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第427章
安置好宣贊,趙禎快步走向馬房,自從接到王倫鴿信,趙禎就讓人清理出一間向陽的馬房,改做象舍。
趙禎進來時,象舍外已圍了許多人,除了程婉兒一眾女眷,同來的象奴、【紫髯伯】皇甫端等幾個在象舍里安撫著兩頭大象,稍遠處許多不當值的庄丁也爭相來看。平日這馬房可不放這些人來看,今日也是見大象造成這等轟動,趙禎才允許庄丁來看。
見趙禎過來,讓開條路,讓趙禎近前來。
趙禎也是第一次見到大象,以前只聽說過曹沖稱象,近距離看到這兩頭肩高,體長都近兩丈,體重更是高達8000斤的龐然大物,夏爾馬在大象面前都顯得小巧了許多。
趙禎問道:「皇甫端兄弟,這兩頭大象狀態如何?」
皇甫端道:「大官人,這兩頭大像狀態都還不錯,大官人準備的蘋果、竹筍,它兩個都十分喜歡,尤其這個清涼竹竹筍。這個象官阮帕善對大象的習性瞭若指掌,有他在,可保大象無虞。」
阮帕善並身後的一個年輕人這時跪倒在地,對趙禎道:「暹羅國象奴阮帕善,阮拉維蒙拜見大官人。」
趙禎道:「起來吧,你等既然來了梁山州,今後好好飼養這兩頭大象,薪俸不會短缺了你等的。有什麼需求,找這個趙興管事。」
阮帕善聽了連忙應了一聲。
趙禎接著道:「這大象可是馴好的?」
阮帕善道:「大官人放心,這些進貢的大象在暹羅就是馴過了的。這兩頭大象輕易不會發怒。大官人親自餵食幾日,等這兩頭大象熟悉了,放上象鞍,騎乘都可。」
趙禎聽了,來了興趣,從筐子里拿出兩個蘋果,隔著柵欄遞了過去。
兩頭大象,鼻子靈活的一卷,將蘋果塞入嘴裡。
阮帕善道:「大官人,這大象食用草、樹葉、樹皮、野芭蕉以及棕葉蘆,尤喜竹筍、香蕉、甘蔗、野果、嫩葉這類多汁的。大官人這裡的竹筍不知是什麼品種,這兩頭大象尤其喜食。」
趙禎笑道:「這竹筍是清涼竹所產,這兩頭大象愛吃,每日刨兩根就是。你既然是知曉大象習性,看看這象舍,可有什麼不妥?」
阮帕善抬眼看了趙禎一眼,連忙垂下頭道:「大官人,這象舍潔凈乾爽,又能曬到太陽,不過,這大象喜暖怕冷,平時倒沒什麼,如今這天氣,最好是將象舍罩起來,再生些炭火。我來時也帶了兩件象衣,路上已髒的厲害,讓我渾家去洗了。還要做幾件給它們保暖用。」
趙禎聽了,對程婉兒道:「娘子,一會讓王巧管事找人趕製兩件,後頭多做幾件替換。」
「趙都管,你使人弄些木柴來,今夜先生火取暖。再讓【修造營】來人,將象舍按照阮···」
「帕善。」
「對,阮帕善,按照阮帕善的吩咐重新改造。這個阮帕善今後就是象舍管事,薪俸比照皇甫端兄弟的徒弟孫驥發放。」
趙興連忙應了一聲。
趙禎去框子里挑了兩根清涼竹竹筍,兩頭大象果然十分喜歡,各自用鼻子碰了碰趙禎。
楚妍看了,也上前拿起一根竹筍,往前遞了上去。不想這頭大象竟然攔腰將楚妍捲起來,隨著一聲驚呼,將楚妍穩穩的放到頭頂上。
楚妍大著膽子,踩著象頭,站到了象背上。
見大象穩穩地站著,楚妍對楚媛叫道:「媛媛,快來。」
楚媛聽了,看了一眼趙禎,見趙禎並不反對,也拿了一根竹筍,遞給另一頭大象。
這頭大象接過楚媛手裡竹筍,並不將楚媛送上象背,反而用鼻子又指了指筐子。眾人見了,不禁莞爾。
楚媛又去拿來兩根,先遞了一根上去,等大象吃完,要吃第二根時,往後退了一步,指了指象背上的楚妍。
大象鳴叫一聲,腦袋上下點了點。
楚媛遞上竹筍,大象也把楚媛送上象背。
