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不缺活不下去的人
王子騰的閉門謝客被外界理解為待價而沽,至少勛貴們是這樣想的。畢竟以前類似的案例很多,功勞大的勛貴,找皇帝要好處,這不是很正常的現象么?
王家人也是這麼想的,最近頻頻進京要官兒,結果自然門都進不去。
這一傢伙連累到了賈璉,進不了王家門,就往賈家跑。
親戚這種東西,有時候是真的讓人噁心。
一開始,賈政那邊派人通報了,賈璉自然要出面見一見,不料來個王家人,擺著族叔的架子,開口就要一個知府的位子。賈璉腸子都悔青了,怎麼想起來見王家人的。
陪著笑的賈璉不置可否,賈政也一臉為難。畢竟這位王家的族叔,只是個監生的學歷。
賈璉借著尿遁跑路,回到家中憤憤不已,養胎的王熙鳳見了不禁好奇的問一句。
賈璉就說最近累了,沒提王家人如何。
然後借口朋友相邀,晚上不回來了。對此,王熙鳳頗感不安,她能察覺到賈璉的不快,肯定不是所謂的累了。回頭讓人去一打聽,得知王家的某個族叔上門開口要知府,氣的王熙鳳破口大罵:「也不撒泡尿照一照,知府最差也是從五品,我家二爺才正五品呢?」
你說她是罵人呢,還是炫耀呢?
最近頗為滋潤的平兒倒是沒罵娘,但也沒權王熙鳳,任憑她自由發揮了半個小時。
消息傳到外面,最尷尬的是王夫人,最近她風光的有點飄了。動不動王家如何!
逃離賈家的賈璉突然發現無處可去,本有張家可去,奈何師娘帶著全家老小去了武漢。
無奈之下,只好去找賈蓉,讓他在外面找個地方躲兩天,等這陣子風頭過去再說。畢竟王家的B數,那叫沒有一點點。不說王家人了,賈家人要跟著有樣學樣,日子還過不過。
賈蓉見了賈璉,不禁好奇道:「二叔還要找地方躲?不是有一堆孿生姐妹現成的么?」
「我當初就是隨口救人,施恩不圖報,你想什麼呢?」賈璉義正詞嚴的掩飾心動。
最近跟賈蓉焦不離孟的薛蟠悠悠道:「我倒是尋了一對孿生姐妹,正往京城送呢。」
賈璉急了,抬手道:「打住,打住,別送過來。」
心裡有一個聲音在吶喊【你們不能這樣考驗幹部!】
倪二聞著味道就過來了:「二爺,可算是把您給盼來了,如煙如雨望眼欲穿啊!」
特么的還會用成語!
聯合商號總部的大堂內,氣氛突然變得極其詭異,賈蓉和薛蟠抬頭望天,搞的倪二摸不著頭腦。賈璉嘆息一聲道:「算了,這地方我就不該來。」
薛蟠拉著賈璉道:「別著急走,說個事情。」
賈璉站住回頭,薛蟠笑道:「母親和妹妹要來京城,說是薛家不能像以前那樣,總呆在金陵,還是要常呆在京城,與親戚朋友多走動。」
原著中薛姨媽帶著寶釵來京的初衷,是想送寶釵進宮的,如今大可不必了。但有一點,薛家想找個好夫婿,對於未來薛蟠有幫助的女婿,在金陵肯定是難度更大。
「這事你跟我說幹啥,跟你姨媽說去。」賈璉丟下一句話跑路,沒地方去?不能夠啊!
賈璉帶著隨從摸到了林家,賈敏倒是沒跟著去西安。
看見賈璉登門,賈敏很開心的問:「我回來也沒幾天啊,就這麼想姑姑呢?」
一臉喪氣的賈璉把事情說了一遍后,賈敏的矛頭立刻對準了王夫人:「二嫂一直這樣,仗著王家的勢,拿捏這個,拿捏那個。也不看看,賈家是什麼底蘊。」
賈敏這話呢,對也不對,畢竟這爵位啊,那是會往下掉的。如今的賈家,可拿不出人跟王子騰比,要不怎麼會出現二房坐鎮榮禧堂的事情呢?
你還不能說賈母勢利眼,要不怎麼王子騰前腳倒下,後腳各種災難降臨呢?
可見,在朝中有沒有一根頂樑柱,那可真的太重要了,過往的榮光,那都是過往的。老一輩人都快死絕了,你還指望人家念著你家的以前的風光?沒落井下石的都是厚道人了!
