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三級教育體系和新文官制度
面對臣子們的殷切眼神,李郁沉默片刻,確定新官制已經無法迴避了。
乾脆借著這個機會一次性說清楚。
「寡人決定,正式取消取消府、道兩級衙署,在地方實行省——縣兩級管轄,確保高效,避免冗餘。」
「另在教育大臣下,成立考試院,按寡人心意草擬新文官錄取制度。考試分實用篇和策論篇兩部分,各佔一半分值。實用篇覆蓋詩詞、數學、物理、天文、地理等常識。策論分兩篇,一篇務實,一篇務虛。」
「每年考兩次,春季,在各個省會舉行第一次選拔考試。秋季,在蘇州舉行第二次選拔考試,具體名額后議。合格者方可進入東山文官學校,學時3年,學費在現有基礎上可適度抬高。」
所有人鴉雀無聲。
陛下這是早有準備,處心積慮啊。
……
省——縣兩級扁平管轄制,石破天驚。優勢很明顯,缺點也很明顯。
現在改,阻力很小。
因為吳國目前的文官主要集中在州縣,府級大部分空缺,省里更是寥寥無幾。
這樣一改,
原先的少數府一級官員,直接快進入省。
撿到大便宜的他們不可能反對。
而表現卓異、籌備升遷的名單上,積壓的那些州縣文官也會歡呼雀躍,一步入省。
快人一步,快人n步。
不過吳國文官們,以後的競爭就激烈了。
知縣再想向上一步,難於登天。但是可以升文官等級,漲薪俸。
……
一石激起千層浪,無數人忙著打聽。
很快,更多的細則出來了。
所有人大吃一驚,陛下這是想做什麼?
新制:
官辦教育分3級:初級學校,中級學校,高級學校。
在治下所有縣城開辦一所初級學校。
學制一個月,學費100文。
每一期的新生人數不可超過100人。
只教授漢字和算術,包住宿、包文具、不包吃飯。
一月後,授課教師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擇優,推薦至中級學校參加升學考試。
~
在府城開設中級學校,對推薦新生進行入學考試,刷掉排名后80%的學生。
學制一年,學費10兩。
教授文字、詩詞、數學、簡單物理。
包住宿、不包文具、不包吃飯。
一年後進行結業考試,再刷掉50%。
~
在省城開設高級學校,正式接觸新官制教材。
學時二年,學費50兩每年。
不包住宿、不包文具、不包吃飯,教材也需自購。
二年後,所有學生皆可參加在省城舉行的第一次考試。
教育大臣每年會給出各省的相應錄取名額,初試合格者可至蘇州府參加最終選拔考試。
勝出者進入文官學校短暫進修1年,每日拜讀陛下的治國理念。
畢業時以論文質量定去向。
……
此外還有若干補充說明。
例如,
原先的五年制文吏可獲得一次直接參加省會初試的機會。
若羅落榜,還想考文官,則必須從中級學校重新學起。
此外,還提供了兩個托底選擇。
五年文吏期滿,考不上,也不想讀書了。可以去高級學校做實務教師,也可以去軍隊直接從士官做起。
~
例如,
初級學校除了年齡(12歲以下),不得設置其他任何門檻,按照報名順序先後安排入學。
例如,
初級學校推薦學生,至中級學校參加考試所產生的路費食宿,由官府承擔。
例如,
中級學校結業考試落榜者,可優先安排去初級學校當教師。
中級學校結業考試合格,但因家貧自願放棄繼續升學機會者,全部安排至各工礦做管理人員,也鼓勵大商人從中招募。
~
例如,
每年對省內考試合格率前10名的初級學校,給教師發放100到10兩不等的獎勵。
例如,
允許學生在中級學校讀書期間成婚。
此舉是給部分貧寒聰慧學子留下一絲門縫,他們可以通過婚姻達成繼續求學的目標。
男才女財。
也算是資源互補嘛。
陛下很開明。
但不好明說,全看個人悟性。
……
這麼一套複雜的教育體系,基本覆蓋了掃盲、職業教育、科舉三方面。
學費很有講究~
初級學校學費很低廉。
哪怕是鄉野農夫,咬咬牙也能送家裡最拿的出手的一個娃,搭上幾百文銅錢和月余時間,為家庭博一個翻身的機會。
當然,
更多的是為了快速掃盲。
規定不包伙食。
但李郁授意教育大臣吳敖,每所學校另撥伙食銀500兩,對實在吃不上飯的學子免費提供窩頭鹹菜。
對外說法是,學校從教師自己的伙食銀里摳出來的。
……
吳廷需要給初級學校撥出大量經費,給中級學校撥少量經費。
高級學校不需要西撥一分錢經費。
甚至還會有盈餘。
畢竟50兩一年的學費堪稱嚇人,還有那動則1兩起步的各科教材。
……
李郁如此設計,是為了製造門檻。
他不希望天下人都去考「科舉」,窮經皓首,蹉跎一生。
坑就那麼多。
不如在一開始,就絕了天下人的念想,丟下「四書五經」,將目光投向其他地方。
窮文富武。
所謂書生入門,不過一桿禿筆、一摞破書、一卷草紙,寒舍之內、苦苦煎熬、油盡燈枯。
何必呢!何必呢!
