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地府肉體堅韌朱允炆
「嗡嗡……」
華光降臨,便又是十年過去了。
不過這次的朱高煦沒有再扛著幾百斤的兵棋盤出現,而大明的隊伍也壯大到了六人。
關鍵這其中除了朱允炆外都是馬上天子,哪怕是以文治著稱的朱瞻壑,那也是跟著朱棣幾次北征的千人騎將,更不用說將兵數萬的朱祁鉞了。
這次如果進行兵棋推演,朱家的優勢固然很大,但此刻朱元璋更想做的炫耀大明的強大。
「諸位多年不見,別來無恙啊!」
朱元璋作揖向四周行禮,李世民和劉邦對他的想法心知肚明,乾脆道:「兵棋沙盤呢?」
「哈哈,今年暫時休息休息,我等不如討論我大明朝的鼎盛如何。」
「諸位看看,這是我那不成器的後人,大明朝第六位皇帝朱祁鉞。」
「他呢……其實也沒有太大功績,無非就是鞏固了大明在波斯和西海的疆土,同時拓土磧北,鞏固嶺北罷了。」
「小子手段太年輕,不過畢竟是王朝第六代皇帝,不成器也應該的。」
朱元璋嘴裡這麼說,但心裡已經喜滋滋了。
他刻意說王朝第六位皇帝,劉邦聽后看向劉啟和劉弗陵:「我家的第六位也不錯!」
李世民看向李隆基,以他的標準,李隆基根本擺不上檯面,畢竟手握四個二帶王炸都能輸,他也不知道怎麼評論。
趙匡胤牙根痒痒的看向趙光義:「瞧瞧你的後人,除了煦兒外,都是什麼鼠輩?」
「我也沒想到啊……」趙光義已經被罵的習慣了,攤攤手后表示無奈。
瞧他這樣子,趙匡胤更生氣了。
至於晉、元等朝則默不作聲。
眼看裝成功了一手,朱元璋也擺手道:「其實除了武功,我大明的文治也是不錯的。」
「我家鉞兒執政時,大明人口突破三萬萬,人間六成百姓都以說我大明官話為榮。」
「除此之外,我大明朝耕地也達到了十萬萬畝,百姓吃喝不愁。」
「唉……如此龐大的疆域,治理起來還確實挺困難的。」
「太祖爺,其實也不困難。」朱祁鉞打斷並作揖道:
「俺在位時期,讓電報和電燈普及,大明中原地區興起大批發電廠,夜如白晝。」
「除此之外,火車和輪船已經是百姓能隨意乘坐的便宜物件了。」
「俺大明的拖拉機,只需要幾個人操作,一日就能開墾二十幾畝耕地。」
「還有……」
朱祁鉞滔滔不絕的講述起自己的功績,聽得四周皇帝瞠目結舌。
他們瞠目結舌的不是朱祁鉞的功績,而是這家人的裝逼手段如出一轍。
「父親,我怎麼感覺他們這話挺像您之前說的那些……」
「稚奴,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
李世民氣得牙痒痒,朱棣沒下來前,他這個天可汗的含金量還是挺高的。
結果隨著朱棣下來,朱高煦跟著下來后,他這個天可汗的含金量就有點打腫臉充胖子的感覺了。
這麼想著,眾人四散而去,都有些受不了老朱家的裝。
「對了諸位,下次聚會,我大明會試著帶裝甲車和汽車來給諸位看看,希望大家賞賞臉。」
「當然,如果諸位願意出一把子力氣,那我大明願意出資在這個島嶼修建纜車和鐵路。」
朱元璋一開口,想要離開的眾人就停下了腳步。
他們早就從朱高煦口中了解到了朱元璋說的這些東西,心裡都好奇的緊。
現在老朱開口,他們多少有些按耐不住。
不過朱元璋這廝心眼忒壞,居然讓他們來當苦力。
「你先把汽車和裝甲車帶進來,我們再考慮考慮。」
劉邦率先開口,畢竟這島嶼也不算大,加上土地容易開墾,數百個皇帝一起動手,一天估計就能鋪設百餘步鐵路。
如果是修路的話,按照老朱家說的那麼多機械,他們幾百個皇帝一起動手,那一天就能修里許。
不過前提是,老朱家得先把他們口中的那些機械弄來。
「好,那我們就說好了,我老朱家出機器,諸位出力氣,相信只需要百餘年,這環島鐵路就能修通!」
朱元璋撫須笑著,時間也一點點過去。
伴隨著華光再次出現,他們也被接引回到了大明。
「嗶嗶——」
