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何不瀟洒走一回(98)

第196章 何不瀟洒走一回(98)

趙州橋,是一座位於HEB省石家莊市趙縣城南洨河之上的石拱橋,因趙縣古稱趙州而得名。當地人稱之為大石橋,以區別於城西門外的永通橋(小石橋)。趙州橋始建於隋代,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後由宋哲宗趙煦賜名安濟橋,並以之為正名。

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年代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其建造工藝獨特,在世界橋樑史上首創「敞肩拱」結構形式,具有較高的價值;雕作刀法蒼勁有力,藝術風格新穎豪放,顯示了隋代渾厚、嚴整、俊逸的石雕風貌,橋體飾紋雕刻精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趙州橋在中國造橋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全世界後代橋樑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

1961年3月4日,安濟橋(大石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趙州橋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23年7月22日,趙州橋被中國僑聯評為第十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

趙州橋始建於隋代,由匠師李春設計建造,已有1400餘年歷史。

唐貞元八年(792年)七月,趙州橋第一次修繕。據劉超然《新修石橋記》載:建橋200年,因大水沖壞橋北面西側的金剛牆,橋台下沉,使排(小拱)有欹斜崩裂現象,用補石重砌方法,恢復了原狀,並複製欄板望柱,以還原貌,橋工堅固。

宋治平三年(1066年),趙州橋第二次修繕。《宋史》載:宋治平三年(1066年),因鑿鐵腐蝕脫落,被盜使外側拱出現側傾現象,於是眾工扶正復原。

明嘉靖四十至四十二年(1562—1563年),趙州橋第三次修繕。此次修葺因橋面石經車輛長期碾軋,「轍跡」很深,凹凸不平,不便行車。新鋪了橋面石,完成此役。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趙州橋第四次修繕。主要修繕了南北碼頭及欄檻柱腳,並仿照原來欄板、望柱上的龍獸圖案雕刻,另外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展象。同年,趙州橋第五次修繕。因停息橋下的船民生火煮食所致,修復橋石縫隙,加固了腰鐵。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秋,趙州橋第六次修繕。多年車輛滾軋,致使橋面破損,秋天動工,冬天完成。

清道光元年(1821年),趙州橋第七次修繕。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春,中國營造學社橋樑專家梁思成對趙州橋進行了詳細考察、測繪,並寫成《趙州大石橋即安濟橋》一文。

1952年冬、1953年冬、1954年夏和1955年2月份,國家文化部文物管理局等單位先後派出專家、學者四次對趙州橋進行發掘勘測工作。

1955年,趙州橋修繕工程開始施工。

1958年,趙州橋修繕工程全部竣工,為趙州橋第八次修繕。此次修繕對趙州橋進行了全面測量和修整,整個工程採用原來的護拱石、鉤石、腰鐵、鐵拉杆和收分五種做法,還在橋面上下加設了二粘三油防水層(二層防水亞麻布和三層瀝青),防止漏水腐蝕現象發生。橋面的所有欄板、望術按早期式樣新制。

選址特點

趙州橋的合理選址是它成為千年古橋的一個重要原因。李春將趙州橋的基址選在洨河的粗砂之地,是因為以粗砂為根基可提升橋樑的承重力度,以確保橋樑的穩定性。

現代勘測表明,趙州橋的橋址區域地層分佈穩定,地基土主要以密實的粉質粘土為主,中間有粉土和砂土夾層,是修建這種特大跨度單孔橋樑的比較理想的場所。根據化驗分析,這種土層基本承載力為34噸/平方米,並且粘土層壓縮性小,地震時不會產生砂土液化,屬良好天然地基。其穩定的地基基礎是這座古老的橋樑能承受多次地震考驗的重要原因之一

趙州橋的橋台為低拱腳、淺基礎、短橋台。直接建在天然砂石上,並在此基礎上用5層石條砌成橋台,每層較上一層都稍出台。

結構特點

一、敞肩圓弧拱:兩個拱肩部分各建兩個對稱的小拱,伏在主拱的肩上。符合結構力學原理,增加排水面積16.5%,節省石料。

二、跨度大,弧形平:採取單孔長跨形式,河心不立橋墩;圓弧拱形式,石拱高度降低。優於多孔橋單跨跨度小、橋墩多不利於泄洪的特點。

三、兩端寬中間窄。

四、縱向並列砌築法。[17]

建造工藝

趙州橋建造中選用了附近州縣生產的質地堅硬的青灰色砂石作為石料,採用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降低。主孔凈跨度為37.02米,而拱高只有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為1:5左右,這樣就實現了低橋面和大跨度的雙重目的。

趙州橋施工時採用縱向並列砌置法,就是整個大橋由28道各自獨立的拱券沿寬度方向並列組合在一起,每道券獨立砌置,可靈活地針對每一道拱券進行施工。每砌置完一道拱券時,只需移動鷹架(施工時用以撐托結構構件的臨時支架)再繼續砌置另一道相鄰拱。這種砌置方法利於修繕,如果一道拱券的石塊損壞,只需要替換成新石,而不必對整個橋進行調整。

為加強各道拱券間的橫向聯繫,使28道拱組成一個有機整體,連接緊密牢固,趙州橋建造採用了一系列技術措施:

每一拱券採用」下寬上窄、略有收分「方法,使每個拱券向里傾斜、相互擠靠,增強其橫向聯繫,防止拱石向外傾倒;在橋的寬度上也採用」少量收分「方法,從橋兩端到橋頂逐漸收縮橋寬度,加強橋的穩定性。

在主券上均勻沿橋寬方向設置5個鐵拉杆,穿過28道拱券,每個拉杆的兩端有半圓形桿頭露在石外,以夾住28道拱券,增強其橫向聯繫;4個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鐵拉杆起同樣作用。

在靠外側的幾道拱石上和兩端小拱上蓋有護拱石一層,以保護拱石;在護拱石的兩側設有勾石6塊,勾住主拱石使其連接牢固。

為使相鄰拱石緊密貼合,在主孔兩側外券相鄰拱石之間設有起連接作用的「腰鐵」,各道券之間的相鄰石塊也都在拱背設有「腰鐵」,把拱石連鎖起來;每塊拱石的側面鑿有細密斜紋以增大摩擦力,加強各券橫向聯繫。

文藝作品

《水龍吟·蕭公弼生朝》(元代:李庭)

喜逢天上天人,一尊共醉梅花底。朝元已了,讀書未遍,復來人世。憩鶴台邊,景龍門外,十年遊戲。自歸來,卻過趙州橋上,閱橋下,東流水......

《朝野僉載》卷五(唐代:張鷟)

趙州石橋甚工,磨礱密緻如削焉。望之如初日出雲,長虹飲澗。

河北民歌《小放牛》里的:趙州橋,魯班爺修,玉石欄杆對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走,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

唐代中書令張嘉貞在《趙州大石橋銘》中說它「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

元代詩人劉百熙曾寫對聯盛讚它:「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宋代杜德源在《安濟橋》中稱趙州橋為「駕石飛梁盡一虹,蒼龍驚蟄背磨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系統大佬燃爆全宇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系統大佬燃爆全宇宙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6章 何不瀟洒走一回(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