李郁可以斷定,隨著工商業的大發展,所有能夠進入中級學校的學生,都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大型工廠、大型礦山需要他們的加入。
他們將是職業教育的果實。
未來的帝國需要類似的大量中產,作為工商業主和普通百姓之間的緩衝帶。
……
改革石破天驚,直接打破了原先體系。
一時間街頭巷尾熱議。
熱度之高,甚至超過了西線的戰事。
畢竟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畢竟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西南打仗,關我江南鳥事?
許多書生嚎啕大哭,傷心欲絕。
他們一大把年齡要去籍貫所在的縣城,和一幫蓬頭稚子一起學識字?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張榜之後,
各地都多了一些水中冤魂、樑上孤魂,他們死不瞑目,無奈地被時代車輪碾壓的隨身碎骨。
……
深諳人性的陛下,留出了後門。
恩蔭~
大臣(軍團校尉、巡撫)級別,每年皆可推薦1人入學,一路直升。
署長級別,每2年可推薦1人。
所推薦之人,可以是自家子弟,可以是幕僚親信。
但是,依舊必須讀完課程,不可省略學時。
此舉一出,
吳廷歡欣鼓舞,高呼陛下聖明。
陛下也沒忘了那些鉅賈,欽定的200多名鉅賈家族亦有恩蔭。
他們的子侄可以進入海軍士官學校,服役5年後,部分人可進入海軍部,間接從武官轉文官。
一時間,
海軍士官學校人滿為患。
不需要暗示,海軍部就多收了一二百萬兩捐助。
因為陛下親自兼任海軍大臣,底下經辦的人一點不擔心,收的坦然。
……
總之,李郁又向前邁出了一小步。
教育是根本!
如今,在財政極度緊張的情況下,他能夠擠出200多萬兩搞體系教育殊為不易。
時機選擇的很好,規則也很完美。
阻力相對最小。
文官、軍隊、工商業主都沒有意見。只有部分舊文人恨意滿滿。
……
但無所謂,南方的舊文人已經掀不起一絲風浪。
從一開始,李郁壓根就沒想讓他們上船,一群在水裡掙扎的人滿不滿意,並不重要。
你們不喜歡寡人,寡人也很討厭你們。
皇帝又不是金元寶,怎麼可能人人喜愛呢。
寡人沒殺你們,不是心軟,只是不希望給處於萌芽期的新朝注入無故嗜殺的基因,破壞規則罷了。
元氣大傷的殘餘南方士紳群體已經不構成明面上的威脅,最多搗鼓點沒有實際意義的小動作。
而北方士紳,建制完整。
李郁準備用一種世人怎麼也意料不到的方式,去狠狠地傷害他們,讓他們痛不欲生,自然消亡。
……
教育大臣吳敖忙的飛起,他需要儘快構建起完整的三級學校體系。
要選校舍~
要聘教師~
要督促縣衙將陛下的恩情傳達到鄉村招生~
能幹就多干。
吳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從他當初力推「廉價葯「就看的出來。
所以,
他能被陛下重用一點也不奇怪。
本質上,陛下是一個「理想的現實主義者」,有仁慈,但不泛濫。有理想,但不激進。
笑笑生曾經曰過:
理想很美好,但世上的絕大部分理想一錢不值,相反荒誕可笑。
……
沒過幾日,
宮裡傳出旨意,在蘇州、松江、江陵、杭州各開設一座女子學校。
招生要求:
8歲以下,面容清秀,家境清白、知書達理。
實行封閉式管理,制服統一。
據說,開設這4所女子的學校經費是皇後娘娘從內帑銀里撥的。
雖未廣而告之,但卻在小圈子裡掀起了極大關注。
入學報名競爭十分激烈。
所有人篤定這是為未來的選妃做準備,江寧王貞儀就是很好的例子。
陛下非俗人,品味高潔,喜歡玩養成。
久而久之,
這4所學校被坊間稱作「陛下的花園」,就連學生自己也認為長大了是要進宮應聘娘娘的。