兩人站在象背上,對視了一眼,竟然在象背上跳起舞來。雖只有幾個姿勢,趙禎在下面看了,竟然發現有一股別樣的美感。
兩頭大象似乎感受到背上踩踏,略有些不安。阮帕善、阮拉維蒙上前,輕拍大象臉頰,兩頭大象一下就安靜了下來。
楚妍、楚媛也停下腳步,兩人試探著走上象頭,兩頭大象輕卷象鼻,將楚媛、楚妍送了下來。
兩人興奮的對趙禎道:「官人,這象背上感覺可真好。等我兩個和這兩頭大象處好了,站在象背上跳舞給官人看。」
趙禎笑著點了點頭。
程婉兒道:「兩位妹妹這等喜歡這兩頭大象,可要給它取個名字?」
楚妍、楚媛聞言,看著趙禎,四隻大眼睛一閃一閃的。
趙禎問道:「阮管事,這兩頭大象可有名字?」
阮帕善道:「大官人,官軍賜名忠信、忠勇。」
楚妍、楚媛聽了,各自撇了撇嘴。
劉慧娘道:「官人,這名字是官家御賜的,我等如何能叫。忠信、忠勇就作為兩頭大象的大名,我等給他取個小名就是。」
趙禎聽了道:「娘子說的不錯。妍娘子、媛娘子你兩個可想一個。」
「墩墩。」
「嘟嘟。」
楚妍、楚媛兩人一下子喊道。
趙禎又問了問程婉兒,程婉兒道:「墩墩、嘟嘟倒是和它兩個體格般配,不如就叫這個。」
楚妍、楚媛聽了,歡呼一聲,走到兩隻大象,歡快的叫起兩隻大象的名字。
阮帕善在一旁指導二人,叫一聲名字,等大象看過來,就遞上食物。來回七八趟,這兩隻大象聽到各自的名字就有了反應。
趙禎見了,笑著道:「看來他兩個喜歡這個名字。」
等陶宗旺、侯健、王巧帶人趕過來,三人先對著兩隻大象發出一陣讚歎。之後,在阮帕善兩人的配合下,改造象舍、測量象身。
趙禎見了,讓人都散了。
楚妍、楚媛不舍,兩人留了下來,和阮帕善兩人一塊安撫著嘟嘟、墩墩兩頭大象。卻說趙禎離了象舍,也不去后宅。叫上趙元禮、趙集等心腹莊客,去了庫房。
這處庫房建在白石岡東側岡子上,說是庫房,其實是陶宗旺帶人掏空了半個山體,又用榆木支撐,建造起來的。如今也是剛啟用不久。
路過校場,趙禎見李逵抱著膀子轉來轉去。
見了趙禎,李逵快步走了上來,唱了個諾,口中道:「大官人,鐵牛想換個職司。」
趙禎聽了,問道:「焦挺兄弟虧待你了?」
「不是,不是。大官人,焦挺兄弟對我極好,李袞、項充兩個兄弟也是敞快漢子,只是卻不能上陣廝殺。大官人打發我去鮑旭、顏樹德兄弟所在的【重鋒都】吧。」
趙禎笑道:「誰說焦挺兄弟的梁山縣軍不上鎮廝殺了?原先是為了看顧州縣,這才留下守護縣城。明年出兵,不僅梁山縣軍,其他諸縣也要抽調將士。到時候自有用你處。」
李逵聽了大喜:「如此才稱我的心意。」
說著,辭了趙禎,歡天喜地的走了。
趙禎搖了搖頭,也不去管他。
來到庫房,只見庫門建在一座屋子裡,六個傷殘的士卒在屋子裡值守。
見了趙禎,都起身見了禮。
趙禎道:「在這裡可習慣?」
一個沒了左臂的老卒道:「大官人,這裡極好,吃的廚房每日送過來,我等六人在此值守十日,就有人來輪換,薪俸卻按照滿月給足。雖然傷殘,家中過活的比尋常莊戶好的多。我家大郎前些時候也被招入【金槍都】,每日習練武藝,將來也要為大官人廝殺。」
趙禎同六人說了一番話,這才讓趙元禮打開庫門。
走進庫房,整個庫房如今只堆砌了一角,大半是這些日子,蕭讓派人在各縣收集來的,要麼是文玩字畫,牙雕漆器,陶瓷銅器這等有年頭的,要麼是看起來古怪,不能辨別的物件。
趙禎來此,一件件用明察看過,多數都是尋常的古玩,登記造冊之後,大部分都送出庫房,送去城裡各色鋪子里售賣。少數精美的留下,日常替換各房擺設,或者送人。
