反的兩個態度。

對了,沒想到做海貿的利潤竟然那麼大,怪不得皇上會封那個鄭芝龍為平海侯呢!如今海貿這一塊,朝廷已經完全放開,但是重建了市舶司來收海貿的稅。

想著這些,馬萬年忽然感覺有點不對,便低頭一看,發現秦良玉低著頭。於是,他連忙低聲對身邊的隨從說道:「奶奶睡著了,快去拿件袍子出來。」

話說完之後,他忽然覺得有點不對,便蹲下身子去看,發現秦良玉面容安詳,閉著眼睛。

馬萬年臉色一變,感覺不對,連忙伸手一探,隨後便悲呼起來:「奶奶……」

崇禎二十六年二月初,秦良玉無病無災老死,享年七十九歲,比歷史上遺憾終老要多活了五年。

崇禎皇帝聞訊大悲,下旨停朝三日,舉國哀悼。

崇禎二十七年開始,崇禎皇帝又開始用兵。

不過這一次,他並沒有親自領軍,而是派李定國、秦翼明等將領領兵南下,攻滅安南叛逆,重新把安南真正納入大明版圖。

在安南境內的左良玉急病而亡,但是其子左夢庚卻被活捉。

與此同時,鄭芝龍所部攻佔呂宋島,剿滅島上的西班牙人,奉旨舉行公祭,祭奠那些被西班牙人幾次屠殺的明人亡魂。

巴達維亞和馬六甲海峽的荷蘭人聞訊,終於不敢再賴在南洋,也不敢屠戮領地內的明人,逃離不知所蹤。

崇禎二十八年,原澳大利亞被明軍發現,隨後崇禎皇帝的兩個親兒子和其他沒有分封,且還活著的藩王,都被封去了南洋和澳大利亞等地,使得整個南洋全部被真正納入華夏圈。

崇禎三十年,明軍從洞吾這邊的港口出發,攻佔了錫蘭,並在隨後的十年時間內,又連續發起戰事,攻佔了波斯和屬於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半島,攻佔了埃及的一部分,讓世界為之恐慌,直言黃禍又至。

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在崇禎皇帝的有生之年,並沒有再次發起其他戰事,而是全力經營這些遠離本土的領地,遷移了幾百萬人口過去,使之成為大明的直轄省份,並不像其他地方一樣以藩王分封了事。

英明神武的皇帝,竟然如此費心費力地經營一塊飛地,這是讓當時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的。一直到蘇伊士運河的開發以及中東地下石油的開採,才讓後人明白,原來如此!

當然,在崇禎皇帝駕崩之後,下一代皇帝朱慈烺終於如願以償,學他父皇領兵征討四方,又打下了一片又一片的疆域。雖然他沒有崇禎皇帝的偉力,但是他繼承了崇禎皇帝留給他的一切,包括各種先進科技,因此一樣是碾壓敵人。

在這個位面上,大明朝的國力,一騎絕塵,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

有一種傳言,說當年崇禎皇帝駕崩之時,曾給子孫留下了一份遺旨,詳細交代了後世皇帝要幹什麼事情!

當然了,這只是傳言,至於真相如何,那隻能問一代又一代英明神武,始終有非凡前瞻眼光的大明皇帝了。

(全書完!)

一百萬字出頭就結束了,原因很簡單,成績太差。雖然我努力過,但是成績始終沒有好轉。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有不少老讀者始終在,怕對不起你們,這書怕是早太監了。

從字數上看,一百來萬字就結束,對網文來說就是爛尾;但是從內容上來看,這本書定位的是一個武皇帝,一人鎮壓了天下,寫到一百來章,已經差不多,也不算爛尾了吧?

再次,非常感謝看完的朋友,謝謝(鞠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上吊之前,崇禎掀桌
上一章下一章

第245章 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