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捷報之後
「大人,為何不乘勝追擊?」一場簡單的會議后,楊副將私下裡找賈璉詢問,可見情商。
賈璉對這個問題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繞了個彎子道:「神機營火器為主,這一戰消耗的葯子不多,確實可以乘勝追擊,再打一仗就得斷頓了。今後神機營註定要擴大規模,京營三大營一定會進行調整重新組合。神機營能不能成為京營主力之首,工夫在局外,不是看你戰功多少就能決定的,埋頭幹活很重要,抬頭看路更總要。」
賈璉的話引起了楊副將的深思,如果他聽了不以為然,這人今後成就有限了。
承輝帝表示要最快的速度平息民變,那是皇帝的心思。但你真的這麼做了,皇帝心裡會不會有別的想法,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更別提同僚、上司們會怎麼想。事情不順利的時候,那自然無話可說,事情順利的時候,同僚和上司有沒有分潤一下的想法呢?
「欲速則不達,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遏制教匪的勢頭,穩住局面后,一點一點的壓過去。別看叛軍在野戰時不行,真要據城而守,麻煩還是很大的。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緩緩前壓,同時催促後勤以及中軍儘快跟上。當然我們也不是一點事情都不做,收復肥城,拉平河南地的戰線。聊城在河北,我在軍報中請說明情況,岳大帥那邊應該有布置。」
楊副將聽的心悅誠服,他知道不是心腹,不會跟自己說這些。
別看賈家在軍中的勢力不如當年,但是賈家留下的威望很大。賈璉出現后,在軍事上的表現,一開始都被看做是家學淵源,這一次來山東,抓住戰機一舉正面擊潰教匪,整個評價都會上升一層,進入所謂的不輸先祖的階段。
楊副將這種沒啥根基背景的人,正常情況一輩子就是個副將了,想上進太難了。如今抱著賈家的腿,混個總兵不難的。
「大人,山東這邊怎麼講,聶巡撫和齊總兵怕是難逃罪責。」
楊副將這個問題給賈璉干沉默了,放眼全國,地方駐軍的戰鬥力恐怕都爛掉了。但這能怪地方駐軍么?賈璉心裡很清楚,強幹弱枝並不是國策,只是長期的和平之下,地方腐敗的結果。歷史上有無數先例,地方做大后,中-央難以制衡。所以,皇帝樂見其成吧?
從皇權的角度看問題,地方做大才是最需要防備的。
就近代史而言,清朝的統制者為了鎮壓太平天國,不得已放權地方,湘軍淮軍,成了事實上的軍閥。搞到庚子年,東南互保都出來了。換一個角度看問題,近代中國的孱弱,清政府無疑是首惡,但是曾國藩李鴻章這一類領一時風騷的大人物,就沒有責任么?
清朝推翻后,北洋和後來的國-民政-府,為改變這個國家做了什麼?
說到行軍打仗,楊副將是熟手,但是說到謀略層面,他對賈璉非常服氣。
對於賈璉的安排,楊副將自然堅決執行。休息一日,楊副將整軍出發,留下迅雷營在平陰縣,前軍主力往東。
中軍方面,距離濟南還有三天的路程,接到賈璉的戰報后,岳齊興奮不已。能夠在野戰一舉破敵,看似糜爛的大局一下就穩住了。平叛就是這樣,先求穩定,剩下的就是細活了。
有了鄖陽之戰的例子后,岳齊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是過去那種心態了。跟草原上的部落作戰的心態也完全改過來了。看了戰報中賈璉已經主動派人以他的名義聯絡徐州方面,岳齊更是連連點頭讚許,對著一干部下稱讚。
「賈璉用兵,靈活謹慎,大局清晰,為先鋒屈才了。平陰一戰破敵主力,形成了對我軍極為有利的態勢,我命令……。」
岳齊也是老行伍了,對於突然出現的戰機,當然不肯錯過,立刻進行一番調整,中軍分出兩路人馬,一路往聊城、商丘方向,在當地駐軍的配合下,堵住教匪往黃河以北發展的勢頭,另遣一軍,奔赴濰坊一線,堵住教匪深入沂蒙山區的可能性。
當初在鄖陽吃的虧,這次不能再次上演了。
同時岳齊還給承輝帝上了一道奏摺,要求皇帝別讓賈璉繼續當先鋒了,他該乾的事情是監督地方,恢復民生,如同在鄖陽那樣搞一場。
你別說,你真別說,八百里加急的戰報進京時,正趕上內閣會議,承輝帝接了捷報后,興奮的捏緊拳頭,轉了七八個圈子,才算是平靜下來。在仔細看了岳齊的戰報后,承輝帝真動心了,按照岳齊的說法,賈璉有安撫地方恢復民生的經驗啊,不能浪費不是?