連看了三五十件,也沒找到什麼寶物。加上庫房全靠油燈、火把照明,煙熏火燎,趙禎就感覺眼睛不適。
趙禎道:「元禮,你去夫人那裡取來夜光珠,眼睛都酸澀了。」
趙元禮聽了,連忙出了庫房。
趙禎道:「把要看的這些東西,逐一送到庫門處,我在那裡看看。」
剛要走,就見地上兩個磨盤堆在那裡,趙禎問道:「這兩個磨盤是哪裡來的。」
趙集道:「大官人,這個是當初從宋家莊運過來的,我等也看不出有什麼不同,就放到這裡來了。」
趙禎上前細看,與在宋家莊一樣,並看不到什麼不同。
以此對趙集道:「把它搬出來,組合起來看看。」
趙集聽了,招呼一眾庄丁,合力將兩片石磨抬了出來,就在庫門處疊了起來,趙禎再用明察細看,這石磨竟然有了名字。。
世界日誌鹽磨(一階,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制,萬民以濟。)效果一:研磨,粗鹽經此磨,變為雪花細鹽。
趙禎看了之後,似乎意識到,這宋江如此揮霍,宋家莊還能積攢下如此多錢財的因由。憑藉此磨,將粗鹽磨為細鹽,再有宋江身份便利,這才能如此。
趙禎見了,對趙集道:「終於見到一件寶貝,將這石磨送去牢營,讓人送去幾袋不同的鹽,都用這鹽磨研磨一遍,將研磨后的鹽送來莊上。」
趙禎又接連看了幾件,等到趙元禮回來,才挪步進入庫房,速度才快了起來。
一塊腦袋大的水蘊石,二階石料,是做硯台的上好材料,讓人送去金大堅處。
一塊界心石,看不出是哪裡,趙禎收在口袋裡,打算找時間放下。
一塊玊,遍布疵點,起先趙禎只以為是買錯了,先看,才發現不凡之處。雙眼盯上去,只感覺靈魂似乎都被吸進去。
世界日誌:
世界之靈(化腐朽為神奇,兵種化為英雄,凡物化為靈物。)趙禎看后,也是大吃一驚,這個竟然就是【世界之靈】。
趙禎心道:「不錯,用的好了,確是不可多得。」
「看看冊簿上,這等玊玉可還有記錄?」
趙元禮聽了,連忙翻閱冊簿,對趙禎道:「除了范縣尋到一塊,泗水縣也尋到一塊。」
說完,去庫房翻找了一番,不出所料,這塊玊玉也是【世界之靈】。
看了許久,天色已不早,趙禎道:「今日先到這裡,按照我定下的,該發賣的賣掉,這些精巧的重新造冊。」
說著,趙禎當下出了庫房,與看守庫房的幾個老卒點了點頭,就回后宅了。
當夜,趙禎設宴款待宣贊,莊上眾人並新來的戴宗、張順等一眾好漢作陪。
席上,宣贊見到【金槍手】徐寧,問到:「教頭一向隨侍御駕,如何也來了梁山?」
徐寧笑道:「近來,四處盜賊日多,天下漸亂,正是我輩武人用命之時。我在汴京也沒情面,無人賞識,正好大官人這裡用人,索性來投,戰場上也好搏個封妻蔭子。」
宣贊聽了道:「哥哥說的是,小弟在汴京也不過是每日點卯,錘鍊武藝。近日在衙里,多聽各處救急文書,太尉也只指派各處州府出兵,汴京禁軍卻不肯出動。」
蕭讓道:「不過是朝廷消弱地方之法,雖然消弱了地方軍士,卻也讓賊寇有了壯大之機。」
趙禎聽了道:「誰說不是,若是宋江未攻佔州府之時,朝廷大軍一口氣撲滅,哪裡有如今四大寇。」
「宣贊兄弟也是統領過軍士的,如今來投,請兄弟也做個副統制。我讓牧場調撥500匹騎乘馬,兄弟先以此操練士卒。等明年買來戰馬,徐寧兄弟為統制,伱二人也組建一營馬軍。」
徐寧、宣贊聽了,連忙起身行禮。
趙禎道:「二位兄弟這等武藝,不可在此埋沒。說起來,我朝這戰馬實在是不夠,下頭各縣能用的戰馬尚不足一營只用。明年,仍要派人去北地購馬。」
(本章完)