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仁義
引先秦《漁父》一言,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生於亂世,劉備當得起一句英雄。
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荊州前,劉備往返襄陽多次。以君子仁義,襄陽旦有召,他必往。
而這中間的風險,實在不足為外人道。當此時,便是諸葛亮也勸劉備趁著劉表虛弱,拿下荊州,可他到底是沒有動手。
「莫非劉使君選擇的是應召前去?」梁甫答道。
搖頭苦笑,諸葛亮終於喟嘆一聲,「不詭詐、不屠城,卻還要講仁義。當今天下以仁義立身難,復以仁義定天下更難耶!」
「可玄德公不正因為身具這些品質,才為先生所看重的嗎?」梁甫忽然又正色起來,「玄德公自黃巾起,大小征戰二十多年,其仁義之名早已為四海所知,先生又豈能不聞。」
「是啊,我又豈能不知。」搖頭失笑,諸葛亮看向梁甫,「今日實不該與你談論主公,只是已然說到這裡,不如大郎與我同見主公如何?」
錯愕愣神,梁甫也被諸葛亮這突如其來的問話給怔住,「眼下嗎?」
「又有何妨!」當下,諸葛亮忽然起身,大步向帳外走去,「大郎且隨我身後,一同去看看諸將眼下是何局勢。」
說罷,兩人便出了軍師帳,朝中軍大帳方向走去。
中軍帳前的武卒自是認得諸葛亮,不過對於梁甫他們卻是不熟悉,將兩人攔下后,梁甫出示符傳的時候,諸葛亮只默默的側耳傾聽著。
此時大帳內,早已爭論不休。
「俺就不明白,既然襄陽已經被那蔡瑁那廝隔絕。劉州牧的召喚,兄長又何必真的要去?如此豈不是明知險地卻不避么?」
「某也認為兄長此時去襄陽殊為不妥,且不提那蔡瑁是否會發難,便是劉荊州對兄長又全然是真心么?」
「我等當初勢窮來投景升兄,正是受他收容,我等才有今日。如今豈能見人危難,便退求自保呢?」最後一句顯然是劉備在說。
此時梁甫也檢查完畢,他便跟在諸葛亮身後往帳內走去。
「你二人也莫要生氣,此事尚沒有完全議定,待孔明歸來我們再商議商議。」
「還商議個甚!那廝本便與蔡家沾親帶故的,如何能拿出真主意!」
「亮以為張將軍說的對!」帳內話音剛落,諸葛亮這邊人未至,聲已經先到,待侍從掀開帳簾后,二人才踏步入內。
聽他聲音,眾人自然都將目光轉移到帳前。不過當大夥瞧見其身後的梁甫時,便紛紛安靜下來。
當先是上首位面容嚴正,耳垂碩大,猿臂擱在身前案几上的劉備,微笑抬手詢問,「孔明帶入帳內的這位是何人?」
「主公莫非忘了?」笑著拱手,諸葛亮回道,「那日卧龍崗下山時,的盧馬撞傷的正是此人。」
「原來是他!」此時劉備也好像是想起來,連忙笑著頷首致歉,「備當日一時不查,險些讓閣下受害。實在抱歉,不知如今你居住何處,我稍後遣人送些禮品與你。」
「主公卻是不知,此人已然在軍營多日。先前襄陽的信件也是這位梁大郎帶回來的!」諸葛亮再度解釋。
聽到這裡,眾人紛紛看向梁甫。便是素來不願睜眼多瞧其他人的關羽,此時也默默斜了梁甫一眼。
「如此卻是恰好,大郎且與眾人細細分說當日襄陽情形如何?」劉備詢問。
躬身朝上首的劉備一禮,雖然梁甫之前已經設想過劉備應該不會有架子,但是劉玄德對普通人的親善還是讓他自心底喟嘆。
「回左將軍,以我從襄陽接觸的情況來看。劉荊州大約是真的卧病了,而蔡家應該也已經隔絕鎮南將軍府內外。且以蔡瑁多年在荊州軍中的權勢,儼然是已經控制住襄陽城。如今恐怕只是等著時機成熟,動手排除異己而已。」
面色沉靜,良久,劉備才忽然開口來問,「那景升兄眼下果真是卧病在床,無法起身了嗎?」
環顧眾人劉備此時面露憂慮,「我只怕,景升兄其實並不是卧病在床,而是被蔡瑁等人強制隔絕。若是如此的話,備即使拼了所有人馬,也要為景升兄討回公道。」
當場,綠袍長髯的關羽和鋼須環眼的張飛都張了張嘴,但到底還是都沒說話。顯然,以兩人對劉備仁義品格的熟悉,此時勸說已經無用。
不過梁甫卻是不信,當場便拱手再道:「其實當日我與蔡和一道送探子返回襄陽時,也發現一件事情。那探子已經與蔡和達成某種妥協,儼然是蔡家已經開始聯絡北邊!」
驟然直起身,劉備盯著梁甫,格外認真,「梁大郎,此話可當真,此事干係不小!」
當場拱手再揖,梁甫也是言辭準確,「那蔡和確實鬼祟,而當日將探子押送到鎮南將軍府後,竟然是沒有任何出來與我交割的。若非機伯先生,我此時也不曉得襄陽其實已經是被隔絕的。」
「嘭!」
忽然拍案而起,劉備憤怒至極,「這蔡家竟然敢做出此等事情來,實在是讓人心寒!不行,襄陽我必須要去一趟,否則便是讓景升兄無故蒙在其中。我劉備顛沛半生,自問行的端正,不顧景升兄這等不仁不義的事,我做不出來!」
「子龍!」
「末將在!」
當場劉備便開始點人,「你即刻召集人馬,隨我一同前往襄陽!」又掃眼想說話的關羽、張飛,「雲長、翼德留守新野,務必整軍待旦。若使我得知景升兄在襄陽受人禁錮,我必興兵與其決戰到底!」
說罷,劉備又看向對面的梁甫,「卧龍崗的梁大郎,我曉得你的名頭。昨日在樊城斬殺了妖邪附體的蔡家子,你的膽識我很欣賞。此番你也隨我同去,吾倒要看看這襄樊城中到底是哪些牛鬼蛇神在作妖!」
話落,劉備身上那股這個時代所特有的漢家兒郎豪傑氣格外明顯!
而在這個動蕩,混亂的時代,只有劉備一直秉持著自己的原則,做著他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情:匡扶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