內閣五個大臣們自然也都看了戰報,但是每個人的心思是不一樣的,別說高興了,有的人內心如同熱鍋上的螞蟻,面子上還要維持著平靜。
「好好好,賈璉不負朕望!」承輝帝此刻的心情極為愉悅,忍不住在各位閣臣面前炫耀一番他的識人之明。最重要的是,賈璉在奏報中有一句話,【前軍勝在乘敵立足未穩,匪勢猶盛,急切之間,難以速勝。宜穩住局面,不使蔓延,南北對進,壓縮賊勢,最後全勝。】
這是一個從戰略上對於局勢進行分析的奏報,承輝帝對於賈璉在大勝之後,還能有如此清醒的認識深感欣慰。
因為一份捷報,整個戰局穩定的格局形成了,接下來白蓮教肯定沒有精力向外擴張了。從過往的經驗看,接下來白蓮教的選擇只有兩個,一個是固守地方,打退官兵,甚至形成政權。另一個就是流竄了。
其中流竄是最麻煩的事情,尤其是在此刻的地方軍備糜爛的大局之下。
說的難聽一點,運河沿岸都能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來,其他的地方就別說了,全國範圍內就是一個巨大的乾柴堆,有點火星子就能形成燎原之勢。這也是為何白蓮教在濟寧得手后,短時間內快速擴張的原因。如果不是內鬥,恐怕大半個山東都被佔了。
從孔照的視角看賈璉的這份詳細的奏報,看完之後可謂心驚膽戰。其中賈璉綜合了大量被俘教匪的審訊內容,得出一個結論,官兵因上官盤剝而生計難以維持,心生怨恨從賊,尋常百姓如何?
不能說民生艱難是首輔的責任,但肯定不能說一點責任都沒有吧?不能都推給方白衣,又不是驢象兩黨,互相指責對方搞壞了國家。
在首輔的位子上坐了幾年,孔照對於全國的情況是有個大概認知的,只不過沒有想到,實際情況如此嚴重。不說山東了,陝甘二省,才是最危險的地方吧?
次輔梁道遠的心情可以說極為糟糕,山東巡撫固然是方白衣時代留下的餘孽,但是他想甩鍋也很難甩乾淨,你幹吏部尚書那麼多年,怎麼就沒有選用賢能,治理好地方呢?這口鍋,是一定會扣在頭上的,梁道遠甚至都能想到,一旦彈劾風潮起來,他大概是說不清楚的。
李三江則是如履薄冰,話都不敢多說一句的。因為從戰報上看,槽丁是本次白蓮教軍中的主力,從目前抓到的戰俘判斷,前槽丁佔了三成。
指望李三江承認錯誤是不可能的,這就好比某個誣陷民工偷拍的事件一樣,當時在民憤之下慫了,過後拍電視劇翻案。
邏輯嘛,我是為朝廷搞錢,只是手段過於激烈。另一個,誣告怎麼了,我是為全體女性。
如果賈璉在場呢,一定會拍著桌子怒斥,【反賊在內閣!】
至於李馳,因為南海的事情,此刻也自身難保,運河沿岸的事情,與我何干呢?我還是想想法子,怎麼改變一下陛下形成的惡劣印象吧。要說治理地方,李馳不敢說是高手,但是拍皇帝的馬屁,他已經有了七八份腹稿了。
郭衍大概是最輕鬆的,但是他能感受到現場氣氛的不對,所以也沒露出興奮的表情。
承輝帝冷靜下來后,拿起賈璉的報告再次仔細閱讀時,心情又變的沉重了幾分。
實際上賈璉還有一份密報,承輝帝還沒來得及看呢。
眼下這份公開的奏報,還是岳齊那邊轉發的,內容已經很驚人了。賈璉毫不掩飾的表示,運河兩岸失地百姓依靠運河為生,這條生計也因為地方盤剝而難以為繼才是白蓮教的可乘之機。放眼全國,沒有運河這條生路的其他地方,情況又將如何?