得知賈璉來到,黛玉很快出現,賈璉發現紫鵑跟著呢,忍不住為黛玉高興。
紫鵑這個丫鬟,就一個字「忠」。
一本紅樓夢翻下來,丫鬟裡頭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就一個紫鵑了。
得知賈璉出來躲幾天,黛玉捂著嘴笑了起來,甚至還很不客氣的調侃:「璉二哥也不帶個丫鬟出來,林家的丫鬟怕是伺候不好璉二爺呢!」
賈璉當然不會生氣,甚至還自嘲道:「這話說的在理,去鄖陽那些日子,我差點沒把自己臭死。」這話黛玉是信的,她在賈家住了一陣子,沒少聽賈璉的段子。
什麼在家身邊不帶小廝,只有丫鬟伺候之類的話,聽了一耳朵。
陪黛玉說話的賈璉,一直帶著小心,這丫頭讀書多,一個不注意就露怯了。
倒是黛玉跟賈璉聊的很開心,主要賈璉讀書雜。還是充滿好奇心的黛玉,幾乎任何話題只要說了,都不會掉地上。賈敏帶著身子,自然不會一直陪著,乾脆的丟給黛玉去休息。
黛玉拿出報紙來,問起賈璉關於使團的事情,賈璉看了今天的報紙才知道,使團的事情告一段落,達達尼昂沒有拿到所謂的份額,這都是地方上的規則,用來配貨的。為的就是把一些不好賣的貨物,強行塞給西洋商人。愛馬仕了這!
文中還提到,這不是官方行為,是民間商人的舉措,本著自願的原則。
什麼叫本著自願的原則呢?想要茶葉和瓷器,沒問題啊。伱得搭配點東西。
怎麼搭配,自己去談咯,官府沒責任的。
真實情況是廣州和福州那邊的官員,收了英國商人的賄賂,限制其他國家的商人進貨。
錢這個東西,收進口袋裡是自己的!
法國商人也不是不懂賄賂,實在是晚到的後來者,關係上不如英國商人。
達達尼昂也不是沒有收穫,拿到了皇帝的聖旨,作為兄弟之邦,每年至少要保證有二十條船的貨發往法國。承輝帝能不知道下面的貓膩么?當然知道,知道又如何呢?
天高皇帝遠,管不到那邊。再說了,這幫人不搜刮西洋商人,就只能搜刮本地商人和百姓。還不如讓他們搜刮西洋商人呢。
很多事就是這樣,皇帝很清楚,但沒法改變。真正的牽一髮動全身。對外貿易這塊蛋糕,目前是守在家門口賺錢的買賣,怎麼分蛋糕那是早就決定的事情,你想改變太難了。尤其是眼下的局面,承輝帝如履薄冰,生怕出事情,怎麼會去改變這個。
賈璉花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才給黛玉講清楚這個事情的前因後果。
黛玉聽了之後歪歪嘴:「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啊!」
賈璉過足了好為人師的癮,主要學生很給力,夠聰明,基本是一點就透。
「意思差不多,歷朝歷代開國皇帝能掌握局面,一個是新朝建立,一張白紙好作畫。另一個是功馬得天下,威望高。後來的皇帝即便如本朝的長期觀政制度的存在,威望這一點都很難建立。不說能不能看到國家出現的問題,即便看見了也很難改變,因為阻力太大。」
黛玉看著賈璉的眼睛里閃動著敬佩,問一句:「璉哥在朝為官的志向何在?」
賈璉差點想說「這不是不能混吃等死么?可以的話,動一下算我輸。」
形象差點就沒了,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賈璉思來想去才做了個回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做就是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回答,妥了,B格立住了,黛玉聽了果然若有所思,小孩子多思考沒壞處。
在林家呆了幾天才回去,賈璉這才知道,他走後的第二天,王家人又來了,這次王熙鳳衝上前去一通噴,根本不講什麼親戚關係。直接給人罵走了。
賈璉知道后非常感動,拉著王熙鳳的手連連稱讚:「賢妻,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王熙鳳自然也是很開心,回了一句:「這幾日夫君在姑姑家裡躲著,姑姑派人傳話了。」
賈璉一聽覺得不對味道,我這行蹤藏不住了是吧?還好沒去找雙胞胎!
