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救社稷不惜己身
聽出孫女言中不忿之意,董卓倒也不為己甚,朗聲笑道:「祖父錯了,白兒勿怪。」
董白亦察覺自己有失儀態,頓時收斂脾氣,柔聲致歉道:「孫女無狀,望祖父勿怪!」
董卓詫異地看看與平時表現迥異的孫女,又看看小皇帝劉協,心頭頓時生出主意。若是能夠將孫女嫁於小皇帝為後,自己的權勢、地位豈不是更加穩固。
想到這,董卓也不再推脫,遂對劉協道:「舍孫女雖然年幼,但已盡得吾學。承蒙陛下不棄,臣自無異議。」
董白芳齡十三,本是情竇初開之時。聽聞祖父讓其教小皇帝習武,雖無尋常女子的嬌羞,卻也心泛漣漪。
看著低頭不言的孫女,董卓本就是風流不羈之人,自然懂得小兒女的心事。他也不想停留,遂道:「擇日不如撞日。既然陛下有意,不如今日就學。老臣告退。」
看了眼董卓離開的背影,劉協走上前去,站在董白身前,躬身行禮道:「還望小姐悉心教授,莫嫌吾愚笨。」
董白輕咳一聲,微微挺拔身形,背過雙手,倒也致使蓓蕾乍顯。
她一本正經地肅聲道:「若要跟我學武,當堅持不輟,否則,我便不再教陛下。」
劉協目露堅定之色道:「吾必每日請教,望小姐莫煩。」
聽聞劉協打算每天都來,董白頓時有些愕然。
她只是模仿府中的先生,隨口一說,表現下要求嚴苛而已,卻沒想到這天底下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竟然想讓她天天教他武學。難道她就不要偷懶的么?
想到自己日後若是天天無休,豈不是比當官的都慘!再看俊俏的劉協,心中也難壓怒氣。不過,對方的身份是皇帝,她自然知道輕重。因此,她烏溜溜的眼珠滴溜溜一轉,頓時有了主意。
董白嬌聲道:「陛下且隨我去後院校場,我要考究陛下的基礎。」
劉協當即跟著董白,口中解釋道:「吾沒有任何習武基礎,還望小姐見諒。」
董白勸慰道:「沒事,沒學過武不怕。主要是考量陛下的力量、耐性、眼力和身體靈活性,我好針對性地給陛下安排訓練。」
劉協聞言,這才放下心來。他還真怕董白嫌棄他武學零基礎,不願教他,讓他的圖謀落空呢!
走進一個小校場,旁邊兵器架上有著各類兵器,顯得琳琅滿目。
打算給劉協下馬威的董白徑直取出張一石弓,遞給劉協道:「陛下且試這張弓!」
無論是之前,還是夢中,劉協根本沒有摸過弓。此時看到這張弓,雖然心有疑慮,但還是頗有新奇之感。
至於拉不開弓會不會丟臉,這個劉協就沒想過。
因此,他接過弓,掂量下分量,不輕。
這時董白在一邊指點劉協站姿、手臂用力、手指操作,以及張弓的技巧。
劉協邊聽便矯正姿勢,聽董白講完,他的動作已經似模似樣了。
董白見狀,甚是吃驚。她還真沒料到,這個俊俏的小屁孩學習基本動作技巧會這麼快。
她用平靜地語氣說道:「好了,空架勢只是基礎,現在看陛下能否張弓了?」
劉協按照董白教的動作,開始拉動弓弦,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費勁。
看到劉協幾乎將弓弦拉至滿月,她急忙勸止道:「莫要再拉,再拉傷弓。」
劉協聞言,慢慢泄勁,這才將弓遞還給董白道:「吾覺得不太懂,不如小姐為吾示範下,如何?」
董白頓時瞪大眼睛,盯著劉協,看到他誠摯的眼神,這才鬆了口氣。
她心道:哼,小小身子,居然能拉動一石弓,簡直是神力!不過,想要看本小姐的笑話,做夢。
掄了下胳膊,她故意皺起眉頭道:「剛才引弓射箭傷到了胳膊,現在還無法拉弓。下次再為陛下展示吧!」
劉協瞟了一眼她身後的短弓,明顯比自己剛使用的弓小了不少,估計不足一石。
董白似乎感受到劉協的目光,抬頭挺胸,想將背後的弓藏起。轉瞬又覺得似有欲蓋彌彰之嫌,一時間氣氛略顯尷尬。
身姿挺拔的少女,蓓蕾初綻。在劉協的眼中,此刻的董白多出了幾許少女嫵媚之態。
董白並未意識到不妥,她再次將弓遞給劉協,同時又遞過一支箭矢,道:「再有勁,射不準,也是白搭。因此,現在我教陛下射箭的技巧,陛下要認真學習。」
劉協接過箭和弓,有模有樣地搭箭引弦。
董白再次講解眼、身、手三者的關係和位置,並扳動劉協的身體,還站在劉協的背後環抱著他,手放在劉協的手上,幫他矯正姿勢。
劉協雖然才九歲,但他手掌有肉,手指細長;董白年滿十三,其手如蔥白,手指修長。
他並沒有感受到董白手掌的溫軟,反而體會到她掌指有力,掌間有繭子,手心微涼。
忽然間,劉協覺得頭頂微沉,似乎是董白將下巴墊在了他的頭頂。
這不是仗著年齡優勢,歧視他的身高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後背往後輕拱,似是想要脫離董白的懷抱。
董白身體一僵,頓了片刻,冷聲道:「我教陛下射箭,陛下在做甚?」
東漢禮防雖不似後世,但也不至於這麼大膽。因此,劉協自覺理虧。
更何況,他哪會真的無腦,指出董白仗著身高優勢顯擺的小動作!
不過,通過這次的小動作,無疑讓彼此試探出,雙方互不討厭,甚至還有些願意親近。
董白引導劉協射了數箭,均中靶子。她這才鬆開劉協道:「無論是引弓還是射箭,陛下的基本動作都掌握的不錯。只需勤加練習,準頭自會提高。」
劉協躬身謝道:「多謝小姐悉心教授。吾回宮后自會勤加練習,定不負小姐教導之情。」
聽著這段話,董白覺得話中有深意,但她也沒仔細思量,再次昂頭背手,滿臉嚴肅地冷聲道:「今日我教陛下之事,萬不可讓外人知曉,否則我必不會再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