從空中落下,他們可以俯瞰到大明的一切。
南京城外,十幾座幾十步寬的水力發電站屹立在河段中央。
儘管發電效率很低,但這十幾座小型水電站還是能帶動十輛電車和紫禁城的電燈。
大明朝的疆域雖然是歷朝歷代最大的,但資源始終是有限的。
清潔能源,是朱高煦對此界大明發展定下的能源道路。
水力、風力,甚至日後的太陽能,這些才是朱高煦的追求,畢竟他們都死了,等個幾百年都不帶老的,發展清潔能源剛好。
「我大明朝的疆域那麼大,哪怕有千萬人,恐怕也能輕鬆生活其中。」
華光之中,朱元璋撫須笑著,朱高煦點了點頭。
?c〇
六次增長過後,大明的疆域只比後世的新疆小一點,況且此界人種植作物只是滿足口腹之慾,不吃也不會餓死。
加上這片土地有六成是平原,大小河流二百多條,發展清潔能源十分合適。
人間的太學在研究,地府的太學也在研究。
一百年不行就一千年,一千年不行就一萬年,反正他們有的是時間。
這樣想著,十年時間也在一點點的過去。
朱高煦除了關鍵時刻指指點點,其他時候都是把事情交給老朱做,畢竟對於工作狂老朱來說,沒事幹才是對他最大的折磨。
在朱元璋的組織下,近二十萬此界百姓都參與到了勞動之中。
十年時間,一百多里的環京鐵路鋪設完畢,興修水電站三十餘座。
除此之外,一輛敞篷內燃機卡車也被發明出來。
老朱家六個人,一人抬一個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華光降臨的時候,將這輛時辰速度四十幾里的卡車接引到了皇帝島。
卡車出現后,朱瞻壑擔任司機,劉邦和嬴政、李世民坐在副駕駛和後排,其餘皇帝要麼等下一班車,要麼就是坐在車廂里,緊緊抓著扶手。
「要是我的大唐有這東西,什麼東洲、北洲、西洲……都是我大唐的!」
「我大漢也一樣!」
「說的好像我大秦不一樣似的。」
駕駛室內,嬴政、李世民、劉邦三人拌嘴,李世民對駕齡六十年的老司機朱瞻壑詢問道:
「這卡車,每日能跑多少里?」
「嗯?」朱瞻壑嘴角叼著牙籤,聞言一邊絲滑轉動方向盤,一邊回答道:
「汽油足夠的情況下,每天能跑四百里左右,滿載只能跑三百多里,能滿載五千斤貨物。」
「我在位的時候,這種一輛卡車,就能解決一百名士兵半個月的補給問題。」
「當然,沿途得設置好兵站,另外萬備好汽油。」
「此界的大明也有石油可以開採,到時候拿分解出來的瀝青鋪設道路,一天就能鋪設好幾里路。」
「對了,我在位的時候,我大明巔峰的卡車數量也三百多輛,數量少不是因為生產困難,而是當時熱效率太低。」
「我們的這輛卡車,熱效率比我活著的時候高了不少,不過應該沒有人間的研究速度快。」
「算了,跟你們說這些,你們也不太懂,反正我會開車,大夥放心坐好就行!」
朱瞻壑的話,讓李世民三人覺得自己頗有種土老冒的感覺。
他們暗自觀察朱瞻壑那熟練的開車動作,心想自己也要偷師學藝。
時間過去的很快,隨著幾百個皇帝每人體驗一次后,卡車帶來的汽油也耗盡了,徹底趴窩。
眼看時間快到了,朱高煦也拍手叫停,同時說道:
「華光快出來了,這華光能搬運的東西是接引人人力的極限,我大明目前只有六個人,每次搬運的東西,最多也就三千多斤。」
「按照這個速度,此界最少需要六百年才能修通環島鐵路,所以我仔細想了想,決定在皇帝島修電車,而非鐵路!。」
話音落下,朱高煦拿出了一份圖紙。
由於皇帝島只有皇帝能來,哪怕加上割據的皇帝和可汗,也頂多八百多人罷了,所以只需要幾輛電車就能解決他們的環島問題。
如果弄電車,那大明就只需要解決電車和電線的問題就足夠,其它的問題可以交給其它皇帝,讓他們生產帶來。
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電站問題。
機器可以大明出,但所需要的水泥和生鐵完全可以交給這群皇帝。