王子騰那邊漸漸的安生下來,賈璉又回去上班。
五城兵馬司的人如今在京城都是橫著走,滿城勛貴子弟,沒有不抱怨的。
但是抱怨沒用,賈璉這廝真是一點情面都不講。關鍵是家裡也不出手,失去父母靠山的勛貴子弟,尤其是喜歡出來玩鬧的勛貴子弟,真沒幾個能拿出手的。
王子騰回京十日後,承輝帝召見之,王子騰進宮面君,談了半個時辰才從乾清宮出來。
隨後一個消息從內閣傳出,王子騰卸任此前的一切職務,赴任兩廣總督兼水師總統制。同時還掛了太子少保、兵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的頭銜,並賜爵安南侯。
這一串安排裡面,安南侯就很有說法。
現如今的安南北部大部,屬於大周領土,歸廣西管。一直以來,安南一直不老實,一面上表稱臣,一面頻頻北進,小規模的蠶食領土。
大周在雲南方向,頻頻遭到緬甸的侵擾,注意力不在安南這邊。
如今王子騰出任兩廣總督,還掛了個安南侯的爵位,朝野都在議論,陛下是不是太過苛待王子騰了,給個爵位還是安南侯。
賈璉註定是沒法安生的,這不一早來上班,又被叫進宮去了。
書房裡的承輝帝,正在看著地圖,見賈璉便指著地圖道:「朕聽那個法國使節講,安南這地方對於南洋頗為重要,你通地理,說說看。」
賈璉看著地圖好一陣才道:「以臣之見,安南當然很重要,但是緬甸更為重要。」
承輝帝對此頗為費解,其實兩個地方對於他而言都差不多,都是窮山惡水,以安南為例子,從漢朝開始到前明,多少次了,打下來又放棄了。怎麼說呢,治理成本太高了。
這個事情怎麼講呢,就跟西伯利亞一樣,網上的鍵盤俠各種說這些地方如何可惜。總之嫌棄領土太小了。實際上在農耕社會,這些地方真的沒有太大的價值。
這麼說吧,人類社會沒有進入工業化之前,這些地方除了當地土著,沒幾個人願意去。
別的不說,單單一個瘧疾,就能讓中原人崩潰。歐洲人的成功殖民東南亞,很重要一點是發現了奎寧。沒有這萬一,西方的殖民難度要增加一萬倍。
即便是當下的南安,那也是經歷過多次融合,多少代人的開發,才適合人類居住。
以眼下的科技水平和醫療水平,如果能與法國合作,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確實可以考慮殖民東南亞了。趁著現在英國還沒在印度站穩腳跟,趕緊先搞定一塊殖民地作為印度洋的出海口才是要緊。
承輝帝不理解歸不理解,但他很願意聽取賈璉的意見:「何以見得?」
賈璉指著地圖道:「陛下請看,當今世界的霸權本質是海權,英吉利人靠著海上的強大實力,滿世界的跑馬圈地。然後通過廉價的海運,將大批財富和生產資料運回國內。生產出來的產品,再賣到殖民地,可以說是一魚兩吃了。通過殖民,獲取巨量的財富后,英吉利進一步強化他的海軍。眼下的海上航線之中,最要緊的就是這點,馬六甲。獲得緬甸的出海口之後,一旦馬六甲方面出了問題,可以從安南和緬甸同時出兵,夾擊此地。」
承輝帝很不滿的歪歪嘴,那還不如直接佔領馬六甲。他可不知道,賈璉是從後來的視角看這個地圖的,海上能源的運輸線,如果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那省多少運費啊。從緬甸上岸后,用管道把石油運回國內。
賈璉深知,承輝帝有他的考量,大周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過的太安逸了。坐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的好時代,誰願意不願萬里的出海闖蕩呢?
不過承輝帝還是很認真的問賈璉:「興水師是好,可有多少人願意背井離鄉的出海呢?」
賈璉對水師這個名詞怎麼看都不順眼,很直接的回應:「陛下,臣以為,水師之名不妥,當稱為海軍。當今世界,得海權者得天下,不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並走出去,搶佔南洋各要害位置,大周朝的子孫後代,很可能在未來的三百年,都只能困獸在東亞大陸上,任憑西洋各國的海軍在我沿海耀武揚威。現在做出改變,為時不晚。一旦從海外獲得巨大的利潤,則可以進一步推動更多人力和物力加入進來。總而言之,以利誘之。大周朝人口眾多,不缺活不下去的,敢於出海拼一拼的人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