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涼州動蕩

第七章 涼州動蕩

孫堅雖被拜為了別部司馬,但這個官職是為了安撫有軍功之人而設置的編外職位,沒有固定部隊可帶,於是無所事事的他乾脆就回到了家眷所在的壽春。入城與家人團聚了幾日後,孫堅思量著可以利用別部司馬的職權募集鄉勇,拉起一支自己的嫡系部隊。正巧他聽聞壽春城中有一名小吏叫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黃巾之亂時因郡長官逃亡,便自行號召了幾百青年共同守城。程普先是留下一半的人加緊扎草人;然後讓餘下人中的一半去將官府中所有綉有「漢」字的大旗全部收集起來;而他自己帶著最後剩下的那部分人一起批量偽造檄文,內容大意是朝廷調集了邊兵和京兵共數萬人正趕赴壽春討賊。一切都準備停當后,程普讓人把旗幟插遍城頭,同時將草人打扮成士兵的模樣,每兩個青年之間擺一個草人,營造出有大批守軍的態勢;而偽造好的檄文則張貼於城外,並在城門口向過往民眾派發,盡量將假情報散播到黃巾軍處。在程普疑兵之計的干擾下,黃巾軍最終繞過壽春另往他處掠奪。程普的故事打動了孫堅,他認定這是一個人才,便親自前往拜訪。二人一見如故,徹夜長談,從行軍作戰的兵法聊到了治國安邦的大道。第二日,孫堅便正式將程普召為自己的裨將。很多當時跟隨程普守城的青年聽聞后也紛紛來拜訪孫堅,受到了熱情的款待。孫堅將這批青年都收為自己的部眾,並交予程普操練。消息傳到了鄰近鄉縣后,又有大批有志青年來投,很快孫堅的這支青年軍就增長到了數千人。

而與此同時,天下大勢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瞬息萬變。黃巾之亂過後,劉宏為了提高各州軍事實力防備類似叛亂的發生頒布了廢除刺史重置州牧的政策,這一做法讓不少地方有了擁兵自重的趨勢。與此同時,各邊地外族也覺察到大漢江山已不似多年前穩固,升起了蠢蠢欲動之心。

中平二年,羌將北宮伯玉突然率數萬人入寇三輔,並劫持了偏將軍馬騰和涼州從事韓遂的家眷,脅迫他們入伙。馬騰字壽成,扶風茂陵人,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馬騰有胡人血統,身大有力,面鼻雄異,在涼州頗受尊敬。韓遂字文約,涼州金城郡人,與馬騰志同道合,結為了異性兄弟。

馬、韓二人雖是被逼反叛,卻也在搶關奪城的過程中逐漸釋放出了自己的野心。他們和北宮伯玉合計后,覺得應該再找一個聲望隆重之人擁為首領,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加入。於是他們尋到了在涼州避禍的名士閻忠,共推他為主帥。閻忠素來對朝廷不滿,欣然答應,並讓叛軍喊出了「誅殺宦官」的口號,企圖佔據大義名分,他還命馬騰去向匈奴借兵繼續壯大聲勢。

剛過了沒多久太平日子的劉宏還沒在西園享夠清福,就又被從涼州不斷傳來的雪花般的急報所驚擾,讓他怒不可遏。劉宏本想調皇甫嵩前去平叛,但有人向他告密說閻忠本是皇甫嵩的幕僚,並且曾向皇甫嵩勸進。劉宏不相信皇甫嵩會有不臣之心,但是為防萬一,不敢再給他兵權了,於是改用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假節,統帥步、騎共十萬大軍起兵平叛。另外,還指派蕩寇將軍周慎為張溫的副將,再封董卓為破虜將軍,讓張溫帶著詔書去涼州召他共同進兵。張溫素來與朱儁交好,常聽他說起孫堅的勇名,於是又奏請讓孫堅擔任參軍前來助戰。