朱高煦拿出的圖紙,就是生鐵棍和水泥的配方。
簡單交代一遍過後,華光便已經出現,朱高煦他們把卡車留下,而後在華光接引中返回了大明。
此刻的大明人口,依舊生活在南京城附近,有的負責開採冶鍊礦石,有的負責製作水泥,還有的負責其它,所有人各司其職。
在他們各司其職下,二十年時間裡,大明的變化可以說日新月異。
這樣的變化不會停下,而是繼續向前前進。
很快,又是五年時間過去,但這一日大明的土地又開始震動起來。
「連出五代明君?」
看著大明疆土在擴張,李世民、劉邦、鐵木真等人已經有些麻木了。
不算朱元璋和朱允炆,大明已經走出五代開疆拓土的明君了。
「嗡嗡……」
華光降臨,時隔二十二年,大明的人口因為這次華光降臨增長到了三十萬。
除此之外,作為大明第七代皇帝的朱見深也緩緩睜開了眼睛。
「老大,快和俺說說你功績!」
眼見朱見深降臨,朱祁鉞和朱瞻壑開著小汽車率先趕到了奉天殿。
與此同時,朱棣的大明宮也震動著可是擴大面積,直逼萬畝。
朱棣、朱元璋他們都趕了過來,朱高煦也悠哉悠哉的走了過來。
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人駕車向著西邊衝出了城去。
「又要挨打了!」
開車的朱允炆神色緊張的看向後視鏡,在他的目光中,另一輛汽車追著他衝出了南京城。
駕駛室內,朱標臉色猙獰,朱允炆臉色慘白。
在他們父子上演亡命追逐的時候,其餘人已經趕到了奉天殿,
朱祁鉞見狀拍拍朱見深:「來,給你的祖宗們打打招呼。」
「是……」朱見深倒是聽話的對朱瞻壑、朱高煦、朱棣、朱元璋這四位祖宗作揖行禮。
行禮過後,朱元璋先開口道:「見深,說說伱的功績。」
「是」朱見深作揖行禮,而後說道:
「我在位時期,利用文化和經濟,內附了大明五十五個屬國,南洋和印度斯當地區大量小國內附大明。」
「除此之外,裝甲車和半自動步槍的研究也在日漸加深,唯一不算恭順的就是日本,不過我留了幾手,一旦日本要作亂,兒孫們也能快速將他們收拾。」
「此外……」
朱見深詳細說了說自己的功績,整體來說,朱見深還是在順著自家太爺爺朱高煦留下的書籍來做事的,而是做的很好。
「好好好……不愧是高煦這一脈的,這麼算來,我大明也有六代明君了,好好好……」
朱元璋目光一掃,順勢說出了六代明君的話,讓朱棣心花怒放。
「不過,孫兒去世前,波斯和山南地區叛亂不斷,而且太子佑憆優柔寡斷,唯有太孫厚照剛毅勇武,我比較擔心這些地方的事情。」
朱見深倒是沒有撒謊,而是實話實說,他這實話實說,立馬上朱元璋、朱棣、朱高煦臉色不好看了。
朱元璋是擔心明君斷了,朱棣擔心老爹不誇自己,還要罵自己,朱高煦則是擔心歷史修正,畢竟朱見深、朱佑憆、朱厚照這三個人名也太修正了。
「額……先等等看吧,大明積攢的錢糧應該足夠吧。」
朱瞻壑為自己的大孫子說了說話,朱見深卻汗顏道:
「除了內帑,國庫和銀行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勛臣們弄了不少壞賬,想要解決,恐怕有些困難。」
「銀行那邊倒是還好,不過民間就業問題和階級矛盾難以調和,以太子的性格,恐怕難以堅定推行新政……」
朱見深這話,讓朱棣忐忑看向了老朱。
只見老朱臉色黑道:「如果我沒記錯,大明如今才一百五十二年吧?」
老朱看向朱棣,朱棣忐忑低下了頭:「老四,你之前可是打包票說大明起碼三百年國運的。」
「如果大明朝沒有三百年的國運,那你……」老朱把手放到了革帶上,朱棣已經汗流浹背。
這對父子的對話讓眾人側目,只能在心底對朱棣豎起大拇指,佩服他什麼都敢說。
「爹您放心,高煦說過大明肯定有三百年。」
「我什麼時候說過?」
朱棣把鍋甩給了朱高煦,但朱高煦這次可不敢繼續背鍋。
別人不知道,他還能不知道?