實際上,大家誤解了陛下。
陛下只不過是未雨綢繆,想培養一批新式女子將來備用罷了。
……
「禁止裹腳令」也隨之而出。
規定:
5年之後,凡三級以上文官、少尉以上武官皆不得納民間裹腳女子為妻妾,否則罷黜官職。
風氣,素來自上而下。
皇室的喜好會逐漸下沉、擴散。
例如正月里推行的新風服裝,吳皇宮率先採購給女官宮女們集體換裝。
之後,
蘇松兩府就陸續有良人穿出街了。
江寧、杭州不甘落後,甚至更進一步。
守舊的老夫子們,一上街血壓就高,一邊低聲哀嘆「世風日下「,一邊目不轉睛的仔細考量。
批判歸批判,真遇到了還是要瞪大眼睛欣賞的。
畢竟儒學精髓就是:
說一套,做一套。
騙別人可以,騙自己不行。
……
新問題也接踵而來~
首先是江南的青樓業全面跟進,而且比良人更激進,具體表現大約就是裙裾更短、更窄、布料更薄。
還有,處處可見的撞衫現象。
制衣廠的樣式太少,一款就生產幾千套。這裡面有個經濟學問題,款式越多,利潤越薄,反之一樣成立。
嚴重的同質化,導致了極其嚴重的撞衫現象。
比如一款帶白色束腰的淺青色衣裙,很受江南女子歡迎。
百姓甲給內人買了一套,喜滋滋帶出門逛街。然後一回頭,發現滿大街都是淺青衣裙,都像自己的老婆。
粗心大意的百姓甲就隨手拉了一個最苗條的,於是引起了不必要的傷亡。
這還不算什麼。
更可怕的青樓常客乙,把大街上的良人當成是姑娘了。
一時間,各地因撞衫引起的麻煩多多。
……
總之,
陛下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制衣廠執行壞了。
最終,
通過紡織商會協調竄貨,將各個工廠的衣服互相代售,確保款式多樣性。
但是,
青樓女子和良人撞衫問題依舊很難解決。
青樓的姐兒們堅決捍衛穿衣自由~
消息傳到宮裡,旨意傳出:
勾欄瓦肆照穿不誤,但出門時必須斜掛大紅綬帶,以示區分。
此外,
門口迎賓,還可穿自製旗裝。
穿旗裝迎賓,很吸睛。
反正改朝換代了,百無禁忌,黑心商人們乾脆找裁縫照著大清格格的服飾打板。
……
門口迎賓姑娘踩著花盆底,小手帕往上一揚,微微下蹲,來一聲「爺,您吉祥」,瞬間體驗感拉滿。
客人笑的嘴角咧到耳朵根。
連呼:
「賞,賞。」
很快,競爭日漸激烈,效仿者眾。
周樹人說過:
家家都穿旗裝,就等於家家都不穿旗裝。
大鬍子老馬說過:
為了100%的利潤,這幫人能踐踏一切。
……
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競賽~
為了掙銀子,商家忙著魔改。
改到大家都不敢認。
坎肩不要了,套褲不要了,花盆底加高,四面開小叉改成八面開大叉。
一再突破下限。
叉開的都到胳膊肘了。
總之,
烏煙瘴氣。
不過,卻在吳國民間塑造了一個慣性記憶——旗裝≈
……
始作俑者陛下,無暇管這種小事,只不過當作未來文化輸出的小試牛刀罷了。
皇宮內,
工業大臣杜仁和外務大臣賈笑真分坐左右。
杜仁尷尬但不失禮貌:
「陛下。臣是訟師出身,性格古板,為人處世不夠靈活,怕做不好這駐歐公使,辜負了陛下的信賴。」
賈笑真猶豫了一下,笑道:
「臣倒是沒有職業桎梏,若陛下不嫌,臣,願意試試。」
……
李郁靠著椅背,點頭:
「既然如此,就加封賈愛卿為交西伯,隨撒克遜艦隊一起去倫敦。」
賈笑真惶恐。
李郁擺擺手:
「窮家富路,給你封爵,給你大筆經費,是為了增加你在歐洲行事的籌碼。去了,你就明白了。」
想了想,又補充道:
「順便,加封銅仁王生烈為忠誠伯。姑蘇潘氏兄弟,潘文為西湖侯,潘武為陽澄侯。杭州劉甄氏為一品誥命夫人。」
「讓世人知道,寡人記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