孫堅得到詔令后不敢怠慢,連夜帶著自己的青年軍啟程,在半路就趕上了張溫的大軍。不過張溫見孫堅所帶的士兵個個面孔稚嫩,年紀不過二十上下,大失所望,以為朱儁對孫堅言過其實,不敢重用。張溫率軍進駐美陽后,一邊安營紮寨,一邊派人傳書去召董卓前來匯合。等了好幾日,張溫都不見董卓軍的音信,倒是閻忠那邊派出的先頭部隊韓遂和邊章已進軍到美陽。張溫想打敵軍一個立足未穩,主動發起了進攻。韓、邊二人雖兵力處於劣勢,但所帶士兵皆是常年在邊境作戰的精銳,各個以一當十強悍無匹,雙方廝殺了半日,張溫軍的陣型漸漸被衝散。被指派在營中戍守待命的孫堅登高望見了本方的敗相,忙調集本部人馬前去救援。孫堅一路殺到張溫跟前,揮槊打翻了幾個衝上來的叛軍后,護著張溫往本營退去。韓遂見張溫撤退不肯罷休,縱馬往其方向奔襲而來,卻被程普截住。韓遂一口大刀劈空嘶風,而程普挺起自己慣用的鐵脊蛇矛也如蛟龍出海不甘示弱,二人戰到四十合,程普看準一個破綻一矛挑斷了韓遂身上扎甲的肩帶,險些使其落馬。韓遂驚出一身冷汗,忙撥馬敗回本陣。

退回營內后,張溫因初戰受挫煩悶不已,這時拖延了數日的董卓終於姍姍來遲,張溫責備道:「仲穎何故怠慢軍機?」董卓聽了不以為意地回應說:「司空大人久疏戰事有所不知,這平亂之戰非同小可,自然是要做好萬全的準備,隨叫隨到豈非兒戲?」張溫聽了心中怒氣更重,卻又不願意輕易得罪董卓失了強援,便緩和了語氣說道:「既然仲穎已有了萬全的準備,不如就由你為先鋒再與亂賊作戰。」哪知董卓搖頭拒絕道:「卓年事日高,近來體態臃腫,已不適合騎馬作戰,若為先鋒恐於戰事不利。」「既如此,容我思慮后再做定奪。」見董卓油鹽不進,張溫也沒了辦法,只得揮揮手先讓他退下。

董卓走後,一直在邊上未發一言的孫堅示意張溫屏退左右,然後上前說道:「董卓遲來而不告罪,反而出言不遜,應治其『召不時至』之罪,按軍法處斬方能嚴明法令。」張溫卻說:「董卓在河、隴之間素有威名,如貿然處死,西征之行便少了依仗。」孫堅提高了聲調回應道:「明公親率王師,天下震伏,何必依賴董卓?董卓輕上無禮,是第一條罪狀;應召卻來遲,是第二條罪狀;委派其軍務卻推託不受是第三條罪狀。董卓犯此大罪三條,若明公仍存拉攏之心而不立即誅殺,恐有損統帥威嚴和軍中法度。」張溫猶豫了一會兒,還是不準備對董卓下手,輕聲對孫堅說:「文台言重了,你先回去吧,這些話不要再說了,傳到董卓耳中不免讓他起疑心。」孫堅無奈只能退出帳中,兀自嘆息。