大明將會迎來幾十年的一個氣溫回暖期,回暖期結束后,就會迎來小冰河降溫的活躍期,災害頻發。
天災不可怕,但天災帶來的人禍卻是最無法預判和估計的。
理論上來講,按照朱見深的彙報,大明人均擁有糧食的數據達到了一千二百多斤,根本不存在糧食不夠吃的情況。
可對於前世經歷過不少天災人禍的朱高煦來說,人均不代表真的人均,一旦遭遇天災,人禍必然會因為利益而出現。
大明朝能否挺過1620年~1720年這個階段,具體還得看看當時的皇帝會怎麼做。
「我留了那幾本書,應該能渡過難關吧……」
朱高煦有些忐忑,朱元璋也沒有追究什麼,而是等著朱佑憆下來后彙報。
同時,朱元璋也招募了朱見深帶下來的太學勛臣,將科技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幾年後,隨著華光再度出現,朱元璋他們七個人也抬著水力發電機器被華光接引到了皇帝島。
朱元璋難免又炫耀了一番,而皇帝們也習慣了朱元璋這每來一個大明皇帝就秀一番的習慣。
了解了朱見深做的事情后,皇帝們倒是鬆了一口氣,畢竟朱見深做的事情還在他們理解範圍內,比朱元璋、朱棣、朱高煦三人的事迹要能理解太多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時間一晃又是二十五年。
這一日華光降臨,但大明的土地卻並未增長,這讓其它關注大明的皇帝忍不住笑出了聲。
「哈哈,朱重八,我看這次你還秀什麼!」
鐵木真嘲諷狂笑,同時間的劉邦也道:「嗯,我就說五代明君也就差不多了,不可能超過我大漢的。」
「看看,這朱重八還以為他大明能出六代明君呢,結果也就五代,比我們強不了太多。」
李世民這般說著,時不時捋捋鬍鬚,歷經一百多年時間,他的心態瞬間平衡了。
與此同時,朱元璋和朱棣瞪大眼睛看著出現在奉天殿的朱佑憆,感受著不再震動的大明土地,朱元璋下意識將手放到了革帶上。
屢次出逃的朱允炆也難得露面,心想自己終於不用挨揍了。
朱高煦帶著朱瞻壑、朱祁鉞、朱見深黑著臉走了過來。
「佑憆,給老祖宗們說說你乾的事情,你別想著說謊,外面一堆你的臣子等我詢問!」
朱見深黑著臉走上前,朱佑憆見狀雙腿一軟:「爹,您沒死啊……」
「老實交代!」朱祁鉞上前抓起了朱佑憆的衣領,朱佑憆懵逼道:「爺爺,您也沒死啊……」
「廢話少說!」朱瞻壑瞪了他一眼,朱佑憆看著跟畫像上一模一樣的朱瞻壑,立馬把自己這二十五年幹得事情給交代了出來。
眾人臉色陰沉的聽到朱佑憆啟用王守仁京察,臉色好不容易好看點,就聽到朱佑憆說勛臣和文官給他的壓力太大,他停罷了京察的事情。
「朱棣!!」
老朱直接抽出革帶,朱棣下意識抓向了旁邊,將看戲的朱允炆抓到了身前。
「趴——」
「額啊!!」
感受著肉體上的疼痛,朱允炆的眼淚流了出來。
「為什麼挨打的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