這就是把根本矛盾擺在皇帝和內閣的面前了。
這一類的問題,以前有沒有大臣上奏呢?真有,只是每次都沒有下文。
你說皇帝有沒有改變的想法呢?當然是有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沒有改變,反而加劇了呢?皇帝要改變,就問大臣們答應不答應。
這個時候,承輝帝又想起了張廷恩曾經提出的建議,士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
你不是搞兼并么?那麼好啊,取消對士紳的優待政策,按照田畝來交稅。
承輝帝的好心情之後,就是看著眼前的內閣班子各種不順眼。不過他更清楚的是,換一批人上來也好不到哪裡去。心思轉來轉去,又想到了賈璉的建議,內部矛盾難以解決,那就把矛盾轉移到外面去。只要把失地百姓弄到外面,問題可以說解決了一部分。通過對外貿易和掠奪來彌補國內的財政困難,政策上緩解百姓的生存壓力,比如改徭役為雇傭。搞一些國家工程,比如治理黃河疏浚運河,就不用發徭役,而是雇傭百姓幹活。
當然了,這份戰報中,賈璉沒提到如何緩解運河沿岸的百姓,因為過去幾年壓榨過度,造成的民怨積累的解決辦法。承輝帝沒心思繼續開內閣會議,果斷宣布,休會半個時辰。
離開內閣會議,回到乾清宮的承輝帝迫不及待的問:「賈璉密報何在?」
裘世安取來一份打了火漆的文件袋,遞給承輝帝。對照了一下印鑒后,承輝帝發現沒有問題才打開。取出賈璉一份厚厚的密報。
準確的說,是賈璉此番南下的沿途詳細的民情記錄。其中篇幅最大的不是百姓如何,而是地方官如何,士紳如何。從字裡行間,承輝帝看到了賈璉滿滿的怨憤。
最後指出,必須要正視官紳勾結殘害百姓的現狀了,再放任這種情況繼續,搞不好就是下一個明末了。賈璉真不是危言聳聽,大周立國百年,人口翻了一倍都不止,土地卻是有限的,失地百姓的數量雖難以統計,但肯定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賈璉建議,重新編寫魚鱗冊,核定人口和土地。
不搞清楚全國目前的現狀,就很難針對性的進行改變。當然也不是現在什麼事情都不做,首先是此番白蓮教造反事件之後,希望朝廷出錢,招募百姓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運河疏浚工程。為預防事態的變化,尚未出現民變的運河段,應儘快啟動一系列疏浚河道、修路的工程。
只要捨得花錢,在全國範圍內搞一批工程,就能大大的緩解社會矛盾,為下一步的變法爭取時間。以前還遮遮掩掩的賈璉,這一次在密報里毫不掩飾他的態度。
提到山東地方時,賈璉一個字的好話都沒有。更直接的指出,山東如此,全國恐怕也是如此。還有一個地方賈璉沒敢提,這個真不怪賈璉慫,而是太祖年間被壓制的很慘的聖人後裔,在太上皇年間各種優待政策又還回去了。
這麼說吧,儒教需要聖人的靈牌,如果有人要砸了它,天下的讀書人都要跳反的。
太上皇沒有太祖的威望,壓不住陣腳,只好妥協。到了承輝帝這裡,更不敢碰了。
看完密報后,承輝帝坐了一刻左右,裘世安催了催才回到內閣會議現場。
承輝帝一改過去不主動發言的風格,先一步開口:「山東地方官員,難辭其咎,都察院派幾個人下去,屆時以賈璉巡按,把山東官員的問題好好查一查。朕讓龍禁尉調撥一隊人馬,保護賈璉的安全。賈璉乃全才,單純的帶兵打仗浪費了。另,內閣商議一下,朝廷撥款,以雇傭的方式疏浚運河的具體章程,李愛卿熟悉情況,多花點心思。」
承輝帝最後一句,直接給李三江乾的渾身如同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