董卓回營后,和謀士賈詡描述了自己面見張溫的情形。賈詡,字文和,武威郡姑臧縣人,西漢鬼才賈誼的後代。年少時就以機變著稱,郡內人誇他有張良、陳平之奇,后董卓聽說了他的才名,親自登門召為幕僚。賈詡聽到董卓對張溫的那些不敬之語后,出言相勸道:「將軍受召后故意緩行,本是想讓朝廷在平叛過程中受受挫,更認識到將軍對涼州的重要性。現在目的已經達到,而張溫畢竟奉皇命而來,也不宜太過怠慢。」董卓輕哼了一聲,說道:「文和勿慮,張溫這老小兒自己沒什麼本事,仗著是老太尉袁湯的門生才一路扶搖直上。現在他還要靠我來抵禦叛軍,斷然不敢和我翻臉。」「將軍所言甚是,不過沒必要和他爭口舌之快,接下來我們打一場勝仗炫耀一下武力,自然就讓他生不出二心。」賈詡態度恭敬語調平緩,但言辭中依然露出堅持己見的態度,這就是他固有的說話方式,勸諫時也是一副對人恭維、認可的架勢,從不正面駁斥他人的觀點,讓人接納意見時也不會感到不舒心。董卓早就熟悉了賈詡的那一套,也就借勢退了一步,說:「文和言之有理,我也沒那麼多閑工夫和他多費口舌。接下來就由你安排吧,讓李傕、郭汜出戰,好好顯一下我西涼鐵騎的威風。」

李傕,字稚然,北地郡泥陽縣人,性格剛猛而詭譎,武藝高強且有辯才。郭汜,字亞多,涼州張掖人,本是馬賊出身,鬥狠好勇。這二人均為董卓重點栽培的心腹大將,善於用兵且武藝高強,在西涼軍中功勛最為卓著。

接連送走董卓和孫堅后,張溫的心情難以平靜,只能靠專註研究軍情來轉移注意力。恰在此時,朝廷那邊又發來詔書,拜張溫為太尉,這也讓他成為了第一位不在朝廷的軍事首輔。從司空到太尉,雖然從官位上只進了一步,但在權力與地位上卻天差地別。可惜這個時候的任命無法令張溫感到絲毫欣喜,只能讓他覺得肩上的擔子又更沉重了千鈞。張溫自知若是自己平叛再無作為,這太尉位子必是坐不久了,而且到時也絕無降回原職的可能,弄不好就是罷官下獄,甚至可能有性命之憂。於是破敵心切的他也顧不上本方剛敗了一陣,立刻調集兵馬準備再戰。在上一仗認清了孫堅的武勇之後,張溫此戰便以他為前部,並讓董卓出兵相助。這回董卓沒有推讓,自己在後方壓陣,令賈詡代行其職,以李傕、郭汜二人為副將,引一萬西涼騎兵前去助戰。

韓遂、邊章面對張溫的大軍初戰告捷后,開始有些自矜自是,不把官軍放在眼裡,再次交戰企圖全力進攻一舉將對手擊潰。不過這一戰孫堅在前軍指揮得當,加固了側翼的防禦以阻止羌騎的突擊,同時他和副將程普奮身在前,極大地鼓舞了全軍的士氣。叛軍措手不及,連翻衝鋒受挫后氣勢漸衰,孫堅看準時機揮師反擊,自己也躍馬沖入敵陣翻江倒海。李傕、郭汜見孫堅掌控了戰局,恐功勞都被他搶去,忙號令西涼騎兵群起衝鋒,掃蕩戰場。

眼見本方陷入困局,韓遂只得身先士卒拼殺以求力挽狂瀾,前日他見識過孫堅的武力不敢正面迎戰,便把矛頭對準了李傕、郭汜的西涼軍。見韓遂親自出擊,邊章也不落後,舞刀上前助戰。李傕、郭汜槍矛並舉,抵住韓、邊二人的大刀,四個人如走馬燈般戰成一團。混戰了三十餘合后,韓遂、邊章抵擋不住,向後敗走。孫堅和李、郭二人兵分兩路在後猛追,一陣掩殺之下叛軍死傷無數。在後方掠陣的董卓見到孫堅部隊的戰鬥力居然和他的西涼鐵騎不相伯仲,暗暗吃驚,在心裡默默記下了這個名字。大勝過後,張溫心裡繃緊的弦總算鬆弛了些,但還是不敢懈怠,他一邊派周慎率三萬人追剿韓遂、邊章,一邊讓董卓去討伐與北宮伯玉結盟的羌族先零部落,斷其外援。

