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登基稱帝,年號光熹下 (求追讀)
典軍校尉曹操,黃門侍郎荀攸
二者面面相覷,不知天子留下他們意欲何為。
今日靈堂中,當初他們以為不過一稚童的太子辯,在龍袍披身時,所展露出來的手段,著實讓他們心驚。
先以雷霆之勢,誅殺蹇碩,讓何進把嘴閉上,對何進口稱舅父,乃是告訴何進,自己是他何進的親外甥,台階他已經給何進了,就看他何進願不願意下,願不願意認他這個外甥。
堂堂正正的陽謀,逼的攜大勢而來的何進,只能硬著頭皮退去。
「朕初登大寶,年幼無知,但在宮闈多年,知朝中對父皇怨言頗深,然父皇仙逝,恩怨盡消。」
張讓、趙忠等人吞咽著口水,留不是,走也不是,惶恐的看向劉辯這位他們以前看不起的少年天子,然當劉辯說出恩怨盡消時,張讓、趙忠等人瞬間鬆了一口氣,暗暗的看向跪在地上以首俯地的郭勝,暗罵一句老狗。
同為十常侍,這條老狗竟然不和他們商量。
昨夜,蹇碩這廝喚他們一同前往太皇太后董氏的寢宮中,張讓、趙忠等人還和太皇太后董氏出了主意,讓董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為王,封國舅董重為驃騎將軍,而太皇太后董氏則可和他們十常侍共同干預朝政。
本來張讓等人還在忐忑董氏會不會同意,但畢竟是一介婦人,董氏毫不猶豫的同意張讓等人的主意后,可讓他們昨夜一夜未睡,如此,他們今後可繼續作威作福。
只是,眼下的局勢,讓他們頗為心驚。昨夜所談,豈不是如夢幻泡影一般泡湯了?
「朕年幼,但明何為家國大義,父皇在位時,行事不當,寵幸佞臣,致使朝局昏聵,忠臣蒙難,朕心甚痛,然彼時不過一稚童,無可奈何,今朕登基大寶,當撥亂反正。」
劉辯停頓了一番,看向曹操,隨後一退,退到曹操身後,厲聲:「典軍校尉曹操你還在等什麼!」
「臣遵旨!」
曹操心中大喜,他本是才思敏捷之輩,自然聽出劉辯的話外之音。
「御林軍何在!」
「閹人造反,謀害陛下,速速護衛陛下安全!」
「隨本校尉誅殺閹逆!」
曹操先聲奪人,把天子護在身後,跪在地上的郭勝見狀,立即起身,迅速的跑到劉辯身邊,悄然間,把匕首遞給了曹操,曹操接過匕首,深深的瞥一眼郭勝。
這廝雖為十常侍,但作惡不多,且剛才以雷霆之勢誅殺蹇碩,乃大功一件。
「張讓、趙忠等賊人犯上作亂,欲謀害陛下,諸將隨本校尉。」
「殺!」
手持匕首,匕首上的血漬還未乾,曹操忽然笑了,率領著御林軍,殺氣騰騰的朝著張讓等人而去。
「陛下!」
「陛下!」
「老奴不曾.....」
張讓、趙忠等人哭天喊地的求饒,十常侍中除卻蹇碩之外,其餘眾人皆手無縛雞之力,面對著手持兵刃的曹操,註定是死路一條,更不用說周遭還有御林軍。
在先帝的靈堂上,素白的靈堂染成一片殷紅。
慘叫聲不斷在靈堂中迴響,劉辯則是冷冷的看著這一切,心中掀不起半點波瀾,這些閹人膽敢幹預朝政,架空他,當真該死!
「汝等一生榮華皆來自父皇,父皇生前對汝等恩寵有加,如今父皇仙逝,汝等就繼續去九泉下伺候父皇。」
「太子辯!」
「汝....」
「聒噪!」
曹操犀利的雙目閃過冷意,匕首朝著張讓的胸口刺去,正中胸口,權傾朝野的張讓就此倒了下去,靈堂中,除卻已死的封諝,還有站在劉辯身旁的郭勝,盡數倒在靈堂前。
夏季的熱風吹拂過靈堂時,靈堂中染血的鎬素隨風搖曳著,靈堂中的火盆,火星子不斷跳躍著,紅與白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和以往做著告別。
劉辯走到走到先帝的靈柩,朝著靈柩拱手,聲音略顯清冷:「父皇,張讓、趙忠等人,孤已送她們下去陪父皇。」
良久,佇立在原地的劉辯,看向滿身是血的曹操,和面色平靜的荀攸,看了一眼郭勝,郭勝識趣的離去,不敢停留半刻鐘。
「曹校尉,朕聽聞昨日在舅父府邸中,舅父欲除張讓、趙忠等閹人,汝卻回舅父:『宦官之勢,其自沖、質之時,朝廷滋蔓極廣安能盡誅,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
「可有此事?」
當劉辯幽幽的抬起頭,看向步入中年的曹操身前,而曹操則感到一陣寒冷,一陣刺骨的寒冷,為何眼前的這位天子竟知道昨日之事?
雖值酷夏,曹操仍舊覺得發冷,當即正色道:「稟陛下,確實如此。」
「張讓、趙忠等人在朝中盤根錯雜,舅父欲要除之,怕是難了,然這些閹人不過朕之家奴,父皇在世時,仗著父皇的恩寵,目中無人禍亂朝綱,惹的天怒人怨,但朕將登基,閹賊敢密謀奪權,當殺!」
「陛下聖明。」
曹操心頭一咯噔,悄悄的看向神色不變的荀攸,心中對這位天子收起了小覷的心思,低著頭恭敬的回應。
「朕之家奴,一犬耳,然惡犬噬主,留之不得,告訴舅父,郭勝忠心耿耿,今後必不插手朝堂之事,並讓他在宮中安享晚年。」
「喏。」
「喏。」
如今十常侍盡數身死,留下一個郭勝不成氣候,而天子要保郭勝,他們怎敢不從。
「曹操、荀攸,朕問汝二人,舅父何進可做大將軍乎?」
「若舅父才不配位,何人能可以?」
一語落下,激起千層浪,無論是曹操還是荀攸都是聰明人,天下少有的聰慧之輩,自然能聽出天子的話外音。
「汝等好好考慮,再回答朕。」
「退吧。」
「喏。」
「喏。」
強忍著心中的震撼,曹操、荀攸二人退去,當曹操退去時,在宮外遇到司隸校尉袁紹,見曹操滿身是血,袁紹問何因,曹操言明因由后,袁紹愣在原地,久久未曾回過神。
次日,天子臨朝,改年號
光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