韓遂、邊章一路敗走榆中,周慎追討不舍,準備率兵圍城。被張溫指派來輔佐周慎的孫堅獻計說:「賊兵新入城中,必然糧草不足,只能從城外運進來。堅願領萬人斷其糧道,請將軍統大軍在後接應,賊人疲於奔命又腹中飢餓,畏戰之下只能退回羌族腹地。到時我們再籠絡一些原本就依附於我朝的羌人部落,與他們并力討賊,則涼州可定也。」周慎嫉妒孫堅一路戰功卓著,擔心他斷糧成功后在張溫心裡地位更高,回朝後封賞或在自己之上,於是拒絕了他的建議,依然貫徹圍城作戰。而糧草被安全運進榆中后,城中人心重聚,戰意高漲,韓遂讓邊章專註守城,自己另帶人馬進駐葵園峽,佔據地利反而截斷了周慎軍的運糧道路。失去補給線的周慎惶恐不已,打算丟棄輜重撤軍。孫堅勸阻道:「我軍雖然糧道被斷,但尚有餘糧可支撐數日,當分兵攻打葵園峽奪回糧道,而退兵則會失去一舉將賊人殲滅的大好時機,實為下策。」只是周慎又一次沒採納孫堅的建議,堅持當晚撤兵。回到本營后,孫堅怒氣難平,手握腰間的古錠刀刀柄,對著程普忿忿道:「周慎身為主將卻無法審時度勢,膽小、無能堪比宋義,不如效法霸王殺了他奪下兵權,方可扭轉戰局。」程普聽了大驚,忙靠近孫堅一把按住了他握著刀柄的手,附耳勸阻道:「將軍切不可妄言。如今將軍在軍中的人望不及彼時的項羽,而當今天子的威信又遠勝懷王,這麼做是要有大禍的。」在程普苦苦相勸之下,孫堅終於打消了衝動的念頭。撤退時,周慎軍的動靜過大被敵人發現,遭到追擊后又折損了不少人馬,幸得孫堅帶兵斷後才免於慘敗。

另一路的董卓軍在征伐初期順風順水,先零部落武裝簡陋、戰術素養低下,在西涼鐵騎的聲威下一觸即垮。北宮伯玉帶兵來援,也被擊敗,在董卓追擊之下還失守了安定。董卓一心斬殺北宮伯玉,堅持要繼續進軍。賈詡恐戰線過長,進言道:「彼方已成窮寇之姿,不宜再追。」董卓卻說:「這羌族腹地於我如後花園一般,若能拿下北宮伯玉吞掉他的人馬,可極大地擴充我的隊伍。」於是他留下胡軫和賈詡屯兵五千駐紮在安定,自己領兵孤軍深入,追殺北宮伯玉。董卓一路突入望垣縣后,正逢前往匈奴借兵歸來的馬騰趕到,得了強援的北宮伯玉返身殺回,兩軍合力反將董卓軍圍困在瞭望垣縣內。董卓命李傕出城與馬騰作戰,二人大戰了五十合不分勝負后只得各自收兵。董卓見一時難以破圍,而糧草補給又沒有跟上,後悔沒有聽從賈詡的建議以至於形勢危急。不過身經百戰的他很快就有了主意,他讓一部分士兵在城外河水中修堤,宣稱是要捕魚來充實軍糧,暗地裡令其餘士兵在堤壩的掩護下快速通過後從敵軍包圍的空隙處撤離。沒幾日,董卓軍基本撤了個乾淨,等馬騰和北宮伯玉反應過來時已經追趕不上了。董卓全員班師后,退到了右扶風屯兵待命。

朝廷的兩路討伐大軍皆無功而返,大漲了叛軍的士氣,涼州之地兵戈搶攘,紛飛的戰火似有向中原延燒之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血色三國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血色三國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涼州動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